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教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4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学习生物没有学不会,只有不想学,你想学的话不如看看以下资料,以下是WTT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6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你考个好成绩!人教版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篇1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总结六年级科学学问要把握的东西比较多,在复习的过程中少不了进行复习〔总结〕。
下面就让给大家共享几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吧,盼望能对你有关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篇一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微小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2、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看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3、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亮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依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4、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5、使用工具能够观看到很多用(肉眼)观看不到的(详情)。
6、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7、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8、试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讨论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9、(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觉之一。
10、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功能。
11、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育微小生物。
12、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别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四周的环境。
13、蚜虫喜爱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推荐文章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有哪些热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热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热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热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热度:科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关于六年级科学复习内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科学是一门探索世界、窥探自然规律的学科,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下将对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
1.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具有质量和体积等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 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物体,也可以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
2.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速度或形状。
- 运动的描述: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表达物体的运动情况。
-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与运动的基本规律。
3.光与视觉-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能量传播的形式,它可以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视觉的形成:眼睛是人类视觉的重要器官,通过眼球、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组成部分来实现图像的形成和识别。
4.天体与地球- 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
- 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造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等现象。
- 天体观测:通过望远镜等仪器观测天体,可以了解星星、恒星、行星以及彗星和流星等天文现象。
5.生物与健康-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众多,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
- 人体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传染病与防治:了解常见的传染病,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健康。
通过对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科学的魅力,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只有通过实践和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接触科学课程。
随着小学毕业考试的临近,科学的复习也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复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材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六年级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材总体概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共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生活中的化学”、“多样的力”、“多样的能”、“多彩的光”、“天文探索”、“生态建设”。
教材注重实践性,通过大量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的特点1. 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材中,每个模块都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进行编排,层次分明。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科学知识的全貌。
2. 突出实践性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重视实践性,每章节都有大量的实验操作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及应用。
特别是在“多样的力”和“多样的能”两个模块,更是将探究、实验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和实用。
3. 课程内容自然贴近生活、开拓视野人教版六年级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需求,学生容易找到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视野得以开拓;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多彩的科学世界。
三、使用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的建议1. 制定科学学习计划建议同学们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按照教材的每个模块有序学习,以确保所有内容都得到覆盖。
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
例如,对一些自己已掌握的内容可以减少学习时间,而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则可以加强练习和巩固。
2. 练习习题巩固做科学题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
对于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建议同学们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习题练习,这样可以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
概括归纳
科学知识点概括归纳
1. 有关力和机械力的知识点
- 力的概念和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
- 机械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速度、形状或位置
2. 有关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点
- 电流的概念和特点:电流的产生、方向和大小
- 电路的构成:电源、导线和电阻器
- 简单电路的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有关光的传播的知识点
- 光的定义和特征: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颜色和组成:白光和光的三原色
- 光的应用:反光材料和光学仪器
4. 有关种植与生长的知识点
-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种子的萌发条件
- 植物生长的关键环节:光合作用和水分的吸收和输送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繁殖
5. 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 生态平衡的意义: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6. 有关地球和天体的知识点
- 地球的动静态:地球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四季和昼夜的变化:地轴倾斜和地球公转的原因
- 天体的认识:太阳系中的行星、人造卫星和恒星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的概括归纳。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和机械力、电流和电路、光的传播、种植与生
长、生态环境以及地球和天体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1)在进行校园生物搜索时要注意:(2)边调查边记录,不要遗漏(3)调查时可以借助小铲子、放大镜(4)对不知名的动植物要想办法认识(5)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植物,经常飞来的鸟也要记录(6)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7)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可以用数字标示,也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空中、地上和水中的生物。
