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55 黄潮泥田土类黄潮泥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其成土母质是河流冲积物,土质肥沃,产量较高,颜色灰黄,易返潮回润,因此命名为黄潮泥田。
黄潮泥田分布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温度为2l一24℃,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全年都能种植作物,而且河流两岸人口稠密,土地利用率高,一般都种植双季稻,冬季还种植甘薯或小麦、油菜、豌豆和绿肥作物。
在这种水、热条件和耕作过程中,土壤养分分解和积累速度都快,土壤熟化程度一般也较高,因此黄潮泥田的分布地区是华南地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本土类按熟化阶段和肥力特性分为坭肉田、黄潮泥田和蜡泥田三个亚类。
坭肉田是本地区高度熟化,稳产高产的水稻土壤;黄潮泥田砂泥比例适中,也是好耕好种的良田;蜡泥田土质粘重难耕,一般属中产田。
坭肉田亚类坭肉田是高度熟化,百种百收的水稻土壤,广东农民誉为“出食田”。
一、形成和熟化过程坭肉田是人们精耕细作的产物。
在华南的河流冲积平原、宽谷盆地以至丘陵谷地,各种成土母质的水田,只要搞好水利和具有人工培肥土壤的良好条件,都可以培育成为肥沃的坭肉田。
坭肉田的命名,是从耕作层深软肥沃,植物养分供应丰富,好比营养价值高的肉类的含义而来;因此“坭肉”两字也就是指土壤高度肥沃的意思。
坭肉田耕作层的养分含量高,土壤中腐殖质与矿质粘粒紧密结合;所以坭肉田的形成,首先是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加强微生物活动。
因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不仅形成腐殖质和使有机质矿质化,而且加速一般矿物成分的分解——释放出速效养分。
同时腐殖质在形成过程中,与矿质粘粒紧密结合,改善了土壤胶体品质,从而形成深软、松爽、酥脆油润等优良的农业性状,既便于耕作,又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其次,关于坭肉田的形成,其土壤颗粒必须砂粘配合适当。
土质过粘,有机质含量少,排水不良,通透性不好,就难以形成坭肉田;土质过砂,有机质分解快,保水保肥力弱,漏水漏肥,也不会形成坭肉田。
因此,粘土加砂,砂土掺粘,增施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合理排灌,达到改善土壤通透性和加强微生物活动的要求,是人工培育坭肉田的基本条件。
各地地层说明广州地区各地层说明汇总 (2)东莞地区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6)广州地区各地层说明汇总①-1层杂填土(Q4ml):灰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中粗砂或粉砂组成,含大量砖块和砼块,道路中表层0.15~0.2m为砼路面。
该层厚度1.70~6.00m,平均3.24m。
分布较广泛。
①-2层粘性土素填土(Q4ml):褐红色、棕褐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砖块和砼块,道路中表层0.2m为砼路面。
该层厚度1.00~9.80m,平均3.74m。
分布较广泛。
①-3层砂土素填土(Q4ml):棕色、灰色、褐红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中粗砂组成,含大量花岗岩质碎石。
该层厚度0.50~7.00m,平均3.74m。
分布较广泛。
道路中表层0.2m 为砼路面。
②-1层粉砂(Q4al):深灰色,饱和,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含少量粘粒,含有机质,具腥臭味。
该层厚度5.30m,只在ZK6号孔中揭露到。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2次,实测标贯击数7.0~9.0击,平均8.0击。
②-2层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灰绿色,可塑,含少量角砾。
厚度1.00~10.30m,平均3.16m。
层位不稳定。
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5②-3层粉质粘土(Q4al):紫色、棕褐色,可塑,较均质。
厚度1.00~10.90m,平均5.69m。
层位不稳定。
②-4层淤泥(Q4al):深灰色,流塑,含朽木,具腥臭味。
厚度0.70~7.50m,平均2.97m。
层位不稳定。
②-4A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黑色,流塑,含大量朽木。
厚度0.90~5.80m,平均2.94m。
层位不稳定。
②-5层粉质粘土(Q4al):浅灰色、灰黄色,可塑,含少量粉砂。
厚度0.70~7.10m,平均2.12m。
层位不稳定。
②-6层粉砂(Q4al):灰白色、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含少量粘粒,级配较差。
厚度0.50~2.30m,平均1.26m。
xx土壤分布及特征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xx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引言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肇庆市的西部,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西江,它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肇庆市的母亲河。
西江沿岸地区是肇庆市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域,而土壤作为支撑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对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肇庆西江沿岸地区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东经111°54′-112°12′,北纬23°12′-23°33′。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均气温约为20-23℃,年均降雨量约为1600-1800毫米。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这个地区的土壤有着独特的地貌和类型。
二、土壤类型分析肇庆西江沿岸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红壤、黄壤和土壤,其中以红壤为主。
红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它呈红色或棕红色,具有粘性和透水性较差的特点。
黄壤是在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色泽呈黄色或棕黄色,贫瘠且多石,适合于种植某些作物。
土壤是在江河泛滥中沉积形成的土壤,质地较为松软,适合于水稻的种植。
这些土壤类型在西江沿岸地区都有分布,但各自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有所不同。
三、土壤理化性质分析1. pH值土壤的pH值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肇庆西江沿岸地区的土壤pH值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其pH值普遍偏酸,主要集中在5.5-6.5之间。
这种酸性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对于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肇庆西江沿岸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其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主要集中在0.5-1.5%之间。
这说明这个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为一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一、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简称粤,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位于东经109°45′~117°20′和北纬20°09′~25°31′之间。
