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振动器:体感音乐时代已经到来……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7
低频振动标准低频振动是指频率在0.5 Hz至20 Hz之间的振动。
这种振动的特点是振幅较大而频率相对较低。
低频振动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医学领域等。
本文将介绍低频振动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低频振动的应用。
低频振动的定义:低频振动是指频率在0.5 Hz至20 Hz之间的振动。
这个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往往会引起人体和结构的共振,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人体和结构的影响。
低频振动的影响因素:低频振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振动源的性质、振动源与受体的距离、振动源与周围环境的耦合等。
振动源的性质包括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振动形式等,不同的振动源可能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振动源与受体的距离越近,振动对受体的影响越大。
振动源与周围环境的耦合常常会导致振动的传播和扩散,增加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低频振动的应用:低频振动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中,低频振动常常是由施工机械、交通运输等引起的,它对建筑物和桥梁等结构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低频振动对结构的影响。
在机械工程中,低频振动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减振措施来降低低频振动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中,低频振动被用于研究和治疗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等,通过调节低频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为了减少低频振动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减振措施,如改变振动源的工作方式、增加隔振措施、改善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和预测低频振动的传播路径和特性来优化结构的设计,减少低频振动对结构和人体的影响。
综上所述,低频振动是指频率在0.5 Hz至20 Hz之间的振动,它对结构和人体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低频振动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掌握低频振动的应用和减振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低频振动的问题。
体感振动音响全新上市随着电声工业的发展,我们都在追求真实的声音,特别是在欣赏电影时我们需要震撼而又真实的声场、充沛的细节表现、明亮激越的高频和彭湃的低频来烘托影片的气氛。
低频是渲染影片气氛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部电影重要的声音频段。
能否获得出色的低频感受,是完整享受一部电影的关键,因此如何完成真实的低频回放是一部影片声效的重中之重。
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体感受声音的部分并不局限于耳朵,人的身体也是能“听”到声音的。
可以这么说,真实的声音,特别是真实的低频并不全是耳朵听到的,有很多其实是你的身体感受到的。
为了让系统有更强劲、更震撼的低音表现,除了对器材有很高的要求之外,环境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环节。
目前超低频重放一直受到摆放环境的限制,小房间受制于听音空间,大房间环境受制于箱体体积的限制,都会难以重放高质量的超低频;而目前的用户对于在小空间环境重放超重低音的需求又相当广泛,例如在汽车和普通家居中。
随着电声工业的发展,我们都在追求真实的声音,特别是在欣赏电影时我们需要震撼而又真实的声场、充沛的细节表现、明亮激越的高频和彭湃的低频来烘托影片的气氛。
低频是渲染影片气氛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部电影重要的声音频段。
能否获得出色的低频感受,是完整享受一部电影的关键,因此如何完成真实的低频回放是一部影片声效的重中之重。
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体感受声音的部分并不局限于耳朵,人的身体也是能“听”到声音的。
可以这么说,真实的声音,特别是真实的低频并不全是耳朵听到的,有很多其实是你的身体感受到的。
为了让系统有更强劲、更震撼的低音表现,除了对器材有很高的要求之外,环境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环节。
目前超低频重放一直受到摆放环境的限制,小房间受制于听音空间,大房间环境受制于箱体体积的限制,都会难以重放高质量的超低频;而目前的用户对于在小空间环境重放超重低音的需求又相当广泛,例如在汽车和普通家居中。
