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德育原理2018年版培训资料.ppt
- 格式:ppt
- 大小:499.50 KB
- 文档页数:116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德育的概念❖广义: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
❖狭义: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道德认识(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中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
为整个品德心理结构奠定思想基础,决定其他品德成分形成的方向、内容和速度。
道德情感(情):是在实践中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
情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动力中介作用。
道德意志(意):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自觉顽强地努力的心理品质,是一种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行):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对其他成分进行检验,起着加固、调节的作用。
德育原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
班集体: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产生巨大教育力量的教育主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模式。
2.简述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其中,知是基础,情意是中介,行是关键。
德育过程应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德育课程第七章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德育活动第九章第十章德育资源重点第十一章德育环境第十二章第一章绪论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德育问题。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最为基本的问题是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理论指导。
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价值范畴价值问题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原理基础性研究实际德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联合多学科共同学科专业性例题1.】A.B.C.D.【正确答案】:A例题2【参考答案】(1(2(3谢谢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发端于等,苏格拉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近代《教育漫话》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态。
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20世纪上半叶近代科学梁启超的《德育鉴》6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则独立的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吴俊升的《德育原理》“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的标志。
苏联教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健康发展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也例题1.A.B.C.D.【正确答案】:C例题2.A.B.C.D.【正确答案】:A谢谢第三节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立德树人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德育实效性提高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做好德育研究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马克思主义多学科理论与实际开放创新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例题1.】A.B.C.D.【正确答案】:D例题2【参考答案】(1(2(3(4谢谢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什么是德育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18世纪后半叶康德20世纪初的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德育学科性质: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得教育科学。
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德育一般问题就是德育原理得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与发端于德育问题。
p3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二、德育原理得研究任务(一)研究任务p3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得——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1、德育规律得特点: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被揭示出得客观规律就是科学规律第二节德育原理得发展历史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1.萌芽阶段《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独立科学阶段1632《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3、真正科学阶段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得产生二、前苏联得德育理论与实践(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3、劳动教育与纪律教育思想(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得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最高目标:道德信念方法:自我教育三、20世纪西方得道德教育思想(一)杜德海姆《道德教育论》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道德过程:她律到自律(二)杜威《教育中得道德原理》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2、道德教育目得——促进儿童生长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主要方法:实验法1、社会学习与榜样影响道德判断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3、成人与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四)柯尔伯格1、认知发展阶段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2、学校德育目得: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道德两难法第三节德育原理得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二、原则——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比较法第二章德育得概念知识体系德育定义品德定义品德得结构与要素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得定义一、语源与词义道——处理人与人之间与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规律得综合)德——合乎道得思想与行为二、德育定义结构——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简要定义:德育就是培养人得品德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