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习题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钢的热处理部分教案钢的热处理部分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热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钢的加热转变和冷却转变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掌握并了解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并能够运用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进行热处理工艺分析。
二、主要内容 1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2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形态和性能特点3钢的退火和正火钢的淬火和回火 4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三、学时安排讲课8学时实验5学时。
四、教学重点 1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形态和性能特点 2常用热处理工艺及应用五、教学难点 1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 2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钢的淬透性的概念六、教学过程本篇六、七章讨论钢的热处理原理和热处理基本类型、含义、工艺要点及应用。
热处理概述 1定义指将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适当速度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2热处理的工艺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加热、保温和冷却如图所示。
加热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
不同的材料其加热工艺和加热温度都不同。
保温目的是要保证工件烧透防止脱碳、氧化等。
保温时间和介质的选择与工件的尺寸和材质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按每分种12毫米计算工件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越差保温时间就越长。
冷却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一道工序。
冷却速度不同工件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不同如表所示组材料成份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四者相互依存。
3目的和作用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的应用很广泛。
据统计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中需要热处理的零件多达7080而工模具及滚动轴承则要100进行热处理。
总之凡重要的零件都必须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才能使用。
目的一是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二是改善材料的工艺性能确保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
4基本类型 1根据加热和冷却方式以及组织和性能特点的不同分类见教材 2按热处理在零件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分类预备热处理是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一道中间工序也称为中间热处理其目的是改善锻、铸毛坯件组织、消除应力为后续的机加工或进一步的热处理作准备。
钢铁热处理课件教案教案标题:钢铁热处理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钢铁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钢铁热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分析和解决钢铁热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
2. 钢铁热处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3.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4. 学生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像、视频或实物引起学生对钢铁热处理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你知道钢铁为什么需要进行热处理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钢铁热处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钢铁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介绍常见的钢铁热处理方法,如淬火、回火、退火等。
4. 分析不同热处理方法对钢铁材料性能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热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钢铁热处理实验。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操作步骤。
3.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验报告(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填写实验报告。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钢铁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回顾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
3. 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钢铁热处理的新技术和应用领域。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实验室,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3.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钢铁热处理的发展和前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互动情况。
2.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记录。
3. 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价学生对钢铁热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钢的热处理教案钢的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钢的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在钢的热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钢的热处理概念2. 钢的热处理分类3. 钢的退火处理4. 钢的淬火处理5. 钢的回火处理6. 钢的正火处理7. 钢的等温淬火处理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艺。
2. 实验教学: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钢的热处理工艺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钢的热处理的兴趣,介绍钢的热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钢的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钢的热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观察处理结果。
4.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和适用性。
5. 问题解答:学生讨论并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6. 反思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2. 实验表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
3. 学生讨论: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总结:学生能够总结并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提出改进方法。
六、教学资源1.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资料。
