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00.13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化学下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下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1)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①外加直流电源;
②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2)电极名称和电极材料
①电极名称
阳极: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发生___ 氧化_____反应;
阴极:接电源负极的为阴极,发生____还原____反应。
②电极材料
惰性电极:C、Pt、Au等,仅导电,不参与反应;
活性电极:Fe、Cu、Ag等,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参与电极反应。
离子放电顺序
(1)阳极:
①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阴离子不容易在电极上放电。
②惰性材料作电极(Pt、Au、石墨等)时:
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由易到难)是:
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2)阴极: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电解池知识点总结高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电解池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解的设备,它由电解质和电极组成。
在电解池中,电流通过电解质,引发非自发性的化学反应。
高二阶段学习电化学的学生需要了解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总结电解池的相关知识,并给出适当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1. 电解池的构造电解池一般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其中,电极分为阴极和阳极,它们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电解质溶液则是在电解池中起导电作用的物质,通常是带电的离子化合物。
阴极是电流离开电解池的地方,而阳极则是电流进入电解池的地方。
2. 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是指在电流的作用下,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两步:在阴极处,阳离子被还原,而在阳极处,阴离子则被氧化。
这些反应导致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程度的改变。
例如,当在电解池中通入氯化钠溶液,并通过电流通入时,氯离子会在阳极处被氧化成氯气,而钠离子则会在阴极处被还原成金属钠。
3. 离子迁移和电解质浓度在电解池中,离子需要通过电解质溶液迁移以完成电解反应。
离子在电解池中迁移的速率取决于其浓度和温度。
一般来说,离子浓度越高,迁移速率越快。
例如,如果增加了电解池中氯化钠溶液的浓度,那么氯离子在迁移过程中的速率也会增加。
4. 电解池中的电流和电荷在电解池中,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解质溶液的数量。
电流与电解质中的带电离子浓度和迁移速率有关。
电流可以通过安培计进行测量。
在电解池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其数量等于电流乘以时间。
5. 电解质的选择和电解池的应用在选择电解质时,需要考虑溶液的离子性和导电性。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
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不同的电解池应用。
例如,氯化银电解池用于制备纯度较高的银,氯化钠电解池则用于制备氯气和金属钠。
总结:电解池是学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电解池的构造、电解反应、离子迁移和电流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电解池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金属提取、化学制品生产等。
第三节 电解池1.电解(1)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特点:①电解是不可逆的;②电解质导电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电解池(1)概念: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两个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③形成闭合回路。
(3)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以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 2溶液为例:总反应方程式:CuCl 2=====电解Cu +Cl 2↑。
(4)电解池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①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后,流向电解池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
3.电解产物的判断及有关反应式的书写(1)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勿忘水溶液中的H +和OH -)。
(3)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4.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稀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顺序Ag +>Hg 2+>Fe 3+>Cu 2+>H +(指酸电离的)>Pb 2+>Sn 2+>Fe 2+>Zn 2+>H 2O>Al 3+>Mg 2+>Na +>Ca 2+>K +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活性金属>S2->SO32->I->Br->Cl->OH->H2O>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叫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子不进溶液)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5、电极名称及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阳极:2Cl- -2e-=Cl2 (氧化)阴极:Cu2++2e-=Cu(还原)总反应式:CuCl2 =Cu+Cl2↑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放电顺序: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 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 >H+(指水电离的)>Al3+>Mg2+>Na+>Ca2+>K+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 >F-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电解产物的规律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M— ne — == M n+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M n+ + ne — == M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镀铜反应原理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2e-=Cu,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阳极:粗铜;阴极:纯铜电解质溶液:硫酸铜3、电冶金(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金属阳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2)、电解氯化钠: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 2e—== Cl2↑☆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反应条件:①连接直流电源②阴阳两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③两极处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④两电极形成闭合回路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一电解池阴极一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一电解池阳极一电源正极5、电极名称及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8、反应规律:阳极:活泼金属一电极失电子6“ Pt除外);惰性电极一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阴离子失电子能力:活泼金属(除Pt, Au)>S2->|->Br->Cl->OH->含氧酸根(NO3->SO42-)>F-阳离子得电子能力:Ag+>Hg2+>Fe3+>Cu2+>H+ (酸)>Pb2+>Sn2+>Fe2+>Zn2+>H+ (水)>Al3+>Mg2+>Na+>Ca2+>K+ (即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的逆向)规律:铝前(含铝)离子不放电,氢(酸)后离子先放电,氢(酸)前铝后的离子看条件。
9、四类电解型的电解规律(当阳极为惰性电极时)①电解水型(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
电解质溶液复原一加适量水。
②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无氧酸pH变大,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不变。
电解质溶液复原一加适量电解质。
③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
高三化学电解池知识点总结电解池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实验装置,它常用于实现电解和电镀等反应。
