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8.6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学案物质分离的一样思路:〔1〕固体与固体混合物:假设杂质易分解、升华时,可用加热法;假设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假设两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阻碍不同,用重结晶法。
〔2〕液体一液体混合物:假设沸点相差较大时,用分馏法;假设互不相溶时,用分液法;假设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
〔3〕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样可用洗气法,也可用固体来吸取。
当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一样可先用适当的化学方法处理,待符合上述条件时再选用适当的方法。
一、物理分离提纯法1.过滤[装置与本卷须知]:①过滤后得到的沉淀一样要洗涤。
洗涤方法: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少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续几次,即可把固体洗涤洁净。
②可取最后洗下的水加入适当的试剂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适用范畴]: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2.蒸发、结晶与重结晶〔1〕蒸发一样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从而使溶质析出的过程。
〔2〕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适用范畴]:结晶原理是依照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本卷须知]:①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显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要求:溶质受热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氧化。
②利用降温结晶时一样先配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结晶后过滤,分离出晶体。
[实例]:KNO3与NaCl 分离3.升华[原理适用范畴]:混合物某一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截了当变为气体,再冷却成固体。
[实例]:粗碘的提纯4.蒸馏、分馏[原理与适用范畴]:利用沸点不同以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装置与本卷须知]:[实例]:苯与硝基苯的分离;工业酒精制无水乙醇等。
5.分液与萃取〔1〕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方法。
[本卷须知]:①分液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的,使用前分液漏斗第一要检漏。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物质的别离与提纯【教材分析】该节课在学生复习稳固初中所学物质的别离方法根底之上,再学习另外两种别离方法——萃取和分液及层析,并总结出这两种别离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且用事实说明它们也是进展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别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难点是:蒸馏、萃取分液的原理和方法;【三维课程目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层析别离物质等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别离、提纯的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别离方法对物质进展别离——主要以物质的状态以及化学、物理别离方法两条主线串联知识主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从实验事实分析上升到理论认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独立或者者与同学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展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别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物质别离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别离与提纯过程的最简设计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教室设备、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锥形瓶、碘水、四氯化碳、红墨水、粉笔、培养皿和蒸馏水。
【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会发现问题,无论是复习初过的过滤、结晶等还是本节课学习的蒸馏、萃取分液和层析,都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考虑并在小组内进展讨论,全班同学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对自己习得的知识进展反思,整理和探究,接着通过详细的实验操作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兴趣的培养和动手才能的进步。
本节课采取如下方式进展教学: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考虑、小组讨论——教师先演示实验——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细节问题——学生交流、动手实验。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化学研究,工业消费中经常要对混合物进展别离和提纯,如石油的分馏〔录像投影〕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学习理解,知道化学研究和工业消费都经常要对混合物进展别离和提纯,从中体会用实验方法对混合物进展别离,提纯的重要性。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第2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意义和方法;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
2.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图1 图2 图3图4 图5(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
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
预习导航1.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利用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称作固定相)中的亲和性差异,如吸附或溶解性能的差异,让混合物溶液(此相称作流动相)流经固定相,使混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的方法叫层析法,也叫色谱法(因为这种方法最初源于对有色物质的分离)。
以滤纸作固定相的载体,叫做纸上层析,此外,还有分别以装在玻璃管中或涂在玻璃片上的吸附剂为固定相的柱层析和薄层层析。
2.纸上层析对流动相的要求 纸上层析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溶解度太大,待分离物质会随流动相跑到前沿;太小,则会留在固定相附近,使分离效果不好。
因此要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通常,对于能溶于H 2O 的待分离物质,以吸附在滤纸上的H 2O 作为固定相,以与H 2O 能混合的有机溶剂(如醇类)作流动相。
由于吸附在滤纸上的样品的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
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快一些;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一些。
这样,性质不同的组分就分离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3.用层析方法分离CuCl 2和FeCl 3的混合溶液用化学方法分离CuCl 2和FeCl 3的混合溶液比较繁琐,而层析法比较简单,只要一些溶剂(丙酮,盐酸)及滤纸即可,时间也不需过长,现象非常明显。
经氨气熏后滤纸上端出现红棕色,下方出现蓝色。
这说明混合物中的Fe 3+和Cu 2+已经分开了。
(1)Fe 3+遇氨水生成红棕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432333NH Fe(OH)O H 3NH Fe(2)Cu 2+与氨水生成深蓝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专题二十三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一、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注意】(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得到纯物质的过程,杂质如发生变化,不必恢复.二、物质的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1)常规检验法用NaOH溶液能检验出溶液中的Fe2+、Fe3+、Cu2+、Al3+.(1)利用酸、碱性试剂可检验出OH-、H+:3.常见气体的检验三、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1.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在混合物溶液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离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能将前面所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例如,加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3.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然后要将转化物质恢复为原物质.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4.酸碱法被提纯物质不与酸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碱发生反应,用酸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等。
5.氧化还原法(1)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使其被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2)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振荡过滤,除去FeCl3杂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40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试说明要求】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基础知识梳理】一、物质的检验3. 常见气体的检验:⑴H2:无色、无味有还原性。
可点燃。
火焰呈浅蓝色。
(不纯氢气点燃有爆鸣声)⑵O2:无色、无味,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使木条复燃。
⑶CO:无色、无味有还原性。
可点燃,火焰呈浅蓝色,产物可使石灰水变浑浊。
⑷CO2:无色,①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木条熄灭。
②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⑸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有漂白性、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⑹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可使沾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②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将少量硝酸银和稀硝酸加入集气瓶,产生白色沉淀。
⑺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通入品红溶液红色退去,再加热。
又出现红色。
⑻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①可使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②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⑼ NO:无色气体,打开瓶口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气体。
