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颜色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颜色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本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掌握颜色理论基本知识和颜色工业的比色评价方法,具备颜色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和图像复制质量的客观评价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 .了解光源及其呈色特性;2 .掌握物体及其呈色特性3 .掌握颜色视觉理论;1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3 .培养学生执着专注、 4 .培养学生标准意识、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 (二)知识目标勇于弘扬中华文化;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丝不苟、 规范意识、安全意识、 踏实耐心、团队协作、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 科技强国的工匠精神 服务质量职业意识; 表达沟通的职业素质4.理解颜色数字化的意义;5.掌握颜色混合规律;6.掌握颜色心理特征和文化特征;7.掌握显色表色系统和混合表色系统;8.掌握颜色评价方法。
(三)能力目标1.具备光谱能量分布曲线的分析与应用能力;2.具备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法的实际应用能力;3.具备颜色比较、颜色编号查找的应用能力;4.具备使用分光光度计和密度计测量及评价物体颜色能力;5.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跟踪新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7.具有数字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满足印刷包装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对色彩基础的要求,各教学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融入与颜色技术相关的ISo国际标准、GB国家标准、CY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技术与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中对油墨配色的技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颜色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了多个实训项目,由项目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技能训练引出相关概念与应用技巧,体现做中学、学中练的教学思路,突出实践性、趣味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并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等内容。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1. 三色学说理论(1)1801年,英国的杨(T.Young)提出人的视觉神经只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基体视神经的假说。
赫姆霍尔兹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三种视神经末稍的细胞分别含有对不同色光敏感的光敏色素。
即有感红细胞、感绿细胞及感蓝细胞。
它们分别对可见光谱中的长波(红色光),中波(绿色光)和短波(蓝色光)敏感。
光对三种细胞的不同程度刺激产生任一色。
(2)在涉及到颜色测量和数值计算时,三色学说理论与实验事实是完全相符的。
现代的彩色印刷,彩色摄影,照相分色以及彩色电视机都是建立在三色学说基础上的2.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最大优越性:用简明的三种神经千维的假设,使色彩使色彩时间中色彩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解决。
3.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不足之处不能满意地解释色盲现象。
不能解释颜色为什么会存在补色。
赫林对立学说——四色学说1. 四色学说原理(1)1864年赫林提出了对立机制理论,又称四色学说。
(2)赫林认为可能存在红、绿、黄、蓝四种心理原色。
