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基础根开自动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11.80 KB
- 文档页数:1
├────────────────────────────────────────┤│1.基础作用力(单位:kN) ││(1) 拉腿标准值││上拔力: T = 69.08 下压力: N = 94.5 ││上拔时X方向水平力: Tx = 7.71 下压时X方向水平力: Nx = 7.71 ││上拔时Y方向水平力: Ty = 0.0 下压时Y方向水平力: Ny = 0.0 ││(2) 拉腿设计值││上拔力: T = 82.9 下压力: N = 113.4 ││上拔时X方向水平力: Tx = 10.8 下压时X方向水平力: Nx = 10.8 ││上拔时Y方向水平力: Ty = 0.0 下压时Y方向水平力: Ny = 0.0 │││├────────────────────────────────────────┤│2.地质参数: ││土层数: 1 ││第1 层土壤类型: 粘土坚硬硬塑土层厚: 3.0 m ││土壤的计算容重: 17.0 kN/m^3 土壤的计算浮容重: 10.0 kN/m^3 ││土壤的地基承载力: 200.0 kN/m^2 土壤的计算上拔角: 25.0 度││混凝土的容重: 22.0 kN/m^3 钢筋混凝土的容重: 24.0 kN/m^3 ││混凝土的浮容重: 12.0 kN/m^3 钢筋混凝土的浮容重: 14.0 kN/m^3 │││├────────────────────────────────────────┤│3.地下水: ││高水位: -10.0 m ││低水位: -10.0 m ││地面为零向下为负│││├────────────────────────────────────────┤│4.杆塔类型: ││直线杆塔│││├────────────────────────────────────────┤│5.基础根开: ││正面根开: 3.886 m 侧面根开: 3.032 m │││├────────────────────────────────────────┤│6.材料等级: ││钢筋等级: II级││混凝土等级: C20 │││├────────────────────────────────────────┤│7.基础统计数据: ││拉腿混凝土体积: 1.15 m^3 ││拉腿挖土方量: 3.38 m^3 │││└────────────────────────────────────────┘┌────────────────────────────────────────┐│││铁塔基础拉腿设计结果│││├────────────────────────────────────────┤│基础尺寸设计结果│├────────────────────────────────────────┤│基础埋深: 2.0 m 基础底板宽度: 1.3 m ││主柱宽CW = 0.5 m 主柱高CH = 1.6 m 主柱露头HE = 0.2 m ││台阶数JN = 2 ││台阶宽JW( 1 ) = 0.9 m 台阶高JH( 1 ) = 0.3 m ││台阶宽JW( 2 ) = 1.3 m 台阶高JH( 2 ) = 0.3 m │├────────────────────────────────────────┤│基础稳定计算过程及结果│├────────────────────────────────────────┤│1.上拔稳定计算: ││上拔附加分项系数Rf = 1.1 ││Rf*TE < Re*Rs*R01*(Vt-Vt1-V0)+Qf ( 1.1 * 82.9 kN < 148.64 kN ) ││││结论:设计合理。
铁塔独立基础计算书(版本V2.1)
说明:
4、表中:γm 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0为土体上拔深度ht范围内土体平均
粗砂
坚硬、硬塑可塑
软塑
中砂
γ
0(kN/m
3
)171615171615α0
25°
20°
10°
28°
26°
22°
ηb
ηd
1
含水比αw >0.8
0 1.2含水比αw ≤0.8
0.15 1.4大面积压实系数大于0.95,粘粒含量ρc ≥
10%的粉土
0 1.5压实填土
最大干密度大于2.1t/m 3
的级配砂
石
02粘粒含量ρc ≥10%的粉土
0.3 1.5粘粒含量ρc <10%的粉土
0.520.3
1.6
233
4.4
1细砂
粉砂
基土类别
红粘土粉土
0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时的稍
密状态)
中砂、粗砂、砾砂和碎石土
e及I L 均小于0.85的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
人工填土
e或I L 大于等于0.85的粘性土
承载力修正系数