⑽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并反应。
①溶于水,溶液无色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⑾CH4:无色无味,①点燃,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为H2O和CO2.⑿C2H4:无色,①点燃,火焰明亮,略有黑烟。
②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退色。
⒀C2H2:无色无味,①点燃,火焰明亮,有大量黑烟。
②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退色。
4. 重要有机物的检验5.物质检验的一般程序及答题要领⑴实验操作: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部取少量试样(如试样是固体的要先配制成溶液)放入容器(通常用试管)。
第二步各取少许溶液,根据要求在试样中加入已知成分和性质的试剂,并根据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结论。
⑵答题要领:①不许用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用原瓶操作,污染了原瓶中的试剂。
第5讲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考纲要求】1.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原则2.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3.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课前预习区】一、物质分离提纯物理方法现有酒精和水,含有泥沙的食盐水,煤油和水,碘水,硝酸钾和食盐的混合物,可以将它们分离开的操作分别为:1.常见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与装置A B CD E F1、A图过滤操作的分离原理为: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B图分液操作用到的关键仪器是,分液分离的条件是分液漏斗使用前首先要:,萃取常和分液相联系,萃取剂的选择要求是:3、C图蒸发操作的原理是适用范围是4、D图操作名称为,适用范围5、E图蒸馏、分馏操作的原理是蒸馏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蒸馏和干馏的区别是:6、F图操作名称为,适用范围7、渗析:半透膜装置,用于与的分离。
8、盐析:(1)肥皂制备(2)分离提纯蛋白质二、分离和提纯的化学方法:1.固体中的除杂方法:[练习1]碳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固体,如何除去?[练习2]氧化铁中含有少量氧化铝,如何出去?2.溶液中除杂方法:[练习1]粗盐中含有泥沙、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除去杂质需要的试剂为?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判断除杂剂过量?如何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练习2]氯化亚铁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铁如何除去?[练习3]硫酸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如何除去?3.气体中除杂方法:[练习]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的除杂的方法是?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的除杂的方法是?乙烯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除杂方法是?【课堂互动区】一.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例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规律总结1】1.分离、提纯的一般原则:。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学案)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知识梳理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依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1)过滤(如下左图)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操作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如上右图)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蒸馏: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4)萃取和分液: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②两种液体互不相溶;③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④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5)升华(如下左图):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6)洗气(如上右图):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说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1.依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方法(1)制取无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过滤()(2)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3)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4)NaCl的熔点高,除去碘中的NaCl应采用加热升华的方法()(5)根据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分离()(6)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1)×(2)×(3)×(4)√(5)×(6)×2.物质分离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2)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3)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4)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5)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6)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再将下层液体缓缓放入下面的烧杯中()答案(1)√(2)√(3)√(4)×(5)×(6)√记忆知识归纳物质分离提纯操作要领填空(1)从含有少量KNO3杂质的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固体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专题28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复习目标】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3. 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
【考情分析】物质的检验与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考点。
主要考点有离子的检验,如Fe3+、NH+4等;二是气体的检验,如NH3、SO2等;三是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四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对离子、气体、有机物等进行检验、分离与提纯。
这部分内容以离子检验、气体的制备与检验、元素化合物性质为基础知识,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材料的组织水平和语言能力为基础进行考查,且考查的内容逐渐加深,形式渐趋多样化。
1.物理分离方法(1)物理分离方法的确定依据(2)物质的分离提纯装置2.化学分离方法(1)化学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原则(2)常见化学分离法(3)常见物质除杂方法3.分离提纯题的答题步骤(1)确定被提纯物质与除杂对象:对比两者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利用差异性(溶解度差异、密度差异、熔沸点差异、与某些物质反应的差异性等),选择合适的分离原理或除杂试剂;除杂试剂除去杂质的同时,不消耗被提纯物质,不引入新的杂质。
(2)选择合适的分离或除杂装置:根据分离原理选择合适的分离装置(过滤、分液、蒸馏等);根据除杂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装置,液体试剂一般选洗气瓶,固体试剂一般用干燥管或U形管。
(3)综合分析筛选答案:综合分析物质分离是否完全,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是否被除去。
【考点演练】提纯下列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分离Fe2O3、Al2O3的操作依次为溶解、过滤、灼烧②蒸馏、过滤、分液、洗气四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均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③通入过量CO2可除去NaHCO3溶液中的杂质Na2CO3④向MgCl2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可除去杂质FeCl3⑤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第2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纲要求1.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物体的不同物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过滤①适用范围:把难溶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②注意事项: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b.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_蒸发①适用范围:分离固体溶质和溶剂。
②注意事项:a.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溶液飞溅。
b.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萃取和分液①适用范围:a.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b.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易分层。
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②注意事项: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混溶。
c.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蒸馏(分馏)①适用范围: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②注意事项:a.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c.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低进高出或下口进上口出_。
升华①适用范围: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易升华,利用物质易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②注意事项:应与物质的分解反应区分,如NH4Cl=====△NH3↑+HCl↑,属于化学变化渗析①适用范围:分离提纯胶体与小分子(或离子)组成的混合液。
②注意事项: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或用流动水)以提高渗析效果盐析①适用范围:利用蛋白质在加某些轻金属盐或铵盐_[如Na2SO4、(NH4)2SO4等]时,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性质来分离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李仕才
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1、过滤:
(1)过滤出的沉淀如何洗?若过滤出的是可溶性的晶体则又该如何洗?