2. 钢的热处理实验设备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钢的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钢的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掌握钢的热处理的工艺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下一步可以继续深入讲解钢的热处理中的其他处理方法和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钢的热处理教案教案标题:钢的热处理教案目标:1. 了解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钢的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解决钢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钢的热处理原理和步骤的简介、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钢样品、热处理设备(例如炉子、淬火槽等)、冷却介质(例如水、油等)。
3. 实验室安全设施:安全眼镜、实验室外套、手套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钢的热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何通过热处理改变钢的性质和组织结构?知识讲解:3. 讲解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退火、淬火和回火等过程的作用和效果。
4. 介绍钢的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的选择等。
实验操作:5.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指导,依次进行加热、保温、淬火和回火等步骤。
6. 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钢的性质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问题解答:7.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钢的性质和组织结构有何不同?为什么需要进行回火处理?8.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扩展。
实验总结:9.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10. 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分享,展示实验成果。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研究,如尝试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钢的性质变化、探索其他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等。
12. 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评估方式:13. 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意识进行评估。
14.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步骤的清晰性、结果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合理性等。
教学延伸:15.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钢的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钢铁制品的加工和改性等。
任务三钢的热处理一、学习目标:1、掌握热处理的概念作用、分类及应用;2、熟练掌握钢的退火、正火、回火、淬火的定义、目的。
二、学习重点:各种热处理的目的。
三、学习内容:1、什么叫热处理?2、热处理的分类。
3、什么叫退火?目的是什么?4、什么叫正火?目的是什么/5、比较退火与正火的区别。
6、什么叫淬火?目的是什么?7、拓展:什么淬透性、淬硬性?两者有什么区别?7、什么叫回火?目的是什么?回火分为哪几种?8、什么叫调质?9、什么叫表面热处理?目的是什么?表面热处理的方法有哪几种?四、随堂练习:1、钢的普通热处理有、、和钢的表面热处理有和。
2、降低钢的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常用的热处理有和若是高碳钢或高合金钢要采用处理。
3、钢淬火处理常用的冷却介质有和外,还有碱水和盐类溶液, 淬火处理的目的是。
淬火后钢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
4、淬火与高温回火结合的处理称为 , 处理后钢的性能特点是_______ 。
适合类零件的热处理。
5、钢表面热处理分为有和 ,6、可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为A 片状B 团絮状 C球状7、下列铸铁中力学性能最好。
A 灰铸铁B 可锻铸铁 C球墨铸铁8、生产贮酸罐选择下列钢中的A Wl8Cr4VB ICrl8NI9C Cr129、下列钢中是铸造用钢。
A 40CrB ZG40CrC GCr1510、生产要承受重载荷的轴类零件的毛坯 , 要采用A 铸铁毛坯B 铸钢毛坯C 锻造毛坯11、降低工件的硬度 ,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采用的热处理是A 退火或正火B 淬火C 表面淬火12、要求高硬度、耐磨的零件 , 淬火后要进行回火。
A 低温B 中温C 高温13、工件表面津火后要进行回火。
A 低温B 中温C 高温14、 Crl2 钢含有大量的 Cr 元素 , 是一种不锈耐酸钢。
15、在灰铸铁中碳主要以 FeC 的形式存在。
316、可锻铸铁不可以锻造生产毛坯。
17、球墨铸铁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 可替代钢生产一些零件。
课题:钢材热处理一、教学目的:掌握部分:1、热处理的目的、分类;2、常用热处理工艺的方法和应用。
了解部分:典型零件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四把火)。
难点: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区别与应用。
一、钢的热处理的概念:1、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钢铁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热处理能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满足零件使用要求和延长寿命;还可改善钢的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3、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很广,汽车、拖拉机中有70%~80%的零件进行热处理,各种刀具、量具、模具等几乎100%要进行热处理。
1.热处理的应用钢是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及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其中热处理工艺就是提高和改善钢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如齿轮、曲轴、弹簧、锤子、刃具等它们的各种机械性能都是通过热处理的加工来达到要求的。
2.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定义: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钢铁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以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图1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制作工件的材料对热处理工艺有非常大的影响。
工件在进行热处理操作之前首先要确定工件的具体材料。
因为不同的材料,它的化学成份不同,它的热处理工艺也不同,但总体来说工艺都如上图所示。
1)工件加热升温的目的一般金属材料在常温下其内部组织有许多种。
例如钢在常温下其内部有珠光体、铁素体等组织。
随着温度的升高,当达到727℃或超过727℃时,就发生了组织转变。
常温的组织开始转变为高温的组织,也就是向奥氏体转变。
此阶段主要就是奥氏体的形成,包括:(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2)奥氏体晶核长大;(3)残余奥氏体溶解;(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2)保温的目的金属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超过临界温度就会发生组织转变。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Heat Treatment of Steel授课教师:陈黄怡第四节退火与正火【知识回顾】1、什么是钢的热处理?2、钢的热处理是怎么分类的?3、图1中,不同区域的组织成分各是什么,Ac1线、Ac3线、Accm线各表示什么?【教学目的】通过掌握退火与正火的工艺特点、应用范围,从而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改善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教学内容概述】图11、掌握退火的定义、目的、分类及应用;2、掌握正火的定义、目的及应用;3、掌握正确选择正火与退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1、退火的分类;2、退火与正火的应用及选择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课题】提问:找找教室中有哪些金属制件需要考虑它的性能的?须考虑哪些性能呢?现代工业生产中,为了不断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常采用两种方法:①合金化法——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调整钢的化学成分);②热处理法——碳钢进行工艺处理(调整钢的组织)。
