【人教版】202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精选练习(七)
- 格式:doc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16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同位素:1H、2H、3H;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④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纯碱;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答案】A2.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 B C D陶瓷的烧制活字印刷排版术鞭炮和烟火的燃放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答案】B3.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A.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B.Fe3C l8可以改写为FeCl2·2FeCl3,推出Fe3I8可以改写为FeI2·2FeI3C.NH3的沸点高于PH3,推出CH4沸点高于SiH4D.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答案】A4.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Na2O、CaO、Al2O3均为碱性氧化物B.液溴不导电,所以液溴是非电解质C.12C与13C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C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①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元纸币将逐步被硬币替代,硬币是合金②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H2O2,两者都含有极性键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答案】B6.【湖南邵东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三次月考】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右图的是()【答案】B7.《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人教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夯基练题: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含答案专题: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解析:SO2漂白纸浆是利用SO2与有机物生成无色物质的性质,A错误;铵盐可用作氮肥,不是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B错误;Fe2(SO4)3作净水剂,是由于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并沉降,C错误;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正确。
答案:D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C )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解析:①中石灰石不是常见的干燥剂;②中不锈钢、青铜、生铁都属于常见合金;③浓硫酸、烧碱、硝酸都具有腐蚀性;④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⑤醋酸、一水合氨、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3、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D )D 少量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少量AlCl3溶液滴入氨水中解析:A项,Ⅰ中有难溶的碳酸钡生成,Ⅱ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两者离子反应不同;B项,Ⅰ中生成亚硫酸钡和水,Ⅱ中生成亚硫酸氢钡和水,两者离子反应不同;C项,Ⅰ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和氯化钠,Ⅱ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两者离子反应不同;D项,Ⅰ、Ⅱ中反应生成物相同,离子反应相同。
4、据统计城市机动车辆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交通事故也频发,汽车在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8B.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转移电子为1 molC.每生成1.6 mol氮气,则有0.2 mol KNO3被氧化D.NaN3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解析:KNO3为氧化剂,NaN3为还原剂,16个N2中有15个N2是氧化产物,1个N2是还原产物,则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5=2∶3,故A错误;由反应可知,转移10 mol电子时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转移电子为 1 mol,故B正确;每生成1.6 mol氮气,转移1 mol电子,则有0.2 mol KNO3被还原,故C错误;NaN3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人教版)2020届高考化学选择题一轮基础练习及答案1、(不定项)用纯净的碳酸钙与1 mol·L-1 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碳酸钙质量的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B.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量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C.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溶液中Ca2+浓度的增加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D.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碳酸钙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答案 D解析CaCO3为固体,浓度不变化。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达式的应用2、在密闭容器中将2 mol NaHCO3(s)和一定量Na2O2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应,150 ℃下所得气体仅含两种组分,反应后固体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 C )A.n≥1B.1<n<2C.2≤n<4D.n≥4解析:加热后,发生反应如下:2NaHCO3 Na2CO3+ H2O+ CO2↑2 mol 1 mol 1 mol 1 mol2Na2O2+2CO22Na2CO3+O21 mol 1 mol2Na2O2+2H2O4NaOH+O2↑1 mol 1 mol2 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50 ℃时所得气体中仅含有两种组分,则气体为氧气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全部反应,2 mol NaHCO3分解生成1 mol Na2CO3;若2 mol NaHCO3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则1 mol CO2与Na2O2反应生成1 mol Na2CO3,所以固体的物质的量最少为 2 molNa2CO3;若2 mol NaHCO3分解生成的H2O和CO2被足量的Na2O2吸收时,还可生成1 mol Na2CO3和2 mol NaOH,所以固体最多不超过4 mol。
13.在空气中煅烧CoC2O4生成钴氧化物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2.41 g,CO2的体积为1.344 L(标准状况),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B )A.Co2O3B.Co3O4C.CoOD.CoO3解析: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0.06 mol,根据CoC2O4的组成可知Co物质的量为0.03 mol,其质量为m(Co)=0.03 mol×59 g·mol-1=1.77 g,设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 x O y,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可得59x∶16y=1.77 g∶(2.41 g-1.77 g),解得x∶y=3∶4,所以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3O4,B正确。
