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40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_____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理论学时:_____实践学时: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研究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和健康教育知识。
3、了解内科护理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
2、能正确进行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
3、能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4、具有观察病情变化、识别病情危急信号和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态度。
2、培养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肺炎患者的护理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内科护理学2.英文名称:二、学时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72学时,实验8学时。
三、开课学期开课学期:第3、4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试课: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加权,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
五、课程概述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所涉及的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病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身体评估,并注重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六、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中专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 1学时(1)主要内容介绍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内科病人对护理的要求;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重点: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的要求。
(3)难点:难点:无(4)要求理解: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要求。
掌握: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了解: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9学时(1)主要内容①呼吸系统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②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③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④支气管哮喘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⑤肺炎的概念、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病人并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的内容是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的内容是常见疾病的主要检查要点、诊断要点,了解的内容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70%;熟悉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10%。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
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
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Medical Nursing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按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将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毕业时,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课。
闭卷。
理论考试成绩占70%,操作考试成绩占30%。
三、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2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概述 4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2喘肺部感染性疾病 4 气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慢性阻塞性肺病 2 呼吸衰竭 4支气管哮喘 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血2气分析仪使用法、纤支镜检查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 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有2效咳嗽、胸部扣击、窒息抢救护理、体位引流护理、各种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3肺结核 3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 2 气胸 3 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2使用及护理呼吸衰竭 3循环系统概述 3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 5心瓣膜病 3 、冠心病 6高血压病 3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3消化系统概述 3胃炎 2消化性溃疡 4炎症性肠病 2 心电图机使用法、多参数监4护仪使用法、除颤仪使用法肝硬化 4原发性肝癌 3肝性脑病 3急性胰腺炎 2上消化道出血 4泌尿系统概述 3慢性肾小球肾炎 3 血糖测试仪、诺和灵笔使用2法肾病综合征 3 饮食计算和胰岛素注射方法 2 尿路感染 2慢性肾衰 3血液系统概述 3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白血病 4甲亢 3糖尿病 3总计120 16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2、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内容。
《内科护理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117学时,其中理论75学时,见习42学时。
学分数:6.5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必修课程,是临床护理各科的基础。
学习内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内科常见病病人的资料收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内科常见病病人的疾病过程,临床特征和防治原则;了解内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和护理;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内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一) 教学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主,以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常用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保健指导为重点,使学生能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二)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及临床特点。
(三)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要点。
(四)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主要护理诊断。
(五)根据不同护理对象的主要护理诊断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六)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保健教育。
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授课、见习实践、平时作业、上课考勤四个环节。
见习实践主要内容主要有:内科护理技术、COPD、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肾衰、白血病、甲亢、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疾病、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见习方式以床旁教学及情景模拟为主,作业题型主要为综合分析题。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主要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健康评估等。
四、考核方式(一)考核范围考试内容范围覆盖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
(二)课程考试类型及题型本课程属于Ⅰ类考试课程。
课程实行标准化期末闭卷考试,由教研室全程负责。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培养护理学生具备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工作。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知识,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常规,掌握内科疾病的护理技能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1.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肺部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疾病(5)内分泌系统疾病(6)神经系统疾病2.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析(1)常见症状的分析和护理(2)病情观察与评估(3)病程记录和报告的撰写3.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常见检查方法的理论与操作技巧(2)药物治疗的原理与应用技巧(3)特殊治疗方法的应用与评估4.内科护理常规与护理措施(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2)常用护理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床位和病房环境的管理与护理(4)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5)排泄与分泌物护理5.内科护理技能与操作(1)静脉输液和输血(2)造口、尿管、胃管等管路与护理(3)药物的计算与给药(4)护理常规操作技巧、包扎与换药等(5)病人转移与卧位的改变(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实际护理操作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内科护理技能,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措施。
3.讨论与研讨:组织讨论与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理论考核:通过闭卷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实践能力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核、模拟病例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内科护理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3.综合评价: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最终成绩。
(五)参考教材2.王玲,王立娜。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研究患内科疾病的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关系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它阐述的内科疾病诊治要点、基本诊疗技术操作、内科疾病护理理论等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以胜任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护士注册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重在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好内科护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疾病、配合用药及临床综合能力,也为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及常用诊疗技术配合和操作,理解临床表现、治疗及诊断要点,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够对内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对内科急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和处理。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环节包括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及考试等。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常见病、多发病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其中课堂讲授是教师通过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启用了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方法。
临床见习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挂图、模型、具体病人等,结合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阶段性考试、理论考试和实习考核三种,阶段性考试是指敏位教师在授课结束时进行的理论测试,是对学生重点内容掌握的初步了解;理论考试是指学期末本学科的结业考试,是对学生学完内科护理学的总体测试;实习考核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疾病的掌握情况。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熟悉内科护理学的性质、内容、学习方法。
2、了解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及要求。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炎、肺结核和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3、熟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炎、肺结核和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处理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4、了解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炎、肺结核和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3、熟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处理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4、了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3、熟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处理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4、了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等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3、熟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等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处理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内科护理学2.英文名称:Medical nursing二、学时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72学时,实验8学时。
