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医院感染控制_倪语星
- 格式:pdf
- 大小:88.79 KB
- 文档页数:3
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11)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13)附录3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15)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头孢菌素类 (22)头霉素类 (2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碳青霉烯类 (25)青霉烯类 (26)单环β-内酰胺类 (26)氧头孢烯类 (26)氨基糖苷类 (27)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细菌性前列腺炎 (57)急性感染性腹泻 (59)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腹腔感染 (66)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72)眼部感染 (73)阴道感染 (75)宫颈炎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77)侵袭性真菌病 (77)分枝杆菌感染 (80)白喉 (81)百日咳 (82)猩红热 (82)鼠疫 (82)炭疽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84)布鲁菌病 (84)钩端螺旋体病 (85)回归热 (85)莱姆病 (85)立克次体病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8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或者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抗菌药物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二、组织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使用、监测、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抗菌药物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本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并提供必要的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采购、供应、使用、监测、评价和培训等方面的要求,并组织实施。
三、临床应用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并组织实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一、引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保护公众健康,制定了本细则,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性发展的风险。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抗菌药物可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多个类别。
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医务人员在使用时应针对具体情况作出选择。
三、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基于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的特点,精确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2.最小抑制浓度: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以最小有效浓度为目标,以最小限度抑制病原体生长,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3.联合应用: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以增加治疗效果。
四、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1. 用药监测1.1 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纠正。
1.2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档案,记录每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2. 抗菌药物培训2.1 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意识和技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2.2 对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科室和医生进行重点培训,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3. 药物库存管理3.1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制度,避免因库存过多或过少导致药物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3.2 定期对抗菌药物库存进行清点和盘点,确保药物的品质和有效性。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的相关内容,强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控制耐药性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始终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提高用药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实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医院的政策和规定进行调整和补充。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控制一、引言抗菌药物是很重要的药物类别,它可以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拯救病人的生命。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细菌,并且一些患者出现了抗生素过敏的情况。
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地管理抗生素使用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不同类别。
这些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时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起到治疗作用。
由于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有着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准确地判断患者感染的细菌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过敏和耐药细菌的产生。
抗生素过度使用会导致患者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日后治疗感染的难度加大。
同时,过量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抗生素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在使用抗生素时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3.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病原学证据为基础,预防为第一”的原则。
首先需要通过病原学检测明确患者感染的细菌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注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风险,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和过敏反应。
三、医院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使用1.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因治疗活动而并发的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由于医院感染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抗生素的使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抗生素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医院感染,减少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抗生素类型和用药剂量,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卫生院抗菌药物在临床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应用不仅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还可能对患者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建立科学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尤为重要。
1. 确定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医护人员应该明确病原菌的类型,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感染的细菌对哪种抗菌药物敏感。
在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肝肾功能以及过敏史等因素,严格遵守使用适应证,避免使用禁忌证的抗菌药物。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不可随意更改或终止抗菌药物治疗。
医护人员应遵循“短程、高效、准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耐药性产生。
3. 积极预防交叉感染为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细菌在医院内传播。
同时,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通过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结语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滥用的风险。
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只有在科学规范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有效防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抗菌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的药物。
抗菌药物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为人类控制各类严峻的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如果是抗菌药物应用不妥,又可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性增加、对人体重要器官损伤等新问题,从而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危(wei)险性,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产生的 MRSA、MRSE、VRE 等耐药菌侏,给医学界带来新的要挟。
事实证明,以药敏实验指导用药和对已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减少利用,都可减缓和改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形。
因此,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并对之进行科学管理关于防治医院感染相当重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又一重要支柱。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一起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末》(卫医发 [2004]25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一、病原菌不明,任意利用抗菌药利用抗菌药物要有明确指征(适应证),绝不能滥用。
有的医生在没有药敏实验结果之前就利用抗菌药物,病原菌不明,用药带有盲目性;有些临床医生出于保险起见,放宽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用药范围,或者直接利用限制和特殊利用的抗菌药物。
二、对抗菌药物有关基础知识缺乏了解1)药物选择、给药时刻、剂量、途经不合理,片面以为新的抗菌药物作用更好。
例如,在慢支的医治中,抗生素是常规利用药物,但慢支发作的诱因并非都是细菌性感染。
有确凿证听说明,慢支急性发作惟独在气急加重、痰量增加和脓性痰这三项征兆全数具有时才应该利用抗生素。
但有的医生对慢支发作常规利用抗生素。
2)以为加大剂量可增加疗效。
加大剂量不必然增加疗效。
药效学研究证明,并非是所有药物的剂量-效应都是成正比如,,时刻依托型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决定其疗效的是血清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刻,一样要求达到给药距离时刻的60%才干发挥最好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以为静脉滴注成效好于口服有。
些人总以为静脉给药比口服给药作用效、好,其实口服给药绝大多数抗生素~2h 也都能达到血药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