高频考点专攻练(七)(第七章)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化学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C.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D.2 min内,v正(B)和v逆(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解析】选B。
物质A是固体,不能用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A错误;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B)∶v(C)∶v(D)=3∶2∶1,B正确;2 min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0.3 mol·L-1·min-1是用B表示2 min内的平均速率,C错误;B是反应物,浓度降低,C是生成物,浓度增大,D错误。
2.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水,产生H2速率减小,H2体积减小B.加入NH4HSO4固体,产生H2速率不变,H2体积不变C.加入CH3COONa固体,产生H2速率减小,H2体积不变D.滴加少量CuSO4溶液,产生H2速率变大,H2体积不变【解析】选C。
加入少量水,减小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H2)减小,生成H2体积不变, A错误;加入NH4HSO4固体,增大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速率加快,生成H2体积不变, B 错误;加入CH3COONa固体,结合生成醋酸,减小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H2)减小,生成H2体积不变, C正确;滴加少量CuSO4溶液,构成Cu-Zn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粒的物质的量减少,则v(H2)增大,生成H2量减少, D错误。
3.(2019·郑州模拟)某探究小组利用反应CH3COCH3(丙酮)+Br 2CH3COCH2Br(1-溴丙酮)+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v(Br2)的影响,速率快慢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第41讲常考新型化学电源[复习目标] 1.知道常考新型化学电源的类型及考查方式。
2.会分析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新型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类型一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1.锂电池锂电池是一类由金属锂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工作时金属锂失去电子被氧化为Li+,负极反应均为Li-e-===Li+,负极生成的Li+经过电解质定向移动到正极。
2.锂离子二次电池(1)锂离子电池基于电化学“嵌入/脱嵌”反应原理,替代了传统的“氧化—还原”原理;在两极形成的电压降的驱动下,Li+可以从电极材料提供的“空间”中“嵌入”或“脱嵌”。
(2)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一般为C6+x Li++x e-===Li x C6;放电时负极反应是充电时阴极反应的逆过程:Li x C6-x e-===C6+x Li+。
(3)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为含Li+的化合物,目前已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有LiFePO4、LiCoO2、LiMn2O4等。
1.锂-液态多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储能成本低等优点,以熔融金属锂、熔融硫和多硫化锂[Li2S x(2≤x≤8)]分别作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Li+)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电池比钠-液态多硫电池的比能量高B.放电时,内电路中Li+的移动方向为从电极a到电极bC.Al2O3的作用是导电、隔离电极反应物D.充电时,外电路中通过mol电子,阳极区单质硫的质量增加g2.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年成为汽车界的“新宠”。
某品牌全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LiCoO2)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A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电池反应C6+LiCo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为Li x C6+Li1-x CoO2放电充电A.隔膜只允许Li+通过,放电时Li+从左边流向右边B.放电时,正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C.充电时B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 e-===Li1-x CoO2+x Li+D.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Li+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类型二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人教版)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选及答案1、下列各组溶液用互滴法不能鉴别的是A.硝酸银溶液和氨水 B.盐酸和碳酸钠溶液C.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 D.碳酸氢钠和澄清石灰水【答案】D【解析】A. 少量氨水滴加到AgNO3中,可以观察到沉淀AgOH和Ag2O生成;而少量AgNO3滴加到氨水中,则直接生成配离子,观察不到现象,A项正确;B.少量Na2CO3滴加到HCl中,有气体CO2生成;反过来无现象,因为生成NaHCO3,B项正确;C. 明矾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铝钾,则少量NaOH滴加到Al3+溶液中,有沉淀Al(OH)3;反过来无现象,因为NaOH大大过量会直接生成AlO2-,C项正确;D. 无论怎样互滴,现象都相同,均会生成白色沉淀,D项错误。
2、钾(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A.K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B.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任何条件下产物只有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产物都有氢气D.K也可以与氯气反应,但比Na与氯气的反应剧烈答案 D3、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A.194 B.391 C.516 D.658答案 B解析由图知N2H4(g)+O2(g)===N2(g)+2H2O(g),ΔH1=-534 kJ·mol-1,可设断裂1 mol N—H键所需能量为x kJ,由图得出:ΔH1=ΔH3+ΔH2=154 kJ·mol-1+4x kJ·mol-1+500 kJ·mol-1-2 752 kJ·mol-1=-534 kJ·mol-1,可求得x=391,B项正确。
