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12--13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一、判断题1.IS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而LM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答案】F【解析】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LM曲线是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2.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T【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i下降,从而使投资需求增加,使得收入增加,于是LM曲线向右移动。
3.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答案】F【解析】LM曲线是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会增加收入,同时提高利率。
4.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F【解析】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价的下降将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LM 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5.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答案】T【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6.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提高,会使LM 曲线变得更陡峭。
()【答案】F【解析】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k h越小,LM 曲线越平缓。
7.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答案】F【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 M P ,这里M 是名义货币供给,M 增加时m 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 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 减少。
8.在IS -LM 模型中,IS 方程中的利率与LM 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系(含人口研究所)2012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另:《高级微观经济学》1班:经济+产经;2班:金融系;3班:国贸系+人口所;分单双周上课,单周周四一次课,双周周一、周四两次课。
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系2011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商学院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2012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另:《高级微观经济学》1班:经济+产经;2班:金融系;3班:国贸系+人口所;分单双周上课,单周周四一次课,双周周一、周四两次课。
商学院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2011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商学院经济学院金融系2012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另:《高级微观经济学》1班:经济+产经;2班:金融系;3班:国贸系+人口所;分单双周上课,单周周四一次课,双周周一、周四两次课。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商学院经济学院金融系2011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2012级授课计划及课程表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12年8月27日(新生自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另:《高级微观经济学》1班:经济+产经;2班:金融系;3班:国贸系+人口所;分单双周上课,单周周四一次课,双周周一、周四两次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知择学习网的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支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经过调整的GNP( ( adjusted GNP)答:经过调整的GNP指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
问题 1 得 2 分,满分 2 分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时,应将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答案所选答案:错问题 2 得 2 分,满分 2 分总需求的三个项目,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其中任何一个项目发生变动,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是一样的。
答案所选答案:对问题3 得2 分,满分2 分若所得税不是成比例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预算赤字的增加。
答案所选答案:对问题4 得2 分,满分2 分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8 时,投资乘数为16。
答案所选答案:错问题 5 得 2 分,满分 2 分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
答案所选答案:错问题6 得2 分,满分2 分在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 答案所选答案:C.增加问题7 得 2 分,满分 2 分无论是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还是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都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答案所选答案:错问题8 得2 分,满分2 分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收入属于要素收入。
答案所选答案:对问题9 得 2 分,满分 2 分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的消费对积累的财富的比率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所选答案:A.在退休前,这比率是下降的,退休后,则为上升问题10 得2 分,满分2 分比较存在所得税时政府购买对GDP 的作用与没有所得税时政府购买对GDP 的作用,前者的作用() 答案所选答案:B.较小问题11 得0 分,满分 2 分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以完全竞争和萨伊定律为前提和基础的。
答案所选答案:错问题12 得0 分,满分2 分根据持久性收入理论,若甲、乙两人平均年收入相同,而甲每年的收入波动较大,乙每年收入基本相同,则() 答案所选答案:D.在做消费决策时,当前收入对乙的影响小于甲问题13 得0 分,满分2 分根据持久性收入理论,() 答案所选答案:B.收入的增加将推迟若干年才会影响消费问题14 得2 分,满分2 分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人GNP 的政府支出是指( ) 答案所选答案: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问题15 得2 分,满分2 分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题(F ,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DP ( F )。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T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T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 T )5.用支出法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T 6.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 T )7.用支出法计算GDP 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 F )8.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 F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T 10.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P 应小于GNP 。
( F )11.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