北依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相望,临近、澳门和东南亚;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管辖东沙群岛。
2.自然特征(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常有台风登陆,冬春少雨。
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寒潮、龙卷风、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是比较平坦的珠江三角洲;北部多丹霞地貌,南部沿海多海蚀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3)水文: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约5~10月为汛期,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其支流上游红水河水能丰富。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需加熟石灰、种植绿肥、掺沙子等措施进行改良;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
(6)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匮乏。
二、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城市: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与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
城市化水平高,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为移民城市。
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色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可进入性强,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自古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色。
7.工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广州土壤相关综述摘要: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素有花城之称的广州,虽然区域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商业用地需求激增,土地越发变得宝贵。
尽管自然土壤不断减小,但依然能够通过调差阅读了解到广州的土壤类型,特性及变化。
关键词:广州;土壤;正文: 广州市地处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三角的组成部份.总的来说,根据广州市地质构造和岩层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将广州分为3个地层单元:即广从断裂以东,瘦狗岭断裂以北的花岗岩地区(局部为混瘦狗岭以南,以白垩纪红色地层为主的红壤区;广从断裂以西的以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为主的灰岩、含煤灰岩、页岩等地层的灰岩地区。
广州主要岩性分布从前震旦纪到始新世的多期次岩浆岩,岩性主要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粗面质凝灰岩.广州市北部基岩为镭含量较高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北部、黄埔区与白云区交界的区域及越秀山附近区域。
与土壤有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称为母质,它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在华南地区,成土母质富含铁铝氧化物,可溶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比较缺乏。
在受到几乎很小的侵蚀的情况下,这类成土母质一般具有质地细腻,层次深厚等特点.广州位于亚热带地区,同时作为东南沿海的湿润地区,土壤及其母质因遭受强烈的淋溶过程,导致土壤中矿物元素大量流失,使土壤呈现酸性.土壤中Ca,Mg, K等碱基离子的大量淋失,会造成根系养分的严重缺乏,同时NH4+的过量沉降导致植物对土壤中养分的不平衡吸收。
已有的研究表明,广州市土壤水与酸性降雨的化学结构基本相似,以SO42—和Ca2+为最主要的阴、阳离子。
但同降水相比,土壤水中H+,Ca2+,Mg2+, Al3+和NO3—浓度显著升高,NH4+明显降低。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广东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 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丰富。
西江是肇庆市的重要河流之一,沿岸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进行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对于肇庆市的农田管理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类型西江沿岸土壤主要分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三种类型。
红壤是由红色粘土所组成的,具有肥沃、保水能力强的优点。
黄红壤是由黄色粘土和红色粘土混合而成,土壤肥力适中,保水保肥效果良好。
黄壤是由黄色粘土组成的,土壤质地松散,通气性好,但肥力相对较弱。
二、土壤理化性质1. pH值:西江沿岸土壤pH值普遍偏酸,主要是因为降雨较多、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含量较高所致。
酸性土壤对一些作物的生长不利,需要进行石灰中和处理。
2. 水分含量:西江沿岸土壤的水分含量较高,一方面受到西江的灌溉和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土壤比较肥沃,保水保肥效果较好。
3. 有机质含量:西江沿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适宜作物生长的能力越强。
4. 氮、磷、钾含量:西江沿岸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适中,但磷素含量偏低,需要进行补充。
5. 微量元素含量:西江沿岸土壤中的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适中,但缺乏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如硼、钼等,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施肥。
三、土壤肥力评价西江沿岸土壤的肥力普遍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有机质含量高意味着肥力较强。
2. 矿质元素含量适中:氮、磷、钾等矿质元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西江沿岸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适中。
3. 土壤肥力均衡:西江沿岸土壤中的氮、磷、钾的比例相对较为平衡,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西江沿岸土壤也存在一些问题:1. 磷素含量偏低:磷是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磷素含量过低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酸性土壤较多:酸性土壤对一些作物的生长不利,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良。
3. 缺乏部分微量元素:土壤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需要进行补充。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西江穿境而过,西江沿岸土地面积广大,土壤类型丰富。