提出红和绿,黄和蓝及黑和白三对对立的感受器官(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如白光刺激破坏黑白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黑白视素便重新建立起来,引起黑色的感觉。
(3)赫林四色对立学说能够很好地解释颜色视觉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如红绿色盲,黄绿色盲等色觉缺陷原因。
但是赫林学说的最大困难是对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一切颜色这一现象没有给予说明。
2. 四色学说优点:能很好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解释色盲是由于缺乏一对视素或两队视素的结果;并很好地解释了补色现象。
3. 四色学说不足:对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孟塞尔色彩空间系统1. 孟塞尔色彩空间系统包括色彩图册、色彩立体模型和色彩表示说明书三个部分。
色彩图册包括两套样品,每一色彩样品的尺寸大约是1.8 cm ×2.1 cm。
颜色标号表示方法在中国书画中是离不开颜色的,对于颜色怎么表示是日常离不开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颜色术语》GB/T5698-2001中5.20色调环hue circle规定;用来表示色调变化排成环形的色卡。
《中国颜色体系》GB/T15608-1995中4.3.1.1规定;色调环上以红(R)、黄(Y)、绿(G)、蓝(B)、紫(P)5色作为主色。
并以红为色调环逆时针方向的起点(图1)。
在图1中圆圈内一个字母是主色。
有的国家是六色,同我国标准不同。
《中国颜色体系》中 4.3.1.2规定;在相邻两个主色中间的颜色为中间色,即;红黄(YR)、黄绿(GY)、绿蓝(BC)、蓝紫(PB)、紫红(RP)(见图1)。
主色与中间色组成10种基本色,圆圈内两个字母的为中间色。
在这一项上,同有些国家不同,他们分为六种中间色,而我国是5种。
《中国颜色体系》GB/T15608-1995中4.3.1.3规定;为了对色调作更细的划分,又将10种基本色的相邻色之间划分为4等分。
因此,色调环上共有40种色调。
相邻色调之间,在目视上是等距的。
《中国颜色体系》GB/T15608-1995中4.3.1.4规定;色调的标号方式为数值10-2.5-5-7.5-10前一个10是本色调的起点0,也是上一个色调的终点,后一个10是本色调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色调的起点0,(见图1),后附以基本色的标号,如,10YR。
凡标号为“5”的色调,是颜色的纯正色调。
40种的符号见图1。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色立体上的色调、明度和彩度进行标定,并给予一定标号。
标号方法是先写出色调H,然后写明度V,在斜线后写彩度C;HV/C=色调明度/彩度举例说明;2.5R 5 / /1 0色调明度彩度色调在前边讲过了;2.5R是指色调是红色2.5在色调环上,可以看到具体色调。
明度在前边讲过了;(见《墨分五色过时了》明度)。
彩度在前边讲过了;(见《墨分五色过时了》彩度标尺)。
把明度和彩度中间划一个斜线,目的是明度和彩度都是用数字表示的,防止数字混乱。
中国颜色体系中国颜色体系中各种不同颜色在空间的排列也是依据颜色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来标定排列和标定的,并规定观察条件用标准光源D65照明和在10o视场以及0/45o的观察下来察看颜色和标定颜色,使中国颜色体系与CIE色度系统相匹配。
1、中国颜色体系的色相(H)主色:红色(R)、黄色(Y)、绿色(G)、蓝色(B)、紫色(P),间色:红黄色(YR)、黄绿色(GY)、蓝绿色(BG)、紫蓝色(PB)、红紫色(RP) 。
中国颜色体系的明度以字母V表示。
从0到10共分出11个等级。
规定:明度小于2.5的中性颜色为黑色,明度大于8.5的中性颜色为白色,介于明度2.5和8.5级之间其他中性颜色为灰色。
中国颜色体系的饱和度以字母C表示。
颜色样品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
在颜色立方体上,不同色调、不同明度的颜色,其最大饱和度是不一样的。
4、中国颜色体系的标定方法中国颜色体系将颜色分为彩色和中性色(非彩色)两类。
彩色以H V / C 标示。
例如5 R6/10是中等亮度、颜色鲜艳纯正的红色。
中性色以NV / 标示,例如N2.5/是一个明度很低的近似黑色。
奥斯瓦尔德系统奥斯瓦尔德色空间是用一个正三角形围绕其一个边长WB旋转而成的。
色相( 1 - 24 编号)2 5 8 11 14 17 20 23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明度( 8 级)a c e g i l n p含白量89.0 56.0 35.0 22.0 14.0 8.90 5.60 3.50含黑量11.0 44.0 65.0 78.0 86.0 91.1 94.4 96.5奥氏体系颜色标号:由数字(或数字和大写字母)和两个小写字母组成色彩表示法: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纯色含量C = 100 - 含白量- 含黑量例:14 p l 指色调是14 的蓝,含白量为3.5%,含黑量为91.1%,蓝的含量为 5.4%中性色表示法:含白或含黑量奥斯瓦尔德色彩立体的不足在于用三角形把色彩限制了,新的、更饱和的颜料发现后在图上难以表示出来,并且色彩的分级也是不符合视觉心理的。
