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详细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20.22 MB
- 文档页数:63
上海北外滩风景介绍
北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南部,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北外滩开发建设的目标是建成国际化现代城市新中心、
上海的新CBD,成为上海建设世界知名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外滩地处黄浦滨江地区,北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南接杨
浦工业区和外高桥保税区,西与吴淞口隔江相望,东靠国际客运
码头,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
北外滩在功能定位上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吴淞口国际客运码头
构成一个“金三角”。
北外滩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和谐发展”。
北外滩是上海沿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化大都
市建设中的一块“绿心”。
目前,北外滩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
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便捷。
北外滩是市区通往浦东国际机场及浦东国际
铁路枢纽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通道,目前已经
有地铁2号线、11号线和10号线穿越北外滩。
上海轨道交通11
号线和15号线将在北外滩设站。
—— 1 —1 —。
虹口北外滩开业园区简介虹口北外滩开业园区位于虹口区东大名路391号,地处北外滩中心腹地,东临新建路隧道,与现代高档商务区紧密相连,距上海航运交易所仅一公里之遥;南沿黄浦江北岸滨江休闲绿地,与浦东陆家嘴隔江相望,与上海国际航运客运中心毗邻而居;西与外白渡桥外滩为邻,北靠东长治路,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显著。
开业园区坐北朝南,由一幢五层主楼和三层副楼两部分构成,总建筑面积7230平方米,现有入驻企业80余户。
园区内设有上海首家网上创业基地。
北外滩开业园区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搭建一个平台、突出二个为主、确保三个到位、发挥四个作用”为宗旨,面向青年创业者,打造与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相适应的配套服务基地。
园区为每一个入驻园区的创业者提供职业指导、开业指导、专家咨询、融资担保、代理记账、代办工商注册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同时还提供房租补贴、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网上创业专项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使入驻创业者感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搭建一个平台虹口北外滩开业园区是以扶持青年群体创业为主,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多功能于一体的创业扶持平台。
园区可提供商务型办公和经营性用房140套。
园区内建立了全市首个青年网上创业基地。
2006年2月开园以来,先后有281家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微小型企业入驻,吸纳从业人员1236名,已有169户非正规劳动组织和小企业创业成功离园发展。
进入园区的创业者平均年龄35岁,大专文化程度占85%。
已为1256名大学、社区青年提供创业入门、实训服务。
突出二个为主结合北外滩地区发展航运服务业的产业规划布局,园区以扶持发展航运配套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
包括航运物流专业人才中介、培训、货运代理、仓储、快递、配送、进出口报关等物流服务业;外文资料翻译、代理记帐、商务服务等待办服务业;电脑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
确保三个到位设施到位:园区内电话、宽带、终端办公设备等一应俱全,并设有开业指导服务区、电子商务实训教室、商务洽谈室、屋顶休闲花园等公共服务区。
夜读北外滩虹口石库门,广式的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诉上海老底子情虹口石库门,广式的(上)开饭店讲究帮派,比如本帮、京帮、徽帮、广帮等,石库门也有帮派吗?这个可以有。
▲石库门门头花饰现在谈论上海的建筑,一开口就是石库门。
但很少有人知道,石库门是一种相当年轻的建筑形态,至今也就一百多年,在四合院、蒙古包、土楼、吊脚楼等奇形怪状的建筑面前,它是不敢摆老资格的。
但是住在石库门房子里的人,不管文人墨客还是生意人,或者呼风唤雨的黑老大,都不能小觑啊。
上海的近代史,一半是在石库门里书写的。
现在,如果我们有心,还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看到一些本地房子。
它们一般是平房,有一个较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老樟树,树梢高过屋顶,树下还有一口井。
这就是上海土著的生态环境,小农经济的特征明显,自给自足,也相当小乐惠。
如果中国没有经历鸦片战争,上海没有开埠设立租界,这样的房子就会遍地开花,成为主流建筑。
当然,历史不让你假设。
英国人、法国人打上门来,上海被迫划出几块地皮做租界,把洋鬼子圈起来。
但想不到后来小刀会起事等兵荒马乱的事情一多,外来人口纷纷涌入上海,就形成了华洋杂处的格局,上海也成了做生意的大码头,行商坐贾都来上海淘金,急剧膨胀的城市需要一种建造简便而容量超大的建筑物来吸纳人口。
于是,各路神仙——中外房产商——开始由东至西营造大批民居。
