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标识系统的形式与色彩构成蔡然
- 格式:pdf
- 大小:94.12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城市公共环境视觉导向标识设计作者:安昊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4期引言:城市公共环境导向标识作为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系统,不仅能够架构空间秩序、传递信息、还能有效的改善城市公共环境的形象,本文围绕城市公共环境导向表示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要点展开论述,希望有助于具体的设计实践。
关键词:城市公共环境;导向标识设计一、城市公共环境导向设计的特征1.1社会性特征标识导向系统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人们相互交流的物质工具,也是人们获得空间信息的重要视觉指引系统。
因此,社会性是公共环境标识导向设计的基本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经济日益繁荣,城市人口数量逐年攀升,而怎样维持稳定秩序的公共环境,这就需要标识导向系统服务于城市空间,指引人们的日常出行,规范公共空间中主要人流的流向及行动路径。
标识导向系统作为传播指引信息的主要系统,在设计中需对诸多杂乱的信息进行甄选浓缩,通过巧妙构思,对导向系统中的图形、文字、色彩、材质等因素进行设计,保持导向系统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1.2功能性特征当公共空间环境设施繁多,区域功能组成复杂时,标识导向系统的设置,足以让初来乍到的人们迅速、准确的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并凭借导向系统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在公共空间中,人们可以切身实际的感受标识导向系统为生活所带来便利,人们无法想象没有标识导向系统的空间是多么混乱。
公共空间标识导向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功能性。
所以说,功能性特征是公共环境导向系统设计的根本,导向系统中的其他要素都应在功能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设计。
在某些视觉信息复杂、人流量大的公共空间中,如地铁车站空间,导向系统要醒目易辩、简洁明了,以满足人们快速识别的需要。
1.3系统性特征城市中的各种大小型公共空间,均由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组合而成,环境因素包含地理特征,还有区域设施的设置,如文化区域、商业区域、娱乐区域、绿化区域、居住区域、功能混合区域等等。
由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错综复杂,如果标识导向系统化特征不明显,那么,整体空间环境则会显得混乱、毫无秩序的状态,同时也降低了标识导向系统对人们的指引功能。
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应用作者:梁晗詹秦川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2期摘要: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是城市对外宣传形象的符号,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
而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它的的作用。
结合标识系统的理论知识分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实施的建议与创新点,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具备地域文化和符合传播功能的标识系统。
关键词:城市环境空间;标识系统;设计应用当前,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城市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出现了一些城市环境空间与休闲场所,例如公园、休闲广场等类型的园林绿地。
每个现代城市里的城市环境空间都存在标识系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标识系统仍然有诸多问题无法发挥它的时效性,不能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更不能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便利,从而也不能提高城市环境空间的使用效率。
符合科学规划、标准规范的标识系统设置,既能简明准确地传达功能信息,又符合环境景观节点需要,是城市环境空间的延伸,成为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一)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含义公共标识系统设计,指由图形、色彩、文字、字母等组合而成的,将信息转化成视觉图像的一种视觉化语言,在公共环境中标明各个设施的用途及方位,提示和指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和功能。
(二)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作用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公共标识系统具有引导作用、保障作用以及丰富整个环境空间的作用。
首先,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具有引导的作用,它服务于游客,能准确快捷地给游客指引正确的方位;其次,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具有保障的作用,它能规范游客的行为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更有安全保障,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环境的设施和植物等;第三,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具有丰富整个环境空间的作用,标识系统设计是通过符号、造型、色彩等多种元素传播某个特定的环境空间文化,也大大提升了环境空间的装饰效果,使整个环境更为丰富多彩。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城市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印象中始终是部分的、片断的,城市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断组成的(我胡诌了一句“空间的时间过程”和“时间的空间记忆(录)”来描述这种过程)。
作者引用了苏赞·格兰对建筑的简略定义: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
在作者讨论“环境意象”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东西,作者创造了“可意向性”这个概念来描述他们应该具备唤起观察者强烈意象的特点。
作者认为环境意象具有可读性,城市是由一系列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他这样描述“环境意象”:这种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
环境意象被认为由三部分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
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
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作者在第一章用来详细讨论“环境意象”这个概念时,为此书增加了一个附录“关于定位的参考文献”,这里面主要是讨论人们依照什么方式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即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讨论方位感是通过什么参照物、参照系统来达成的,讨论景观的意义、意象的形成和形式的意义。
这是非常有趣味的附录,它告诉我们五花八门的定位参照系统和不同人群的不同方位感,最关键的是,这些都和人类的思维或者是文化联系起来。
第二章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强,但是仍有一些可以摘记,例如描述一个城市设计很劣质时可以用这样一句:“混乱、节点的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孤立、连续中断、含糊不清、分叉、缺乏特征与个性等等”,另外一个很嘲讽的句子是:“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元素自身,尽管(有时是因为)它们一遍遍地修饰,试图表现华丽,但在表面上它们常常缺乏特征。
标识导向系统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规划研究中文摘要:公共空间中的标识导向系统是沟通人与空间的重要媒介,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引导、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活动。
文章从介绍标识导向系统的概念及类型出发,分析了当前标识导向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弊端,进而论述了公共空间标识导向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共空间标识导向系统规划设计Research on Logo Orientation Systemin Public Space Design PlanningYuan Yu-hui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z.p. 430074Abstract : The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in the public spac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spac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conveys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guides and standardizes people’s behavior. After th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the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practice guiding.Keywords : Public space ;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 Planning ; Desig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所生存的空间环境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功能性的场所不断增多,空间类型正朝着复杂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063.城市界面色彩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沿江大道为例罗文静、陆涵摘要:多元化的城市元素使原本多样的城市色彩变得更加复杂无序,亦造成城市特色的严重缺失。
为构建新的城市色彩秩序,从城市CI角度,以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和《中国建筑色卡》为基本研究工具,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思路,调查与分析武汉沿江大道的城市界面色彩的基本状况,总结建立城市色彩数据库及色彩评价体系的方法,为科学开展城市色彩的规划及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而使城市色彩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城市界面色彩;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色彩秩序;定量分析;调查;武汉引言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在彰显城市个性的过程中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与建设,一方面,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得房地产商为获得更多的增值空间而盲目追求楼盘的个性与特色,以致相邻地块之间的建筑色彩差异太大,形成无序混乱的色彩景观;另一方面,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拆除,导致城市色彩文脉的割裂、破坏甚至消失。
同时,日益丰富的城市空间构成元素(如广告标识、雕塑小品等)亦增加了原本多样的城市色彩的复杂度及无序性。
尽管城市色彩规划作为控制和改善城市色彩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已纳入城市规划的管理控制体系中。
然而,不少城市的这种“色彩管理运动”最终都因缺乏可操作性等种种困难“无疾而终”,城市色彩尽管看似“多元”,却因缺乏秩序、特色及系统化的科学管理,而形成了新一轮的“千城一面”。
为增强城市色彩规划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有必要借鉴国内外城市色彩调查的科学方法,从城市CI(City Identity System)角度对城市色彩进行调查与分析。
1 城市界面色彩城市色彩是通过视觉识别城市个性外在形象的重要环节。
为防止城市色彩的杂乱失调而导致的识别紊乱,根据现代城市CI理论,通过对城市色彩的分析提炼,建立由城市标志色、城市界面色彩以及城市总体色彩构成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