建筑色彩也有标准语言,它就是由深圳海川色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中国建筑色彩卡》。
自上一世纪,各国颜色科学家就一直从事颜色排序的研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颜色体系,最终形成了表示颜色的科学方法——标准颜色体系。
现今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颜色体系有美国的“MUNSELL”、瑞典的“NCS”以及日本的“P.C.C.S”等。
这些国家的标准颜色体系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的城市色彩规划也都是在各自的标准颜色体系的指导之下,依据色彩自身所具有的对人心理的影响,将其科学地应用到城市色彩的规划上。
我国在1994年完成了中国颜色体系课题,并随后形成了国家标准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
《中国颜色体系》的建立,为颜色的正确使用和标定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使人们在应用颜色体系进行色彩信息交换的道路上,走入了使颜色定量化、颜色科学化的管理方向。
随着《中国颜色体系》的标准化,制定中国建筑颜色的标准,推动中国建筑颜色走向国际化,更是备受瞩目。
深圳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属下的海川色彩科技有限公司,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授权,于2002年承担了《中国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项目和《中国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国家标准样品《中国建筑色卡》的制定工作。
经过刻苦钻研及与行内专家学者的不断探讨,于2002年12月将《中国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研制成功,并随后推出了以《中国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为依据的国家标准实物样品——《中国建筑色卡》。
经中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审核批准,《中国建筑色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GSB16-1517.1-2002中国建筑色卡标准样品。
《中国建筑色卡》是按照确定的颜色量值制成的颜色实物标准样品,它不但具有严谨的颜色数量值,是表述中国建筑颜色的科学化、现代化的国家标准工具,而且使中国的建筑色彩标准适时地迈向了标准的、国际化的轨道,为中国的建筑色彩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颜色的分类和属性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由无色彩系和有色彩系组成。
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一起组成色体系。
色体系是由颜色的三属性(色调、明度和色度)构成的立体空间,颜色在色立体中有序排列。
任何一种颜色在色立体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2、有彩系有彩系由三属性色调、明度及彩度组成。
色彩的心理感受:冷暖感、距离感、轻重感。
3色调的配色:在同一明度上选择不同是颜色,进行有规律的组合称为色调配色。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整体颜色会更加稳定和统一。
近视色的配色:近视色的配色是用色相环上色彩相近是颜色进行配色。
比如:黄色和橙色、蓝和绿。
渐近色配色:按色相、明度和彩度中一种的程度高低,等近距离地依次排列颜色形成渐进配色。
对比色配色:是用色相、明度或彩度的对比进行搭配,它有鲜明的强弱关系。
在色相上,对比色搭配效果强烈。
如:红和绿、黄和紫、橙和篮。
分离式配色:如果两种颜色明度接近,在ab之间,加入一种不接近ab任何一色的中立色,整体上既很协调又富有变化,这就是色彩的分离效果。
重点色配色:大色调统一,小部分使用对比色,但要注意面积的大小分割,主体会更加突出。
色彩搭配的主要步骤:1确定功能:在进行色彩搭配设计,首先确定对象的主要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在明确了功能后对色调的筛选将会有大的方向。
确定主题:主题是配色的中心:它负载着使用者的性别、喜好、年龄、教育背景,主题的确定将成为我们确定居室色彩与风格的依据。
流行趋势:在色彩设计中,流行趋势是表现在时尚是一种手段,它包括色彩和造型两方面的内容。
