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案15观察一瓶水
- 格式:docx
- 大小:16.45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科学一下1.5《观察一瓶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一瓶水,让学生了解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认识物体》和《简单机械》等科学课程,对科学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此外,学生对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基本特性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认识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瓶水,发现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明白水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瓶水,发现水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描述水的特点,并理解水的透明、无色、无味等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水的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激励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瓶水、透明容器、滴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水?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让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水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透明容器、滴管等工具观察一瓶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课观察一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呈现已有的班级记录表,回顾物体的特征,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怎样观察它们?”学生可能说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轻重……教师把说到的方法用图或文字写在黑板上,比如,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等。
2.接着,把“水”字写在黑板上并提出问题:“水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把梳理后的关键信息记录在黑板上。
二、探索活动:观察水的特征1.向学生展示一瓶水和洗发液,提出问题:“你们怎样描述它们?”引导学生用刚才说到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
2.用图呈现“探索”中探究活动一的4种对比观察方法,提出“可以怎样对比观察”,引发学生继续思考。
他们可能说,用眼睛看颜色、是否透明,用鼻子闻有没有气味,用手摸粘不粘,还可以倾斜瓶子观察流动的情况……3.教师示范记录方法:剪下相应的描述性词汇,把观它贴在第一课的记录表中。
4.分发第一个探究活动的材料,分小组进行对比观察,记录水的特征。
5.探究活动一结束后,向学生展示水、洗发液和木块,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提醒他们仍然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然后分发探究活动二的材料。
6.教师在两个探究活动中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要进行对比观察,禁止用“尝”的方式观察,观察后要及时剪下相应词汇记录。
三、研讨活动: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特征1.先组织学生交流“瓶中的水和洗发液,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让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比如,水和洗衣液各是什么颜色、是否透明、黏度怎样、是否流动等,教师把学生说到的词汇梳理后,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把它们相同的地方圈起来,比如流动、透明等。
2.再组织学生交流“水、洗发液和木块对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回答,“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木块不会流动”,“水和洗发液是透明的,木块不是透明的”,“水和洗发液拿不起来,木块可以拿起来”,还可能说“水和洗发液摸上去黏黏的,木块没那么黏”等。
过程中,教师适时拿起水、洗发液和木块分别倾斜,引导学生说出流动的情况,把补充的特征词汇写在黑板上。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5《观察一瓶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水,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书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水的性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水的特性,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瓶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瓶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水的特性,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瓶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征,如颜色、透明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并展示如何观察一瓶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滴管滴水到容器中,观察水的形态,并用语言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水的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其他性质,如无色、无味等,并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水的性质,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水,并描述水的性质。
观察一瓶水《观察一瓶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以“观察一瓶水”为主题的科普教案。
文章通过观察一瓶水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瓶中水的细节来认识水的特性及重要性。
文章适合小学生阶段,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水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一瓶水,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度、味道、气味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一瓶水,描述其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瓶清洁透明的水;2. 准备放大镜、眼睛盖、测量尺、温度计等观察工具;3. 准备相关的实验记录表;4. 制作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制作教学PPT,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水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对水进行观察并记录。
3. 让学生逐一观察一瓶水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4.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互相比较。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水的特性。
5. 结合实际案例,教导学生关于水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观察一瓶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环境保护,珍惜水资源。
《观察一瓶水》学历案设计【内容出处】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课标要求】物质科学领域:2.水是一种常见而单一的物质。
1~2年级: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我们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前四节课学生是对固体的物质的研究,这一节课开始研究液态物质。
液态的物质构成的物体和固态物质的主要的区别是没有固定形状。
水是非常常见的会流动的液体物质,会流动的特性也是学生所熟悉的。
本单元中,学生只要通过观察一瓶水认识到水的一些具体特征(如颜色、流动性、形状等)就可以了。
教材中本课的内容有三部分,一是聚焦:生活中离不开水,说说水有什么特征。
这个问题既点明了本课的问题,也可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二是研讨。
这个部分先是学生对比观察、描述水和洗发水。
再和小木块对比研究,去发现水的形状不固定,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
三是研讨,指向的是描述物体(水)的一般特征。
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我了解了一年级孩子对于水的一些前概念:学生对水特别熟悉,能说出来水是会流动的,透明的.......但对于水的特征的系统描述学生是缺少经验的,比如在无色与白色、透明和无色等特征上还容易产生混淆,对于水的形状也是不会描述的。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的。
2、在对比观察中,知道水和洗发液一样,可以流动,但与木块相比水无固定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记录,学会用词汇描述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在研讨中大部分孩子能发表有依据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观察一瓶水,并描述一瓶水的特征。
【评价】星级小组:在黑板上给细心观察,轻声实验、认真记录、大胆发言的小组加。
星级学生:在记录单上给孩子们盖章。
【材料准备】小组材料:学习活动二:一瓶水、一瓶洗发液。
演示材料:5个瓶子:洗发液、石头、雪碧、水、水晶滴胶制品(固定形状、透明)。
《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教材在活动1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2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
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学本教学教学设计课题 1.5观察一瓶水设计者陈文凤审核者马晓黎吕磊执教者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瓶中的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异同。
2.学会用词汇描述观察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在研讨中发表有根据的观点。
2.养成在探究中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的透明小瓶2个、不同形状的容器、本块、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会流动的物质,很多学生都知道“水是液体”,而且对其能流动的特征比较熟悉。
教科书在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先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基本认识开始,然后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研究水和其他液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接着,学生将比较这两种液体与之前研究的物体之间的异同,从而体会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体。
对于液体特征的相关概念,将安排到中年级学习。
在本单元,学生只要通过一瓶水认识到水的一些具体特征(如颜色、形状、流动性等)就可以了。
备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第二学程学习任务: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主问题2: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瓶子后与木块进行对比,聪明的你有什么发现呢?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将水和洗发液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然后与木块进行对比。
2.将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