对西江沿岸土壤进行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性质、质量以及适宜的农业利用方式,为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西江沿岸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红壤、灰土和河滩土等。
黄壤是较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肥力和保水能力,适宜种植水稻和蔬菜等作物;红壤酸性较强,富含铁铝氧化物,适宜油茶、木薯和茶叶等耐酸作物的种植;灰土通透性较好,富含矿物质,适宜种植花卉和果树等;河滩土肥力较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西江沿岸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高浓度的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磷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吸收、能量转移和生殖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钾是提高作物抗病害能力的重要元素,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糖分的合成。
然后,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酸碱性也需要进行调研和分析。
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有效养分的供给,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土壤的酸性较强时,可以通过施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力;而碱性土壤需要通过酸化处理来降低土壤的碱性,适应酸性作物的种植。
西江沿岸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需要进行调研分析。
重金属污染是目前土壤和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调研分析过程中,需要关注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以及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潜在危害。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农业发展。
通过了解土壤的性质和质量,在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品种和施肥措施时能够更加科学和有效。
调研分析还可以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分析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养分元素含量、酸碱性和重金属含量等,调研结果可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种植农作物提供指导。
广东省土壤分布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富铝土富铝土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基盐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赤红壤,红壤,砖红壤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4.8%,37.96%,5.15%。
①赤红壤赤红壤系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市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类 4.5%。
由此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②砖红壤砖红壤是我国最南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广东省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其母质主要有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
③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的北部,其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构成,此外尚有竹类、藤本。
一般低山浅丘多稀树灌丛及禾本科草类,少量为马尾松、和云南松组成的次生林。
④黄壤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
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广东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罗薇;张会化;陈俊坚;柳勇;李定强【摘要】区域土壤有机碳调查在构建全球土壤碳循环的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11个广东省土壤剖面数据,通过计算各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合理评估广东省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广东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25 Pg,其中,A层土壤(表层土壤,平均土层厚度为17 cm)有机碳储量为0.41 Pg,B 层(平均土层厚度为29.5 cm)为0.51 Pg,C层(平均土层厚度为48.9 cm)为0.33 Pg.依据土壤发生学分类,研究区铁铝土土壤剖面有机碳碳储量为0.976 Pg,占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78.1%.按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区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为1.01 Pg,占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80.3%.统计结果表明,底层土壤(B层+C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是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2倍以上,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碳库.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底层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区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迁移的表现.此外,每年由土壤退化侵蚀造成的直接进入周边水体的土壤有机碳流失量为13.3 Tg,约占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2%,同时每年有20.9 Tg有机碳在研究区土壤中重新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评估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9页(P1593-1601)【关键词】碳储量;土壤侵蚀;土壤有机碳;底层土壤【作者】罗薇;张会化;陈俊坚;柳勇;李定强【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X144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在1200~2500 Pg之间,约是大气碳储量的两倍,植被碳储量的2~3倍(IPCC,1990;Schlesinger,1991;Lal,1999;Watson et al.,2001)。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林地土壤调查概况一、基本情况广东省龙眼洞林场位于广州市东北郊,北纬23°10′--23°18′,东经113°21′--113°27′,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21.7℃,平均年降水量为1694mm。