如果再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在色彩设计中主要考虑对象的最终功能和主题是否可以与您要使用的流行元素兼容。
制定色调:色调是在明确居室功能,明确设计主题为对象选择的一种大的基调,它的属性将决定其他颜色的选择。
选择色彩:这一环节是在大的基调确定之后,选择适合对象整体色彩基调的一组色彩组合,它包括用色面积最大是主要色彩,用以强调主题的点缀色彩,这中间还选择色彩的同时还要考虑结构和装饰风格。
中国颜色体系
中国颜色体系中各种不同颜色在空间的排列也是依据颜色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来标定排列和标定的,并规定观察条件用标准光源D65照明和在10o视场以及0/45o的观察下来察看颜色和标定颜色,使中国颜色体系与CIE色度系统相匹配。
1、中国颜色体系的色相(H)
主色:红色(R)、黄色(Y)、绿色(G)、蓝色(B)、紫色(P),
间色:红黄色(YR)、黄绿色(GY)、蓝绿色(BG)、紫蓝色(PB)、红紫色(RP) 。
中国颜色体系的明度以字母V表示。
从0到10共分出11个等级。
规定:
明度小于2.5的中性颜色为黑色,
明度大于8.5的中性颜色为白色,
介于明度2.5和8.5级之间其他中性颜色为灰色。
中国颜色体系的饱和度以字母C表示。
颜色样品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
在颜色立方体上,不同色调、不同明度的颜色,其最大饱和度是不一样的。
4、中国颜色体系的标定方法
中国颜色体系将颜色分为彩色和中性色(非彩色)两类。
彩色以H V / C 标示。
例如5 R6/10是中等亮度、颜色鲜艳纯正的红色。
中性色以NV / 标示,
例如N2.5/是一个明度很低的近似黑色。
奥斯瓦尔德系统
奥斯瓦尔德色空间是用一个正三角形围绕其一个边长WB旋转而成的。
色相( 1 - 24 编号)
2 5 8 11 14 17 20 23
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
明度( 8 级)
a c e g i l n p
含白量89.0 56.0 35.0 22.0 14.0 8.90 5.60 3.50
含黑量11.0 44.0 65.0 78.0 86.0 91.1 94.4 96.5
奥氏体系颜色标号:由数字(或数字和大写字母)和两个小写字母组成
色彩表示法: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
纯色含量C = 100 - 含白量- 含黑量
例:14 p l 指色调是14 的蓝,含白量为3.5%,含黑量为91.1%,蓝的含量为 5.4%
中性色表示法:含白或含黑量
奥斯瓦尔德色彩立体的不足
在于用三角形把色彩限制了,新的、更饱和的颜料发现后在图上难以表示出来,并且色彩的分级也是不符合视觉心理的。
美国光学学会(OSA)匀色系统
1977年美国光学学会(OSA)均匀颜色标定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均色标以配合学会制定的匀色空间(UCS),它共有558种颜色,其中424种颜色组成一套,这套色卡称为美国光学学会匀色标(OSA-UCS)。
OSA匀色标色卡分2 cm×2 cm、6 cm×8 cm、4 cm×6 cm、2 cm×6 cm和3 cm×4 cm等5种规格。
这套匀色空间颜色色卡片具有能够长期保存、色彩均匀、测定的数字准确等优点,与孟塞尔色彩图能定量的联系起来。
OSA-UCS系统标注:(L,j,g)
其中:L 表示明度值( –7 ~+5 );
j 表示颜色的黄-蓝度( - 6~+11 )
对于偏黄的颜色j 为正值,
对于偏蓝的颜色j 为负值;
g 表示颜色的绿-红度( -10 ~+6 )
对于偏绿的颜色g 为正值,
对于偏红的颜色g 为负值。
日本实用颜色坐标系统
日本颜色研究所吸收盂塞尔系统和奥斯瓦尔德系统的优点,并考虑实际配色的方便,于1966年发表了日本色研体系,称为实用颜色坐标系统,即PCCS。
1、PCCS 色调
PCCS 色调包括心理四原色(红、黄、绿、蓝)、色料三原色(黄、品红、青)和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紫)等二十四种色调。
PCCS 明度由白( 相当于孟塞尔标注N 9.5 )到黑( 相当于孟塞尔标注N 1.0 )共分为九段.PCCS 彩度:在纯色和无彩色之间按等间隔分度,用字母s表示,
1s ~3s 为低彩度区,
4s ~6s 为中彩度区,
7s ~9s 为高彩度区。
PCCS影调:表示颜色的明暗和强弱(即同时考虑颜色的明度和彩度)。
PCCS 颜色标注
由色调、明度、彩度的数字代号构成,
顺序为色调-明度-彩度。
例如:12-15-6,
表示:色调为12 的绿色,
明度等级15,
彩度等级6.
色彩大全5000 是日本颜色研究所建立的一种颜色样品系统。
该系统含有5000 种带光泽的色样(1.1 cm×2.2 cm),它以孟塞尔系统为基础,包括了所有孟塞尔系统的色样,但样品间隔分得更细。
彩度:按1,2,3,…14 划分;
明值:按1,1.5,2,2.5,…,9.5 划分;
色调:色彩大全5000在孟塞尔系统的40种色调基础上又增加了1.25R、6.25R、1.25YR、3.75YR、8.75YR、6.25Y 、3.75PR、6.25PR等8种色调,在48 种色调组成的色调环上却
近似实现了互补色对,这对于设计工作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