(2)如何证明SO42-已沉淀完全?如何证明BaSO4沉淀已洗净?(以向硫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钡为例说明)
(3)过滤得到的沉淀如何取出?。
(4)怎么证明沉淀是否烘干?
2、蒸发
常用于分离出溶液中的溶质,用到的仪器的名称为。
蒸发结晶快结束时,该如何操作?
3、结晶:
(1)分为结晶和结晶两类。
(2)将MgCl2溶液变为MgCl2·6H2O晶体的方法是:先,再。
将NaCl溶液变为氯化钠晶体的方法是:。
(已知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3)将溶液进行结晶可得到粗产品,若想得到纯产品,可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以MgCl2·6H2O粗品提纯为例,描述该如何操作。
4、蒸馏
(1)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2)温度计固定的位置是。
(3)下图是常见的冷凝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A装置的缺点是
C装置的优点是
b、蒸馏加热后才发现忘了加沸石,应如何处理?
c、蒸馏时液体能否蒸干?
d、蒸馏低沸点易燃液体(如乙醚)时,不得用明火加热,应该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在加热
过程中如何使该装置保持恒温?
e、若馏出液的沸点较高可采用的冷凝方法是,
若馏出液沸点较低可用的冷凝方法是。
f、若B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过高或过低收集的馏分的沸点会如何?。
g、若采用D装置来冷凝其效果比B装置如何?为什么?。
5、萃取、分液
(1)分液时用到的仪器名称是。
(2)萃取剂选择的三个依据是什么?常用的萃取剂有哪些?
(3)分液漏斗如何检漏?
(4)在萃取实验中,如何进行振摇操作?
(5)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6)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现象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现象是。
6、渗析
(1)渗析是分离常用的方法,用到的仪器是。
(2)渗析操作的注意事项是。
7、盐析
(1)盐析是分离常用的方法,是变化。
(2)请列举与盐析原理类似的化学实验。
8、升华
主要用于分离或提纯易升华的物质,如分离:I2与NaCl的混合物
9、洗气
主要用于分离气体混合物,常用的仪器为或。
二、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如下列除杂:Na2CO3固体(NH4Cl)、Na2CO3固体(NaHCO3)
2、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主要物质或将杂质转化为气体
如:FeCl3溶液(FeCl2) FeCl2溶液(FeCl3)
3、水解法: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加的试剂是
Cu2+(Fe3+)
Mg2+(Fe3+)
4、电解法:
设计实验方案将粗铜进行提纯
用该方案能否用于粗铝的提纯?。
三、物质分离与提纯常见实例
高三实验一轮复习3
《课本重要定量、定性实验》
一、重要定量实验
1、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用NaOH固体配制100mL2mol·L-1NaOH溶液时,用到的仪器为
用浓硫酸配制100mL2mol·L-1H2SO4溶液时,用到的仪器为
(2)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漏,检漏的操作方法是
(3)配制溶液后期要定容,定容的操作方法是
(4)将氯化铁固体配制成氯化铁溶液时操作方法是。
将氯化亚铁固体配制成溶液时操作方法是
2、酸碱中和滴定
(1)滴定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滴定管如何检漏?
(2)酸碱中和滴定中,要获得更可靠的滴定结果,数据处理方面应如何做?
(3)碱式滴定管如何排气泡的方法(见图1)
(4)酸式滴定管在滴定时的操作方法(见图2)
(5)滴定时眼睛应注视,左手,右手。
滴定终点读数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滴定前盛放标准液和待测液的滴定管均要,而锥形瓶不需要。
(6)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Fe2+离子时,用的指示剂为
离子方程式为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钠(Na2C2O4)溶液时,生成CO2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Na2S2O4溶液I2水中的碘时,用到的指示剂为。
3、测量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或电离平衡常数
例:用标准酸液、甲基橙试液、蒸馏水、pH计、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锥形瓶等完成某一未知浓度氨水的电离度的测定,请设计实验方案:
步聚1
步聚2
步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