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管理规定精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114.82 KB
- 文档页数:4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复核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撰写、复核和管理过程,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审计工作。
二、底稿撰写规定1.底稿的命名规范:底稿应按照一定的命名规范进行命名,以便于查找和归档。
底稿名称应包含项目名称、审计程序的名称和版本号。
2.底稿的格式规定:底稿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撰写,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部分。
标题应明确反映底稿的内容,正文应简明扼要地描述底稿的目的、方法和结果,附件应包含相关的金融报表、文件和其他证据。
3.底稿的撰写要求:底稿的撰写应遵循审计准则和规范,确保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底稿应准确记录相关的审计事项,包括审计过程、结果和对应的工作底稿。
三、底稿复核规定1.复核人员的要求:底稿的复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
复核人员应对底稿的内容、结论和论据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2.复核的时间安排:底稿的复核应在底稿撰写完成后尽快进行,以确保发现和纠正错误的时间。
复核人员应在复核过程中记录复核的时间和日期,并留下复核意见和建议。
3.复核意见的记录与反馈:复核人员应将复核意见记录在底稿上,并向底稿的撰写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撰写人员应及时修改底稿,并在修改完成后通知复核人员。
四、底稿管理规定1.底稿的归档:底稿应按照一定的归档规范进行归档,以便于查找和审计事项的追踪。
底稿应按照项目、年度和审计程序的顺序进行编号和归档,且应分类存放,确保底稿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底稿的保密措施:底稿应加强保密措施,确保客户的信息和审计资料的安全性。
底稿应妥善保管,不得外传或泄露。
只有经过授权的审计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底稿。
3.底稿的备份与保存:底稿应进行定期备份和保存,以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底稿的保存期限应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合理的规定,且应妥善管理保存的底稿。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查为了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或审查组织,对底稿进行审查和评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一章总那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以下简称本准那么〕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六条〕,要紧讲明本准那么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操纵程序的要求。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本准那么第三条明确了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指出本准那么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方案、实施的审计程序、猎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猎取的资料。
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本准那么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以下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根底;〔2〕提供证据,证实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以下简称审计准那么〕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截了当依据。
1〕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实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那么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2〕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
要是时刻拖延过久,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遗忘某些事项,使得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能全面地反映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审计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比事后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更正确。
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本准那么第五条规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能够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和联系所能够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涉外业务时能够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一前百1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H31号-审计工作底稿》制定本指南。
2本指南主要目标在于向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编制、复核、使用和管理审计工作底稿时提供指导,如无其他恰当特殊理由,审计人员应遵照执行。
二释义1本指南中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由审计人员编制形成,也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提供,经审计人员审核后形成。
2本指南中审计证据是指在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3本指南中审计档案是指在规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报告审计意见的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并对其进行综合整理、分类归档后形成的档案资料。
三总则1真实性。
系指审计工作底稿中各类资料来源应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系指审计中应根据确定的审计目标在实施完整的审计程序,索取相关审计证据后明确表达专业判断意见。
3必要性。
系指审计工作底稿中应保存所有必要的审计证据。
4有效性。
系指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证据对审计结论支持充分,避免资料的重复索取和引用。
5简洁性。
系指审计工作底稿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力求突出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四一般原则1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内容1.1审计工作底稿应同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名称:即财务报表的编制单位,若财务报表编报单位为某一集团的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公司的名称,被审计单位名称可写简称。
举例:被审计单位为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审计工作底稿中可写为:新时空天津分公司。
2)审计项目名称:即某一财务报表项目名称或某一审计程序及实施对象的名称,如具体审计项目是某一会计科目,则应同时写明该会计科目。
举例:如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科目,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项目名称为:管理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管理规范一、引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管理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底稿管理规范对于提升审计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连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底稿的定义、底稿管理的目标、底稿管理的原则和底稿管理的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底稿的定义底稿是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文件和记录,它包含着审计人员的工作纪实、审核痕迹以及审计结论等内容。
底稿具有永久性、连续性和可追溯性的特点,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证据。
