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前舍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八年级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50 KB
- 文档页数:5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八年级历史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
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C 、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 、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
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③④D 、②③④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A 、B 、C 、D 、5、祖国大陆实现基本统一标志是:A 、新疆和平解放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C 、北平和平解放D 、西藏和平解放 6、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7、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
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A 、三大改造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 ”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 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1954年颁布的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宪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有人根据右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为45分钟。
试卷满分为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这种“变局”开始于()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
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2.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而不是八国联军,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A.英国 B.法国C.美国D.俄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相关知识。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俄国。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4.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位于今天的()A.北京 B.南京C.桂林D.武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准确认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相关答案填在下面方框中。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2.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全中国的彻底解放B.标志中国封建剥削制度被消灭C.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3.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朱德4.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创造了伟大的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抗美援朝精神D.抗战精神5.关于建国初期封建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A.甲:“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乙:“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丙:“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丁:“土地承包好,收成比往年高很多!”6.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三五”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追寻“五年计划”的足迹,下列有关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发展重工业为主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C.坚持自力更生方针D.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7.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8.升腾在大漠中的蘑菇云,是他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成果,让中国人在世界人面前抬起头,是他奉献一生的回报,他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是A.王进喜B.钱学森C.焦裕禄D.邓稼先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其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A.“多”B.“快”C.“好”D.“省”10.“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评 八年级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案表内)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中共八大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共一大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过 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五星红旗为国旗 D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 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
其中,标志着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里的“二十八年” 是指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5. 历史谱写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有一首歌唱到:“让我告诉世界 ,中国 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 “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6.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
”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7.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团结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占领南京 C.新中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8.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八年级历史试题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
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
2.考试时间为45分钟。
试卷满分为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A .中国共产党成立B .抗日战争胜利C .新中国成立D .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A .1842—1870年B .1911—1939年C .1919—1947年D .1921—1949年 3.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 .北伐战争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4.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A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5.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
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2016.4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下表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部门工业交通运输农林水利文化教育其他投资比例58.2% 19.2% 7.6% 7.2% 7. 8%A.优先发展工业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文化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常州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 A . B . C . D .2.完成以下任务,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 【 】 A .调查你班同学的年龄情况B .为订购校服,了解学生衣服的尺寸C .考察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D .对航天飞机上的零部件进行检查3.要使分式23--x 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xB .3>xC .2≠xD .3≠x 4.一个黑色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7个红球和3个白球,那么从这个袋子中摸出一个红球的可能性和摸出一个白球的可能性相比 ---------------------- 【 】 A .摸出一个红球的可能性大B .摸出一个白球的可能性大C .两种可能性一样大D .无法确定5.分式xy 1,34x y -,y x x 223的最简公分母是 ----------------------------------------------- 【 】A .y x 2B .y x 32C .y x 24D .y x 34 6.□ABCD 中,B A ∠=∠4,则∠D 的度数是 --------------------------------------------- 【 】A .18°B .36°C .72°D .144°7.一件工作由甲单独做需要a 小时完成,由乙单独做需要b 小时完成,甲、乙两人一起完成这项工作需要的小时数是 ------------------------------------------------------------------ 【 】A .b a ab +B .b a +1C . ba 11+D .ab 18.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FGCE ,点M 、N 分别是BD 、GE 的中点.若BC =14,CE =2,则MN 的长是 ----------------------------------------------------------------------- 【 】 A .7 B .8C .9D .10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若分式xx 3+的值等于0,则x 的值是 .10. 