土的类别 土的计算重力密度γ0和土体计算抗拔角α0
粘土、粉质粘土、粉土
1、本计算表适用于塔下机房的地基计算(有无地下水均可)
2、内力输标准组合内力,拔力输入正值(不能输负值)
3、基础本身的计算(抗弯、冲切等)应另行计算
度ht范围内土体平均重度。
50米四管塔基础工程量1、场地平整:S=16*16.5=264㎡2、基础土方开挖及换填○11级湿陷、换填1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5米,挖深5米深。
V=1/3(8.7*8.7+14.5*14.5+8.7*14.5)*5=686.5m³3:7灰土换填:V=1/3(8.7*8.7+9.9*9.9+8.7*9.9)*1=86.6m³○22级湿陷、换填2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8米,挖深6米深。
V=1/3(9.3*9.3+14.5*14.5+9.3*14.5)*6=863.18m³3:7灰土换填: V=1/3(9.3*9.3+11.1*11.1+9.3*11.1)*2=208.62m³3、基础垫层砼:C15 8*8*0.1=6.4 m³基础底板砼:C30 7.7*7.7*0.8=47.43 m³矩形柱砼:C30 0.7*0.7*3.2*4=6.27 m³连系梁砼:C30 3.3*0.4*0.6*4=3.17 m³4、现浇构件钢筋:圆钢≤10 0.3t现浇构件钢筋:螺纹钢综合 3.48t预埋铁件:1.124t5、模板安拆:基础垫层:8*4*0.1=3.2㎡基础底板:7.7*4*0.8=24.64㎡矩形柱:0.7*4*3.2*4=35.84㎡连系梁:(3.3*0.6*2+3.3*0.4)*4=21.12㎡6、连系梁下底、侧面灰渣回填(300厚)V=5.5*5.5*0.3=9.07 m³7、硬化面下换填(300厚)3:7灰土:V=(10.7*10.7-0.7*0.7*4) *0.3=33.76 m³水泥砂浆地面:S=10.7*10.7-0.7*0.7*4=112.53㎡8、土方回填:○11级湿陷、换填1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5米,挖深5米深,围墙内场坪高出自然地面0.5米。
V=686.8-86.6-63.27-9.07-33.76+0.5*264=626.13m³○22级湿陷、换填2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8米,挖深6米深。
50米四管塔基础工程量1、场地平整:S=16*16.5=264㎡2、基础土方开挖及换填○11级湿陷、换填1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5米,挖深5米深。
V=1/3(8.7*8.7+14.5*14.5+8.7*14.5)*5=686.5m³3:7灰土换填:V=1/3(8.7*8.7+9.9*9.9+8.7*9.9)*1=86.6m³○22级湿陷、换填2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8米,挖深6米深。
V=1/3(9.3*9.3+14.5*14.5+9.3*14.5)*6=863.18m³3:7灰土换填: V=1/3(9.3*9.3+11.1*11.1+9.3*11.1)*2=208.62m³3、基础垫层砼:C15 8*8*0.1=6.4 m³基础底板砼:C30 7.7*7.7*0.8=47.43 m³矩形柱砼:C30 0.7*0.7*3.2*4=6.27 m³连系梁砼:C30 3.3*0.4*0.6*4=3.17 m³4、现浇构件钢筋:圆钢≤10 0.3t现浇构件钢筋:螺纹钢综合 3.48t预埋铁件:1.124t5、模板安拆:基础垫层:8*4*0.1=3.2㎡基础底板:7.7*4*0.8=24.64㎡矩形柱:0.7*4*3.2*4=35.84㎡连系梁:(3.3*0.6*2+3.3*0.4)*4=21.12㎡6、连系梁下底、侧面灰渣回填(300厚)V=5.5*5.5*0.3=9.07 m³7、硬化面下换填(300厚)3:7灰土:V=(10.7*10.7-0.7*0.7*4) *0.3=33.76 m³水泥砂浆地面:S=10.7*10.7-0.7*0.7*4=112.53㎡8、土方回填:○11级湿陷、换填1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5米,挖深5米深,围墙内场坪高出自然地面0.5米。
V=686.8-86.6-63.27-9.07-33.76+0.5*264=626.13m³○22级湿陷、换填2米,每边宽出基础周边0.8米,挖深6米深。
铁塔基础系列计算程序使用说明一、独立基础设计程序(1.5版本)1,承台及土重Gk中未考虑连梁自重2,考虑承台上土为回填土,承载力计算时宽度和深度修正系数可考虑分别取0,13,抗剪计算F l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条文8.2.7计算。