那么造哪种房子最合算呢?设计师拿出了“联排并立、群体集居”的方案,联排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群居可以形成社交圈,便于管理,这种房子是木结构的,木板隔断为墙,大门框用三根粗实厚重的花岗岩或宁波红石条砌成,有点像“箍”的样子,所以叫作“石箍门”,久而久之叫成“石库门”。
再配以两扇黑漆大门和一对兽形铜门环,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但早期的石库门房子是木板房,容易引发火灾,后来就采用砖砌墙了。
石库门房子的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我国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的住宅形式,留有较强的江南民居的影响。
上海北外滩景点介绍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滨江区域,是上海中心城区里市场基础扎实且中央商务功能相当完备的板块。
北外滩西至河南北路与静安区(老闸北)相邻,东到大连路与杨浦区相接,南界苏州河与黄浦区相交,北临周家嘴路海宁路。
作为外滩的延伸,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区位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坐北朝南,面水朝阳,西南处外白渡桥、吴淞路桥两桥与老外滩相连,南面隔江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望,延绵起伏的古典建筑群和对岸的摩天大楼尽收眼底,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成黄金三角,蕴含巨大的开发价值。
黄浦公园黄浦公园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
清同治七年(1868年)8月8日,黄浦公园正式开放,但仅对外国人开放。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允许租界华人有条件入园参观。
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公园彻底对华人开放,限制性标语全部撤除。
黄浦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景,该塔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塔高60米,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江堤位于园东、北两面,其中苏州河堤长80.7米,黄浦江堤长137米,均宽10米;雕塑“浦江潮”位于园南部的花坛中,面朝园门,是一个勇士在挥舞着旗帜,象征人民挣脱旧社会的铁锁链;广场位于园中北部,周边有花岗石地坪、名人题字奠基石碑、草坪、花坛和和喷水池。
外白渡桥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是架在中山东一路和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
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上海市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方案纲要:一、现状背景分析二、规划总则三、需求预测四、总体布局五、专项规划六、地下空间竖向控制规划七、节点详细规划八、规划实施措施九、附则区位条件北外滩区域,地处上海市城区的中心部位,位于虹口区的东南部,与外滩地区接壤,并与浦东陆家嘴地区遥相呼应。
与外滩、浦东陆家嘴CBD地区形成上海的“黄金三角”,是虹口区最具景观资源和商业、办公、经济较为发达区域,也是虹口重点发展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规划范圉北外滩地下空间规划范围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西至吴淞路,南起黃浦江、苏州河,北邻东长治路、长阳路,东西长约23>,5公里,南北宽约4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134公顷,岸线长度约为3公里。
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本规划中,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起黃浦江、苏州河,北邻周家嘴路做为研究范围,针对人防做了细致的分析。
重点地区集中国客中心和口玉兰地块以及公平路公交综合体,主要以航运商业为主,结合本区内4个轨道交通站点开发配合地下商业开发。
地下利用重点区域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土地使用现状地下空间现状分布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公交现状分析客流主要集中在东西向的长治路、长阳路、大名路、杨树浦路等道路上,上下班高峰时段形成拥挤•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人防现状分析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道路系统规划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存在问题道路交通地区内道路宽度小,且畸形交义口比较多,道路通行不畅,影响了路网功能的发挥;道路网功能不完善,迫使大量的交通集中在干路上,造成干路上交通压力巨大,高峰小时道路上交通堵塞严重;另外山于地形因素,通向市中心的过境交通主要集中于长治路、大名路这两条东西线道路上,形成较大的道路流量,从而造成高峰时段交通阻塞;本地区与周边地区交通联系不便捷,交通手段单一,道路上早晚交通“潮汐” 现象严重,苏州河桥梁成为交通“蜂腰”。
北外滩发展个人总结报告
北外滩是上海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兼具商业、文化、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城市中心。
下面是我的个人总结报告:
一、地理位置优越。
北外滩地处黄浦江畔,毗邻外滩、南京东路等知名景点和商圈,交通便利,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二、多样化的功能布局。
北外滩不仅有众多的豪华酒店、商务办公楼、高端住宅等商业和居住设施,还有多处公共文化设施,如北外滩文化中心、上海未来艺术馆等,具有拓展文化艺术交流的功能。
