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28
杠杆平衡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杠杆平衡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平衡状态的物体会保持不动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原理。
下面我将结合实例详细介绍八年级下杠杆平衡原理。
一、杠杆的概念及特点杠杆是一种能够绕轴旋转的刚体,具有以下特点:1.轴:杠杆上的物体绕轴旋转,轴是杠杆的支点。
2.力臂:从轴到施力点的距离,用l表示。
3.力矩: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用M表示。
在杠杆平衡原理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力矩。
力矩可以用于描述杠杆上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平衡产生的影响。
力矩的大小由施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决定。
二、杠杆平衡条件在杠杆平衡中,施力和反力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施力和反力的力矩相等时,杠杆达到平衡状态。
2.施力越大,力臂越小,反力越小,力矩越小,杠杆越容易平衡。
3.反之,当施力越小,力臂越大时,杠杆越难以平衡。
三、不同类型杠杆的平衡条件1.一类杠杆:当轴在施力点和反力点之间,且力臂相等时,只需施加一个力使得杠杆平衡。
例如,如果我们想使用一个杠杆抬起一个物体。
设施力点距轴的距离为l1,反力点距轴的距离为l2、则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以得出以下公式:l1F1=l2F2,其中F1是施加的力,F2是物体的重力。
2.二类杠杆:施力和反力分别在轴的两侧,力臂不相等。
施力小而力臂大,反力大而力臂小,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例如,我们使用一个撬棍将一块巨石搬起。
施力点距轴的距离很小,力臂很大,而巨石下部的支持点距轴的距离很大,力臂很小。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以搬动巨石。
3.三类杠杆:施力和反力都分别在轴的同一侧,力臂也不相等。
施力大而力臂小,反力小而力臂大,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例如,我们玩的夹娃娃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三类杠杆。
施力点在杠杆的根部,力臂很小,而支持娃娃的点距轴的距离很大,力臂很大。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施加一个适当的力就可以将娃娃夹起来。
九年级物理中的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九年级物理中杠杆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平衡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展现了杠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引言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九年级物理中对杠杆原理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杠杆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₁×L₁ = F₂×L₂。
四、杠杆的分类
(一)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如撬棍、羊角锤等。
(二)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等。
(三)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等。
五、杠杆原理的应用
(一)日常生活
剪刀、筷子、指甲刀等工具的使用都利用了杠杆原理。
(二)建筑领域
起重机、塔吊等大型设备通过杠杆原理实现重物的吊起和搬运。
(三)机械制造
各种机床、冲压设备等的设计和运作离不开杠杆原理。
六、结论
杠杆原理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广泛且贴近生活。
深入理解杠杆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杠杆的原理应用条件1. 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杠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结构力学、力学设计等。
本文将介绍杠杆的原理以及其应用条件。
2. 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通过调整力的作用点和力臂的长度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2.1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是指在一个平衡状态下,合力为零。
对于杠杆,当一个力向下作用于杠杆的一端,并且另一个力向上作用于杠杆的另一端时,如果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适当,杠杆就可以平衡并保持在静止状态。
2.2 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矩的平衡条件是指在一个平衡状态下,合力矩为零。
对于杠杆,力的力矩等于力乘以其到转轴的距离。
通过合理调整力的作用点和力臂的长度,可以使力矩平衡,从而实现杠杆的稳定。
3. 杠杆的应用条件3.1 支点的选取杠杆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正确选择支点的位置。
支点是杠杆的旋转中心,它决定了杠杆的力矩平衡条件。
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支点位置,使得杠杆在应用力下保持平衡。
支点的选择应基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包括所需的力放大倍数、杠杆的长度以及杠杆的材料等。
3.2 力的作用点及方向另一个杠杆的应用条件是正确选择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根据杠杆原理,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必须能够实现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要实现力的平衡,杠杆上的作用力必须具有相等的大小和反向的方向。
此外,力的作用点还需要满足力矩平衡的条件,即力矩乘以力臂的长度在平衡状态下为零。
3.3 杠杆的长度和强度杠杆的长度和强度是杠杆应用条件的重要考虑因素。
杠杆的长度决定了力矩的大小,因此在选择杠杆长度时需要根据所需的力放大倍数进行考虑。
此外,杠杆的强度也需要满足所需的力的大小,以避免杠杆在应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破裂。
4. 杠杆的应用示例4.1 力的放大杠杆的常见应用之一是力的放大。
通过合理选择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点及方向,可以实现力的放大。