林场现有林地面积1560.2公顷,分为帽峰工区、慕园工区、筲箕窝工区和场部工区,面积分别为531.8、223.3、615.3、189.8公顷,林地海拔在100-538m之间。
龙眼洞林场土壤属赤红壤类土壤,主要由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是我国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高温多雨,干湿季节明显,其水热条件虽不及热带充足,但胜过中热带。
龙眼洞林场雨季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2.1%。
在高温多雨的水热条件下,促使岩石的风化分解、淋溶,累积强烈,生物繁衍更迭十分活跃。
赤红壤主要分布在21°35′--24°31′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低丘台地。
赤红壤地区中由于岩石组成种类不同,以花岗岩为主,次有砂页岩、红色砂页岩、第四纪红土等,所以土壤的矿质成分及其特征亦有差异,加之多年来人为的耕作、育林、肥力状况也不一样,龙眼洞林场的林地也一样。
如花岗岩为主的风化层较厚,SiO2的含量高,风化物含砂量高,粗细不一,通透性好,含钾丰富;砂页岩风化的土层较薄,K、Na含量明显低于花岗岩,但P较高,是花岗岩的5.5倍。
赤红壤的成土过程特点之一旺盛的生物循环。
二、分析结果根据龙眼洞林场土壤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三、讨论下面就龙眼洞林场的样品分析结果对各工区林地土壤状况进行比较和初步评价。
1.酸度(pH值)。
从有效土层土壤pH测定结果看,0-20cm 土层土壤酸度都大于20-40cm土层。
所有的土壤都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
0-20cm 土层中,筲箕窝工区东坑林地的pH值为4.03,酸度最大,场部工区凤凰山的pH值为4.42,酸度较小,但绝对值差异不大。
增城市土壤一、自然土壤县内自然土壤1263075亩,其中黄壤21612.4亩、红壤48037.5亩、赤红壤1186151.1亩、红色石灰岩7000亩、潮沙泥土274亩。
黄壤、红壤、赤红壤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黄壤分布在海拔750米以上地带,由于雨多雾大,淋溶作用强,心土形成大量的黄色水化氧化铁,故土壤呈黄色,土层厚度在40~70厘米之间,母岩以花岗岩为主。
红壤分布在500~700米之间。
此地带气候较暖,有机物积累和分解比黄壤快,土体呈橙色或红色,土层厚度在55厘米以内,母岩以花岗岩为主。
低于500米的山地为赤红壤,其中以花岗岩赤红壤面积最大,占地1073829亩,遍布于全县各地,以中、北部最多。
土壤有机物积累多,风化层较深,土层厚度10~100厘米以上,质地多为轻壤土或中壤土。
其次为红色砂页岩赤红壤,面积112322亩,主要分布于南部东江三角洲、增江三角洲边沿一带的岗丘。
土表层多为浅灰色或浅红色,质地沙壤至中沙壤。
红色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派潭地区,由于碳酸钙大量流失,土壤呈酸性反应,土层浅薄,质地粘重。
潮沙泥土分布于增江上游沿岸,面积很小.二、耕地土壤1982年全县开展土壤普查。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和广东省规定的划分标准,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四级分类制进行分类。
前三类,即2个土类、10个亚类、28个土属的情况,分述并表列如下:三、旱地土壤和分布旱地土壤有5个亚类:第一类为赤红壤。
经过开垦后形成的花岗岩赤红地和红色砂页岩赤红地两个土属。
主要分布在海拔5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上。
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地是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经开垦后形成的,广泛散布在县内各地的花岗岩地域的山丘岗地区,易被冲刷沙化。
以种植花生、杂豆、木薯为主,产量低。
红色沙页岩赤红地,由红色沙页岩母质赤红壤开垦熟化而成,主要分布在派潭、正果以及增江三角洲、东江三角洲边沿的三江、石滩、新塘、仙村的沙页岩岗丘坡地上,多种植花生、杂豆、木薯。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
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广东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 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大致水平分布在北纬22度以南地区的低山、丘陵、缓坡台地和阶梯上、垂直分布在450m以下,原生植被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树种繁多,树冠茂密,林内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而且有板状根和老茎开花现象。
基本特征:砖红壤颜色类似烧红的红砖而得名。
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B层的强酸性铁铝土。
雷州半岛的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色呈暗红色。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粘粒含量高达60%以上,肥力较差,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砖红壤表层由于生物积累作用强,呈灰棕色,厚度可在15-30厘米以上。
分散性大,絮固作用小,形成的团聚体不稳固。
广东地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因人为因素,自然植被破坏较甚,水土流失亦较严重。
所以更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才能更好保护自然又造福人类。
句子专题训练
姓名:
一、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
(改成双重否定句)
2、这件事你知道。
(改为双重否定句)
3、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着蓝色背心的10号运动员。
(缩句)
4、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缩句)
5、邱少云一动不动地趴在火堆里。
(改成比喻句)
6、总理对我说:“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改成间接引语)
7、这位很胖、很美的女老师轻轻地说道:“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
”(改为间接
引语)
8、“这是我的妻子。
”父亲指着母亲说。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9、小姑娘眨着大眼睛对年轻人说她是法国人,但她爱中国。
(改为第一人称)
10、小女孩说:“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改成转述句)
11、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改为第三人称转
述)
12、因为小明学习很用心,但是他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
(修改病句)
13、图书馆里展出了十多年前新发行的《百科知识全书》。
(修改病句)
14、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修改病句)
15、老师介绍了许多张海迪的事迹。
(修改病句)
16、他基本上把不好的学习习惯彻底改掉了。
(修改病句)
17、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
述句)
18、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改为反问句)
19、怀特先生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改为反问句)
20、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改为陈述句)
21、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22、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改为陈述句)
23、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