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7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二)韦伯关于分层的三个标准韦伯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life chance)。
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
收入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通常用来表达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货币流动量。
声望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声望出现的形式:公众的接受与名誉、尊重与钦佩、荣誉与敬意。
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三)社会地位与地位等级1.社会地位◆一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设置◆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设置2.社会经济地位(SES)SES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度量方法,他考虑到个人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
3.辨认社会地位:判断依据:◆有公认的用于对一个人的地位等级序列◆有一些可广泛理解的符号地位符号炫耀性消费:指人们炫耀性的表现地位符号来显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4.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5.地位不一致尽管每一个个体占据许多等级化的社会地位,但是这些地位之间一般明显存在着地位一致。
(四)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制是一种极端的不平等分层体系,其中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奴隶制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经济关系:一些人占有另一些人2.种姓制◆种姓制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其地位由出生所决定,人们一般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设置3.等级制◆分层的等级制度与一种叫做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经济制度的发展,社会阶级成了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五)社会阶级◆阶级制度的特点:其群体界限没有奴隶制度、种姓制度以及等级制那么严格◆阶级制度被认为是非常正常公正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都无需感谢任何人或者责怪任何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1.阶级分化确定社会阶级的方法:◆客观法◆声望法◆主观法2.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社会阶级成员具有的、涉及他们共同处境和利益的共同意识◆虚假意识: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情况(六)西方社会分层研究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或群体中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和地位差异。
社会分层通常基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的资源、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分配。
本文将探讨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在资源的分配、权力的掌握和地位的差异等方面产生的等级和层次现象。
这种分层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结构差异造成的。
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组织和运作。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社会学家通常将社会分层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社会分层类型:1. 阶级分层:阶级是指在社会中根据经济地位和财富划分的群体。
传统上,社会阶级主要分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这种分层基于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2. 种族和族群分层:种族和族群分层基于个人的种族或族群身份来划分。
这种分层是社会中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3. 教育分层:教育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学历来划分的。
在许多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4. 职业分层:职业分层是根据个人从事的职业或工作来划分的。
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5. 性别分层:性别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性别来划分的。
在一些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和机会存在明显差异。
三、社会分层的影响社会分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会分层的影响方面:1. 机会和资源不平等:社会分层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机会和资源不平等。
拥有更高地位和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处于底层的群体面临更大的不平等和限制。
2. 社会流动性:社会分层还影响着个人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个人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变动能力。
社会流动性越高,个人就越有机会在社会层次中向上爬升。
3. 心理和社会健康:社会分层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会健康问题。
处于底层的人群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扰,而上层阶级则享受更多的优势和资源。
第七章社会分层第七章社会分层学习内容1、社会不平等2、社会分层3、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社会不平等什么是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稀缺是社会价值物的特点。
从社会总量来看,它们总是需求大于供给。
中国社会不平等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突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前中国社会实行的是单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社会不平等最大限度地被这一制度所体现的平均主义所替代。
而80年代开始的改革则打破了这种均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多元化分配政策拉开了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
随后的各种制度变革把已经存在的差距制度化,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就了一批利益获得者和利益丧失者。
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张海东:《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以长春市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6期。
社会不平等是通过社会分层体现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分层现象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些年来,社会分层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1.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结构性变化,使得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优势群体地位急剧下降。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下岗、转岗、失业、收入下降以至贫困。
2.出现了一个边界模糊、但已有雏形的“新”中间阶层。
3.从改革之初的贫富差距到贫富悬殊的变化。
4.改革初期,社会各阶层不同程度向上流动并获益,今天,有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向下流动。
社会学研究者聚焦下列问题: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国家、市场、工人阶级社会分层状况、中产阶层城市与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城市阶层结构、城市居民、下岗、城市低保对象农民工、农村/农民消费、贫困社会分层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