(F )12.用收入法核算GDP 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DP ,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 F )13.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F )1.F 2.F 3.T . 4.T 5.F6.T 7.F 8.F 9.F 10.F11.T 12.F 13.F二.单项选择题1、GD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C) A .工人劳动 B .农民劳动 C .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2、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B)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3.已知某国的期初资本存量为30000亿美元,它在该期生产了8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为6000亿美元,则该国当期的总投资与净投资分别为(D)A 、 2 000亿美元和24 000亿美元B 、8 000亿美元和 36 000亿美元C 、 8 000亿美元和 6 000亿美元D 、8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DP =(B)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变化将直接影响(D)A 、GDPB 、NDPC 、NID 、PI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总投资的是( A)A . 商业建筑物和居民住宅B 、购买耐用品的支出C 、商业存货的增加D 、购买设备的支出7.名义GDP 为1100,实际GDP 为1000,则 GDP 折算指数为(C) A .9 .09 B .90.91 C .1.11 D .1108、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0、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收入)与总有效需求相等的产出。
2.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的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引致消费:由收入带来的消费。
3.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4.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的比率。
5.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7.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8.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二、选择题1.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线意味着(C)。
A.直线上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储蓄B.所有的点表示收入等于储蓄C.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收入D.以上都不正确2.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是(C)。
A.正数B.零C.负数D.是正数、负数或零不能确定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C)。
A.是大于1的正数B.是小于1的正数C.等于1D.等于零4.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的时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B)A.20%B.80%C.30%D.120%5.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C)。
A.与纵轴的交点B.与横轴的交点C.与45°线的交点D.在坐标原点上6.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总需求曲线位于消费曲线的(A)。
A.上方B.下方C.重合D.位置关系无法确定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意味着总需求曲线(A)。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会移动D.没有影响8.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何者的增加所引起的(B)。
A.进口B.意愿的自主性支出C.税率D.私人储蓄9.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的收入将(C)。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整体社会的经济运行1、研究的对象——国民经济总体:四部门2、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Examples 1. 2. 3. 4.——比较微观与宏观经济学1、价格的研究:MICRO——钢铁的价格MACRO——一切投资品的价格2、外贸项目的研究:MICRO——美国为什么进口本田轿车而出口卡车?MACRO——美国进出口总趋势3、生产者的研究:MICRO——单个厂商的行为MACRO——整个社会的降龙之术4、消费者的研究:MICRO——单个消费者的行为MACRO——所有家庭主妇,明天一早就出发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1、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比较挪威与阿根廷、中国与美国⏹劳动数量、生产率、技术、制度☐2、在不同体制条件下,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何在?政府可否采取、如何采取反经济周期政策?(任何国家都存在周期)☐3、什么因素导致了失业的存在和增加?☐4、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5、全球经济体系如何影响某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6、政府如何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病→药方→对症下药→疗效→目标三、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是什么,如何计算)☐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核心理论⏹哪些因素决定一国国民收入☐3、经济周期理论☐4、经济增长理论☐5、就业理论——为何会失业☐6、通货膨胀理论☐7、宏观经济政策☐8、开放经济理论⏹——从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生活场景谈起经济增长趋势☐道路是曲折的,前是光明的四、有关概念☐1、研究的对象——国民经济总体:四部门☐2、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五、研究方法☐1、市场三分与经济行为主体四分⏹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家庭、企业、政府、外贸☐2、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总量与个量的关系☐3、建立宏观经济理论模型⏹(1)过程:观察→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得出新结论⏹(2)好模型的标准:☐a、假设是否合理☐b、对于理解和研究现实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c、模型所暗含的结论是否可以用经验数据来检验☐d、模型结论是否与现实数据相一致⏹(3)Note:太象现实的模型不一定是好模型☐4、均衡分析法:如I=S/ IS-LM/ AD-AS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度量衡,解决国民收入“是什么”的问题§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2、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3、国民收入基本公式§4、GDP的校正§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一)引子: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产品功能来划分•铁矿石→生铁→钢条→钉子•1、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2、最终产品(final goods):电、牛奶、糖、可可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二)GDP概念:一国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三)理解要点•二、GDP的核算GDP的理解要点•1、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从而各国的GDP具有可比性。
•2、包括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劳务的价值•3、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存量与流量–(1)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测算出的量值–(2)流量(flow)——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量值•4、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