在06006000600006的各个数位中,数字“6”出现的频率是 .2016.4EF11. 计算:12)1+⋅+b aa b a (= . 1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 事件.(填“必然”、“随机”、“不可能”)13.已知211=-y x ,则分式y xy x yxy x ----22142的值为 .14.如图,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5cm 、4cm ,点1A ,1B ,1C ,1D 是四边形ABCD 各边上的中点,则四边形1111D C B A 的周长为 cm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15.如图,△COD 是由△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0°后得到的图形,点C 恰好在边AB 上.若︒=∠100AOD ,则∠D 的度数是 °.16.如图,在□ABCD 中,AB =4cm ,AD =7cm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F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则DE = cm .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2,0),B (2,4),C (0,4).若直线12+-=k kx y (k 是常数)将四边形O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为 .第17题 第18题1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6,∠B =60°,点G 是边CD 边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G 、AD 上的两个动点,则ED EF +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共6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化简:⑴(5分)96312---x x ⑵(5分)111222+-÷++-x x x x x xAGDF EABC DEFACBDAB C 1C D1D 1A 1B⑶(6分)先化简,再求值:aa a a a a 22)44121222-÷+---(,其中5=a . 20.(6分)设中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成绩为x 分,满分为100分.规定:85≤x ≤100为A 级,75≤x <85为B 级,60≤x <75为C 级,x <60为D 级.现随机抽取某中学部分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⑴ 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 名学生,a = %; ⑵ 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C 级对应的圆心角为 度; ⑶ 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A 级和B 级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21.(6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作出四边形ABCD 关于O 点成中心对称的四边形''''D C B A .(保留作图痕迹)B 级 48% 级D A 级a C 级综合评定成绩扇形统计图综合评定成绩条形统计图AB CDO22.(6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O 在格点上,x 轴、y 轴都在格线上.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也在格点上.⑴ 若将线段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11B A .试在图中画出线段11B A . ⑵ 若线段22B A 与线段11B A 关于y 轴对称,请画出线段22B A .⑶ 若点P 是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点,当点A 、1B 、2B 、P 四点围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时,请你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23.(6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分别过点C 、点D 作BD CE ∥,AC DE ∥.求证:四边形OCED 是正方形.24.(8分)如图,在□ABCD 中, DE ⊥AC ,BF ⊥AC ,垂足分别为点E 、F .⑴ 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⑵ 若AB =13,AD =20,DE =12,求□BEDF 的面积.AB C D EOADEF25.(8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边B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点C向点B运动.⑴当四边形POD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⑵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ODQP为菱形?若存在,求出当四边形ODQP为菱形时t的值,并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OPD为等腰三角形时,写出点P的坐标(请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写过程).26.(8分)如图,将矩形ABCD 先沿过点A 的直线1l 翻折,点D 的对应点'D 刚好落在边BC 上,直线1l 交DC 于点F ;再将矩形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2l 翻折,使点B 的对应点G 落在'AD 上,EG 的延长线交AD 于点H .⑴ 当四边形H AED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H AD '∠的度数.⑵ 当点H 与点D 刚好重合时,试判断△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3 10. 72 11.2 12.随机 13.29 14. 9 15. 50 16.3 17.-1 18.33三、解答题(共64分) 19.化简(共16分)⑴96312---x x )3)(3(6)3)(3(3-+--++=x x x x x ------------------------------------------------------- 2分)3)(3(3-+=x x x - ------------------------------------------------------------------------------ 3分31+=x ------------------------------------------------------------------------------------------ 5分⑵ 111222+-÷++-x x x x x x11)1()1(2+÷+-=x x x x x - --------------------------------------------------------------------------- 2分 l 11)111-x x x x +⋅+=--------------------------------------------------------------------------------- 3分1+=x x ---------------------------------------------------------------------------------------- 5分 ⑶ a a a a a a 22)44121222-÷+---()2(2])2(1)2(1[2-÷---=a a a a a ----- 1分 2)2(])2()2(2[22-⋅----=a a a a a a a a -------------------------------------------------- 2分 2)2()2(22-⋅--=a a a a a a - --------------------------------------------------------------------- 3分 21-=a - ------------------------------------------------------------------------------------- 4分当a =5时,上式251--==31- ------------------------------------------------------ 6分20.⑴ 50,24 ------------------------------------------- 2分⑵ 72 ,如图所示 ---------------------------------- 4分 ⑶ 2000⨯(24%+48%)=1440人. ------------ 6分21.尺规作图题: ------------------------------------------- 6分22.⑴ 如图线段11B A (图形和顶点字母) --------- 2分⑵ 如图线段22B A (图形和顶点字母) -------- 3分 ⑶ )50(1,P ,)1-4(2,P )1-4-(3,P -------------- 6分23.⑴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BD OD 21=,AC OC 21=,AC ⊥BD ------------------- 2分 ∴OD =OC ,∠DOC =90° ------------------ 4分 ∵OC ∥DE ,OD ∥CE∴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 -------------- 5分 ∴口OCED 是正方形 --------------------------- 6分24.⑴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 1分 ∴∠BAC =∠DCA ---------------------------- 2分 又∵BF ⊥AC ,DE ⊥AC∴∠1=∠3=90°,∠2=∠4=90° ∴∠1=∠2,∠3=∠4∴BF ∥DE ---------------------------------------- 3分 ∵∠1=∠2,∠BAC =∠DCA ,AB =CD ∴△ABF ≌△CDE ----------------------------- 4分 ∴BF =DE ,AF =EC∴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 5分 ⑵ ∵AB =13 ∴CD =13 Rt △CDE 中,512132222=-=-=DE CD EC∴5=AF -------------------------------------------------------------------------------------- 6分 Rt △ADE 中,1612202222=-=-=DE AD AE∴11=EF ------------------------------------------------------------------------------------- 7分∴平行四边形BEDF 的面积是:2×(21×11×12)=132. ----------------------- 8分 25.⑴ ∵点A (10,0) ∴OA =10 ∵四边形OABC 是矩形 ∴ BC =OA ,OC =AB∵点D 是OA 的中点 ∴OD =5∵四边形PODB 是平行四边形 ∴PB =OD =5 ------------------------------------ 1分∴PC =5 ∴515=÷=t 秒 -------------------------------------------------------------- 2分⑵ 存在点Q 使得四边形PODQ 是菱形. ∵点C (4,0) ∴OC =4 ∴ t =4∵四边形PODQ 是菱形 ∴PO =OD =DQ =PQ =5Rt △OPC 中:3452222=-=-=OC OP PC --------------------------- 3分∴ CQ =PC +PQ =3+5=8 ∴点Q (8,4) --------------------------------------- 4分B⑶ )(4,5.21P ,),(432P ,)(4,23P ,),(484P ------------------------------------------- 8分26.⑴说理要点:先在△AB D '中,由AB =AG =21A D '得,∠A D 'B =30°. --------------------- 2分 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E D 'H 是菱形. ------------------------------------------------------ 3分 从而得∠A D 'H =30°. ----------------------------------------------------------------------4分⑵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说理要点:连结D D ',D 'F .由∠A D 'D =∠AD D '=∠D D 'C ,DG ⊥A D '得 △DG D '≌△DC D ' -------5分 由DG =DC =AB =AG 得 △AG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GE D ',△AB D ',△D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分 由B D '=CE 得 BE =C D '由∠A D 'F =90°得∠F D 'C =45°→C D '=CF →BE =CF ------------------------7分 又AB =B D ',CD =CE ,AB =CD 得 AB =CE因此△ABE ≌△ECF →AE =EF ,且∠AEF =90°因此△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8分。