体感音乐振动器要想全方位的感受高质量的低频,仅使用传统的高质量低音器材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传统高质量超低音回放器材的设计存在着体积巨大、价格昂贵、低频下潜有限、音质受制于环境、倒相管气流摩擦声和大声压所带来的环境噪声等互相制约的问题,因此如何才能得到最原始真实的超低音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共振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收音机的调谐就是利用共振来接收某一频率的电台广播。
2、弦乐器的琴身和琴筒,当短频率与长频率出现倍数的关系时,就会产生共振,成为用来增强声音的共鸣器。
3、股市技术分析中存在的共振现象往往能提供非常有效的介入时机。
4、消声器利用共振吞掉噪声,而且还能转变为热量来进行使用。
5、女高音高频的歌声会造成玻璃杯周遭的空气分子随之振动,并且频率与其共振频率相同,于是这个玻璃杯也会随之发生振动。
而这名歌唱家的嗓音足够嘹亮,玻璃杯就可能因为大幅度的振动而碎裂。
共振现象的原理:
荷兰科学家贺金斯所发现的共振原理:当两种有着不同周期的物质能量相遇时,振动韵律强大的物质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速率振动,而形成同步共振现象。
也就是说,强大韵律的振动,投射到另一有相对应频率的物体上,因此振动韵律弱的物体由于受到相对应频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与较强的物体产生共鸣而振动。
一切的振动其表现形式必然是位移,其背后则必然是能量的流动。
普朗克的能量公式说明,振动频率越高,它的能量越强。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体,人体是个合理的结构体、运动体。
还有巧妙的,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的同频谐振作用。
人体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细胞膜均有各自的固有振荡频率。
声音在水中的传导效果很好,人体的70%是液体,人体是最佳的声音导体。
适当的振动频率可以与细胞产生共振。
新浪科技网2004年06月16日的消息,美国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发现了细胞的振动频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詹姆士-吉姆泽夫斯基与他培养的研究生安德鲁-佩林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一定能够通过识别细胞的振动频率——声音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因为研究发现,有些细胞的歌声低沉而浑厚,另一些细胞的歌声则悲伤而凄惨。
酶细胞就能够完全从事声乐工作,其音域能够达到高音“1”至“2”。
当细胞正在死亡时,它会发出低沉的“呻吟”;在受到酒精刺激时,细胞的振动发出高声的尖叫;而癌细胞只能够发出一种噪声。
詹姆士-吉姆泽夫斯基教授曾在瑞士苏黎世的IBM公司实验室从事分子推进器的研究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吉姆泽夫斯基教授产生了想听听细胞声音的想法:他在与心脏病医生聊天中得知心肌细胞在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后会剧烈地振动。
从此,他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既然心肌细胞会有这样的表现,那是不是别的细胞也可以呢?如果别的细胞也可以,那这种振动会发出某种声音吗?这种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了解答上述一系列问题,基姆泽夫斯基与他的学生佩林便利用原子显微镜对酵母细胞进行了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酶细胞能够发出频率为1000赫兹的声音,其细胞膜振动幅度为6纳米。
科学家们利用超强功率显微镜获取的研究资料在经过计算机合成后能完美地再现了细胞“异常神秘”的声音。
由于这种声音具有非常的感染力,所以科学家们将其称为来自细胞的歌声。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是一个有序的生物电场。
当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以后,便产生振动,而细胞膜由于内外电位差引起细胞振动以后,形成偶极子,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使细胞的排列有序化,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膜的振动,便产生相干性的电磁波和弹性波(振动频率、方向、波形一致),而相干性的电磁波又反过来影响、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控制着人体生命信息,当人体由于致病因素的干扰使细胞的振动偏离了正常的频率,或由于电磁波过于减弱时,便不能产生同频共振,这时细胞的排列便处于无序化状态,此时,人就会生某种疾病。
