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 5.30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5
微生物第章:分枝杆菌属一、概述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科中最常见的属之一。
其名称来源于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分枝的菌体形态。
该属菌体大小相对较大,形态多样,包括直形、杆形、梭形或球形等不同类型。
分枝杆菌属包括很多种类的细菌,一些种类在自然环境中很常见,有着重要的生态、工业和医学应用价值。
二、生态学和鉴定分枝杆菌属中的细菌生活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植物、食品和动物的肠道中。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在枯萎的植物、渣滓、泥炭、海水和河流等地方都可以发现其存在。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枝杆菌属可以通过形态特征、代谢特性和生长特点等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分枝杆菌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型态观察和菌落形态分析来确定其种属。
三、病原学分枝杆菌属在人类和动物中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中毒、牲畜疾病和人类疾病。
尽管其中很多细菌是无害的或有益的,但某些菌株却可以对人类或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常见的分枝杆菌病原体包括:芽孢杆菌(B. anthracis), 糖原芽胞杆菌(B. cereus),乳酸吸收性芽胞杆菌 (B. coagulans) 和枯草杆菌(B. subtilis)等。
分枝杆菌的病原性与其产生的细胞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关,而这些毒素的分泌与生长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关系。
四、工业应用除了在疾病治疗上的作用外,分枝杆菌属在工业生产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食加工业中,分枝杆菌可以用于制造豆腐、酱油等食品。
同时,分枝杆菌的一些菌株也可以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出某些化合物,如抗生素、植酸酶、纤维蛋白溶酶等。
这些化合物在医药和普通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
五、分枝杆菌属在自然环境、医学、动物和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领域都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分枝杆菌属的多样性和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微生物,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
目前在分类学上已将分枝杆菌属归纳于放线菌中。
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分含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
分枝杆菌属于含分枝菌酸类。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这和其染色性、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等密切相关。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该菌属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
引起的疾病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
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可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三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根据生长速度和产色等不同又分为4组(表13-1)。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
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
估计世界人口中1/3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
我国建国前死亡率达200-300人/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
但应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和贫困等原因,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X0.4?m (图14-1A)。
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穿入。
分枝杆菌一般用齐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
每日一菌之分枝杆菌小编正式开启每日奉献一菌的编辑模式,不要离开,总有一株菌是您希望了解的~哦,对了,据说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有一款小型仪器适用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与荧光染色,嘘,小编也只是听说啦~ 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略带弯曲、为数众多(包括54个种)呈分支状生长的需氧杆菌。
因其繁殖时呈分支状生长故称分枝杆菌。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可占其干重的60%,这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酸杆菌。
需氧生长,无鞭毛,无芽胞和荚膜。
引起的疾病均为慢性,有肉芽肿病变的炎症特点。
分枝杆菌的种类较多,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目前已知在我国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有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其大小约(1~4)μm×0.4μm。
在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
抗酸染色时菌体呈红色。
显微镜下常堆积成团、成束,排列无序,也有呈链状、索状者。
革兰染色阳性,既往在组织中曾发现革兰阳性的非抗酸颗粒,接种动物可产生典型的结核病变,后被称为Much颗粒。
金胺“0”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可发生荧光。
2.培养特性:本菌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0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烛缸不适合本菌培养,需用二氧化碳培养箱。
培养温度适应范围较大,3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
最适pH为6.5~6.8。
兼性胞内寄生菌,在细胞内外均可发育繁殖,强毒株可长期生存于巨噬细胞内。
生长时还需适当的湿度。
本菌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需2~6周才能长出菌落。
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