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3.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4.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A.译述《天演论》 B.率军收复新疆 C.编著《海国图志》 D.创办《新青年》5.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图).该新闻报道的是()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年 C.20世纪六十年代 D.中美正式建交后7.“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8.辉煌的人类文明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古巴比伦的是()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广义相对论9.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11.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13.如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画中大炮上绘有英、美、苏等国国旗.画中文字分别是“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体现该宣传画“团结”主题的国际组织是()A.同盟国 B.协约国 C.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14.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该宣言通过时,仍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是()A.巴基斯坦 B.埃及 C.古巴 D.纳米比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共29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 (5)郡.除內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材料三两年之后(指1871年),明治政府又宣布新措施…将藩改为县制单位,最初共有3府302个县,后改为3府72县,1888年合并为3府42县.--王新生《日本简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武帝”和“主父”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3)材料三中的“新措施”指的是什么?(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16.阅读下列材料: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创始人刘国钧先生生平简表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刘国钧先生12岁、25岁、33岁、35岁时,我国发生的体现民主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刘国钧先生45岁时作抗战条陈、65岁时踊跃筹款、80岁被迫作书面检查的背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3)刘国钧先生67岁时,表示大成公司要积极争取公私合营,反映了先生对“三大改造”中哪一“改造”的积极响应?(4)刘国钧先生68岁时参加的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推进了我国的法治进程.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5)请简要评价刘国钧先生.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是主导的,…它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力量.--黄素痷、甄炳禧《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强化了日本在政治、外交领域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取得经济大国地位后树立政治大国的形象.--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该科技革命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的国际政治目标,并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战后美、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0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西汉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考点】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解答】能够印证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特点的是册封达赖、班禅.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清朝册封达赖、班禅.3.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考点】司马迁与《史记》.【分析】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解答】“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是对《史记》的评价.《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教材所学作答.4.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A.译述《天演论》 B.率军收复新疆 C.编著《海国图志》 D.创办《新青年》【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的思想文化.【解答】根据所学,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严复.严复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严复的平生所为符合了题干的评价.故选A.【点评】本题掌握近代的思想文化相关知识.5.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图).该新闻报道的是()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考点】西安事变.【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爆发的史实.【解答】据题干中的信息“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可知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年 C.20世纪六十年代 D.中美正式建交后【考点】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二炮兵”创立的时间.【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于1966年7月1日.故选C.【点评】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中国“第二炮兵”创立的背景、时间与影响.7.“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考点】祖国统一大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内容,C是我国的民族政策,D是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时的态度.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主要史实.8.辉煌的人类文明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古巴比伦的是()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广义相对论【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分析】本题考查了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9.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解答】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因而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航路开辟的意义.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了观点与史实的区别.【解答】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属于评述;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和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都属于历史史实的表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实与观点的区别.11.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考点】《共产党宣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知识点.【解答】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因此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工人阶级来说是一个救世福音,对资产阶级来说则是一个魔鬼学说.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1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考点】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1937年,苏联进行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选C.【点评】注意准确识记苏联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影响.13.如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画中大炮上绘有英、美、苏等国国旗.画中文字分别是“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体现该宣传画“团结”主题的国际组织是()A.同盟国 B.协约国 C.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考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解答】1942年1月1日,为了联合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签定《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美国这张海报宣传的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才能具有巨大力量,团结才能获胜.