默认取有效高度h0=t-0.05 4,“五、短柱配筋计算”中对双向偏心受拉短柱,配筋计算采用《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相关规定二、单桩承台基础设计程序(1.3版本)1,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公式8.5.5-1,端、侧阻力采用特征值,若地勘报告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以下简称《桩基》)或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供端、侧阻力极限标准值时,将以上数字除2后使用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依据《桩基》5.4.5-2计算。
因侧阻力采用特征值,故公式中Nk<Tuk/2+Gp中,不除2。
3,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由《桩基》5.7.2-2条计算,当桩身配筋率<0.65%时,暂时仍按此公式计算。
4,承台配筋计算时,暂按无桩时承台底应力考虑,偏安全。
所需配筋按max(0.15*B*t,M/(0.9fyh0))考虑5,桩身配筋时,所需钢筋按max(桩身构造配筋,1.4*Rta/(fy))考虑三、单柱单桩基础设计程序(1.5版本)1,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公式8.5.5-1,端、侧阻力采用特征值,若地勘报告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以下简称《桩基》)提供端、侧阻力极限标准值时,按此程序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除2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依据《桩基》5.4.5-2计算。
因侧阻力采用特征值,故公式中Nk<Tuk/2+Gp中,不除2。
若为极限标准值时,应除2后进行抗拔承载力计算。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对角根开及基础高差测量仪器研究在开展线路基础验收过程中,基础对角半根开及基础高差测量是验收工作的主要部分,直接会影响后期杆塔正常组立。
本项目研制一种专用测量仪器,包含水平角度测量及激光测距两个传感器,通过在中心桩处利用三角支架安装两传感器,另一处塔腿中心处安装支架测量点,该支架可通过手动方式竖直升高数米,然后将测量值通过数据线传入PLC测试箱进行运算,最后可以得出基础对角半根开及基础高差值,通过该新型测量仪器,可以降低现场作业人员测量难度和时间,提高验收工作效率。
标签:铁塔基础;对角跟开;基础高差;测量;支架0前言在开展线路基础验收过程中,基础对角半根开及基础高差测量时验收工作的主要部分,因为其施工质量直接会关系到后期杆塔是否可以正常组立。
目前的测量方法,还是使用传统的经纬仪进行测量,但存在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两大问题。
1、测量精度问题。
测量精度主要原因有,人在拉尺测量时存在误差;计算高差时,仪器竖直角度稍变化最终所得高差值就会有较大出入;若采用立塔尺的方式测量高差值,塔尺越长,稍微摆动,所读出的数值同样也存在偏差;同时受地形影响,施工会增加辅助桩,验收时就需要反复移动仪器位置,反复对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不免又会增加误差;2、测量效率问题。
若出现地形较差,基础高差大,仪器架设在中心桩上无法看到基础,就需要多次移动仪器,多次测量,多次计算,验收时长频出现需要数小时,测量人员作业量大,方式复杂,数据计算量大,若计算所得值不合格,就需要再次复测,反反复复,直接影响了验收进度,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问题,本项目提出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对角根开及基础高差测量仪器,在中心桩架设支架并安装水平角度测量及激光测距两个传感器,基础中心处架设支架测量点,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入PLC检测箱,自动运算出对角跟开及基础高差,由此大大提高了验收工作效率。
1测量仪结构设计测量仪通过水平角度测量及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整体测量仪精度,其次两传感器在平台安装精度也直接影响测试精度,需要进行整体设计考虑,整体结构测量示意图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