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讲读)(唐雎不辱使命)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赏析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末期的一个小故事。
公元前23O年和前225年,秦国先后灭韩亡魏。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的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不辱使命。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
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唐雎一到秦国,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
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的国的王)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三国战乱纷争,也涌现出许多忠义之士,贾逵就是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重要臣子之一,他精明干练,有胆有识,忠心耿耿,可以说,是曹氏父子的既定国策的忠实执行者。
阅读下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选文是如何来刻画贾逵这一人物的。
贾逵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
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①,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②。
”口授兵法数万言。
初为郡吏,守绛邑长③。
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
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④,不害逵。
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
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
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⑤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
初,逵过皮氏,曰:“争地先据者胜。
”及围急,知不免,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且曰“急据皮氏”。
援既并绛众,将进兵。
逵恐其先得皮氏,乃以他计疑援谋人祝奥,援由是留七日。
郡从逵言,故得无败。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部伍:军队。
②将率:将帅。
“率”通“帅”。
③长(zhǎng):古代大县之令为令,小县之令为长。
④要:约定。
⑤乘:登,登上。
参考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其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好吧!”项梁把项籍叫进来。
待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百十来人。
参考答案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
22课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但毕竟)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
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重:秦王谓唐雎曰: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灭了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是像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交换五百里吗?”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也。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东庐中学九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课题22、唐雎不辱使命课型:新授执笔:甘玉香时间:2013-2-4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易、抢、休、缟素”等实词,“以、之、其”等虚词。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
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3、结合注释和资料,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4、诵读课文,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战国策》:
1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相关背景:
6、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读准字音、停顿,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2)将自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
(三)研读赏析:
1、从秦王和唐雎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他俩怎样不同的形象特点?
2、作者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巩固延伸
(一)基础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今义:。
(2)虽然
..,受地于先王
2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古义:。
今义:。
(3)挺.剑而起
古义:。
今义:。
(4)秦王色挠.
古义:。
今义:。
(5)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
今义:。
(6)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
(1)安陵君其.许寡人:
(2)其.真不知马也:
(3)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4)请广于.君:
(二)课内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
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
3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课外阅读。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
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谓.左右曰
B.其实.味不同
C.水土
..
..异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请选出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楚王闻之
B.齐之习辞者也
C.吾欲辱之
D.婴闻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5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