三、开课学期开课学期:第3、4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试课: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加权,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
五、课程概述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所涉及的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病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身体评估,并注重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六、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中专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 1学时(1)主要内容介绍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内科病人对护理的要求;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重点: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的要求。
(3)难点:难点:无(4)要求理解: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要求。
掌握: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了解: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9学时(1)主要内容①呼吸系统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②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③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④支气管哮喘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⑤肺炎的概念、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得性质与地位《内科护理学》就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得学科,就是研究患内科疾病得病人生物、心理与社会关系方面健康问题得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得方法诊断与处理病人得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与保持病人健康得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学》就是护理学本科必修得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与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
它阐述得内科疾病诊治要点、基本诊疗技术操作、内科疾病护理理论等内容在临床护理学得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就是临床各科护理学得基础,又与它们有着密切得联系。
本课程以胜任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护士注册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重在临床思维能力得培养。
学好内科护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疾病、配合用药及临床综合能力,也为从事其她专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得概念及常用诊疗技术配合与操作,理解临床表现、治疗及诊断要点,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够对内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对内科急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与处理。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内科护理学得教学环节包括系统学习与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及考试等。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常见病、多发病与配合课堂教学进行得临床见习。
其中课堂讲授就是教师通过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得讲解,结合挂图与多媒体课件,启用了启发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等方法。
临床见习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挂图、模型、具体病人等,结合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各种疾病得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得指导与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得指导下,通过对内科病人得整体护理,把学得得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得能力。
考试就是检验教学效果得有效手段,分阶段性考试、理论考试与实习考核三种,阶段性考试就是指敏位教师在授课结束时进行得理论测试,就是对学生重点内容掌握得初步了解;理论考试就是指学期末本学科得结业考试,就是对学生学完内科护理学得总体测试;实习考核就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疾病得掌握情况。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科学的一部分,属于临床护理学的范畴。
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行了“整体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迅速走上了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
学习内科护理学,是护士评估及护理病人的基础,根据护理程序过程要求,学习内科护理学的任务是熟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等系统及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临床特点,并以此作为评估分析资料,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身心护理,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学,既要以普通的医学原理作为内科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护理对象的特殊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评估手段和护理措施。
因此,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如下:1、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及临床特点;2、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要点;3、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主要护理诊断;4、根据不同护理对象的主要护理诊断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5、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保健教育。
三、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72学时,实习54学时)章节内容理论教学72学时实习54学时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14 9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18 9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12 9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6 6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6 6第七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 6第八章风湿性疾病3 3第九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6 6四、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内科学发展及对护理学的要求(二)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教学要求](一)掌握护理程序步骤、护理诊断的定义及组成(二)掌握护理计划的制定(三)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四)熟悉护理程序的特性(五)了解内科学的发展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总论第二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第四节支气管哮喘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症第六节肺炎第七节肺脓肿第八节肺结核第九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第十节自发性气胸第十一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十二节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教学要求](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特点和护理诊断;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掌握三种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及发生机理;掌握窒息的易患因素表现及抢救;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时胸部物理治疗;熟悉大咯血的护理措施;了解上、下呼吸道的概念、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的含义及呼吸的调节。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Nurs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302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检验诊断学学分: 6总学时: 96适用专业:护理学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开展实物演示讲解及大量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护理教学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能力。
通过小组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去设计方案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决策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优先选用近三年(相对于开课学期)出版的精品教材、获奖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统编教材。
)二、课程总目标内科护理学是按照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设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操作,掌握内科各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诊断,能够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并对内科急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和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0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内科护理学的范围、结构和内容,内科护理学的新进展2、熟悉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二、课程内容1、概述2、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内科护理学的概念2、领会:内科护理学的范围、结构和内容;内科护理学的进展;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主要健康问。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内科护理实践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内科病理生理过程,熟悉常见疾病的护理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一、教学目标1.熟悉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3.熟练掌握内科疾病的护理处理方法,包括疾病的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操作等。
4.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护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理论。
(3)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
2.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处理方法。
(1)心血管内科护理。
(2)呼吸内科护理。
(3)消化内科护理。
(4)神经内科护理。
(5)肾内科护理。
(6)内分泌内科护理。
(7)免疫内科护理。
3.内科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
(1)熟悉临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2)掌握疾病监护和观察的方法。
(3)熟练掌握疾病的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和护理操作。
(4)学习护理记录的编写和汇报。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等方式进行。
3.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内科护理学》。
2.参考书目:(1)《常见病护理学》。
(2)《临床护理学》。
(3)《基础护理学》。
(4)《内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实习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二、课程性质:1、研读对象:本课程主要研读对象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一门必修专业课。
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专业课:本课程内容广泛,整体性强,不仅与其他临床护理学科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临床各科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其所阐述的观点和内容对临床各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内科常见病的基本医学知识,包括疾病概念、病因及病理、临床特点,治疗要点。
2、理解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原则。