•5、“国内”的含义:以国土为原则来计量GDP–GDP与GNP的关系•6、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GDP的核算•(一)支出法•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1、GDP的构成:GDP=C+I+G+(X-M)–2、详解•(1)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onsumption–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的支出•(2)私人国内总投资支出:investment–A、诠释投资:It=Kt-Kt-1–B、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3)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阳光下的交易”•(4)净出口:net exports,X-M–例子:GNP表•(二)收入法•理解要点:社会成员是谁?他们收入多少?–用收入法核算GDP私人国内总投资•A、诠释投资•一定时期新增加或更换到资本存量中的流量–It=Kt-Kt-1•B、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固定投资•——非住房投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住房投资:居民购买新建住房–——存货投资:存货使企业的资本存量增加–——总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也称折旧)用收入法核算GDP•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
•(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
•2、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3、企业经营者收入: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分配前的股息、未分配利润•4、企业间接税–为什么计入?•5、企业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为什么计入?•6、折旧(depreciation)–为什么计入美国1984年GNP表格(单位:1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3661.3•消费2342.3–耐用品318.4–非耐用品858.4–劳务1165.7•投资637.3–固定投资580.4•非住房投资426.0•住房投资154.4–存货投资56.8•政府购买748.0•净出口-66.3–出口363.7–进口429.9为什么计入•4、间接税;–(1)含义;由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与劳务时支付的税收。
通过企业抬高产品价格来实现。
体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而非生产者与政府的关系(本来税收是体现生产者与政府的关系的)。
–(2)为何计入GDP:是消费者的购买支出,体现为市场价值。
•5、企业转移支付–(1)含义:企业把自己的收入转移到社会或其他经济主体。
如企业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
–(2)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
•6、折旧–(1)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2)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于总投资中。
GDP与GNP的关系–GNP:以国籍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的本国人和处于外国的本国人。
–GDP:以国土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的本国人和处于本国的外国人。
–GDP=GNP-NFP,NFP(net factor payments from abroad):本国人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外国人在本国创造的价值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一、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构成:NDP=C+In+G+(X-M)(三)与GDP的牵手:NDP=GDP-折旧,因为:In=Ig-折旧•二、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一)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二)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三)与GDP牵手: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1、减间接税:间接税是消费者替企业交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而不能计入NI2、减去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的接受者(企业捐款接受者和赖帐者)未提供劳务,所以它不属于要素收入三、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一)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二)与NI的牵手: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1、减公司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
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
3、加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人收入;企业转移支付也是个人收入。
4、加利息调整:(1)消费者个人之间借贷关系产生的利息:由于甲的利息收入是乙的利息支出,二者互相抵消,不计入GDP;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
(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个人收入。
5、加股息:是个人收入。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一)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二)与PI牵手:DPI=PI-个人所得税第五节国民收入基本公式¡ª¡ª储蓄投资恒等式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出应等于收入•一、两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2、支出=C+I,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二、三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2、支出=C+I+G3、收入=C+S+T,所以有恒等式I+G=S+T→I=S+(T-G),既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三、四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外国2、支出=C+I+G+(X-M)3、收入=C+S+T+Kr,可得(1):I+(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I=S+(T-G)+(M-X+Kr),表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第六节名义与实际GDP一、名义GDP与实际GDP(一)、名义GDP(Nominal GDP)含义¡ª¡ª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二)、实际GDP(Real GDP)选1993年为基期,1996年的1元相当于1993年的2700/2500=1.08元。
这时,7500×1.08=8100元。
含义¡ª¡ª选定某年为基期,用计算期同基期比较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剔除隐含在名义GDP里的物价变动,由此得出的GDP称为按基期货币计算的实际GDP。
(三)二者关系1、关系之一:8100=7500×1.08实际GDP=名义GDP×(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名义GDP×(1/物价指数)=名义GDP÷GDP折算数GDP折算数=名义GDP/实际GDP,用来衡量一国的通货膨胀程度2、关系之二:8100=3×2700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第七节结束语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GDP的两种核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几个国民收入的概念投资储蓄恒等式名义和实际GDPGDP完美吗?SNA核算体系(西方)和MPST体系(前苏联)优点:总体概括性衡量,国际比较,重要依据局限性:不能反映社会成本、经济质量、效率、生活质量本章习题答案1、(1)不计入GDP,因为转移支付只是收入从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不体现价值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