(人教版)2020届高考化学选择题一轮练习选含答案1、室温下,关于pH=11的NH3·H2O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NH3·H2O)=10-3mol/LB.由水电离出的c(H+)=10-11 mol/LC.加入少量 NH4Cl固体,NH3·H2O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K W值减小D.加入等体积 pH=3的盐酸,所得溶液:c(Cl-)>c(NH4+)>c(H+)>c(OH-) 【答案】B【解析】A. NH3·H2O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因此c(NH3·H2O)>c(OH-),室温下溶液的pH=11,则c(OH-)=10-3mol/L,由于c(NH3·H2O)>c(OH-),所以c(NH3·H2O)>10-3mol/L,A错误;B.氨水中氢离子由水电离产生,溶液的pH=11,则c(H+)=10-11mol/L,即由水电离出的c(H+)=10-11mol/L,B正确;C.NH3·H2O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少量NH4Cl 固体,溶液中c(NH4+)增大,NH3·H2O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水的离子积K W值不变,C错误;D.pH=11的NH3·H2O溶液中,c(OH-)=10-3mol/L,加入等体积pH=3的盐酸,H+与OH-恰好发生中和反应,但由于c(NH3·H2O)>c(OH-),因此NH3·H2O过量,使溶液显碱性,c(OH-)>c(H+),NH3·H2O电离产生NH4+),使溶液中c(NH4+)>c(Cl-),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故c(NH4+)>c(OH-),因此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H4+)>c(Cl-)>c(OH-)>c(H+),D错误。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7)李仕才一、选择题C.由于钠、镁、铝等金属化学性质太活泼,人们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物的方式来获取它们的单质D.炼铁时加入的焦炭除了提供热量外,还用来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解析:A项,铁用CO还原法炼制,用铝热反应成本太高,故A错误;B项,不同点是前者使用氧化剂,后者使用还原剂,故B错误;C项,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所以熔融时,它是不导电的,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方法制取铝,故C错误;D项,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为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故D项正确。
答案:D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就会溶解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白纸上滴加浓硫酸后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解析: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加入Cu(NO3)2固体,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铜,所以铜粉会溶解,故A正确;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故B正确;白纸上滴加浓硫酸后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D正确。
答案:C6.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相同条件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进行实验(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3和HCl分别形成蓝色、红色喷泉B.制备干燥的NH3和HCl,所需的干燥剂分别是碱石灰、浓硫酸C.改为NO2气体,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前两者不同D.去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改为单孔塞,也可引发喷泉解析:NH3和HCl溶解于水形成碱和酸,A项正确;干燥NH3和HCl可分别选用碱性干燥剂和酸性干燥剂,B项正确;改为NO2气体,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前两者相同,C项错误;去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改为单孔塞,用双手捂住烧瓶,待导气管气泡冒出后放手,会引发喷泉,D项正确。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1、(2018届四川省××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常温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 D3O+中含中子数目为10NAB. 一定条件下1molN2与4molH2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中极性键数目为6NAC. 在100.0mL浓度均为0.1mol/L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50.0mL0.5mol/L稀盐酸,生成CO2气体分子数目为0.01NAD. 在1.0L含有Na+、K+、Cl-、CO32-的溶液中,H+数目小于1.0×10-7NA【答案】D反应,明显HCl不足,无法将碳酸钠都反应,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一定小于0.01mol,选项C错误。
含有Na+、K+、Cl-、CO32-的溶液中CO32-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pH>7,即c(H+)<1×10-7,所以1L该溶液的氢离子数目小于1.0×10-7NA。
选项D正确。
2、(2018届江西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①常温常压下,11.2 L乙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②14.2g 硫酸钠固体中含有0.1NA个硫酸钠分子:③常温下,21gC3H6和C4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④2g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⑤标准状况下,由H2O2分解制得4.48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⑥10ml 18mol/L 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8NAA. ③④B. ①⑥C. ④⑤⑥D. ①②⑥【答案】A为10,则含有的数目为,故④正确。
⑤,根据关系可知转移电子数目为,故⑤正确;⑥开始时,浓硫酸与镁发生反应,消耗硫酸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为。
反应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减小,与镁发生反应(),消耗硫酸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为。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一—大题(7)1、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具有推广价值。
该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H>0①若8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H4H2O CO H23.0 mol·L-18.5 mol·L-1 2.0 mol·L-1 2.0 mol·L-1②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对比实验(温度为360℃或实验序号温度/℃压强/kPa CH4初始浓度/mol·L-1H2O初始浓度/ mol·L-11 360 P 2.00 6.802 t 101 2.00 6.803 360 101 2.00 6.80实验l、2、3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K1、K2、K3表示)容器甲乙反应物投入量1molCH4、1molH2O amolCH4、amolH2O、b molCO、c molH2达到平衡,平衡后甲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5min内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__,若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是能够很直接形象的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与特征的一种符号,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写出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____.