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曼昆第七版修正后
- 格式:pdf
- 大小:750.15 KB
- 文档页数:57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本篇主干知识框架: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般均衡模型)本章分析的出发点(教材图3-1)本章主干知识框架:3.1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略) 3.2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新古典分配理论②对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支付的价格都取决于该要素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由于已假设供给是固定的,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两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
为了理解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必须考察生产要素的需求,为此我们从研究一个典型企业使用多少生产要素的决策问题开始。
②新古典分配理论,neoclassical theory of distribution.3.2.1 企业如何决策→要素需求→要素价格(一)竞争性企业面临的决策:利润=PF (K,L )−WL −RK假设企业是竞争性的,将产出和投入的价格都视为由市场条件决定(价格接受者)。
(二)MPL ↓⇒劳动需求曲线大多数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劳动边际产量递减。
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的利润变化是: ∆利润=P x MPL-W 。
竞争性企业对劳动的需求由下式决定:P x MPL=W 或者MPL=W/P (实际工资)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这一点为止。
由于MPL 随着L 增加而递减,故MPL 曲线向下倾斜。
企业雇用工人知道司机工资等于MPL 位置。
因此,MPL 曲线也就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三)资本MPK(↓)与资本需求:MPK=R/P (实际租赁价格) (四)总结:总之,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关于要素使用的决策都遵循着一个简单规划:企业需要每一种生产要素,直到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到等于其实际要素价值为止。
3.2.2 国民收入的划分经济利润=Y −MPL ∗L −MPK ∗K 或,Y =MPL ∗L +MPK ∗K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有多少呢? 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则经济利润必为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
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1章总需求Ⅱ:应用IS LM-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货币传导机制(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答:货币传导机制也称货币传递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二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这一过程可用符号表示为:M r I E 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这一过程可用符号表示为:→→。
M E Y2.庇古效应(Pigou effect)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总供给模型(1)长期总供给模型在长期,价格具有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3-1所示。
图13-1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都认为市场的某种不完善性使经济的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
得出了相同的短期总供给方程式:(),0e Y Y P P αα=+->其中,Y 为产出,Y 为自然产出,P 为物价水平,e P 为预期的物价水平,参数α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这个方程式说明,当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
①黏性工资模型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在短期内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
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则实际工资(/W P )下降,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
如图13-2所示,图(a )表示劳动需求曲线。
由于名义工资W 是黏住不变的,当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时,实际工资从(1W P /)下降到(2/W P ),较低的实际工资使劳动需求量从1L 上升到2L 。
图(b )表示生产函数,当劳动量从1L 上升到2L 时,产出从1Y 增加到2Y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6、7版】txt>复习题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
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
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
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
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
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
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
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
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
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
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
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
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复习题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
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泰勒规则(Taylor rule )答:泰勒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的表达式如下:名义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率+2.0+0.5×(通货膨胀率-2.0)+0.5×GDP 缺口 方程中第一个常数2%可以被解释为自然利率的估计值,第二个常数(通货膨胀率-2%)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
2.泰勒原理(Taylor principle ) 答:泰勒原理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泰勒的名字命名的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项准则,其主要结论是:为了稳定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上升名义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的上升。
也就是说,方程()()t t t t Y t t i Y Y ππρθππθ*=++-+-,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方程中的参数πθ必须大于零。
如果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遵循这条准则,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失控和无休止的增长。
二、复习题1.在一个仔细标记横轴和纵轴的图上作出动态总供给曲线。
解释为什么它的斜率是那样的。
答:动态总供给曲线如图14-9所示。
写出DAS 曲线的方程表达式:()1t t t t t Y Y v ππφ-=+-+从中可知DAS 曲线的斜率由φ决定。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txt>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txt>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十三章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
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
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
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6、7版】txt>复习题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
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
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
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
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
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
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
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
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
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
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
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
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复习题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曼昆第七版,中文版勘误1. 第130 页:(1)第3 段第3-4 行:“我们将预测到美元和比索之间的汇率是32/3.57”改成“我们预测美元和比索之间的汇率将是32/3.57”(2)第4 段(表5-2 上面的最后一段):改成“表5-2 按汇率预测值排序显示了32 个国家或地区的汇率预测值和现实值。
你可以看出,购买力平价的证据是混合的。
正如最后两列所表示的,汇率现实值和预测值通常是大致相近的。
例如,我们的理论预测,1 美元买到的印度尼西亚卢比应该最多,能买到的英镑应该最少,这被证明是正确的。
就墨西哥的情况而言,汇率预测值为每1 美元兑8.96 比索,它接近于汇率现实值10.2。
但该理论的预测也远远不够精确,在许多情况下,差别在30%或之上。
因此,虽然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水平提供了一种粗略的指导,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汇率。
”[注意:这一段并非改动特别多,只不过我没有一一指出修改之处而是把修改后的整段复制过来。
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将原文的“实际汇率”(改成了“汇率现实值”)与通常意义上的“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区分开来。
](3)表5-2:表格首行中的“预期汇率”和“实际汇率”改成“预测值”和“现实值”(4)表5-2:表格下方的说明中“预期的汇率”改成“汇率预期值”2.第469 页第3 段第4 行:加粗的“金融中介”应改为“金融中介化”。
类似地,第481 页的关键概念中,第494 页术语表中,“金融中介”都应改为“金融中介化”。
第496 页术语表中,“中介”应改为“中介化”。
3.第14 章出现如下多处错误:(1)第352 页倒数第2 行和最后一行:“当利率上升到目标水平以上”和“当利率下降到目标水平以下”中的“利率”均应为“通货膨胀率”(2)第353 页最后一行:“对利率和GDP 缺口”中的“利率”应为“通货膨胀率”(3)第359 页“短期均衡”一节第1 段第6 行最后一个字:“内”应为“外”(4)第360 页“长期增长”一节第2 行:“自然产出水平随着时间Y_{t} upper bar 而变化”中的数学符号应移至“自然产出水平”后(5)第364 页“总需求冲击”一节第4 段第2 行:“动态总需求曲线反复向上移动”应为“动态总供给曲线反复向上移动”(6)第367 页图14-10 下面的文字说明的第2 行和第3 行:“动态总需求曲线”应为“动态总供给曲线”(7)第372 页第1 段第5-6 行:“即使供给冲击已经消失了”应为“即使需求冲击已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