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1
- 格式:ppt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13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教材P43页例1及做一做。
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聊聊生活中的数学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数学问题呢?能不能举个例子?生1:我家里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多少钱?生2:我妈妈买了5支铅笔,每支铅笔10元,一共多少钱?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乘法。
2.创设情境师:周末,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去游乐园玩。
他们玩了一个游戏,叫做“快乐的小火车”。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节小火车可以坐4个人,现在有5节小火车,请问一共可以坐多少人?二、探究新知1.学习乘法算式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5×4。
这个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算式。
它表示的意思是5个4相加,也就是5节小火车,每节小火车4个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师:那我们来读一下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读呢?生:五乘四。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写一下这个算式。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
2.学习乘法算式的含义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乘法算式的含义。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比如5×4,就是5个4相加。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写一写下面的乘法算式,并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
(1)3×6(2)7×2(3)4×5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43页做一做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算式,现在请大家来完成教材P43页的做一做。
2.小组讨论师:同学们,完成题目后,请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你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谁能来说说乘法的含义?生:乘法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认识几个几相加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
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板书:2+2+2=6(只)]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谁能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
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板书:2+2+2+2=8)这个算式是表示(x)个(x)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这个算式是表示(x)个(x)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聪明娃娃,喜欢吗?表现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这儿的聪明娃娃。
一年级的乘法口诀一、1乘法表1乘法表是最简单的乘法口诀,它的规律非常简单,任何数与1相乘都等于其本身。
所以,1乘法表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要计算的数本身。
二、2乘法表2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一个乘法表。
2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2,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
例如,2乘以3等于2+2+2=6。
三、3乘法表3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二个乘法表。
3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3,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两倍。
例如,3乘以4等于4+4+4=12。
四、4乘法表4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三个乘法表。
4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4,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三倍。
例如,4乘以5等于5+5+5+5=20。
五、5乘法表5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四个乘法表。
5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5,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四倍。
例如,5乘以6等于6+6+6+6+6=30。
六、6乘法表6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五个乘法表。
6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6,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五倍。
例如,6乘以7等于7+7+7+7+7+7=42。
七、7乘法表7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六个乘法表。
7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7,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六倍。
例如,7乘以8等于8+8+8+8+8+8+8=56。
八、8乘法表8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七个乘法表。
8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8,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七倍。
例如,8乘以9等于9+9+9+9+9+9+9+9=72。
九、9乘法表9乘法表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第八个乘法表。
9乘法表的规律是,任何数乘以9,就是将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八倍。
例如,9乘以10等于10+10+10+10+10+10+10+10+10=90。
通过掌握以上乘法口诀,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计算任何两个数的乘积。
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所以,一年级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乘法口诀,掌握好基础数学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乘法口诀。
3. 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学习乘法的概念及其符号乘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的运算。
符号“×”表示乘法,例如:3 × 4 = 12。
2. 学习乘法口诀(1)小学一年级乘法口诀:零乘以何为零,以一乘何数不变。
两乘以偶为,奇乘何数皆是。
三乘偶数六的样,奇数六的样得三之上。
四乘偶数八的伟,奇数八的成果直到四。
五六商奇数,七八同样好运气。
九乘以偶数,十之成兮定不迈。
(2)小学二年级乘法口诀:两个偶数相乘,偶数成果得到。
两个奇数相乘,奇数成果创造。
偶数×奇数,成果一定是偶数。
奇数×偶数,成果仍然是偶数。
(3)小学三年级乘法口诀:两个数将就是成就。
几个数一一思量。
(4)小学四年级乘法口诀:两个数相遇,向右进一。
与5相遇,乘10挪一。
与25相遇,乘4挪两个。
与125相遇,乘8挪三个。
3. 计算乘法题目:(1)例题:4 × 6 = 24。
4与6相乘得到24。
(2)例题:8 × 9 = 72。
8与9相乘得到72。
(3)练习:求下列乘法题目的答案。
1. 7×3=2. 2×8=3. 5×7=4. 9×9=5. 3×6=6. 4×8=7. 2×2=8. 6×5=9. 8×6=10. 7×2=三、教学总结:通过本次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们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学习了乘法口诀,能够进行乘法的计算。
这对孩子们今后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中,乘法的认识教案。
这个教案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乘法的概念,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所做出的。
本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
2.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性质,并且学生必须掌握乘法表的背诵和灵活应用。
3.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并且深入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4.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且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乘法表的背诵和灵活应用。
5.教学步骤
5.1.概念引入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5.2.乘法表的背诵
教师通过演示乘法表,让学生掌握乘法表的背诵。
5.3.验证乘法的交换律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乘法的交换律,并且让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是成立的。
5.4.验证乘法的分配律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分配律,并且让学生发现乘法的分配律是成立的。
5.5.实际运用乘法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实际运用乘法,并且增加学生对乘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6.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遴选学生的口答或书写乘法表等方式进行正确性评估和效率评估。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就能够顺利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引言: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学习的难点之一,尤其是乘法口诀表更是令人头疼的课程,但是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孩子们通过初步认识乘法口诀表,可以为下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一年级数上册教案:乘法口诀表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认识乘法口诀表,并了解它的作用;2.能够准确地背诵2-9的乘法口诀;3.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来运用乘法口诀。