三、公共配套完善。
北外滩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近年来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升级,交通、路网、饮用水、空气等公共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品质。
四、投资环境良好。
北外滩地处商业繁华带,拥有着强劲的经济实力和投资活力,政府对于该区域的资金、政策和支持力度十分大,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之,北外滩的发展潜力巨大,其高端化、多样化的综合功能,良好的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以及优秀的投资环境,将为该区域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上海北外滩建筑介绍
上海的外滩,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心脏。
位于浦东的北外滩,则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北外滩(ShanghaiBank),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东起杨树浦港,西至东晓南路,南临黄浦江,北至川杨河。
外滩历史街区以石库门建筑为主,始建于1887年的“北外滩”是这一地区最早的开发项目之一。
北外滩(BankofthePiccadilly),是上海浦东新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北端西侧,东起东晓南路,西至东晓南路与川杨河交汇处。
北外滩历史街区是上世纪初中国工业文明和城市建设的缩影。
“北外滩”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北外滩(BankofthePiccadilly)范围内现存近代历史建筑120余幢,其中优秀历史建筑38幢。
街道两侧保留有20余幢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
包括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海关税务司公馆、上海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等。
—— 1 —1 —。
北外滩上海版“星光大道是怎样炼成的一座城市,潜藏一部历史,书写一种沧桑。
10月28号,“北外滩景观3D全息交响音乐会”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已经预示了北外滩这块被寄予厚望的土地即将完成最终的蜕变。
北外滩地区具有丰富的国际文化历史底蕴,是上海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历史上就曾经有过被称为“小维也纳”的犹太人居住的国际化社区;这里的摩西会堂、百老汇剧院、霍山公园曾是二战时期犹太人聚会、休闲、娱乐的场所;这里还有当时的远东第一大监狱——提篮桥监狱。
作为近代上海开展历程的缩影,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在这里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在长达百年的时代长河之中,有的依然留存了下来沿用至今,有的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改造,有的那么随着城市的变迁悄然逝去。
随着滨江建设的深化,和老街动迁的推进,未来北外滩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这是旧时代的终点,也是新时代的开端,其间所经历的百年沉浮,我们将铭记于此。
梦回上海“百老汇”漫步于东大名路上,你可以清楚的看见,街边两侧大量的工地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
而工地之间,那么又时不时的穿插着一些老旧的西式建筑,颇具浓郁的欧式风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丝毫不显突兀。
东大名路原名东百老汇路,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864年之前,最初名百老汇路,1877年将虹口港外虹桥以东改名东百老汇路。
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东大名路。
1934年竣工的百老汇大厦,因傍百老汇路顶端,故因此得名。
在这条路上,凝聚了上海近代工业开展的精髓。
耶松船厂在东大名路388号,那栋颇具英式风格的红色建筑,其前身为原英商耶松船厂。
于光绪34年建造,同治4年〔1865年〕为英商进购。
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
1900年,与英国在上海的另一家大船厂祥生船厂联合,改组为耶松船厂公司,资本增至五百五十七万两。
1906年改名为耶松。
从此,垄断中国船舶修造业三十余年,为英国在华工业投资中最大的企业之一。
1.虹镇老街(棚户区)虹镇老街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是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政府再此建的第一批公房,后经过居民自建等,便形成了如今的街区格局。
“北有虹镇老街,南有董家渡老街”,民间的顺口溜,已诠释了这条“新街”曾拥有的繁华。
然而,今天的新街,显然已经没了昔日的风光。
历史上的虹镇地区,原来是旧有的集镇,有大量的本地村落和新建的石库门住宅,是一个繁荣的市区。
但“八一三”一役,日军从黄浦江一线向北进攻,炮火把这个区域全部荡平。
战后,从外地流落到上海的难民纷纷到这些没有人管的战争废墟上搭建棚户,到上世纪40年代末这里已经成为大规模的棚户区。
虹镇老街周边地区在不断的发展,和平公园、华师大一附中、海上海、社区活动中心、不断新建成的高档高层小区等已将这块老街区层层包围在里面。
为加快推进虹口的新崛起,虹口区加快了旧区改造。
2014年4月起虹镇老街各旧改地块将陆续完成动迁并进入项目开发建设阶段,标志着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最大成片棚户区“虹镇老街”即将彻底消失。