体感音乐疗法(VAT)、美洋体感音波系统音乐医学处方库介绍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简称VAT),就是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将音乐中16~150赫兹的低频信号经过放大和物理换能转换成振动,通过“骨传导”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枢(尤其大脑古皮质和旧皮质层),使人迅速获得高质量的身心愉悦与放松,有效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并实现一系列的康复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
体感音乐疗法通过“骨传导”作用,使其生理作用更加显著。
譬如:血压下降,心率、呼吸频率和新陈代谢变缓,疼痛减轻,紧张、痉挛、头痛、恶心、沮丧症状得到缓解,等等。
根据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证实,该疗法可广泛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状态,功能性高血压,胃肠功能障碍,各类疼痛,脑损伤所致的运动、语言和认知障碍,预防骨质疏松、老年痴呆、褥疮、便秘,以及用于临终关怀等方面。
鉴于该疗法感受音乐的方式主要靠振动(而不仅仅是聆听),因而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音乐的波形要素。
具体来说,此类音乐除了要求节奏适中(与人体的生理节律比较接近)、旋律优美、音色柔和、音乐的结构与层次分明等之外,还要有比较丰富的低频成分,并配备良好的波形(譬如“1/f波动”),能与人体产生良好的和谐共振作用。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本音乐库从海量音乐库中,遴选出符合体感音乐振动的音乐波形,使人的神经肌肉等得到振动放松的同时,脏腑气血功能也得到有效调整,符合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生物共振原理。
一、放松减压系列全部为符合「1/f波动」的自然谐和律音乐,或特别萃取聪明海洋动物——海豚之声……借助体感音乐振动,可带来深度的放松和身心恢复效果,迅速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痉挛、疼痛和运动障碍,有效改善焦虑、紧张、抑郁等状态。
可用于各类人群(包括健康、亚健康和疾病恢复期)的镇痛放松、纾解紧张、焦虑以及产后恢复调理等;还可用于特殊儿童的体感音乐治疗。
曲目:自然谐和律处方-《四季》,《像海豚一样放松》,《α脑波放松处方》……纯自然的「1/f 波动」形式,舒适安稳的节奏,以及持续不断的超低频音带来的精密振动,就像音乐喷泉般的烘托,让人有漂浮在海面上的感觉……这些都是极好的纾解紧张和镇痛放松等要素!二、改善睡眠系列专门针对睡眠不好、失眠或睡眠障碍人群而设。
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原理。
咱先说说声音传递信息这事儿。
你想啊,每天早上你被闹钟那“滴滴滴”的声音叫醒,这不就是声音在给你传递一个信息:该起床啦!再比如,上课铃一响,你就知道要赶紧回教室上课了,这铃声就是在告诉你上课的时间到啦。
就好像一个小使者,专门跑来给你通风报信呢!
那声音传递能量又是咋回事呢?来来来,咱想象一下,你去看演唱会,
那音箱里发出超强的音乐声,是不是能让你的身体都跟着震动起来?这就是声音在传递能量呀!就跟大力士在推你一样。
还有啊,超声洗牙的时候,那个超声的声音就能把牙齿上的污垢给震下来,厉害吧!
哎,你说声音这玩意儿怎么这么神奇呢?既能告诉你事情,又能给你带
来“力量”。
它就像一个全能选手,这边传递完信息,那边又开始发挥能量了简直酷毙了!
而且哦,声音的这些作用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你和朋友聊天,声音在帮你传递着你的想法和情感;工厂里的机器发出声音,可能是在告诉工人哪里出问题了。
总之啊,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原理真的是太重要啦!没有声音,我们的世界得变得多无趣、多不方便啊。
所以说,我们得好好珍惜声音这个神奇的存在呀,别小看了它,它可有着大本事呢!。
歇斯底⾥的震动棒发展史编译/乐⾏者乐姐前语:经济好不好不重要,⽣活快乐最重要。
所以翻译了这么⼀篇好玩的,好了⼤家严肃点,这⾥是历史!PS:由于⼀些限制某些名词被改⽤。
在美国旧⾦⼭的社区Polk,坐落着⼀座古董振动棒博物馆(Antique Vibrator Museum)。
在这⾥,常年展⽰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的各种震动器。
(乐语:伦敦也有家类似的博物馆,据说在天朝也有(*^__^*) )最初的时候,博物馆是开在⼀个叫“ Good Vibrations” 的性玩具商店⾥。
商店的主⼈是治疗师和教育家“Joani Blank”,这位神⼈从1977年开始,在这家商店⾥就开始逐步展出⼀些古⽼的器具。
因此,⼀些顾客也陆续捐赠⾃⼰的藏品给商店展出。
后来随着Ebay的横空出世,36年后的今天,她的⼩收藏已经发展成了博物馆的规模,包括120个复古震动器,还附带着各种使⽤⼿册及平⾯⼴告,就连各种震动器的周边产品都找到了它们的安⾝之处。
如今,这家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全的“⼈类⾼潮激发装置”聚集地。
“把这玩意⼉当做性玩具是⼀回事,但要如果去弄明⽩这⼏⼗年到底有多少种类型,那完全是另⼀回事了,”她告诉我。
“因为研究这段历史,意味着要弄明⽩这⼀种特殊家⽤器具的设计改变和产业变迁。
”其实这玩意⼉本⾝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的故事得从1952年才从医学教科书中消失的所谓“歇斯底⾥症”(癔症)说起。