例如,门锁的杠杆原理,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用手推开重门。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应调节杠杆两端的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地从杠杆上直接量出力臂.(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是: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1)确认杠杆及其七要素.(2)利用公式F1l1=F2l2及变形公式F1=F2l2/l1解题.(3)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并不一定要用米,可以是厘米.3.典型题例(1)最小力问题例1如图1,一端弯曲的杠杆,O为支点,在B端挂一重为10N 的重物G,OB=AC=4cm,OC=3cm,在A端加一个作用力使杠杆平衡,这个力的最小值可能是().A.10NB.8NC.13.3ND.5N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因F2l2一定,则F1l1一定,所以l1越大,F1越小.由图2可知,OA是最长动力臂.由OA2 =OC2+AC2,AC=4cm,OC=3cm,则OA=5cm.由G·OB=F·OA,G=10N,OB=4cm,OA=5cm,则F=8N.故选项B正确.答案 B方法技巧实际生活中常遇到杠杆的最小力问题,注意要从实物中抽象出杠杆模型.解此类问题,关键是找到最长的动力臂,找到最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解题时要明确两点:(1)明确已知条件(此题中尤其要注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确定).(2)明确解题原理(F1l1=F2l2),解题时先把已知条件列出,再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解题.(2)杠杆的再平衡问题例2如图3,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A.左右砝码各向支点移一格B.左右各减少一个砝码C.左右各减少一半砝码D.左右各增加两个砝码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原来杠杆左边是2×4,右边是4×2,左右相等,杠杆平衡.情况变化后,A项的做法使左边是2×3,右边是4×1,杠杆不再平衡;B项的做法使左边是1×4,右边是3×2,杠杆不再平衡;D项的做法使左边是4×4,右边是6×2,杠杆不再平衡;C项的做法使左边是1×4,右边是2×2,杠杆平衡.故只有选项C正确.方法技巧杠杆的再平衡问题的特点是:原来杠杆是平衡的,当动力和阻力同时增减相等的力ΔF或动力臂和阻力臂同时增减相等的力臂ΔL时,杠杆不能平衡(等臂杠杆除外).(3)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例3如图4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动力F.(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分别画出杠杆在A、B两位置的阻力G的力臂可看出,阻力臂lG将变大,由于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F的力臂始终等于杠杆长,故F的力臂lF不变.根据公式F×lF=G×lG,∵lF、G不变,lG变大,∴F变大.答案变大变大方法技巧杠杆的动态平衡是较为复杂的问题,实质在于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臂的物理意义.解决的关键是明确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先假设杠杆在某处静止,再用变动为静的处理方法.(4)杠杆与滑轮的组合问题例4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轻质木板AB的中点,木板可以绕B端上下转动,要使木板静止于水平位置,人拉轻绳的力的大小为(摩擦阻力忽略不计).解析本题由于将杠杆与滑轮进行了组合,所以增加了分析思考问题的难度,木板可绕B端转动,说明B点为杠杆的支点,设人拉绳子的力为F,则由于天花板上的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它们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故A端所受绳子的拉力为F,方向竖直向上.人对杠杆的压力是G人-F.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AB =(G人-F)·A B/2,F·AB=(mg-F)·AB/2,F=mg/3.答案mg/3方法技巧首先必须正确分析出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的大小,然后才能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得出答案.(5)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经典问题例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为了,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实验前杠杆的位置如图6(甲)所示,欲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某同学进一步用图6(乙)装置验证上述结论,若每个钩码重0.5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4N(选填“<”“>”或“=”).解析经典实验通常是作为大的实验题来考的,问题多、分值大.今后中考也可能这样变化,为提高实验的覆盖面,一些重点实验将瘦身,问题减少,分值变小.但无论如何变形,其中的经典问题依然是命题的热点.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话,杠杆本身的重力G杆对支点的力臂就不为零,这样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得出.图甲所示的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说明左边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若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则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有:4G 钩·4l=F·2l,F=8G钩=8×0.5N=4N.弹簧测力计斜过来拉,力臂变短,力变大,应大于4N.答案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使杠杆本身的重力对支点的力臂为0);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方法技巧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题型,往往考查实验器材、过程、数据分析、结论以及对实验的反思.本题考查对实验注意事项的理解,要反思不注意这些事项的后果.许多同学只知道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不清楚杠杆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阅读了这道题的解析后应该明白问题的答案了.(6)生产与生活中的杠杆问题例6商店里常用案秤称量货物质量,如图7所示,称量时,若在秤盘下粘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选填“大”或“小”);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选填“大”或“小”);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选填“大”或“小”)解析案秤是一不等臂的杠杆,若秤盘下粘一块泥,相当于物体质量增大,此时就要增加砝码来平衡增加的物体,则读数就要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若砝码磨损了,则砝码的质量比它实际的质量要小,用它去平衡物体时仍按其上标的示数进行读数,则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则左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减小,由于右侧的力臂不变,只有砝码的质量减小,此时称量的结果比实际量小.答案大大小方法技巧案秤的使用实质为教材中天平的使用的迁移,同学们一定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应用1. 引言杠杆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力学工具,它利用力臂的差异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杠杆的平衡原理是基于力矩的平衡条件,通过调整力臂的长度和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平衡状态。
本文将介绍杠杆的平衡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杠杆的定义与分类杠杆是一个刚性物体,可以绕一个固定的转轴旋转。
