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解题技巧之八个关键词
- 格式:ppt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30
识别病句,抓住关键词一、介词:⑴在句首出现介词“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句中若有“使”字出现就有语病。
⑵有“对”、“对于”出现的介词短语中,常有主客体颠倒。
⑶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这类介词常与句式杂糅有关,常见的有:①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②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③为了……为目的:为了……、以……为目的。
④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⑤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⑥经过……下:经过……、在……下。
⑦由于……下:由于……、在……下。
⑧从……出发点:从……出发、以……为出发点。
⑨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⑩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1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12是由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二、两面词:“能否”、“是否”、“与否”、“高低”、“快慢”、“好坏”、“有没有”或“成败”、“好坏”、“高低”、“优劣”之类的词,是否有“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语病。
三、否定词:⑴牢记“奇数否定为否定,偶数否定为肯定”的原则。
⑵反问句本身相当于一重否定。
⑶特殊的否定词,如“反对”“拒绝”、“禁止”、“防止”、“避免”、“推辞”、“阻挡”、“忌”、“难以想像”等。
四、数量词:⑴“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后配确数(“1000元”),不能是概数(“二千万元以上”);⑵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
⑶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易歧义。
如:“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
”五、短语(词语)并列:短语(词语)并列容易出现部分搭配不当或语序不顺。
六、关联词:⑴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
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病句辨析之十大关键词作者:王占英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10期辨析病句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也是考查学生驾驭语言能力的基本题型。
辨析病句除了利用语感审读法和结构分析法来解题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语言标志词以加快答题速度,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笔者以2010年的全国及各省市高考病句辨析题为例,谈谈语病辨析的“十大关键词”。
一、关联词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关注的。
关联词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成分残缺、不合逻辑、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例1 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2010年湖北卷)分析:成分残缺,“不仅”后有“做到了”,所以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
注意:前后两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二、并列词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表义不明、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
例2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后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2010年浙江卷)分析:“遗存或废墟”与价值不搭配,删去“遗存”。
三、否定词句子中出现了否定词,常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逻辑错误,特别要注意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与否定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的现象。
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常见的有:“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杜绝”、“避免”、“阻挡”等,在病旬审查时要特别注意。
另外“否则”后面不能接“如果(若)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例3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48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
(2010年安徽卷)分析:“避免”与“损失”搭配得当,“多次”是修饰动作放弃的,应紧跟在“主动放弃”前。
四、双面词在句子中出现诸如“是否”、“能否”、“与否”、“好坏”、“成败”、“得失”、“优劣”等词时,常造成“两面对一面的不相协调”的逻辑错误,也就是前后不照应。
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句一、两面词(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2)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3)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分析:例(1)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只涉及到正面“保证生产安全”,因此前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为病句。
例(2)前半句没有两面词“能否”、“搞好节水农业”是正面,而后半句则出现两面词“能否”,因此前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为病句。
例(3)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虽然没有两面词,但“心情”一词,可作正反两面理解,因为心情有好有坏,因此能与前半句的两面词“好坏”搭配,表述正确。
启示:一个句子中,若出现两面词,如“能否”、“是否”、“高低”、“快慢”、“好坏”、“有没有”等,要仔细分析,不要一律视为病句。
有两种情形: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只涉及到一面,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则为病句,如例(1)、例(2);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的动宾搭配或作为宾语的名词性短语可作正反理解,则不是病句,如例(3)。
二、否定词(1)为了避免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2)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吗?分析:例(1)中“避免”是否定词和后面的“不”构成双重否定,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为病句。
例(2)中“否认”是否定词,另加一个反问,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句子表达的意思吻合,表述正确。
启示:辨析这类病句应把握以下三点:第一,牢记“奇数否定为否定,偶数否定为肯定”的原则;第二,反问句本身相当于一重否定;第三,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否定词,如“反对”“拒绝”、“禁止”、“防止”、“避免”、“推辞”、“阻挡”、“忌”、“难以想像”等.还要注意“无时无刻”的特殊用法。
病句题的解题技巧
1. 嘿,首先得仔细读题呀!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咯。
比如“我和他经常见面在公园里”,一读不就觉得怪怪的嘛,这就是要细心找问题哟。
2. 注意关联词呀!要是关联词用错了那可不行。
像“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搭配就很合理,要是弄反了可就错啦。
3. 句子的成分不能残缺呀!“他跑步”,这总觉得缺了点啥吧,应该是“他在操场上跑步”,这才完整嘛,懂不?
