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地理主体要素 第1讲 地球运动课堂即时巩固
- 格式:doc
- 大小:356.03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堂讲义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自转运动的要素(一)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地平高度由纬度决定,在北半球什么纬度观测到的北极星,其地平高度就为该度数。
南半球不可见。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技巧: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通常需要先根据图中(东西)经度大小变化的方向,(由于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因此顺着东经度变大或西经度变小绘制地球自转方向,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技巧:线速度的大小归结到底是该点离旋转中心的远近(即旋转半径大小)。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发射窗口】指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这个范围有宽有窄,宽的窗口以天或者小时为计算,窄的窗口以秒为计算。
根据航天器本身的要求及外部多种限制条件经综合分析计算后确定的。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天,这一现象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相同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南北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小,为零。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日照变化和气候变化。
2.地球的倾斜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角,为23.5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扁球状,赤道直径比南北极直径大约43公里,是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3.地球的四季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地球运动较快,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运动较慢。
由此地球每年经历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4.时区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时间不同,为了统一时间,人们规定按照经度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度。
二、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最薄,其中包括我们生活在其上的陆壳和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海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是固态的,但是有些地方会发生岩浆活动。
地幔下是外核,由于温度较高,外核是液态的。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是固态的。
2.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是不连续的,由一块块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这种不连续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有七块大的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它们相互漂移,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质变化。
三、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第1讲 地球运动
(2018·江苏考前全真模拟)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航天城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如下图),10月19日凌晨又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
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和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3
B.12
C.23
D.910
2.“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 )
A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B .全球昼夜时差先变小后变大
C .酒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 .南通日出方位不断向东北移
解析:第1题,“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北京时间是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此时时刻为0点的经线约是东经7.5度,和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2,B 对。
A 、C 、D 错。
第2题,“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日期是10月19日到11月19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 错。
昼夜时差应分别比较南半球或北半球,B 错。
酒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 对。
南通日出方位不断向东南移,D 错。
答案:1.B 2.C
(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日晷,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但其设计原理都是相同的(即指针指向北极星或相反方向)。
据此完成3~4题。
3.日晷的使用受________条件限制( )
A .纬度
B .季节
C .天气
D .地形
4.日晷的指针投影运行的方向是( )
A .顺时针
B .逆时针
C .南北半球相反
D .正午晷针指向正北
解析:第3题,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测量时间的,是根据晷针在晷盘上的影子的不同变化来判断时间的,纬度不同,则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不同,A 错。
季节不同,与太阳视运动无关,B 错。
阴雨天气,没有日影就
不能正确反映时间,C对。
与地形无关,D错。
故选C。
第4题,日晷的指针投影运动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南北半球运动方向相反,正午指针可能指向正北或者正南,故选C。
答案:3.C 4.C
(2018·湖南岳阳二模)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遗产代表录。
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民间自古流传至今,节气歌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回答5~6题。
5.《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小满节气日期大致为( ) A.5月5日B.5月21日
C.6月5日D.7月7日
6.岳阳市某中学学生观察发现日出方位由东南逐渐向东北方向变化,则该中学生观察的时段在( )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解析:第5题,《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根据节气排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芒种一般是6月6日前后,小满节气在芒种前半月,日期大致为5月21日,B对。
A、C、D错。
第6题,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日出方位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岳阳市某中学学生观察发现,日出方位由东南逐渐向东北方向变化,则该中学生观察的时段在惊蛰到立夏,A对。
立夏到小暑后期的夏至到小暑直射点向南移动,B错。
白露到立冬,立冬到冬至再到小寒,都有向南移动时段,C、D错。
答案:5.B 6.A
(2018·贵阳第一中学模拟)如图为北半球某地旗杆某日影子长度模式图,a、b、c表示不同地方时刻的日影影长,a、b影长分别达一天中最短和最长,且恰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当影长为a时,太阳高度角为40°,当影长为b时,太阳高度角为20°;b与c日影间的夹角为60°。
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纬度为( )
A.67°N B.69°N
C.73°N D.67°S
8.当旗杆影子位于c处时,当地地方时最接近( )
A.4:00 B.8:00
C.16:00 D.20:00
解析:第7题,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应该为正午,对于北半球,中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
读图,并根据题意可知,a、b影长分别达一天中最短和最长,且恰好处在一条直线上,说明该地太阳出现在正北,说明该地出现了极昼,应该位于北极圈以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纬度为73°,故
答案选C项。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影长位于a、b时,应该为12时和24时,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24时太阳位于正北,影子朝向正南,因a为正北方向,b为正南方向,因此C的方向为西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时间应该属于0:00~6:00时间段,结合答案选A。
答案:7.C 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