根据工艺方法,热处理可分为两大类: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其中,退火和正火一般是工件整个加工过程的中间热处理,以消除前一道工序(如铸造、锻压、轧制、焊接等)所带来的各种组织或性能上的缺陷,并为后一道工序(如切削加工、最终热处理)作准备,故也成为预备热处理。
【教学过程】一. 退火(Annealing)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炉冷),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提问:常用的四种冷却方式分别是什么?)目的:①消除钢的内应力(铸锻焊和其它加工的应力),以防止钢件变形和开裂。
②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组织缺陷为后续热处理作准备。
③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钢的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退火的种类:(1)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把钢加热到AC3线以上30~50℃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的一种工艺。
组织分析:P+F→A→A′→P+F (重结晶退火)注:1、保温时间与工件形状、材料质量、装炉量等有关;2、实际生产中在炉中冷却到500℃左右即可出炉冷却。
钢的热处理教案教案标题:钢的热处理教学目标:1. 了解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
3. 理解钢的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钢的热处理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钢的热处理概述a. 热处理的定义和作用b. 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c. 钢的热处理分类2. 钢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a. 钢的退火处理- 全退火- 等温退火- 规定退火b. 钢的淬火处理- 淬火介质的选择- 淬火工艺参数的控制c. 钢的回火处理-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回火对钢材性能的影响3. 钢的热处理实验a. 实验目的和步骤b. 实验材料和设备c.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d. 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4. 钢的热处理应用案例a. 钢的热处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b. 钢的热处理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c. 钢的热处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钢的热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热处理过程和效果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探讨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以及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1. 钢的热处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2. 钢的热处理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幻灯片。
评估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估。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评估。
3. 学生针对应用案例的解决方案的评估。
教学时长:本教案建议安排4-5个教学学时,具体时间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备注:教案中提到的实验部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教案中的案例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钢的热处理习题
1. 在生产中,用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B
□A)完全退火□B)正火
□C)不完全退火□D)回火
2. 对于T8钢的预备热处理应采用C
口A)完全退火口B)扩散退火口C)球化退火口D)正火3、45钢经下列处理后所得组织中,最接近于平衡组织的是:
(D)
A.750℃保温10h后空冷
B.750℃保温10h后炉冷
C.800℃保温10h后炉冷
D.800℃保温10h后空冷
4、45钢正火组织中最有可能的是B
A.铁素体+珠光体
B.珠光体
C.珠光体+少量渗碳体
D.铁素体+少量渗碳体
5、某钢的A C3为780℃,如在820℃保温并随炉冷却。
此工艺最
有可能属于A
A.完全退火
B.不完全退火
C.扩散退火
D.球化退火
6、亚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一般为(C)
A.Acl+30-50°C
B.Accm+30-50°C
C.Ac3+30-50°C
D.Ar3+30-50℃
7、如果过共析钢中存在严重的网状渗碳体,球化退火前进行(A)预先热处理
A.正火
B.完全退火
C.调质处理
D.淬火
8、低碳钢为便于削切加工,常进行(A)
A.完全退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D.不完全退火
9、某钢的A C3为780℃,如在950℃保温并随炉冷却。
此工艺最有可能属于(A)
A.完全退火
B.不完全退火
C.扩散退火
D.球化退火
10、某碳素钢的AC3为780℃,如在750℃保温并随炉冷却。
此工艺最有可能属于( D )
A.完全退火
C.扩散退火
D.球化退火
11、为了改善60钢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应采用(A )。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正火 D.回火
12.下列碳钢的退火工艺中加热温度最高的退火工艺是?A
A. 扩散退火
B. 完全退火
C. 不完全退火
D. 再结晶退火
13.下列碳钢的退火工艺中加热温度最低的工艺是?D
A. 扩散退火
B. 完全退火
C. 不完全退火
D. 再结晶退火
14.亚共析钢很多时候采用不完全退火工艺,下列对不完全退火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完全退火温度选取在为Ac1和Ac3之间;
B. 基本上不改变先共析铁素体原来的形态及分布;
C. 珠光体的片间距有所减小;
D. 内应力有所降低
15.下列球化退火的目的中不正确的是:D
A.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
B. 获得均匀组织,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
C. 经淬火,回火后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D. 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
16.正火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之一,下列有关正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一般正火的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
B. 正火一般采用热炉装料;
C. 正火时的加热保温时间一工件烧透为准;
D.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17.下列组织缺陷中不属于退火缺陷的是:
A. 过烧;
B. 粗大魏氏组织;
C. 变形、开裂;
D. 硬度过高;
18. 正火状态的碳素工具钢加热过程中,首先转变为奥氏体的相可能是C
A. 先共析铁素体;
B. 先共析渗碳体;
C. 珠光体;
D. 马氏体;
20.一批45钢试样(尺寸;直径15×10mm),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且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需采用退火处理。
拟采用以下几种退火工艺:(8分)
(1)缓慢加热至7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2)缓慢加热至84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3)缓慢加热至11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问上述三种工艺分别属于何种退火工艺(3分),各得到何种组织(3分)?若要得到大小均匀细小的晶粒,选择何种工艺最合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