三、底稿管理的目标底稿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供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指导,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2. 保持底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可追溯性;3. 确保底稿的存储和归档,便于审计工作的复核和追溯。
四、底稿管理的原则底稿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性原则:制定明确的底稿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明确审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2. 审计证据原则:确保底稿能够充分呈现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3. 记录完整性原则:底稿应做到完整、准确、详细、清晰,记录审计工作的全过程;4. 秘密性原则:底稿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客户的商业机密。
五、底稿管理的步骤底稿管理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设计阶段:根据审计工作的需求,设计底稿模板和格式,并明确底稿的内容和审核要求;2. 底稿编制:按照审计程序和要求,编制底稿,并进行初步审核;3. 底稿复核:由审计负责人或高级审计人员对底稿进行复核,确保底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底稿修改和完善:根据复核意见,对底稿做出修订和完善;5. 存储和归档:对已完成的底稿进行存档,确保底稿的安全和便于查阅。
六、底稿管理的工具与技巧1. 底稿管理系统:使用专门的底稿管理系统,对底稿进行统一管理、归档和查询;2. 电子化管理:将底稿进行电子化整理和存储,提高底稿的可追溯性和审计工作的效率;3. 底稿审核:要求审计负责人或高级审计人员对底稿进行审核,确保底稿的准确性和规范性;4. 底稿交接:在审计工作转交给其他审计人员时,进行底稿交接,明确工作进度和底稿的相关事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2号——项目质量复核项目质量复核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质量进行审核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相关准则和法规要求。
在项目质量复核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项目文件、工作底稿、审核程序的复核等。
其次,项目质量复核需要对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工作底稿是会计师事务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记录和保存的所有工作资料,包括调查报告、会计记录、分析报告等。
会计师事务所应对这些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并与项目文件进行核对。
复核的重点包括工作底稿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合规性等。
如果发现工作底稿存在问题或不符合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项目质量复核需要对审核程序进行复核。
审核程序是会计师事务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旨在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和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审核程序进行复核,以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复核的重点包括审核程序的设计、执行过程、判断依据和结论等。
如果发现审核程序存在问题或不符合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及时进行整改。
最后,项目质量复核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应对项目质量复核的结果进行总结,以评估项目的质量水平和符合性。
评估的重点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准则要求、是否存在风险和问题等。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整改、追踪或报告。
综上所述,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2号对项目质量复核进行了规范和指引。
项目质量复核是确保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对项目文件、工作底稿和审核程序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核。
只有通过有效的质量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审计工作底稿制度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兴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审计工作底稿>及其它有关具体审计准则的规定和本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要求。
第二条本规范要求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参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能够由参审人员自行编制;也能够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第三者提供而形成;能够是书面文字形式,也能够是必要的声像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应以自制的书面文字形式为主。
第三条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参照本规范要求的有关内容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是按规定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明。
审计工作底稿应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完整记录参审人员的审计轨迹。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在内容上应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在形式上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2(一)资料翔实,即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的各类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重点突出,即审计工作底稿应反映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三)繁简得当,即审计工作底稿应根据记录内容的不同,对重要内容详细记录,对一般内容能够简单记录。
(四)结论明确,即按审计程序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参审人员应对该审计项目表示明确的专业判断意见。
(五)要素齐全,即构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应全部包括在内。
(六)格式规范,即审计工作底稿采用的格式规范。
(七)标识一致,即审计标识符的含义前后一致,并标识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八)记录清晰,即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的内容连贯,文字端正,有关验算数据正确。
第六条以下情况为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做为检查审计工作底稿是否繁简得当的根据:(一)审计约定事项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的复杂程度;(三)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四)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合法、完整;(五)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特别指导、监督和3检查。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复核管理制度范本1.底稿撰写(1)底稿编号-底稿编号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情况来确定。
-底稿编号应包括年度、月份和顺序号,例如:2024-01-001(2)底稿名称-底稿名称应简明扼要,能准确地描述该底稿所记录的工作内容。
(3)审计程序-底稿应明确所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相应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依据。
(4)底稿内容-底稿应详细记录审计工作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并附上相应的工作证据。
-底稿中应包括所采用的文件和会计系统的具体信息,以便复核和追溯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底稿复核(1)复核人员-底稿的复核人员应为与底稿编制人员不同的审计人员,以确保底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复核内容-复核人员应对底稿进行全面的复核,确保底稿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并检查底稿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3)复核记录-复核人员应在底稿上签字并注明复核日期,以明确复核人员的身份和复核时间。