二、教学重点:1.认识乘法口诀表;2.背诵2-9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难点:1.掌握乘法口诀表的每一个部分;2.能够准确背诵2-9的乘法口诀。
四、课程设计:1.引入乘法口诀表:通过展示乘法口诀表,让孩子们感受其规律性和阶梯性。
让孩子们讲述一下乘法口诀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理解乘法口诀表。
同时,让孩子们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如何应用乘法口诀表来解决问题。
2.学习乘法口诀表:通过板书或投影将乘法口诀表呈现出来,先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2-9的乘法口诀表,并逐步解释其中的规律。
随后,让孩子们自己逐步尝试背诵乘法口诀以及掌握其中的规律。
3.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运用乘法口诀表来解决问题,如:桶里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重100克,问桶中有多重重量的苹果?让孩子们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掘更多的实例来应用乘法口诀。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讨论交流;3.实践操作。
六、教具准备:1.教具:乘法口诀表;2.板书或投影仪;3.乘法口诀表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引导学生,让他们回忆乘法口诀表,并请他们自己表述乘法口诀表的作用。
2.学习乘法口诀表:将乘法口诀表呈现出来,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2-9的乘法口诀表,并逐个解释其中的规律。
随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背诵乘法口诀,并逐步熟悉其中的规律。
3.实践操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自己应用乘法口诀表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梳理乘法口诀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能够正确书写乘法算式,并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会书写乘法算式。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相同的东西,需要计算它们的总数?比如,有5个苹果,每行放2个,一共放几行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解决这类问题。
2.学习乘法(1)教学例1:小明有3个气球,每只手拿2个,一共拿了几只手?引导学生用加法表示:2+2+2=6(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3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为3×2。
(3)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3×2表示3个2相加,其中3是加数的个数,2是加数。
3.练习乘法(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小华有4个糖果,每袋装3个,一共装几袋?小丽有5个铅笔,每盒放2个,一共放几盒?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进行计算。
4.乘法与加法的联系(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那么乘法和加法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发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教学例2:小刚有4个苹果,每行放3个,一共放几行?引导学生用加法表示:3+3+3+3=12然后引导学生用乘法表示:4×3=12(3)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可以简化加法运算。
5.解决实际问题(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明有5个玩具车,每辆玩具车有4个轮子,一共有多少个轮子?小华家的花园里有3排花,每排有4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进行计算。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知道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快一年了,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你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想去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一所动物学校,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学本领呢!看,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小鸡和小兔)[创设参观动物学校的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⑴一共有几只小兔呢?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数的?(上来数)你是2只2只数的!谁有不同的方法?怎样加?(2+2+2=6)这是几个2相加?⑵那你会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吗?你怎么数的?(上来边指边数)写成加法算式谁会?这是几个3相加?小结:刚才我们2只2只地数,数出了小兔的只数,3只3只地数出小鸡的只数。
2、从不同方位再次感受几个几早操时间到了,我们去参观小动物做操吧!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小鸭是怎么排队的呢?(5只5只排的)怎么看的?边指边板书:这一排几只(5只),第二排呢?会列加法算式吗?(5+5+5=15)这是几个5相加?(3个5相加)谁有不同看法?竖着看小鸭又是几只几只地排的?加法算式怎样列?(3+3+3+3+3=15)这是几个3相加?刚才我们看的方法不同,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列出了这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你发现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交流)3、比较、讨论,找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谈话:我们来到了动物学校,看到了许多小动物,还列出了这4道加法算式,请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可轻轻读读算式,然后同桌交流交流。
小学数学第一册乘法解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通过乘法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乘法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第一册中乘法的解析进行详细讲解。
一、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乘法的结果称为乘积。
在乘法中,被乘数是要进行乘法运算的数,乘数是要进行乘法运算的次数,乘积是乘法运算的结果。
例如,2×3=6,其中2是被乘数,3是乘数,6是乘积。
这意味着将2与3相乘,得到的结果是6。
乘法满足交换律,即2×3=3×2。
二、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乘法的交换律:a×b=b×a,无论乘数和被乘数的顺序如何,得到的乘积都是相等的。
2.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无论先进行哪两个数的乘法运算,得到的乘积都是相等的。
3.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将一个数与括号中的两个数相加后再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的结果与分别将这个数与括号中的两个数分别相乘后再相加得到的结果相等。
这些性质对于解决乘法运算中的复杂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乘法的应用乘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乘法的应用:1. 购物计算:当我们购买若干个相同商品时,需要计算总价格,这就是一个乘法运算。
例如,苹果单价为2元,购买了3个苹果,那么总价格为2×3=6元。
2. 面积计算: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时,需要将长度和宽度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一块长方形的长为4米,宽为5米,那么它的面积为4×5=20平方米。
3. 时间计算:当我们需要计算某个事件持续的时间时,可以利用乘法进行计算。
例如,某个电影的时长为1小时30分钟,如果我们想知道连续观看该电影2次的总时间,可以进行乘法运算,即1小时30分钟×2=3小时。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产生对新运算的需要,经历乘法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师:我们身上、周围也有很多数和数学问题呢!比如我们都有2只手、2只眼睛、每张桌子有4条腿……今天我们就利用它们学习新知识。
2、“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板书:5+5=103、“每人有2只耳朵,一家三口一共有几只耳朵?”板书:2+2+2=64、“谁能象老师这样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5、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归纳:都是连加算式,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我们把这些加数叫相同加数。
(板书:相同加数。
)6、上面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分别是几?象这样的算式你会写吗?学生试写、汇报。
当遇到较长的算式时,“我只记得相同加数是()却不知要写几个(),怎么办?”板书:()个()相加。
7、同桌互相说说对方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8、老师说算式,同学们写算式:3个6相加,4个8相加,10个3相加,100个3相加。
为什么不写了?太长了,太麻烦了。
那怎么办?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新方法,叫乘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
二、学习新知,掌握方法。
1、介绍乘法算式的读写。
乘法是一种运算,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叫做“乘号”,用“×”表示。
2+2+2表示3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2,读作3乘2.也可以写成2×3,读作()?2、你能将黑板上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3、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乘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