⼏个世纪以来,癔症⼀直都是妇⼥易得的⼀种疾病,其实说⽩了就是⼀种缺乏性⽣活的寂寞病,只要让她们得到满⾜,病就好了(最起码得让她们享受到⾼潮)。
但问题是,那年头的⼥性压根不知道她们还能⾼潮啊,所以就需要借助⼀些外⼒。
多亏有了这个博物馆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粗略了解震动器⾰新换代的历史。
公元200年: ⽣殖器按摩古帕加马国的医师和哲学家Galen给癔症开的处⽅就是——阴部按摩。
他写道,癔症的情绪失调是因为⼦宫太过于活跃引起的。
“癔症完全被当做是妇科疾病了,”Queen博⼠说,“有些评论家甚⾄是把它当成性词汇来说了,因为处⼥和寡妇得病远远多过已婚妇⼥。
举例说明共振原理的应用什么是共振原理?共振原理是指在某系统中,当外界作用力的频率与系统自身的频率相匹配时,系统会发生共振现象。
这种共振现象会使系统的振幅增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特殊的物理现象和应用。
共振原理的应用举例共振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例子:1. 音乐中的共振在音乐中,共振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乐器的共振腔会对所发声音的频率产生共振,使得声音变得更加明亮和丰富。
在管乐器中,通过调整气柱长度控制共振频率,从而改变乐器的音高。
2. 摇摆摇摆是另一个常见的共振应用例子。
当将摇摆推动到和它的固有频率相同的频率时,摇摆幅度会不断增大。
这种现象可以在儿童游乐场的秋千、钟摆以及桥梁等地方观察到。
3. 桥梁的共振共振原理在桥梁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当桥梁受到频率与其自然频率相符的风力作用时,桥梁会发生共振,造成桥梁的破坏甚至崩塌。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时必须考虑到共振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增加桥梁的抗风能力和减小共振效应。
4. 电子学中的共振在电子学中,共振经常用于设计电路和天线。
例如,调谐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元件可以通过调整频率使其共振。
天线的设计也会考虑到共振频率,以提高接收信号的效率。
5. 医学中的共振共振原理在医学领域中也有许多应用。
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核自旋共振原理获取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用于诊断和研究。
超声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声音频率与组织共振的方式来创建影像。
6. 振动吸收器振动吸收器是一种利用共振原理来减震降噪的装置。
在一些工业设备或车辆中,通过设置振动吸收器来消除共振或减少振动传输,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总结共振原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现象。
通过适当地利用共振原理,我们可以实现许多实用的目标,例如改善声音质量、设计稳定的桥梁、提高电路和天线的效率,以及获得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等。
通过深入理解共振原理及其应用,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潜在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M B S体感音乐疗法-产品介绍产品简介:起源于欧洲的体感振动音响,经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Olav Skile博士和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小松氏博士历经20余载研究设计。
这种技术的开发是基于外部振动可以促进身体功能的研究,被美国AAMT音乐治疗权威Marlanto博士重点推荐。
体感振动音响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声学治疗技术。
它通过音乐的振动来减弱病状、诱导松弛并减轻压力,迅速消除疲劳、调整神经平衡,已广泛用于心理调节、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护理、临床医疗等身心健康领域,更是音乐鉴赏与音乐治疗的高级配套装置。
它具有以下特点:·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会按摩的健康全息音响。
·第五代小型高效换能器,尽享低频音乐的全方位振感。
·家居音乐创新一体化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最大程度获取最佳音效。
·已有体感音乐床垫和沙发,台椅、靠垫、手持设备等,并不断研发新产品。
·用于音乐治疗,世界发达国家专业机构已有20年100篇以上临床报告验证有效。
产品原理及作用机理:传统音响仅仅通过人耳的听觉通路。
而制成家具形式的体感音响,强化了音乐的低频能量,让人们躺下来用整个身体聆听。
利用骨骼传导理论,作用于内听觉和经络、振动触觉,用整个身体获得高质量的鉴赏效果,加倍体会动人的质感、节奏感和逼真的临场感,令人在陶醉中达到高质量的放松。
聆听的感觉就象身体泡在音乐里。
伴随着音乐节拍的振动与冲击,能疏通经络、促进循环,在调节情绪的同时,给内脏进行了独一无二的按摩。
