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疫霉对苯酰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36.77 KB
- 文档页数:4
39种杀菌剂作用特点与防治对象归纳1、代森锰锌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2、丙森锌速效、残效期长、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
对蔬菜、烟草、啤酒花等作物的霜霉病以及番茄和马铃薯的早、晚疫病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对白粉病、锈病和葡萄孢属病菌引起的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多菌灵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分裂。
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
4、百菌清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中的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丧失生命力。
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真菌侵染,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有较长的药效期。
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斑病、小麦叶锈病,茶树炭疽病,花生锈病、花生叶斑病,叶菜类蔬菜霜霉病、叶菜类蔬菜白粉病,果菜类蔬菜多种病害,瓜类霜霉病、瓜类白粉病,豆类炭疽病、豆类锈病,梨树斑点落叶病,柑橘树疮痂病,苹果树多种病害,葡萄黑痘病、葡萄白粉病,橡胶树炭疽病。
5、稻瘟灵内吸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
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集中于穗轴与枝梗,从而抑制病菌侵入,阻碍病菌脂质代谢,抑制病菌生长,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
主防水稻稻瘟病。
6、稻瘟酰胺属苯氧酰胺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是抑制小柱孢酮脱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稻瘟病菌黑色素形成。
具有良好内吸性和卓越的特效性,施药后对新展开的叶片也有很好效果,施药40天仍能抑制病斑上孢子的脱落和飞散,从而避免了二次感染。
主防水稻稻瘟病。
7、甲基硫菌灵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
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一乙一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
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8、己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氟吗啉制剂50%、60%可湿性粉剂、35%烟剂等。
分析方法 GC/HPLC 。
作用杌理与特点具体作用机理在研究中。
因氟原子特有的性能如模拟效应、电子效应、阻碍效应、渗透效应,因此使含有氟原予的氟吗啉的防病杀菌效果倍增,活性显著高于同类产品。
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具有‰治疗活性高、抗性风险低、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农用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
通常顺反异构体组成的化合物如烯酰吗啉仅有一个异构体(顺式)有活性(文献报道烯酰吗啉结构中顺反异构体在光照下可互变,均变为80%有效体;而氟吗啉结构中顺反两个异构体均有活性(见下表),不仅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且治疔活性突出。
氟吗啉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菌株仍有良好的活性。
杀菌剂持效期通常为7~l0d,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7d 左右;氟吗啉持效期为16d,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l0~13d,由于持效期长,在同祥生长季内用药次数减少;因用药次数少,不仅减少劳动量,而且降低农用成本;测产试验表明在降低农用成本的同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在1997 年,抚顺大田试验中黄瓜霜霉病发病率高达80%,使用氟吗啉两次病情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葡萄、板蓝根、烟草、啤酒花、谷子、甜菜、花生、大豆、马铃薯、番茄、黄瓜、白莱、南瓜、甘蓝、大蒜、大葱、辣椒及其他蔬菜,橡胶、柑橘、鳄梨、菠萝、荔枝、可可、玫瑰、麝香石竹等。
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对地下水、环境安全。
防治对象氟吗啉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霜疫病等。
具体的如黄瓜霜霉病、葡菊霜霉病、白莱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钤薯晚疫病、辣椒疫病、荔杖霜疫霉病、大豆疫霉根腐病等。
使用方法氟吗啉为新型高敦杀菌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疔、铲除、渗透、内吸活性,治疔活性显著,主要用于茎叶喷雾。
通常使用剂量为50-200g(a.i.)/hm2;其中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剂量为100-200ga.i.)hm2;作为治疔剂使用时,剂量为100-200g (a.l.)/hm2 。
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半以上。
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
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
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
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既可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等的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又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7~30g/100kg种子),商品名为Greatam、Pulsor、Beton。
日本拜耳公司开发的环丙酰菌胺是一种环丙烷羧酰胺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杀菌剂不同,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丝的生长,以预防为主,治疗活性较弱。
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用药量为75~400g/hm2,商品名为Win、Winadmire、Solazas、Arcado、Protega。
环酰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另一个保护性杀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对授粉昆虫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已被美国环保局划为减少危害农药。
该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桔柑、桃树、草莓和蔬菜等作物上的各种灰霉病及念株菌引起的病害,且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酰亚胺类、三唑类、嘧啶胺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
用药量为370~1000g/hm2,商品名为Teldor、Password、Elevate。
