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总论(学生用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0
生药学复习大纲备课讲稿生药学复习大纲生药学习题辅导2011级制药工程专业用各章复习提要,并附练习题,供复习参考。
第一篇总论Ⅰ绪论掌握生药、生药学、中药,草药,道地药材等的概念。
注意明确生药与中药概念的不同。
明确生药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了解生药学的历史,熟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等重要本草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生药学的贡献。
了解生药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1.熟悉常用的生药分类方法(自然分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
2.了解生药的记载事项。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明确鉴定生药真实性和质量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了解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生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
熟悉各种鉴定方法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生药采收、加工与贮存生药采收的原则,方法。
产地加工方法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等。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了解生药炮制的目的及常用生药的炮制方法。
掌握黄芩、乌头、马钱子生药的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篇植物类生药一、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基本内容: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
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2.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
3.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4.掌握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生药学(总论部分)知识点整理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
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唐代:苏敬等23人《新修本草》(唐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载药884种。
北宋后期: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由嘉佑本草和开宝本草合二为一)载药1746种。
附图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以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自然分类的先驱)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716种生药的分类方法: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自然系统药理作用生药的记载大纲:名称来源植物形态产地采制性状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拉丁名: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加上其药用部位组成。
根:Radix 根茎:Rhizoma茎:Caulis 木材:Lignum枝:Ramulus树皮:Cortex 叶:Folium 花:Flos花粉:Pollen 果实:Fructus全草:Herba树脂:Resina分泌物:Venenum斑蝥Mylabris麝香Moschus朱砂Cinnabaris雄黄Realgar性状鉴定通过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水试以及火试等直观的方法,依照对照药材的性状,包括……等特征,对生药进行真实性鉴别。
形状: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大小色泽:表面色泽、断面色泽表面: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毛茸……皮类生药(外表面、内表面)叶类生药(上、下表面)质地: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粉性(山药)、轻、重、油润(当归)、绵性、角质(郁金)、柴性等。
断面:平坦、纤维性、刺状、颗粒性、裂片状、胶丝状、层层剥离等。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易起白霜。
白术不易折断)(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呈纤维性)(苦楝皮折断面裂片状分层)(厚朴折断面有亮星)黄芪“菊花心”。
绪论1.生药(crude 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2.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3.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4.草药(herbal 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5.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6.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7.生药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①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②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2)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8.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汉 365种药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新修本草》即《唐本草》唐 884 苏敬我国及世界第一部药典;首次有图文鉴定的方法《本草纲目》明代 1892种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一.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1.生药的分类法: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2.生药的记载大纲:包括名称、来源(或基原)、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现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生药学总论本教材编写特点——上篇以质量为主线,重点介绍生药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方法。
下篇以自然分类系统为主线,介绍一些常用生药的质量评判和资源内容。
本教材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具备生药质量评判、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检验能力,使学生能胜任生药研究、生产、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评判工作,并具备研究、解决生药质量问题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
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生药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查找生药资源和开发利用的能力。
要紧解决的问题生药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生药学学科的形成和进展历程?生药学的任务〔研究内容〕是什么?生药学的工作范畴包括哪些?生药鉴定工作的依据程序和方法是什么?生药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学»〔pharmacognosy 〕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连续利用的科学。
——引自李萍主编«生药学»«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学»〔pharmacognosy 〕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判及资源可连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引自蔡少青主编«生药学»«生药学»课程的特点:是药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研究生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操纵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综合学科生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药学是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化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晶体学、数学、运算机图形学等多个学科的聚拢点和展现平台。
生药学随着这些相关学科的进展而不断的进步,因此,生药学与其他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依靠,共同进展的关系。
生药学(pharmacognosy)总论学习概要本教材编写特点——上篇以质量为主线,重点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下篇以自然分类系统为主线,介绍一些常用生药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内容。
本教材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具备生药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检验能力,使学生能胜任生药研究、生产、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评价工作,并具备研究、解决生药质量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生药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寻找生药资源和开发利用的能力。
