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四章科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4
§4.1
④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
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糖类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葡萄糖 乳酸 + 能量(少量)
葡萄糖 酒精 + 二氧化碳 + 能量(少量)
§4.5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求这次测试中:
(1) 汽车总行驶时间。
(2)在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断开时,电阻的功率
为,当开关闭合时,电阻的功率是,则为(
、两个定值电阻和,且>。
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压为的电路上,和消耗的功率分别为和;若将它们并联后仍接在电压为的电路上,和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和,下列关系式中. . C. .
,、、都是发热体。
时,加热功率是多少?的阻值是多少?
(时,的阻值是多少?
字样,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闭合,断开,
在最左端不动,又闭合,电流表示数为,则此时电阻的电功率多大?
)断开,将滑片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再闭合开关
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请你说出两点(这两点的意思应不同):
①
(4)他还注意到,这个实验记录也可以用来计算灯丝的电阻,并完成了有关计算如下表格:
(3)排除故障后,小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一、食物与摄氏1、食物与能量:(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单位是千焦。
(2)蛋白质和糖类的热量价都是16.7千焦,脂肪的为37.7千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
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粗纤维都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它们在人体内是通过氧化释放能量的。
(1)水不能提供能量,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体所需是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3)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脂肪是贮能物质,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时,脂肪才会分解提供能量;(5)钙、铁、碘、钠、磷等多种无机盐,它们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钙的儿童会患佝偻病(缺钙的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 ;缺铁会患贫血;缺碘会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6)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具有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心血管病等作用。
(7)维生素:既不是能量物质也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量少,但作用非常重要。
若缺乏会患某些疾病,如缺V A会患夜盲症;缺V h1会患脚气病;缺V C 会患坏血病;缺V D会造成人骨质软化等。
二、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注:(1)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九(上)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 氧化 时所产生的 热量 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维生素A夜盲症 肝、卵黄、胡萝卜 维生素D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卵黄 维生素E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维生素B 1脚气病 米糠、麦麸 维生素B 2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 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5.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①: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11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九年级上第四章科学知识点世界如此广阔,任何时刻都有无数的科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流动,而我们应该怎样去探索和理解这些知识呢?科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和揭示真理。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第四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不同科学领域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一、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一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运作机制。
二、地球科学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自然现象。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知识。
地球由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地幔和地壳等部分组成。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构造变动和地质变动两种类型。
构造变动指的是地壳板块的移动和变形,而地质变动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成和变化。
三、物理科学物理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光的传播和成像。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真空中以及各种介质中传播。
通过反射、折射和投影等现象我们可以实现光的成像。
四、化学科学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过程,而化学方程式则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公式。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五、天文科学天文科学研究宇宙中天体的结构、运动和属性。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太阳系和恒星的知识。
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
而恒星则是宇宙中自发光的天体,从地球上观察可以看到不同形态的恒星,它们具有不同的亮度、大小和颜色。
六、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满足人民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过程。
科学复习提纲(九年级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根本方法。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展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一、电离与其表示方式:电离: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例:NaCl === Na+ + Cl-H2SO4 === 2H+ +SO42-NaOH === Na+ + OH -注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弱酸: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注意:(1)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H+(2)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酸胃酸〔盐酸〕、食醋〔醋酸〕、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1)pH试纸pH<7,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 =7,中性pH>7,碱性〔越大,碱性越强〕(2)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三、酸的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能与某些金属反响,生成盐和氢气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响,生成盐和水④能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⑤能与某些盐反响,生成新盐和新酸四、盐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3、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白雾: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盐酸的化学性质:1、盐酸和指示剂反响: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响Fe + 2HCl = Fe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3、与金属氧化物反响CuO + 2HCl = CuCl2 + H2OFe2O3 + 6 HCl = 2FeCl3 + 3 H2O4、与碱反响NaOH + HCl = NaCl + H2O5、与某些盐反响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五、硫酸浓硫酸的性质1、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挥发。
§4.1 食物与摄食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唾液腺:分泌 唾液 ,流入 口腔 ;④ 胃腺:分泌 胃液 ,进入 胃 ;肝脏:分泌 胆汁,暂存 胆囊 ,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 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肠腺:分泌 肠液 ,进入小肠;错误!未定义书签。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三态、性质统一性和物质的变化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排列紧密;液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气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小,分子间距离较大。
物质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固-液-气的相变过程。
二、性质统一性物质的性质统一性是指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物质的性质是相同的。
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导致的。
例如,水的冻结点为0℃,沸点为100℃,但无论水处于哪种状态,它的化学成分和基本性质都是相同的。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其状态或形状时,其化学成分保持不变的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冰,散射光的颜色改变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变化。
例如,铁锈生成、木炭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四、物质的分子物质中最小的、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单位是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其性质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子模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连接而成。
五、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单质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氢气(H2)等;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
六、物质的分离和纯净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组分分开的过程。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沉淀、蒸馏等。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1节 食物与摄食二、热量价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氧化有相似之处,放出的热量相同,但进行的方式不同。
