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八年级 生物(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个体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的是( )A .扦插的月季B .嫁接的柑橘C .试管婴儿D .组织培养的麦苗 2.园艺师将一株单色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种花形的“塔花”,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 .扦插 B .嫁接 C .压条D .杂交3.“春蚕到死丝方尽”,诗中蚕的“死”是指家蚕哪个发育时期的结束( ) 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4.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B .有抱对行为,能完成体内受精 C .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D .成体用鳃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了鸟繁殖行为中的( ) A .筑巢B .求偶C .交配D .育雏6.比较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鸟类将卵产在窝里,胚胎发育能够得到很好得到保护,后代成活率高B .三者都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C .只有两栖类具有变态发育过程,更适于生存D .昆虫和鸟类都具有变态发育过程,比鸟类更适于生存7.结合如图分析,下列关于鸟卵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卵壳,起保护作用,防止卵细胞受伤害B .②为卵黄,内有遗传物质,因此都能发育成胚胎C .③为胚盘,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D .④为卵白,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8.新疆地区不仅棉花产量大,而且所产棉花品质好,特别是新疆长绒棉因其棉纤维长、柔软细腻,光泽度好,成为棉花界的明星。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摘要:花生果实的大小变异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收集不同种类的花生果实,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情况。
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中存在显著的大小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均值也有所不同。
本实验为花生产业的科学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统计分析引言:花生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果实的大小对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花生果实的大小变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品种差异、环境条件、施肥水分等。
因此,研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情况对于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1.收集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样本,测量其大小,并进行统计分析。
2.探究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情况。
3.为花生产业提供科学种植的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1.材料a.不同种类的花生果实样本b.测量尺子c.计算机及相关统计软件2.方法a.收集不同种类的花生果实样本,确保每个品种至少有30个样本。
b.使用测量尺子测量每个样本的果实大小,记录数据。
c.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结果与讨论:1.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1),均值范围在2.0-3.5cm之间。
2. 品种A的花生果实平均大小为2.5cm,标准差为0.3cm;品种B的花生果实平均大小为2.2cm,标准差为0.2cm;品种C的花生果实平均大小为3.0cm,标准差为0.4cm。
3.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范围有所不同,品种A的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程度较小,品种B的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程度适中,品种C的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程度较大。
4.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主要受到品种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品种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以促进花生果实的均一性和品质稳定性。
结论:通过对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花生果实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均值和变异程度也不同。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一、实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能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实验原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三、实验仪器材料大小花生各100粒、直尺、两个三角板、笔。
四、实验方法1、随机从大品种的花生中取出30粒花生。
2、测量每一粒花生的长轴长度并作记录。
3、随机从小品种的花生中取出30粒花生。
4、测量每一粒花生的长轴长度并作记录。
5、分别求出两个品种的花生的平均值(比较两平均值,并尝试得出结论)。
6、分别绘制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分布曲线(横轴表示长度,纵轴表示该长度花生的数量),比较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分布曲线,并尝试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大品种的花生长度记录表(mm)小品种的花生长度记录表(mm)分析:1. 比较两个平均值大小可知,大品种的花生的长度大于小品种花生的长度,由此可知,它们是两个品种。
2. 比较两条曲线可知,两个品种的曲线也有交叉的地方,说明大品种的花生也有变异为小花生的,而小花生品种中也有变异为大花生的。
七、实验总结反思与修正1. 实验材料可以改进,因为花生的大小是不容易区别的,有的学生可能分不清楚哪个是大花生,哪个是小花生,所以可以改成花生种子或者大小不同品种的瓜子。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篇二: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单:个数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长度实验结论: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报告单:实验结论:篇三: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说课稿+图片终稿《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说课稿初中生物组8号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节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理解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
同时为第三章生物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来复习巩固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2、体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所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3、通过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异,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教学难点]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所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大、小花生,游标卡尺),实验报告(见图1)图1学生准备:预习实验,分好小组(4人一组),做好分工(给学生建议: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各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2人负责大花生的取样、测量等工作,2人负责小花生的,确定小组长为实验报告完成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学生熟悉的俗话引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这些话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现象?展示课本图片:(见图2、3)图2图3不同品种的菊花花瓣的颜色、花朵的大小,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的大小、果粒的颜色等都存在变异,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同时教师强调指出: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都是同一物种,生物的变异是指这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能叫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本实验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
并且通过测量和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
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
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理解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
2、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宗旨,本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分组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实验二: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课本第41-42页)目的要求: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材料用具: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作出假设: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试着作出假设1有的学生认为是基因组成不同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环境条件不同。
分析这两种情况的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①随机取样,每个品种的花生样品不少于30粒;②用直尺测量每粒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单位以毫米计,四舍五入; 如毫米可算作19毫米。