透过骨骼和神经感受音乐的韵律,浑身的血管都麻酥酥的,体验前所未有的透骨舒适和纯粹快感。
30分钟体感音乐,保证你头清气爽、周身舒畅,心理和生理同时得到最大的满足。
医学研究表明,音波的振动就是一种能量。
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
如:胃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心脏的不息搏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各部件都有自己的振动频率。
低频在音乐播放中的作用及有效解决喇叭低频响应不足的方喇叭与扩大机搭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哪里关键当然不只一个不过我认为其中最重要者就在于扩大机能否成功的把喇叭的低频「适量」的推出来让低频的量感不至于「太少」或「太多」刚好产生丰满的音乐平衡感。
有关「太多」这个部份我们暂且不谈这次我们仅谈「太少」的部份。
通常如果扩大机无法推出足够的低频不管内中详细原因为何我们就会一概认定搭配不当。
在此我要先为这里的「低频」做个说明。
本文中我所谓的低频泛指从40Hz到160Hz之间的频率也就是包含了低频40Hz-80Hz与中低频80Hz-160Hz 之间的频率。
所以如果要精确的说我应该写「低频与中低频」才对不过就一般人的口语上如果一套音响系统的低音效果不够好大家通常会说「低频」不好而很少人会精确的说「低频」与「中低频」不好。
其实一般人所谓的低频不好就是在说低频与中低频不好。
低频左右音乐好听与否或许您会奇怪怎么20Hz-40Hz之间的极低频我漏掉了其实不是我漏掉而是这一段最低的频率不是一般喇叭能够发出来的它至少也要是优质大型喇叭或四件式喇叭才能再生就连一般的主动式超低音我想也不是那么容易发出来因此不提也罢。
何况就算喇叭能够发出来但是空间不够大的话您所听到的也会是40Hz以上的倍频声音而非真正低沉的20Hz-40Hz声音。
话说回头到底这40Hz-160Hz之间的频率有什么了不起呢竟然能够左右声音好听与否。
假若您有深入研究过就会发现这段频率真的影响很大而且还非常重要。
通常一般人所认为的「低音推不出来」、「没有低音」、「声音硬」、「声音没有弹性没有Q度」、「声音『蹬』闽南话发音不出来」、「音场规模感不够大」、「钢琴低频延伸不好」、「弦乐群没有厚度」、「低频基础不够雄厚」、「管弦乐气势不够磅礴」、「流行音乐冲击性不够」、「脚踩大鼓的噗噗声单薄」等等负面结果都是因为这段频率的量感不够所导致。
反过来说假若40Hz-160Hz这段频率的量感在每个空间中都恰恰好适量的话您所听到的声音就会美好舒服得让您听一整天音乐都不累也不厌倦。
共振原理的应用实例
共振原理是指在外界作用下,一个物体或系统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系统会发生共振现象,振动幅度会显著增大。
以下是一些共振原理的应用实例:
1. 音乐演奏:乐器的共鸣腔体(如钢琴、吉他等)和空气柱(如笛子、长号等)会发生共振,增强乐器的音质和音量。
2. 摇摆:摇椅、秋千等摇摆装置会利用共振现象,通过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使摇摆物体的振幅逐渐增大。
3. 桥梁震动:为了减小桥梁在风或地震等外界振动下的共振幅度,可以通过调整桥梁结构或安装减振装置,将外界振动频率与桥梁的固有频率不一致,使共振现象减小。
4. 声波吸收器:通过利用空腔的共振特性,设计出可以吸收特定频率声波的材料,用于隔音、噪音控制等领域。
5. 摄像机防抖:一些高端摄像机和镜头设备内部安装了电子或机械式的防抖装置,通过检测相机的振动频率,根据共振原理进行反向振动来抵消相机的晃动,从而获得清晰稳定的图像。
6. 摆钟:摆钟利用摆臂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达到稳定而准确的计时效果。
总的来说,共振原理在物理学、工程学、音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多感官教室配置要求
功能要求(互动多感官康复训练系统)
互动多感官训练系统为孤独症、脑瘫、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由光效、声效、震撼相结合的训练环境。
由软件与硬件共同组成。
通过多彩的互动训练软件,以轻松娱乐的方式,提高儿童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中学习,带给他们欢乐。
系统设计要有与声音同步的震撼体验,同时伴有光效提示。
在儿童参与的过程中,震撼与光效起到辅助提示作用。
帮助他们增强对声音的感知能力,适应正常生活。
设备通过最新的多媒体技术营造儿童训练的虚拟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结合最科学的实物训练器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效提高孩子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个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从而促进大脑与身体的发育。
要求产品硬件专门为无障碍亲子游戏设计,能进一步提升老师和孩子的交流效果,有墙面和地面的无障碍互动投影,为孩子营造出生动的梦幻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遥控器对互动训练进行难度设置和切换。
设备要求:投影设备、互动捕捉设备、中控设备、音响设备、灯光设备、地面震撼设备、儿童体感椅、儿童体感床、海洋球(互动)、豆袋及具备记录、统计和分析功能的课程互动软件系统(终身升级)。
应用人群:自闭症、脑瘫、聋儿、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智障