4. 语义重复也要小心哦!“大约大概有十个人”,哎呀,这不是重复了嘛,可不能这么写呀。
5. 搭配不当要留意呢!“强烈的阳光”,这就很对,如果说“强烈的月亮”,那不是乱来嘛。
6. 句式杂糅要避免呀!“他的病因是因为长期吸烟”,这就很混乱啦,直接说“他的病因是长期吸烟”不就好啦。
7. 歧义句也挺麻烦呢!“咬死了猎人的狗”,到底是狗被咬死了,还是狗把猎人咬死啦,这可得搞清楚呀。
8. 要符合逻辑呀!“他今天可能也许不会来”,怎么能又可能又也许呢,这不合理呀。
总之,做病句题就得细心细心再细心,多练练就有感觉啦!。
1.成分残缺或赘余(1)缺少主语例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本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是“对”。
)(2)缺少谓语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少宾语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的后面加上“的精神”。
)(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例4:“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本句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5)成分赘余例5: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
)2. 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6: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动宾搭配不当例7: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把“的生活”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例8: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香山”不能是“季节”,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9: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聪明”不能修饰“手”,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10: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能否”和“关键”不能搭配,把“能否”改成“想”,或把“要”改为“能否”。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11: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是“部分承认”,基本是承认了,即“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与要表达的本意相反。
因此,删去“完全”“没有”,在“出”后加“了一些”。
)3.语序不当(1)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例12: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应该先“听取”建议后再“研究”,所以这两个词语应该颠倒一下位置。
高考病句选择题解题技巧方法高考病句选择题解题技巧重点排除常见语病类型。
1、句子开头为介词,重点排查是否缺少主语。
2、句子中出现“是否”“能否”等类似词语,重点排查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3、句子中连续出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重点排查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4、句子中连续出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重点排查语义范畴是否出现交叉或重复。
5、句子中出现关联词,重点排查三个方面。
(1)、关联词搭配是否得当。
(2)、主语位置是否正确。
(3)、句子逻辑为递进,排查递进顺序是否正确。
6、句子中出现同义或近义词,注意是否发生词语赘余。
7、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注意句意逻辑是否正确。
2利用基本语法常识解决其他病句问题。
1、重点关注动词。
看主语与动词,动词与宾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2、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得当。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得当。
4、多重定语,多重状语顺序是否得当。
高考语文病句的8个答题技巧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③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例:①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病句辨析解题技巧病句辨析解题技巧病句辨析题解题技巧1. 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
例:大家对他的批评虽然十分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这家伙相当顽强,死也不肯坦白。
②词义轻重不分。
例:每个教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伟大的。
我们反对上课打闹逗笑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③词性误用。
例:少年宫的俱乐部这时真正娱乐起来了。
从大量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这是一篇充沛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
④错用近义词,不符合搭配习惯。
例:我们非常热爱家乡无比漂亮的山河。
⑤生造词语。
例:开展优教活动后,王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⑥用词重复。
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否则不这样,就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
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国产新车不断层出不穷,其中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有十多种,是历届车展中最多的。
杨家溪山青水秀,虽然开发不久,但已经远近闻名,闻名遐迩。
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2. 成分残缺①缺主语。
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②缺谓语。
例: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新人。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③缺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例:这时舞台上传来“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④缺一个与主语相应的中心语。
例:他是一个中等身材。