主要解决的问题生药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生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生药学的任务(研究内容)是什么?生药学的工作范围包括哪些?生药鉴定工作的依据程序和方法是什么?生药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学》(pharmacognosy )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引自李萍主编《生药学》《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学》(pharmacognosy )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引自蔡少青主编《生药学》《生药学》课程的特点:是药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研究生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生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药学是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化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晶体学、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个学科的汇集点和展示平台。
生药学随着这些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因此,生药学与其他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生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生药学的发展阶段古代(秦汉—清朝),近代(建国前),现代(建国后)从古代本草沿革看生药学的发展从古代本草沿革看生药学的发展近代生药学发展的要点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受阻。
这期间的著作和成就甚少。
19世纪国外自然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的发展对我国的生药鉴定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例如:1. 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人们意识到药效来源于化学物质——分离鉴定方法引入生药鉴定2. 显微镜发明(1838)和使用在防止粉末生药掺伪(1892)——出现粉末生药的鉴定3. 生物测定法直接测定药物生物活性强度或药理作用——检查成分效力或毒性大小近代我国生药学的工作成绩20世纪近20年代才开始设立生药学课程1934年赵燏黄与徐伯鋆合编《现代本草生药学》上编1937年叶三多编著《生药学》下编现代生药学的发展特点一、研究范围从种间拓展到种内二、研究水平从整体深入到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各个层次三、研究思路从物理学扩散到化学、生物学等多个方向四、研究技术因各种高新技术的引入而推陈出新五、研究方法沿着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的轨道精益求精现代我国生药学工作的贡献开展了3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出版了一大批生药鉴定的重要专著:《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典》等。
创办了专门刊登生药学论文的期刊:《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等。
国家委派了徐国钧(南)楼之岑(北)组织进行了对220类中药材的专题研究,建立了80种国际标准。
对25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详细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鉴定了600种药理活性成分。
对500余种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炮制原理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200多种新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草药中开发出来。
我国生药学学科带头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生药学才真正得到发展。
1952年李承祜《生药学》1954年徐国钧《药用植物及生药学》1956年楼之岑《生药学》1958年徐国钧、赵守训《生药学》生药学的任务是什么?生药学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保质)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性(寻新)生药资源不仅是生药质量控制的源头,也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生药品种真伪存在的问题:一药多来源本末难分形态相似误采误收误用异物假造以假充真误种误用正品供不应求代用品五花八门同物异制成为异物地方相袭传统难破冒名顶替生药品质优劣影响的因素:生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物质群的组成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受药用品种(内部因素)的影响——栽培条件和产地(生长环境因素)——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生产工艺——药用部位;——贮藏环境;——运输条件生药品质优劣影响的因素:栽培条件——黄连产地——广藿香采收加工——薄荷包装质量——生药及其制剂贮藏运输——陈皮、贯众、荆芥生药资源存在的问题:1.人们需求量增大2.中药大多依靠野生资源3.生药的生产周期长4.某些品种珍稀濒危质量标准的制订质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质量标准的特点——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
中药质量标准检测项目真实性检查——品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
品质优劣度检查——有效成分种类及含量等纯度检查——水分、灰分、重金属、农药及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限量。
生药学的工作范围包括哪些?生药学工作的范围生药资源—药材生产—采收加工—饮片炮制—制剂生产—贮藏运输—销售—使用一、生药资源与质量的关系药用资源的基本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状态存在或人工制造的,可供作为中医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的种类以及蕴藏量的总和。
药用资源的分类据统计,我国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的资源总数约为13 000种左右,其中药用植物有11 000余种、药用动物近1 600种,药用矿物近100种。
常用的药材:药用植物——五味子、黄柏、酸枣仁、远志、甘草、麻黄、茯苓、厚朴、肉苁蓉、冬虫夏草。
药用动物——蟾酥、斑蝥、蜈蚣、蝉蜕。
药用矿物——石膏、芒硝、自然铜。
中药——指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治疗、预防和保健的药物。
中药材+ 中药饮片+ 成方制剂草药——指局部地区民间用以治疗预防疾病的药物。
生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统称。
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
道地药材选萃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浙八味——白术、杭菊花、玄参、延胡索、杭白芍、麦冬、温郁金、浙贝母。
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
十大广药——阳春砂仁、石牌藿香、新会陈皮、德庆巴戟天和何首乌、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连州玉竹、化州橘红和广佛手。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生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调查生药资源,以制订持续开发利用的计划。
⏹加强研究野生变家种或家养,国外引进品种,扩大栽培面积。
⏹整理和推广民族药和民间用药。
⏹应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
⏹扩大药用部位,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者从古代本草中发掘失落品种。
⏹以现代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
二、药材生产对质量的影响物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物种与生药质量如防己类药材商品种内变异与生药质量如化学型、农家类型等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质量的影响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如金银花、人参。
物候期与生药质量如半夏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如贯叶金丝桃细辛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条件等生态因子与生药质量如薄荷、欧乌头、香茅、甘草等。
三、采收加工对质量的影响_现代采收期的测算方法有效成分的总量=药材单产量 有效成分百分含量可分别测算出不同发育阶段药材的:✓单产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总含量✓毒性成分的含量再采用列表法或图像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适宜的采收期。
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和方法①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
②进行初步处理如蒸煮和熏晒等,促使药材干燥,以符合药材商品要求。
③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规格等级,便于按质论价。
④包装成件,便于储存运输。
四、贮藏与质量的关系药材变质现象:虫蛀、生霉、走油、变色、鼠害、自燃、升华、自然分解、风化、潮解、融化或液化、气味散失、发酵、萌发、生物孵化、断裂或粘连常用的药材养护方法:清洁养护法——物理养护法——化学养护法——气调养护法——生物养护法——经验养护法(之一)——对抗贮藏法——它是利用一些物质的特殊成分或某种药材的特殊气味所具有的驱避杀虫作用,将其与易生虫药材共同存放起到防虫作用的一种方法。
泽泻——丹皮(防虫蛀和防变色)陈皮——良姜(防虫蛀和防变色)藏红花——冬虫夏草(防虫蛀和防变色)花椒或细辛——具有腥气的动物类中药如蛇类(防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