应用年龄:OTO岁
适用机构:残联康复中心(60平米左右)
要求价格:38万一一40万
多感官教室设备
1.软件部分须进行现场演示,如有不符,视为无效投标。
2•技术参数部分如有不符,视为无效投标。
什么是体感音响?用身体可以感觉到的音乐振动就是体感音响。
当人发出声音的时候,触摸他的后背,你就可以感受到振动。
人的体重的约70%是水分,水的阻抗远比空气高,振动传递效果也远远好于空气。
胎儿就是伴随着母亲的声音的振动发育起来的,其实这就是"体感音响(Vibration Music-Visic)"。
虽然我们长成大人了,这种胎儿发育环境仍然下意识地残存在记忆中。
例如,婴幼儿哭闹的时候,一旦被母亲抱起来,立刻就平静下来,因为母亲的体感振动使婴幼儿感到安全舒适。
一般音响和体感音响的频率范围一般的音乐再生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出,再经过空气振动而达到人的耳膜的。
通常我们可以听到的音乐低音部分一般为50Hz-150Hz,这是因为,虽然最好的风琴可以发出16Hz的低音,但是,最好的增幅器和扬声器却只能发出20Hz以上的频率。
而体感音响则不同,体感音响最大范围可以表达16Hz-20000Hz。
并且,将其中150Hz-16Hz低频部分电信号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感知。
我们知道,20-50Hz的低频部分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强,伴随着振动感和冲击感给人以极其强烈的临场感。
不仅仅如此,20-50Hz的频率范围最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可以达到最佳的精神放松效果。
换句话讲,如何忠实再现20-50Hz的频率范围的音乐,是今天的体感音响技术特长。
因为传统的音响技术要想再生40Hz以下的低频是极其困难的。
这种崭新概念的音响技术将要引发音响、音乐等领域一次技术革命。
其实际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如:音乐:身体可以感知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50-20Hz的低频部分,可以获得极大的冲击力,超出立体声效果,可以称之为4维音响; 视频(电影、电视、DVD):身体可以感知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50-20Hz的低频部分,可以获得逼真的临场感;休闲:解除精神压力、获得高质量休息;医疗:安定精神、降低血压的各种治疗。
声音的共振和共振器声音的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或系统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外界声音刺激时,会出现振动加强的现象。
共振器则是一种设备或结构,能够增强特定频率的声音,使其音量更大、更明亮。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来介绍声音的共振以及共振器的原理和应用。
第一部分:声音的共振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或固体。
当一个物体以其固有的频率振动时,会产生特定的声音,这个频率称为共振频率。
当外界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就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的原理可以通过弹簧振子的实验来理解。
当给弹簧施加一个特定频率的周期性力时,弹簧就会以其固有频率振动。
当外界力的频率与弹簧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弹簧的振幅会增大,这就是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乐器演奏和声学设计。
在乐器演奏中,乐器的共鸣箱或共振腔能够放大特定频率的声音,使得乐音更加丰富和响亮。
声学设计中,共振的原理被用于降噪和音响系统的设计。
此外,共振也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比如,桥梁和建筑物会因为外界声音或共振频率的影响而发生振动,这可能会损坏结构。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共振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共振现象的发生。
第二部分:共振器的原理和应用共振器是一种能够增强特定频率声音的装置或结构。
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声学共振器、电子共振器和光学共振器等。
声学共振器是利用声音波在空间中反射和干涉来增强特定频率声音的装置。
最常见的例子是乐器,如木琴和共鸣箱。
共鸣箱由空腔和谐振器构成,当乐器演奏时,声音在共鸣箱内反射和干涉,使得乐音更加响亮和富有共鸣。
电子共振器是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参数使特定频率的电信号得到放大的装置。
例如,射频谐振电路可以选择某一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用于收音机和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
光学共振器利用光波在介质中反射和干涉来增强特定频率的光信号。
例如,光纤光栅是一种利用周期性介质结构的共振器,可以选择性地增强或衰减特定波长的光信号。