3.底稿管理(1)底稿保存-底稿应妥善保存,以确保底稿内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底稿应按照年度、月份和项目等方式进行分类和整理,方便查找和使用。
(2)底稿归档-完成审计工作后,底稿应按照文件归档的要求进行归档,并保留合适的审计工作底稿备份。
(3)底稿权限-底稿的访问权限应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进行设置,确保只有有关人员可以查看和修改底稿。
(4)底稿备份-底稿的备份应定期进行,以防止不可预见的数据丢失和意外损坏。
二、结语以上是一个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复核、管理制度的范本。
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审计工作底稿的撰写、复核和管理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某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正文]一、引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以下简称“底稿”)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所使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底稿记录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包括审计程序的安排、执行和结果,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独立性和审计合规性的评估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二、底稿的结构某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审计程序安排审计程序安排是底稿的首要部分,它详细记录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财务报表的整体审计策略和方法。
具体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评估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和时间表等。
2. 审计程序执行审计程序执行是底稿的核心部分,它主要记录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所进行的具体工作,包括对账目和凭证的检查、样本抽取和检验、内部控制的评估、财务分析和比较、文档核实等。
该部分需要详细记录审计师的工作方法、抽样原则和结论,并留有空白表格和填写说明,以便于记录实际操作和结果。
3. 审计发现和分析审计发现和分析是底稿的重要部分,它记录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异常和风险,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该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审计师对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潜在错误、欺诈行为和违规事项的发现和评估。
4. 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结论和建议是底稿的总结部分,它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的总体评价、发现的问题的重要性评级、业务风险控制建议和财务报表的修正建议等。
该部分需要结合审计发现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三、底稿的主要内容根据某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规定和行业惯例,底稿的主要内容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目标和范围底稿中需要明确记录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审计的时间段、审计对象和审计程序的具体安排。
这有助于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限制,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指导。
2. 审计程序的安排和执行底稿中需要详细描述审计程序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包括审计程序的设计、抽样原则和方法、工作步骤和顺序等。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管理规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管理制度
一、为了规范我所审计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确保执业质量和审计任务的完成。
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制定本制度。
二、本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是由在所内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参照本制度办理。
三、审计工作底稿应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包括与形成和发表审计意见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由注册会计师或助理审计人员编制形成,也可由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后整理形成。
四、本公司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为此,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手册中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统一印制了两种(一种称文字式工作底稿、一种称表格式工作底稿),三类(综合类、业务类、备查类)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供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业中恰当运用。
五、凡在本公司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服从项目主审安排,按审计计划的分工认真撰写所内统一印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按各底稿要求的格式逐项计算和撰写,必要时,要另加附表和计算过程,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对实质性审计工作底稿要求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及各个表格的编制说明要求内容和项目正确撰写本人所承办的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底稿中的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及审计结论负直接责任,并在所编审计底稿上签名,以示负责。
六、审计底稿中运用的各种审计标识应说明其含义,并应保持前后一致。
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
七、依据本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对审计工作底稿建立两级复核制,即由项目主审对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撰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项复核,在复核过程中要做出必要的复核记录,书面表示复核意见并签名;由所业务负责人对正体审计项目进行复核,对在复核中,各复核人员如发现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做出的审计记录存在问题,应指示有关人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
八、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完成外勤工作后,应将本人所承办的审计工作底稿按所内规定的三类工作底稿目录顺序
进行排列后交付项目主审,由主审统一编写该项目顺序编号,并进行复核、归类、整理后,按档案管理规定,交档案保管员建档归案,并按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管理。
九、凡在本公司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权属关系归本公司所有。
任何人不得自留或转移。
十、事务所对形成审计档案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建立保密制度,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涉及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但由于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依法查阅,并按规定办理了有关手续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时需要查阅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属于泄密。
十一、查阅者因误用审计工作底稿而形成的后果,与本公司无关。
十二、本制度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实行。
XXXXXXX事务所
XXXX年XX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