(2)工业制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3)NaCN属于剧毒物质,有一种处理方法其原理为CN-与S2O32-反应生成两种离子,一种与Fe3+可生成红色溶液,另一种与H+作用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刺激性气体,写出CN-与S2O32-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精选(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原子呈现的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等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2、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 3517Cl 与3717Cl 得电子能力相同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单原子离子4、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负极C.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与硫酸反应,所以才产生电子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失电子难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6、第二、三周期元素X、Y、Z、W与第四周期元素砷(33A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必是强酸B.X的原子半径比As原子半径小,两者原子序数之差为29C.Z的氧化物可与Y的氢化物水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D.图中五种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并且Y的非金属性最强7、右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 >dB.五种元素中,元素e的性质最稳定C.元素b位于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D.元素c和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8、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H2T<H2R D.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9、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XH3<H2Y<H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 B.原子得电子能力X<Y<ZC.原子半径X<Y<Z D.离子还原性X3-<Y2-<Z-10、.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 B.氢化物稳定性:A<C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11、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12、X、Y和Z是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X3YZ4B.XYZ3C. X2YZ4D.X4Y2Z713、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14、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比硫强 B.氢化物比HBr稳定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⑤还原性:S2->Se2-⑥酸性:HNO3>H3PO4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⑤⑥16、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17、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O2+2H2O+4e-=4OH- ,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A.负极,并被氧化 B.负极,并被还原C.正极,并被氧化 D.正极,并被还原18、甲乙两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19、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B.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C.甲烷与氧气的反应D.石灰石的分解反应20、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B.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C.在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化学键的变化会引起能量变化,能量变化也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2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2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B.产生丁达尔现象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2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A.酒精B.氯化钾晶体C.液态的氯气 D.熔融的氢氧化钠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25、W、X、Y、Z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25℃时,W、X形成的0.1 mol/L化合物的水溶液pH=1,Z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Z一定位于同一周期B.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一定能相互反应D.W与X、Y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一定是前者大于后者26、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反应实验现象的推断、解释正确的是()27、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戊烷所含共价键数目为0.8N AB.1 L 0.1 mol/L (NH4)2SO4溶液中含N原子数为0.2N AC.2.2 g D218O与T216O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中子数均为N AD.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13 g锌共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4N A28、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冬季取暖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因素B.泡沫灭火器中用的是小苏打和硫酸铝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二者所用原理相同D.从海水中可提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二、填空题29、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金属元素,其中钠、镁、铝、铁、铜等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CuSO4和Cu(NO3)2中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S、O、N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能生成配离子[Cu(CN)4]2-,1 mol 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
与CN -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已知AlCl3的蒸气是缔合的双分子(Al2Cl6),更高温度下Al2Cl6则离解生成AlCl3单分子。
单分子AlCl3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缔合双分子Al2Cl6中A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4)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MgO的熔点高达2800℃。
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0、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 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中只含有_________ 键(填“离子”、“极性”或“非极性”)。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
写出C的结构式:________;D的电子式:________。
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