2、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珙桐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白鳍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珙桐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被称为“鸽子树”我国珍稀植物还有:银杏、水杉、银杉、望天树我国珍稀动物还有:朱鹮、东北虎、中华鲟、金丝猴、丹顶鹤等3、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在已经发现的30多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而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无花果也开花藻类:海带、水绵、紫菜、裙带菜蕨类:满江红、巻柏、桫椤、铁角蕨等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从土壤中或其他生物体内吸收营养4、分类是研究植物的一种方法,可以按照茎的特点分成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还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分成水生、陆生植物,还可以按照是否开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还可以按照是否落叶分成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木本植物分乔木和灌木,月季、蔷薇、小叶女贞、小叶黄杨都是木本植物常绿植物有松树、柏树、冬青、玉兰等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2023年小学(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小升初总复习资料概述本文档是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和复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而创建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复要点,涵盖了本学年所学内容。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指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们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可以相互转化。
单元二:空气和水- 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是生命的基本要素。
- 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和气态(水蒸气)。
单元三:能量和运动- 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产生工作的能力。
- 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单元四:声音和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
-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以直线传播。
单元五:生活与健康- 健康是人体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 饮食均衡和适当的运动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单元六: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的方法。
- 实验要素包括问题、假设、实验步骤、数据收集和结论。
单元七:地球与环境-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有陆地、海洋和大气层。
-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节约能源、减少垃圾等。
单元八:科技与科学发展- 科技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
- 科学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结论通过阅读和复本文档提供的科学知识,你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小升初考试中的科学问题。
希望本文档能对你的复有所帮助!祝你成功!_注意:本文档参考了小学六年级科学课本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并力求简明扼要,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_。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就是(透明化)和(中央薄、边缘厚)。
只要具备放大镜片透明化、中间较薄的结构(比如说加完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备同样的(压缩)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采用工具能观测至许多用(肉眼)观测没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能够观测至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斑纹);蟋蟀的耳朵在(肢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大鳞片就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液态),就是(晶体),例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8、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制成显微镜,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者就是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两大脱胎换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就是人类重新认识(微小世界)的关键观测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就是由(细胞)形成的。
(生物)都就是由(细胞)共同组成的。
细胞具备(体温、消化、排出、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储存、产卵等)功能。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就是多种多样的,(相同生物)的细胞就是相同的,生物(相同器官)的细胞也就是相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创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辨认出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例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有趣且充满奥秘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形状固定;液体的分子排列较为紧密,但可以流动;气体的分子排列较为稀疏,可以自由运动。
2.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质量、熔点、沸点等。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进行区分。
二、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做功或产生热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能量有关。
1.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
三、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和相互关系。
1. 生物的适应: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适应方式。
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具有长长的根系和厚厚的表皮,以适应干燥的环境。
2. 生物的相互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描述生物相互关系的重要工具。
食物链中,食物的传递方式是“捕食者-被捕食者”,而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的交织。
四、天文与地理天文和地理是我们了解宇宙和地球的重要学科。
1. 天文学:太阳、月亮和星星是我们熟悉的天体。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则是遥远的恒星。
2. 地理学: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气候变化。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五、科学实验与探究科学实验和探究是培养我们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
1.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探索科学原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根据是否开花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根据是否落叶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落叶植物)和(常青植物)。
根据是否生长在水中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菌类是一种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土壤里的(养料)生存。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它又可以分为(鱼)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动物种类的(80)%。
6、不同环境中的生物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但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7、仙人掌是(叶刺),松树是(针叶),香蕉是(阔叶)。
仙人掌退化的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的根很(发达),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
金鱼的鳃是为了在水中(呼吸),(鳍)是为了在水中游动,鱼鳞是为了(保护自己),鱼鳔能控制在水中的(沉浮)。
8、利用动物皮毛传播种子的如(苍耳),利用水流播种子的如(莲子),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如(蒲公英)。
9、田野里往往是(绿)色的青蛙比较多。
越冷的地方,动物的个体就(越大),身体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10、在比较不同大小放满热水的烧瓶哪个保温能力强的对比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烧瓶的大小),相同的条件是(瓶中热水开始温度、周围环境、测试时间等)
11、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类驯化的物种如(家猪)、(家鸭)等。
12、长颈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杂交水稻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他发现把水稻和(稗子)杂交后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可以大大提高亩产量。
1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14、人类生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植物,如:(提供给人类做食物—谷物、蔬果);(供人类欣赏—兰花、梅花);(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参、金银花);(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木头、竹子);(可以净化空气—吊兰、绿萝)。
15、每一生物都具有(生存权),人类也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16、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的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17、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简答题
1.植物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作用?
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2.田野中的绿色青蛙对其生存和物种延续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所以田野中的绿色青蛙对其生存和物种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3.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可以使它们得到发展;
可提供科学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4.生物多样性意义。
人类食物几乎全部取自于各类生物;
许多动、植物都可以作为药材入药;
大量的工业原料也来自生物。
5.一些容易错的分类。
脊椎动物:
哺乳类:蝙蝠、鲸鱼、海狮、海豚、海豹、鼠、兔
鸟类:企鹅、鸡、鸭、鸵鸟、孔雀
鱼类:鲨鱼、带鱼、黄鳝、泥鳅、鳗鱼
爬行类:蛇、壁虎、蜥蜴、乌龟、海龟、鳄鱼、扬子鳄、鳖、变色龙
两栖类:蛙、蟾蜍、蝾螈(蝾螈是所有有尾两栖动物的统称,娃娃鱼(大鲵)是其中个体较大的一类。
)
无脊椎动物:
昆虫:毛毛虫(蝴蝶)、蚕宝宝(蛾)、蟑螂、瓢虫、蟋蟀、蜻蜓、蚂蚁、蚊子、蝗虫、苍蝇、螳螂
不是昆虫,但属于节肢动物的:虾、蟹、蜈蚣、蜘蛛、蝎子
木本植物:松、杉、枫、杨、樟、茶、木槿、牡丹、柳树、枫树、槐树、杨树、苹果树、梨树、桃树、栗子树、李子树、杜鹃、女贞、黄杨、芙蓉树等
草本植物:牵牛花、葫芦、甜菜、蚕豆、菊花、兰花、荷花、睡莲、君子兰、小麦、粟米、玉米、大麦、高粱等。
水生植物:荷花、睡莲、芦苇、浮萍、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