呋吡菌胺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
其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的琥珀酸的氧化作用,从而避免立枯丝核菌丝体分离,而对真菌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作用无影响,其具有优异的预防治疗效果,对担子菌纲的大多数病菌绢病等有特效。
大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剂量为450~600g/hm2,商品名为Limber。
噻唑菌胺是由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噻唑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使用剂量为200~250g/hm2,它的可湿性粉剂(25%WP)已在韩国上市,商品名为Guardian。
疫霉病虫害防治疫霉病虫害是指由疫霉菌侵染作物引发的病害和虫害问题。
它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有效的疫霉病虫害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疫霉病虫害防治的概念、原因和相应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一、疫霉病虫害的概念疫霉病虫害是指由疫霉菌侵染作物引发的病害和虫害,其特点是传染性强、病害发展迅速,并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疫霉病虫害包括多种疫霉病害和虫害,如疫霉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虫、螨虫等。
二、疫霉病虫害的原因1. 环境因素:湿度和温度是疫霉病虫害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高湿和高温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疫霉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2. 病原菌和害虫:疫霉病虫害的发生与一些病原菌和害虫密切相关。
例如,疫霉病由疫霉菌引发,蚜虫和螨虫则是引发疫霉病虫害的主要害虫。
3. 土壤质量: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庄稼的生长情况。
贫瘠的土壤容易使庄稼生长不良,从而容易受到疫霉病虫害的侵袭。
三、疫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益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防治疫霉病虫害。
通过引入天敌或益虫来控制疫霉病虫害的传播,能够有效地减轻疫霉病虫害对庄稼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控制疫霉病虫害的传播。
然而,化学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作物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慎重考虑。
3. 防治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和防治措施是预防疫霉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包括合理施肥、适度灌溉、及时除草、消毒土壤等。
四、疫霉病虫害的防治案例以农作物大豆为例,大豆疫霉病是大豆生产中最常见的疫霉病害之一。
针对大豆疫霉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选择抗病种植:选用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由于其自身能够产生抗病性物质,从而降低大豆疫霉病的发生。
2. 生物防治:引入食草性昆虫等天敌,通过捕食疫霉病的传播媒介来控制疫霉病的发展。
3.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能够减少大豆疫霉病的发生。
第47卷第3期2008年3月Vol. 47, No. 3Mar. 2008农 药AGROCHEMICALS几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抗甲霜灵菌株的活性测定朱桂宁,黄福新,刘志明,秦碧霞,蔡健和(广西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 530007)摘要: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抗甲霜灵菌株TZ25的室内毒力和盆栽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嘧菌酯、氟啶胺、银法利(6.25%氟吡菌胺+62.5%霜霉威盐酸盐)和丙森锌对TZ25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它们对TZ25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22 5、0.156 0、0.908 5、4.366 5 mg/L,对TZ25孢子囊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030 1、0.137 8、0.414 3、2.044 5 mg/L。
嘧菌酯、氟啶胺、银法利与甲霜灵没有交互抗性。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氟啶胺和银法利能很好地防治由TZ25引起的番茄晚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6.76%、82.15%、85.20%。
关键词:致病疫霉;抗甲霜灵菌株;活性测定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08)03-0231-03Bioactivitiy of Fungicides to Metalaxyl Resistant Isolate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ZHU Gui-ning, HUANG Fu-xin, LIU Zhi-ming, QIN Bi-xia, CAI Jian-he(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Abstract: The bioactivity of several fungicides to metalaxyl resistant isolate TZ25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zoxystrobin, fluazinam, infinito (6.25% fluopicolide + 62.5% propamocath) and propineb gave strong fungistatic actions against TZ25. Their EC50values to mycelial growth of TZ25 were 0.0225, 0.1560, 0.9085 and 4.3665 mg/L, respectively, and to sporangia germination were 0.0301, 0.1378, 0.4143 and 2.0445 mg/L,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cross resistance between metalaxyl and azoxystrobin, fluazinam, or infinito. The results of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azoxystrobin, fluazinam and infinito were effective for the control of toma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TZ25,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s were 86.76, 82.15 and 85.20%, respectively.Key words: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etalaxyl resistant isolate; bioassay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和番茄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1-3],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