2.1北外滩(CBD)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滨江区域,西至河南北路与闸北相邻,东到大连路与杨浦区相接,南界东大名路与黄浦相交,北临周家嘴路海宁路,是上海中心城区里市场基础扎实且中央商务功能相当完备的板块。
作为外滩的延伸,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区位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坐北朝南,面水朝阳,西南处外白渡桥、吴淞路桥两桥与老外滩相连,南面隔江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望,延绵起伏的古典建筑群和对岸的摩天大楼尽收眼底,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成黄金三角,蕴含巨大的开发价值。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将被建设成为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未来,坐拥上海绝版黄金地段的东外滩、北外滩、南外滩以及外滩源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浦江第一链”。
2.1.1国际客运中心位于黄浦江中心地带,西接外滩,南与陆家嘴东方明珠隔江相望,浦江两岸景观尽收眼底,并拥有880m长的黄金岸线。
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观后感(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的概况2.城市集市的特色与亮点3.观后感:对城市集市的评价与期待正文(篇1)【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的概况】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位于我国上海市虹口区的北外滩地区,紧邻黄浦江,与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
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集市,它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城市集市汇集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休闲场所。
【城市集市的特色与亮点】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的特色与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风格:城市集市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将传统的石库门建筑与现代的玻璃幕墙完美融合,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交融。
2.文化氛围:城市集市内设有多个文化展览空间,展示着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创作,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3.商业布局:城市集市内汇集了各类特色商铺,包括时尚品牌、特色餐饮、创意产品等,让游客和市民在购物和餐饮中感受上海的魅力。
4.休闲娱乐:城市集市内设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如户外广场、电影院、健身房等,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观后感:对城市集市的评价与期待】总的来说,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都市休闲场所。
它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相结合,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集市,仍有一些方面值得改进和完善,例如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文化活动等。
目录(篇2)1.前言2.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的概况3.观后感之一:集市的文化氛围4.观后感之二:集市的商业氛围5.观后感之三:集市的创新之处6.总结正文(篇2)1.前言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上海北外滩的提篮桥城市集市。
此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集市的文化、商业和创新之处,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后感,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集市。
2.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的概况北外滩提篮桥城市集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是一个融合了文化、旅游、商业等多种元素的城市集市。
北外滩的小故事《北外滩的那些事儿》北外滩,那可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每次去那儿,我都觉着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故事盒子,随便翻开一页,都有意思极了。
记得有一次,我溜达着去北外滩,阳光正好洒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上,仿佛给它们都镀上了一层金光。
我正瞧着那些建筑看得出神,突然听到旁边有个老头在大声讲电话:“喂,侬晓得伐,我在北外滩呀,这里老漂亮咯!”那大嗓门,估计半条街的人都能听到,我忍不住笑了,这可真是够接地气的炫耀啊!还有一回,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江边放风筝,那风筝摇摇晃晃的,老半天也飞不起来,小朋友急得直跺脚。
他爸爸在旁边一个劲儿地给他鼓劲:“宝贝,加油,快飞起来咯!”结果那风筝还是不争气地掉了下来,小朋友一脸委屈:“哎呀,怎么这么难呀!”他爸爸笑着摸摸他的头:“慢慢来,北外滩的风会帮你的!”我在一旁看着,觉得特别温馨,这就是生活中的小乐趣呀。