根据转轴与力的位置关系,可以将杠杆分为三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2.1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的转轴位于力的一侧,力的作用方向与杠杆的长度矢量相反。
2.2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的转轴位于力的一侧,力的作用方向和杠杆的长度矢量相同。
2.3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的转轴位于力的两侧,力的作用方向和杠杆的长度矢量相反。
3. 杠杆的平衡原理杠杆的平衡原理是基于力矩的平衡条件,即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左边力矩等于右边力矩。
3.1 左力矩与右力矩的定义左力矩是指杠杆左侧作用力的力矩,右力矩是指杠杆右侧作用力的力矩。
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矩 = 力 × 力臂。
3.2 平衡状态的条件杠杆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以下条件来判断: - 左力矩 = 右力矩 - 左力的大小 ×左力臂 = 右力的大小 × 右力臂4. 杠杆应用举例杠杆的平衡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杠杆应用举例:4.1 手杖手杖可以帮助行走不便的人维持平衡。
手杖可以看作是一种一类杠杆,手杖的杆身作为杠杆,手的位置作为转轴,人的重心和地面相互作用的力持续作用在手杖上,通过调整手杖的位置来实现平衡。
4.2 锤子在家庭装修中,我们经常使用木工锤。
木工锤可以看作是一种二类杠杆,手握锤柄作为转轴,锤头的力作用在工作物体上,通过提供足够的力臂和合适的力大小来轻松完成钉子的敲打工作。
4.3 水平测量仪器水平测量仪器(如水平仪)利用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的水平度。
水平仪中的气泡会移动到最低点,这时杆身与地面成水平位置,可以通过调整水平仪的位置来达到平衡。
12 简单机械知识点1:杠杆五要素和平衡条件1.杠杆的五要素和平衡条件(1)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固定点O __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F 2l 2)【提示】画力臂:(1)先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出支点。
(2)画出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
(3)最后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
2.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提示】省力杠杆必然费距离,省距离杠杆必然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知识点2:滑轮1.滑轮与滑轮组2.斜面与轮轴【提示】轮轴不一定是省力机械,主要取决于动力作用于轮还是轴。
知识点3:机械效率1.定义:物理学中,将__有用功__跟__总功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2.表达式_η=W 有W 总___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h Fs _本章中考主要热点有:杠杆的应用、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应用、机械效率。
1.杠杆的应用与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七要素、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示意图和杠杆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杠杆应用类:判断属于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2)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主要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3)公式:F1L1= F2L2。
2.杠杆示意图杠杆的示意图以画出力臂较多。
作图题一般情况下和其他作图题结合。
3.定滑轮与动滑轮滑轮是杠杆的另一种形式。
对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的考查也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滑轮及其特点:力与距离的关系;(2)动滑轮杠及其特点:力与距离的关系,做功特点。
4.滑轮组的应用滑轮组的应用主要有:滑轮组及其特点:力的关系及特点,距离的关系及特点,做功的计算;作图类主要涉及绕线(很少出现);计算类主要是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滑轮组的特点及其有关计算。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力学中,杠杆是一种利用力的乘法原理来增加力量的器械。
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杠杆臂和支点。
杠杆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简单的剪刀到复杂的机械工具都可以看到杠杆的身影。
然而,要使杠杆保持平衡,有一些条件需要满足。
本文将详细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一、要使杠杆保持平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力矩平衡条件力矩是力对于旋转轴的转动效果的量度。
在杠杆上,力矩是由施加在杠杆上的力对于支点的距离产生的。
平衡的条件是,所有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矩之和等于零。
数学上,力矩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矩 = 力 ×距离当所有力矩之和等于零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力矩的大小增加,那么另一个力矩必须减小,以保持平衡。
2. 力的平衡条件除了力矩平衡条件外,杠杆也必须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即,所有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之和等于零。
在杠杆上,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作用在支点上的支持力和作用在其他位置的载荷力。
支持力是使杠杆保持平衡的关键,它提供了一个抵消载荷力的作用。
二、杠杆的应用1. 增加力的作用杠杆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增加力的作用。
通过改变施力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以较小的力产生更大的力矩。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承受大量的重量或施加更大的力。
举个例子,开启一个僵硬的门。
如果你在门的边缘施加力,门可能很难打开。
但如果你将施力点移至靠近门铰链的位置,就能轻松打开门。
这是因为靠近门铰链的位置距离支点更远,从而生成更大的力矩,以克服门上的摩擦力。
2. 制造平衡另一个常见的杠杆应用是制造平衡。
杠杆可以用于平衡不平衡的物体或系统。
通过调整质量分布或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使整个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举个例子,平衡秤就是一个使用杠杆原理的应用。
当你在一侧放置一定质量的物体时,平衡秤的另一侧会上下移动,直到两侧的力矩平衡。
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3. 调节速度和力的传递最后,杠杆还可以用于调节速度和力的传递。
通过改变施加力的位置和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输出力的大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