通过电解,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对高三化学电解池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电解的基本概念: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源产生的电流,使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可以将化合物分解成正负离子并在电极上发生相应的反应。
2. 电解的条件:电解过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在电解液中需要有可运动的离子。
- 外加电源提供稳定的电流。
- 电解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质。
3. 电解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阳极和阴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而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 电解质溶液:用作电解液的溶液,通常是带电离能力的强电解质。
4. 电解池中的半反应:电解池中原料物质的电离过程可通过半反应表示。
阳极上的半反应为氧化反应,而阴极上的半反应为还原反应。
具体的半反应取决于电解质的种类。
5. 电解池中的电解质种类:常见的电解质种类包括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有少部分电离。
6. 电解池中的溶液浓度对电解的影响:溶液浓度对电解过程影响较大。
在电解池中,浓度高的离子更容易被还原或氧化。
7. 电解池中的电流和时间对电解的影响:电流和时间是控制电解速度的关键因素。
增加电流强度或延长电解时间可以提高电解速率。
8. 电解的应用:电解在生产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例如,电解可以用于电镀、电解制氧和生产氯气等。
9. 电解的优点和缺点:电解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一些特殊的物质。
然而,电解的缺点是消耗能量较多,需要外部电源供电。
10. 电解与电池的区别: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源驱动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而电池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综上所述,电解池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实验装置,电解是利用外加电源产生的电流使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了解电解池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电化学和掌握电解相关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池电解原理1.概念: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1)装置特点:转化为能。
(2)形成条件:○1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3或形成闭合回路(3)电极名称:○1阳极:连电源极,失电子发生反应。
○2阴极:连电源极,得电子发生反应。
(4)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3. 书写第一步:确定电极的材料及阴阳极;第二步:根据电极材料和溶液介质情况分析判断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注意有水被电解时的情况)。
4.电解规律(1).电极产物的判断因此,离子的氧化性越强,越容易在阴极得电子,而离子的还原能力越强,越容易在阳极失电子。
类型电析反应特点实例电解对象电解质浓度pH 复原电解质溶液电解水型阴极:2H++2e-= H2阳极:4OH--4e-==2H2O + O2NaOH 水H2SO4水Na2SO4水分解电解质型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级放电HCl 电解质CuCl2 电解质放H2生碱型阴:H2O放H2生成碱阳:电解质阴离子放电NaCl 电解质和水放O2生酸型阴:电解质阳离子放电阳: H2O放O2生成酸CuSO4电解质和水(3).电解后溶液pH的变化①由电解总方程式判断整体的变化②由电极反应式判断局部的变化,阴极:H+放电,pH增大;阳极:OH-放电,pH变小。
(4).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复原到底加入何物质能够复原?例如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要从一个个的个例中总结出规律———加入适量阴阳两极产物的化合物。
总的来讲,就是既要考虑“质”又要考虑“量”。
这样,就不难理解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了。
那就是“消耗什么加什么,消耗多少加多少”,加显然多加了氢。
(5)电子流向:电源负极→沿导线→阴极→电解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阳极→沿导线→电源正极5.电解池原理应用(1).铜的电解精炼粗铜中常含有Fe.Zn.Ni.Ag.Au等,通电时,作阳极,作阴极。
第三节 电解池1.电解(1)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特点:①电解是不可逆的;②电解质导电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电解池(1)概念: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两个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③形成闭合回路。
(3)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以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 2溶液为例:总反应方程式:CuCl 2=====电解Cu +Cl 2↑。
(4)电解池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①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后,流向电解池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
3.电解产物的判断及有关反应式的书写(1)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勿忘水溶液中的H +和OH -)。
(3)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4.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稀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顺序Ag +>Hg 2+>Fe 3+>Cu 2+>H +(指酸电离的)>Pb 2+>Sn 2+>Fe 2+>Zn 2+>H 2O>Al 3+>Mg 2+>Na +>Ca 2+>K +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活性金属>S2->SO32->I->Br->Cl->OH->H2O>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高中化学电解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电解池知识点总结一、电解池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电解池是进行电解反应的装置,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电解过程中的导电介质,电极则是电流的进出通道。
二、电解质溶液的种类及性质1. 电解质溶液的种类:a. 强电解质溶液: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的溶液,如强酸、强碱等。
b. 弱电解质溶液:电离度较低的溶液,如弱酸、弱碱等。
c. 非电解质溶液:不能电离成离子的溶液,如糖水、酒精等。
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a. 强电解质溶液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为其中的离子较多。
b.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较差,因为其中的离子较少。
c. 非电解质溶液不具有导电性,因为其中没有离子。
三、电解过程中的离子运动1.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运动:a. 阳离子(+)向阴极(负极)移动,接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 阴离子(-)向阳极(正极)移动,释放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注: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种类不同,移动方向和反应也不同。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a. 阳离子的浓度在阳极处减少,阴离子的浓度在阴极处减少。
b. 阳离子的浓度在阴极处增加,阴离子的浓度在阳极处增加。
四、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反应1. 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a. 阳极:氧化反应,阴离子失去电子。
b. 阴极:还原反应,阳离子获得电子。
2.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极反应:a. 阳极溶解:金属阳离子(如Cu2+)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离子形式。
b. 氧气析出:水溶液中的氧化物(如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
3. 电解质溶液中的阴极反应:a. 阴极溶解:金属离子(如Ag+)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金属沉积。
b. 氢气析出: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如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五、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1.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 电解过程中,阳极处的离子浓度减少,阴极处的离子浓度增加,直到达到一定浓度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