3、掌握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和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对内科常见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监护和初步分析能力,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以及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3、具有实施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和对实施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思想,养成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的行为意识,表现出对护理对象的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2、强化整体护理观,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思维和工作,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
3、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在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时,必须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学科的医学专业,它涵盖了各种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内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有效地评估和管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
2、学会如何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需求。
3、学会与患者和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4、了解如何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5、掌握内科疾病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肝硬化等。
4、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包括尿路感染、肾炎、肾衰竭等。
5、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6、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7、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癫痫等。
8、免疫系统疾病护理: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9、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护理:包括肥胖症、营养不良等。
10、肿瘤疾病护理:包括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及对症治疗。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评估与反馈评估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反馈,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师资源本课程将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医学专业教师授课,他们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七、学生要求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认真完成作业和实践操作任务。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InternalMedicineNursing)《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认识内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增进健康的临床护理专业课。
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指导。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计划教学总时数为160学时,理论100学时,实践60学时。
分两个学期上:第四学期每周6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教学时数102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践32学时;第五学期每周3.5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教学时数5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28学时。
此外另有11周的临床实习。
本课程总学分数:7.5学分。
其中第四学期5学分,第五学期2.5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8 8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8 8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 8A5V-j-*Vr.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0 8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 8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8 8第八章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4 4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 4 机动 4 4合计100 60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内科急、危、重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专科护理技能,使学生能适应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间见习两部分。
课堂教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采用讲授、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间见习通过临床护理查房、病例示教、诊疗护理技术指导等,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灵活、熟练应用。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病人并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的内容是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的内容是常见疾病的主要检查要点、诊断要点,了解的内容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70%;熟悉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10%。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
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
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认识内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增进健康的临床护理专业课。
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指导。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计划教学总时数为160学时,理论100学时,实践60学时。
分两个学期上:第四学期每周6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教学时数102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践32学时;第五学期每周3.5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教学时数5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28学时。
此外另有11周的临床实习。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内科急、危、重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专科护理技能,使学生能适应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间见习两部分。
课堂教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采用讲授、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间见习通过临床护理查房、病例示教、诊疗护理技术指导等,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灵活、熟练应用。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结构、护理学专业特色在内科护理学中的体现、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内科护理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健康的有关概念、成年人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护理学专业特色在内科护理学中的体现、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健康的有关概念、成年人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难点:成年人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本节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护理评估。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呼吸功能检测的意义。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本节介绍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咯血、胸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咯血、胸痛的临床表现。
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本节介绍肺炎的病因、分类、诊断要点、治疗、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及保健指导。
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肺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配合及护理。
第七节肺结核本节介绍肺结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肺结核的感染途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方法、结果判断和分析,诊断、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肺结核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肺结核的化学治疗方案及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八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节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变化的观察,呼吸功能锻炼及氧疗护理。
第九节支气管哮喘本节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期及病情评价;药物治疗及护理。
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氧疗护理。
第十五节呼吸衰竭本节介绍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呼吸衰竭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及护理配合。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本节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心血管病的分类、护理评估。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评估。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本节介绍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心悸、心源性晕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心悸、心源性晕厥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第三节心力衰竭本节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及健康指导;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健康指导。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及评价;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难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心功能分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第四节心律失常本节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性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治疗要点;心律失常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要点。
难点: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运用与护理,危险心律失常的观察。
第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节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定义、病因及临床分型;心绞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及健康指导。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心绞痛发作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情监测与护理,恢复期病人活动计划的指导。
第八节原发性高血压本节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和分类、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用药原则及高血压急症治疗的护理配合。
第十节病毒性心肌炎本节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消化性溃疡本节介绍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观察,用药护理。
第八节肝硬化本节介绍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肝硬化的发病机制;腹水形成的机制;腹水的护理。
第十节肝性脑病本节介绍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十一节急性胰腺炎本节介绍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第十二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本节介绍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难点:上消化道出血时对出血量的估计,止血措施应用的护理配合。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本节介绍肾脏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肾脏的生理功能、护理评估。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肾小管的功能及相应检查。
第二节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本节介绍肾源性水肿、尿路刺激征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肾性高血压、尿异常、肾区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肾源性水肿、尿路刺激征、肾性高血压、排尿异常和尿液变化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