mhz对应的时间单位好,今天我们来聊聊“MHz”和时间单位的那些事儿。
想象一下,你坐在沙发上,手里抓着一包薯片,正在追一部超好看的剧。
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词:MHz。
嘿,这不是一个听起来像是科学家才懂的术语吗?MHz是个频率单位,代表着“百万赫兹”。
简单点说,它描述的是每秒钟的周期数。
像你听音乐,音频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
就像你在KTV里,唱高音的时候,感觉就像在飞;而低音部分就像是深沉的湖水,静悄悄的。
说到MHz,很多人可能会想起电脑、手机这些电子设备。
没错,手机的处理器工作在多少MHz上,直接影响它的运行速度。
试想一下,你点开一个APP,慢半拍,心里那个急呀,简直像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
你就会想,“我的手机是不是该升级了?”那就是MHz在作怪。
不过说实话,科技这么发达,有时候我们也会忘记背后的原理。
频率越高,速度就越快,听起来简单,但其实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那你可能会问,MHz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哈哈,别急,我们慢慢来。
每一个MHz其实就相当于每秒一百万次的震动。
想象一下,有个小精灵在你耳边,每秒给你敲一百万下。
这时候,时间在频率面前,感觉就像慢动作重播。
我们的耳朵接受到的声音变化,都是在这个快速震动的世界中。
你就可以轻松地感受到,频率越高,声音的变化就越快。
这就像你在市场上挑菜,挑到总是要找最鲜嫩的,时间不等人啊!再说回生活。
你早上起床,闹钟的声音是低频的“滴滴滴”,但到了早高峰地铁上,那种高频的嘈杂声简直让人头大。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MHz的影子。
尤其是在手机上看视频,音质清晰的同时,画面也是流畅的,完全得益于MHz的存在。
你听到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对话,都是在这种高频的背景下形成的。
想想你最喜欢的那首歌,里面的每个节奏都是MHz在运作,让你忍不住跟着哼唱。
当然了,生活可不仅仅是技术。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日子吗?那种在天空中飞扬的感觉,跟MHz有什么关系呢?放风筝也有节奏,每一次放飞都像是在调节频率。
无极震动的原理无极震动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基于声波振动和共振原理。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无极震动的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了解无极震动的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声波和共振概念。
声波是一种能够传播的能量,它是由气体、液体或固体介质中的分子振动引起的。
共振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系统会以最大幅度振动的状态。
在物体固有频率和外力频率相等的情况下,共振现象最为明显。
无极震动的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进行解释:第一步:无极震动的源头是声波振动器或者说是无不劲重抖的震动器。
这个震动器会通过发射声波的方式产生一系列频率不断变化的声波信号。
这些声波信号会通过介质的传导或者空气的传播,传递到特定的目标物体上。
第二步:当声波信号传递到目标物体上时,物体的分子也开始振动。
这种振动是在声波信号的作用下产生的。
当声波信号的频率逐渐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会进入共振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将会以最大幅度进行振动。
第三步:在共振状态下,物体内部分子的振动会受到加强,产生一种能量积累的效果。
这种能量积累会导致物体产生高强度的内部振动。
当达到一定振幅时,物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内部的原子之间相互碰撞,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迅速升高。
第四步:通过持续的声波信号,物体内部的热量会不断增加,直到达到物体的熔点或者燃点。
当物体熔化或者燃烧时,其内部的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物体完全崩溃。
综上所述,无极震动的原理主要基于声波振动和共振原理。
通过将具有一定频率的声波信号传递到目标物体上,使其逐渐进入共振状态,从而产生高强度的内部振动。
这些振动会导致物体的结构破坏,最终达到物体崩溃的效果。
无极震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利用无极震动技术来拆除建筑物。
相较于传统的爆破方法,无极震动技术更加安全、高效、环保。
此外,无极震动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例如用于碎石、碎结石等外科手术中。
无极震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为许多领域带来新的技术革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音乐进入体感时代...