北外滩的夜晚也别有一番风味。
有一次我在那里散步,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拍照片,各种姿势摆得不亦乐乎。
有个姑娘穿着漂亮的裙子,在江边拗造型,结果一不小心踩到了个水坑,“哎呀”一声叫了出来,旁边的小伙伴们哈哈大笑起来,姑娘也不恼,跟着一起笑,还说:“哎呀,这下可更有纪念意义啦!”在北外滩,你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悠闲散步的老人,有热恋中的情侣,有忙碌的上班族。
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故事,也成为了北外滩故事的一部分。
每次去北外滩,我都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这里的故事仿佛永远也讲不完,它就像是城市里的一个小角落,却有着大大的魅力。
它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生活的气息,让人忍不住一去再去,去探索更多的小趣事,去感受那份独特的美好。
如果你还没去过北外滩,那可真得去瞧瞧,说不定你也能在那里写下属于你自己的小故事呢!北外滩的小故事,一直在继续,等待着每个人去发现,去体验。
北外滩因港而兴有“万国建筑群”之美誉的上海外滩和璀璨亮丽的陆家嘴是国内外来访者向往之地。
而今,既不老也不新的北外滩抢了它们的风头,成了上海的热点。
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热点的内核其实是滚烫的航运!可不是吗?这里有3.53 km长的岸线,这里有实力雄厚的航运一条街。
这里已经形成三个中心:一是航运要素集聚中心,二是国际邮轮客运中心,三是口岸服务中心。
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与对岸上海中心隔江相望。
作为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之一,航运业在北外滩其实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
早在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仅仅过了两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在北外滩区域建造驳船码头,之后就出现了宝顺码头和旗昌码头。
东大名路388号小红楼,就是当年英商耶松船厂。
19世纪中后期,美商、英商、日商和中国轮船招商局,纷纷在虹口沿江地带抢滩,建码头,造堆栈,开船厂,盖仓库(有沙逊仓库、马登仓库、兄弟仓库等),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事实明摆着:北外滩是中国最早建立轮船码头的地带,是地地道道的航运风水宝地。
还有一个更浅显的道理:不要说一个区域,许多大城市都是因港而兴,依水而盛。
从1949年10月开始,北外滩区域所有外国人开设的码头、仓库、堆场、船厂全部收归国有,这里成了上海航运业重要操作场所,尤其是外贸进出口货物和散货运输,一切都由我们自己运作。
北外滩是如何形成气候的现在,我们来捋一捋改革开放之后北外滩走过的历程——1996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运交易要素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北外滩成立。
1997年,我国航运业三大龙头企业之一的中海集团落户北外滩,它是挂“中”字头的,是央企。
1998年1月,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部,由北京迁入上海东大名路378号。
1998年,北外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一门式”通关服务平台,提供“集中、便捷、经济、高效”的通关服务。
在这个唯一的以航运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区域内,船公司、航运金融、交易经济、海事仲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船代、货代等,形成了一条航运服务产业链,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史海钩沉】北外滩北外滩位于虹⼝区南部、河南北路⾄⼤连路的沿黄浦江、苏州河区段,滨⽔岸线长达3.53公⾥。
北外滩区域在近代以来,曾作为美租界、公共租界的⼀部分,是外滩的向北延伸,拥有丰富的历史⽂化资源。
随着北外滩地区定位打造“世界的会客厅”和“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级滨⽔区”,未来的北外滩将与外滩、陆家嘴并成为上海发展的“黄⾦三⾓”。
驻⾜当下,回望历史。
北外滩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正是这⽚⼟地绝⽆仅有的重要⽂化资源,讲好上海故事,讲好北外滩故事,⾸先就要在浩瀚史海中挖掘出北外滩的独特历史。
虹⼝,旧名“洪⼝”,因港⽽兴,扬⼦江码头东侧的虹⼝港是上海虹⼝得名的来源。
1843年开埠前的上海县全境图中“洪⼝”黄浦路与扬⼦江路得名1845年英租界建⽴后,英国⼈在黄浦江边现外滩位置建设了⼀条马路,取名“Yangtsze Road”,中⽂名称“扬⼦江路”或“扬⼦路”(即现在的中⼭东⼀路)。
19世纪后期,在虹⼝美租界的黄浦江边出现了⼀条马路,它相当于英租界“Yangtsze Road”的向北延长线,就被叫做“North Yangtsze Road”,中⽂名称“北扬⼦路”,也就是现在的“扬⼦江路”。
1899年,租界⼯部局建设了“杨树浦路”,它的英⽂名称叫做“Yangtszepoo Road”,与“Yangtsze Road”相近,于是,租界⼯部局把位于外滩的“Yangtsze Road”改为“Whangpoo Road”,因为苏州河北岸已经有⼀条“黄浦路”(就是现在的黄浦路),于是取中⽂名称为“黄浦滩路”或“黄浦滩”。
1945年,为纪念孙中⼭先⽣,⽽将外滩的“黄浦滩路”重新命名为“中⼭东⼀路”。
1872年地图中可见WANGPOO RD(黄浦路)上海的“东交民巷”黄浦路因其⼀边临江⼀边靠河,坐北朝南,具有地理上的优势,航运⽅⾯具有良好的码头,⼜临上海⽼城厢⽐较近,退⼜可从黄浦江直达东海。
1847年,美国代理领事向苏松太道麟桂要求划虹⼝⼀带为美国租界,苏州河北岸虹⼝地段为美租界,建⽴教区,使许多在上海的外国侨民经常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