3. 搭配不当①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主语所述两者,其一不能与谓语搭配) 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学则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病句关键词复习法一、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二、关键词之一:并列词1.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
句中出现“和”、“与”、“及”、“以及”、和“、”等表并列关系的要素时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搭配是否恰当,是否会因“和”造成歧义。
2.短语自身顺序是否有错;短语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如果存在不能并列;看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并列短语中的每一个词语与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恰当三、关键词之二:数量词1.问题的关键是约数和确数之间的矛盾,及约数与约数之间的差异。
凡是看到数量词,第一想到的是数量词有没有用错。
2.一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矛盾;1.倍数不能减少2.“平均数”是确数,不是约数3.概数不能连用4.提高了、提高到;增加了、增加到的区别5.最多,至少3.二看句子出现数词和集合概念的名词时,考虑是否搭(配集合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也不与动作动词搭配)4.三看句子中数量词或数量词加名词与“的”、“和”、“或”,考虑是否有歧义5.四看量词的感情色彩6.五看数量词作定语,考虑语序是否合理四、关键词之三:否定词1.如不、没有、否认、否则等词的重复出现,容易犯语病。
因此当我们在做题时,凡是看到这些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类毛病。
一般要注意双重否定和三重否定2. 1.“拒绝”类动词(即阻止、防止、否认、怀疑、避免、幸免、难免、切忌等。
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义,用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一用法,在句中又用否定词,就会造成语病)2.多重否定(注意不要误用三重否定)3.被动句,把字句的否定(这两种句式的否定词应放在被和把字之前)4.反问句(反问句的特点是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注意不要误用双重否定)5.否则(“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在假设复句中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以否定前一分句内容为条件而虚拟的结果。
初中语文病句解题技巧初中语文病句解题技巧1. 先找语句主干,看主谓宾能否搭配妥当。
从汉语语法角度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都由主语、谓语、宾语这几个最重要的成分组成。
要判别一个句子能否有语病,首先要反省主谓宾能否完整,或许能否搭配妥当。
例如:这个文明站曾经成为教育和协助后进青年,援救和培育失足青年的摇篮。
其中,主谓宾是,文明站成为工具,当提取出主谓宾,会发现文明站和摇篮清楚的不搭配,因此该句清楚有语病。
2. 看主谓宾的修饰词语。
修饰性词语添加了语句的丰厚度,能细腻且准确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但有时分,由于修饰不当,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做题的时,在反省完主谓宾能否完整以及婚配后,应当反省主谓宾的修饰词语是搭配否妥当。
例如:指点员严峻且深入的讲话使这位列兵同志的思想看法水平到了提升。
该语句中,主谓宾是话使提升。
没有清楚的错误。
但是主语的修饰词——严峻在这里用的不当,严峻普通描画方式,或事态,用来修饰说话,就是修饰上的不当,因此该句有语病。
3. 反省连词能否用的恰当。
连词的运用使句子的节拍愈加严密,使表达更得力,但是不当,或许错误的运用就会发生语病。
普通罕见的连词搭配为:无论...都...;不但...而且...;宁可...也...等。
在运用连词方面罕见的错误有,连词的搭配错误,独自连词出现而形成的错误。
搭配错误的例子如:我们国度不但经济开展了,而且人的素质又有很大提高。
这里,连词不但应该和而且搭配运用,因此此句错误。
缺省对应连词的:小明冤枉得说:虽然我的效果不是很好,我以后一定会愈加努力。
这里独自出现了虽然这个连词,显得前后意思出现了矛盾。
4.检查语句逻辑关系能否存在错误。
逻辑关系错误,是语句实质上的错误,而非语法类的错误。
典型的逻辑错误有:1.同语重复。
例如:失望留意者就是失望地看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
例如:假设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3.概念不当并列。
例如: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盛行音乐和民乐等。
[病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病句解题技巧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题解题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带你们领略一下病句题解题技巧,欢迎阅读病句题解题技巧1(1)找并列(一般用“和”“以及”“及”“与”等连接)①检查:a.这几个概念是否相互包容;b.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
②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a.语序是否不当或;b.是否产生歧义。
(2)找介词①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
②“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③句子有“关于”、“对于”、“对”,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
(3)看否定①正反连用的词:句子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检查人一面或两面的搭配问题。
②“否定”词: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
(4)看关联词①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②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
(5)看谓语①“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规律:谓语是“是”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
②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看代词(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6)看数量词①句子中有数量词或数量词加名词“的”、“和”、“或”,要检查a是否搭配不当b语序失当或歧义。
②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注意搭配不当。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
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③和集体概念的名词在一起时,考虑是否搭配。
看谦敬词(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病句题解题技巧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安徽卷17题)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