低频振动器让人喜欢、低频振动器 - DIY玩‘4D 私人家庭影院’
体感音乐振动器介绍让超人很是心动、但10多万的奢侈品价格让人望而怯步!找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原来:低频振动器的4d设备N年前就有产品了,美国专利的Aura Bass Shaker (4欧50W、散热器外形、
振动产生的热量更易散发,产品不易损坏)、DIY安装很简单!
体感音乐产品图片:
•
低频振动器内部图(中间银色金属物件可以上下做活塞移动产生振动):
体感音乐 重新定义声音的艺术
低频振动器参数、安装平面图:
适用多种产品:如游戏机、玩飞车游戏时,能体验到飞车时的速度与激情,疯狂的游戏玩家使用后带来更为真实的驾驶感受、另人更加兴奋、更过瘾......喜欢上的士高酒吧的年轻人,在舞台上的感觉同地上完全不一样、因舞台下面安装了这种低频振动器、震撼了整个舞台、站在上面就能让人很hi、兴奋得手舞足
蹈......
低频振动器在游戏机上:
功放---
超人刚好有2台ada 6150. 12声道处理能力,现在自己mc12前级,接入5个声道;还闲置一堆声道,这
次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6150 8欧 150瓦负载能力、搞2个低频震动器,十分轻松!把6150变成炮放了...呵呵!
无独有偶,mc12强大的低频管理发挥出优势。
Sub+r给113负责衔接,听感,氛围,吹。
Sub+l 通过6150后级给低频振动器。
图(2根sub3插入mc12的 sub r和sub l):
图(Sub 3的另一头到了6150后级,然后喇叭线到低频振动器):
沙发下安装图(加一块稍大些受力板、能让振动效果更好的传送):
密封式沙发安装图:
DIY动感私人家庭影院后体验:
1、看<<X战警>>、通过低频振动器增加了低频场景时的‘真实’效果、让自己如同进入片影中的场景,子
弹、爆炸就在身边一样,更刺激更有趣...!
2、这个‘东东’不会发声;Mc12释放粉红测试音,Bass Shaker不会发出低频噪音;但是有极轻微的呜呜声音(看恐怖片时不要因此产生幼觉哟!),超人分析是单元上下活塞运动的声音、那么不会发声就不会产生相位和f113之间的干扰,这个是超人购买Bass Shaker以前最大的担心;
3、Bass Shaker根据不同的低频频段,振动强弱不同。
零晨、一人看极低频来袭的恐怖大片,伴随音响系统多声道从不同方位传来的恐怖声,忽然、‘嘎’的一声开门声,沙发骚动起来...一阵强风从下自上、把自己吸入了沙发内、哇...! 怕怕...! 另人毛骨悚然......整个房间内弥漫着 恐怖的低频氛围,于是、左看看右看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还好、只是幻觉......下次看这类片还是多几个人一起
欣赏会好些!
4、毫无疑问!对于大空间,客厅党的朋友是福音,以前不少朋友抱怨,客厅党无前途、但现在看来是:
大空间更能另人兴奋、更有想像力、更有趣...
低频振动器N年前国外就已经流行的玩法,还运用到的很多不同的产品上、模拟低频的效果另人有很多想
象空间...!
中国体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