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不一样。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哪种食物提供的能量多?①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②选用的食物应是容易燃烧的,并具有典型性; ③控制条件为相同质量结论:同样质量的食物中,花生仁(脂肪)所含的能量最多。
讨论:实验所得的结果比理论值偏低,因为有热量散失到空气中。
三、动物的摄食各种动物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1、海葵:触手 2、昆虫:口器蛾蝶类——虹吸式口器 蝇类——舐吸式口器 蜂类——嚼吸式口器 蚊类 —— 刺吸式口器 蝗虫——咀嚼式口器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具有与水中捕食相适应的特殊器官:鳍——快速游动 侧线——感知方向和水位齿——肉食性鱼类口内有齿 鳃——滤过性取食、进行呼吸 4、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
捕食器官: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捕食方式: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能通过红外线定位进行捕食。
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1、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
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血管和神经 3、牙的分类:①按形态及功能分: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②按存在的暂久分:乳牙、恒牙。
4、牙的功能①咀嚼②辅助发音和语言③保持面部正常形态5、牙的保护:如果食物在牙缝中酸化后,就会腐蚀牙齿,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龋齿(蛀牙),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牙齿、预防龋齿,就必须做好每天的牙齿清洁工作。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二、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消化的类型:①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②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四章生物部分复习资料2019.12.11一、七大营养物质:(1(2物肥膘等(3)蛋白质制品、牛奶、鱼、瘦肉(肥肉属于脂肪类)。
(4见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5(6)水:不提供能量,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生化反应均要在水溶液中才会反应,体内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运输.(7)无机盐:不提供能量,归纳:(1脂肪含有的能量最高,糖类和蛋白质一样,但是糖类为人体主要提供能量物质。
(2)(3(可以这样记忆:7类物质,3类需要消化才能吸收,3类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1类既不消化也不吸收)(消化道和循环系统示意图)二、消化系统1、什么是消化: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什么是吸收: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和消化的区别:吸收是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消化是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一般物质需要先消化再吸收,同时吸收不需要酶参与,而消化需要酶的参与。
3、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4、人体消化道:(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具体路径为: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①肝脏②胃③胰④小肠5、消化腺:一类为在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数量甚多,都是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6、口腔:初步消化食物,但是对食物无吸收功能,其中唾液腺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形成麦芽糖,7、咽: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对食物无吸收作用8、食管:能蠕动,把食物推入胃中,对食物无吸收作用9、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含胃腺、可以分泌胃液,对蛋白质可以初步消化,胃也有吸收功能,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10、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为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开始的一段称为十二指肠。
11、大肠:也有吸收功能,可以吸收水、无机盐12、小肠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1)小肠很长,有5-6米(2)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可以增大消化和吸收面积;(3)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均有助于食物消化;(4)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助于吸收。
九(上)第四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食物与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等大类。
其中一类为供能物质(经才能被):
另一类为非供能物质(吸收):;不被吸收非供能物质:
2.1克糖类无论是体外还是在体内都能放出的能量。
同等的和在体内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相同,而同等的在体内释放的能量要比高得多。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谷类薯类物质):
蛋白质():
脂肪():
水:①;
②;
无机盐():人体维持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成年缺时患;成年缺时患;缺时会患贫血。
维生素():参与人体内,对保持人的作用。
膳食纤维():主要由组成,来源于
作用:
4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
食物在由分泌的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②消化腺包括:、、、、。
③唾液腺:分泌,流入;④胃腺:分泌,进入;
⑤:分泌,暂存,流入小肠中促进的消化,不含消化酶;
⑥:分泌肠液,进入;⑦胰腺:分泌,进入。
⑧龋齿的形成:
⑨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够自主蠕动。
2.消化分为两类:和;
消化:切、撕、磨(咀嚼):牙齿;搅拌:;蠕动:;乳化作用:
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的作用
最终的消化产物
4.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结构特点:①小肠很,②内壁有许多,③小肠内壁有,④小肠内有多种,⑤小肠有丰富的。
5.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只吸收
小肠:吸收
大肠:吸收
6.酶:生物的合成的,具有的。
特点:性、性、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等。
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包括(作用:)和(作用:)。
血细胞
①红细胞:细胞核,呈的形,数量。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
的,称。
(特点:在高的地方结合,在低的地方又易。
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也能运输一部分。
)
②白细胞
(1)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
人体内有白细胞。
(2)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与。
③血小板
(1)血小板是的血细胞,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防止的作用。
2.贫血:
炎症:
3.担负血细胞的任务。
4.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的功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
房室瓣的作用:;动脉瓣的作用:
心室、心房、动脉的血液流动方向:
①.血液循环
(1)体循环过程:
(2)肺循环过程:
②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血,静脉流血;体循环中动脉流血,静脉流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较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
环长得多,因此心室的壁较心室的壁厚。
③动脉血:,血呈色;静脉血:,血呈色。
④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
6.脉搏与血压
①心率: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
②脉搏:心脏每次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向前推动血液,使都
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注:脉搏和心率是。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③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产生的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或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叫;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的值叫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干帕;舒张压千帕.
高血压;经常超过干帕;低血压:经常低于于帕。
7.血型与输血
血型是由决定的,常见的有系统。
该血型系统分为四种血型。
输血时,原则上应输。
输血时应做到。
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1.呼吸作用:
发酵:。
以下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原理
泡菜的原理:;葡萄酒的原理:
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1、血糖: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
的分解――→血糖――→合成贮存
的转化转变为贮存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文字表达式:
脂肪:一部分被利用,另一部分由贮存起来。
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脂肪的有氧呼吸文字表达式:
蛋白质:消化为后被吸收进入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细胞中又会重新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也可以合成。
蛋白质的有氧呼吸文字表达式:
获得的能量=+
2.体内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皮肤:以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以形式排出;泌尿系统:以形式排出3、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肾:输尿管:
膀胱:尿道:
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的器官。
肾:1、肾的外形和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侧,有,形像。
2、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其主要由和,而又可分为和。
3、尿液的形成:(包括的作用和的作用)
4.代谢活动包括和,是生物生存的,也是生命的。
5、微生物指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6、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和,异养又包括和两类。
(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作用,如和
(不能自己制造营养,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摄取
常见腐生生物:;常见腐生生物:
7、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