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能力.14.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该宣言通过时,仍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是()A.巴基斯坦 B.埃及 C.古巴 D.纳米比亚【考点】非洲独立运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亚非拉的独立运动.1960年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巴基斯坦独立于1947年;埃及独立于1952年;古巴独立于1959年.纳米比亚独立于1990年.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共29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 (5)郡.除內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材料三两年之后(指1871年),明治政府又宣布新措施…将藩改为县制单位,最初共有3府302个县,后改为3府72县,1888年合并为3府42县.--王新生《日本简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武帝”和“主父”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3)材料三中的“新措施”指的是什么?(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考点】材料解析题;西周的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秦朝地方上的政治制度.(2)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和推恩令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由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郡下设县”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以前地方上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之后,分封制被废除.(2)据所学知,材料中反映的是推恩令的相关内容.由些可知,“武帝”指的是汉武帝,“主父”指的是主父偃.材料中所反映的颁布推恩令,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3)由材料三“两年之后(指1871年),明治政府又宣布新措施…将藩改为县制单位”可知,材料中的“新措施”指的是废藩置县.(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有,巩固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等.故答案为:(1)实行制度:郡县制;废除制度:分封制.(2)“武帝”:汉武帝;“主父”:主父偃;事件:颁布推恩令;作用: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3)“新措施”:废藩置县.(4)作用:巩固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识记秦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16.阅读下列材料: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刘国钧先生12岁、25岁、33岁、35岁时,我国发生的体现民主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刘国钧先生45岁时作抗战条陈、65岁时踊跃筹款、80岁被迫作书面检查的背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3)刘国钧先生67岁时,表示大成公司要积极争取公私合营,反映了先生对“三大改造”中哪一“改造”的积极响应?(4)刘国钧先生68岁时参加的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推进了我国的法治进程.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5)请简要评价刘国钧先生.【考点】材料解析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文化大革命;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2)本题考查了九一八事变、抗美援朝战争和“文革”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由表格内容知,刘国钧先生12岁是1898年,当时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25岁是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33岁是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5岁是1921年,这一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由表格内容知,刘国钧先生45岁是1931年,当时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所以他作抗战条陈.65岁是1951年,当时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所以他踊跃筹款.80岁是196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所以他被迫作书面检查.(3)由表格内容知,刘国钧先生67岁是1953年,当时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所以这反映了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积极响应.(4)由表格内容知,刘国钧先生68岁是1954年,1954年,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刘国钧先生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12岁: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5岁:武昌起义(辛亥革命)、33岁:五四运动、35岁:中共成立(中共一大).(2)45岁:九一八事变;65岁:抗美援朝战争;80岁:“文革”.(3)行业:资本主义工商业.(4)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评价:刘国钧先生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点评】识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是主导的,…它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力量.--黄素痷、甄炳禧《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强化了日本在政治、外交领域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取得经济大国地位后树立政治大国的形象.--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该科技革命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的国际政治目标,并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战后美、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考点】材料解析题;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阐述见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本题考查了日本想成为政治大国的相关史实.(4)本题考查了战后美、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答】(1)据所学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2)由材料二“美国经济增长及IT产业的贡献率数据图”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在90年代持续平稳发展,基本上都保持在3%以上.而IT行业的贡献率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说明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3)由材料三“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强化了日本在政治、外交领域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取得经济大国地位后树立政治大国的形象”可知,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还想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比如,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提出了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4)据所学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外部因素方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内部因素方面,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等.故答案为:(1)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条件: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2)特点:美国经济平稳发展;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学完八年级半个学期的英语,英语期中试卷是检测同学们半个学期学习英语成果的方法。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句春联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19年B.1949年C.1956年D.1978年2.某班播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
他扮演的是A.彭德怀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3.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它占7.8%。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4.以下人物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5.十年““””的“十年”是指A.1949—1959年B.1953—1963年C.1956—1966年D.1966—1976年6.徐州第一座高架立交桥——和平大桥,它的建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力见证,徐州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作出这项决策和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A.中共八大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7.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A.扩大企业自主权B.改革经营模式C.推进企业改组联合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改革开放重点和标志是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将海南岛建成特区D.建立深圳经济特区9.中共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1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11. 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评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1A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D .采用公元纪年2.2014年3月24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
西藏解放方式是( ) A .武力攻克 B .和平解放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美援朝 B .解放战争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4.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5.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其中包括(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7.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手工行业申请入社 公私合营搪瓷厂饭票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8.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共一大D .中共八大 9.图2壁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大跃进”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10.民族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
下列人物属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代表有(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焦裕禄 ④杨利伟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1.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一,选择题(46分)1、1949年10月1日下午3 时,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时,乐队奏乐,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支乐队演奏的乐曲应该是( )A 、《国际歌》B 、《义勇军进行曲》C 、《黄河大合唱》D 、《运动员进行曲》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B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C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 、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你认为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字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和平解放北京 B 、和平解放西藏 C 、抗美援朝 D 、解放南京5、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农民甲:“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 、农民甲乙说:“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6、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 、新中国建立时期B 、解放前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7、在1956年的中国,生活在肇庆的农民李红旗那种情况发生在他的身上( ) A 、地主催他交租 B 、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C 、加入了农村合作社 D 、知道了改革开放 8、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 、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C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D 、建立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9、以下法律中,与在校中学生关系密切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义务教育法》C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 、《环境保护法》10、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
八年级历史试题2016年4月说明: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你认为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
每小题1.5分,共21分。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B.西藏和平解放C.米棉之战D.一化三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②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第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召开D.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4.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①黄继光②董存瑞③邱少云④张学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一国两制”的实践C.土地改革的进行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6.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
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B.决定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D.做出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战略决策7.依据右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手工业8.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全国建起了上百万个土高炉。
这年年底,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土法炼钢毁掉了大片山林,浪费了宝贵资源,还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上述情况发生在A.“一五”计划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9.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10.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1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2.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春交会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中国参会。
与这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是A.中日关系改善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C.中美正式建交D.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3.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14.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C.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D.“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15题12分,16题题8分,17题9分,共29分)15.(共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周恩来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材料三“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
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会议”是指什么会议?(2分)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2分)(3)材料三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材料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的含义是什么?(1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1分)(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6.(共8分)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三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请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1分)……………………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1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2分)17.(共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直接得出怎样的信息?(1分)(2)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该计划结束时哪两个部门取得了重大成就?(2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保证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2分)它确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八年级历史阶段性(期中)质量调研试卷参考答案2016.4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你认为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
每小题1.5分,共21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15题12分,16题题8分,17题9分,共29分)15.(共12分)(1)弱国无外交。
(或:国力的衰落;经济的落后。
)(2分)(2)万隆会议;(2分)求同存异。
(2分)(3)尼克松访华;(2分)中美关系缓和,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化;(1分)1979年。
(1分)(4)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分)16.(共8分)(1)运动:土地改革运动。
(2分)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或: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解决广大农民缺地少地的土地问题。
)(1分)(2)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1分)(3)直接结果:农民获得了土地。
(2分)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分,任写一点得1分)17.(共9分)(1)信息:我国工业(经济)落后。
(1分)(2)计划:一五计划。
(1分)部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分)(3)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