③每四五个人为一组两人测量30粒大花生两人测量30粒小花生测量完成后交换数值测量结果记录,并求取各花生品种果实长度的平均值;④绘制曲线图(找点,连成曲线,大小两品种两条曲线一直线一虚线表示)曲线水平轴表示果实的长度,纵轴表示样品的个数.可让一组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同时把结果和过程在黑板上表现出来。
教师可小结和总结帮助分析评价。
通过比较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小花生的平均长度都小于大花生的平均长度。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物质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果实有大有小呢?这种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二环境条件不同。
5.得出结论: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让学生找出大花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30粒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
让学生分析出大花生果实长度不同也是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
但是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小花生或大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1、比较小花生和大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得出什么结论2、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不同表现出性状上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假设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与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相比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与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和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有关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就是遗传的变异也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不遗传的变异。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果实大小对产量和市场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实验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提高
花生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生长环境和施肥水平的花生田地进行观察和测量。
结果显示,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施肥水平对花生果实大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充
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花生果实大小明显较大;而在干旱或者过度施
肥的环境中,花生果实大小则较小。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生长环境: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花生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从而使得果实大小增大;
2. 施肥水平:适量的施肥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但过度施肥则会导致
植株生长过快而果实发育不良。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建议: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
2. 确保水分供应:保证花生田地的充足水分供应,特别是在果实发育期。
总的来说,通过这项实验研究,我们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够为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帮助。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求两课时完成,其中在第一课时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
所以我另设计了一个实验,从简单模拟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来说明变异的遗传基础。
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这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
由于在第二课时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在第一课时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
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二)能力目标: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三)情感目标: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改变从而引起变异的产生三、教学重点、难点: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举例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复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遗传与变异。
通过观看照片并让一位学生介绍自己与双胞胎哥哥之间的差别,让学生“找特征、找差异”从而回顾什么是性状,什么是遗传与变异,教师归纳。
初二生物生物的变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哪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A.人类的红绿色盲B.由于水肥充足,玉米长得穗大粒多C.同一品种小麦,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秆粗穗大D.原本肤色相近的双胞胎兄弟因工作环境不同,肤色差异很大【答案】A【解析】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不能传给下一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人类的红绿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C、D中的变异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考点】生物的变异2.目前人们认为比较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颌分泌出我们所需的某些物质。
A.乳房B.遗传基因C.细胞核D.染色体【答案】B【解析】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指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可以减少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乳房生物反应器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故选:B【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选育对人类有益的变异类型。
下列与遗传选育无关的是A.太空椒B.杂交水稻C.无籽西瓜D.白化玉米苗【答案】D【解析】A、太空椒是利于太空射线诱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新品种,属诱变育种,A正确;B、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属于杂交育种,也叫基因重组,B正确;C、无籽西瓜,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无籽西瓜,属于基因突变育种,C正确;D、白化苗植株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不利变异,不是有益的类型,D 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一】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让学生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我选择的实验是应用教材上的“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通过举例学生很容易明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自然界中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双胞胎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使父母区分姐、妹或兄、弟。
”学生又例举了更多的实例。
这一任务很简单的就过去了。
在学生自主进展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先由学生结合课本47页有关的对话提出自己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制定方案进展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展测量两种不同的花生品种的长度时,我没有规定学生用哪种方法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而是让学生自己考虑选择方法,但要求是测量误差要小。
接下来学生就互相讨论着、比划着并不时的用尺子、三角板测量着。
不到三分钟时间,学生有了自己的测量方法,我巡视着,观察着学生的方法,让我感觉到学生的思维真的很活泼。
有的学生将坐标纸当尺子,将一端用尺子竖起作为起点,来标准花生的起始点,然后用笔尖在花生的另一端点点,读书数据,另一位同学记录。
有的开场也是这种方法,但是在终点端同样也是用尺子垂直下去读出相应的数据(这种方法更准确)。
也有的同学将实验台的一边作为起点,花生就以其为起点,然后再测量。
有的那么是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将花生在尺子上比量一下读出相应的数据(当然误差要大);也有的用两个三角板固定花生的两端,在通过尺子来测量,还有的学生将花生的两端利用一样的角度将点点在纸上,然后再用尺子量出两点之间的间隔。
看着学生的种种测量方法,我不禁庆幸我没有事先将测量方法介绍给学生,否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样的测量方法,同时学生在测量前的互相讨论、找出方法这一思维碰撞的过程也会没有任何火花。
给学生一片考虑的空间,学生会描绘出很多极美的图案。
但是在实验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因为抑制不住自己的嘴,而出现偷吃花生的现象,并且这种偷吃我没有看到,直到实验完毕才发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_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单元检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营养生殖的优点()A.繁殖方式简便B.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C.繁殖速度加快D.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2.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人的有酒窝与无酒窝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D.桃的红花与梨的白花3. 人们可用一些药物处理种子后得到新的品种,这是因为()A.药物杀死了种子中的虫卵B.药物改变了胚的结构C.药物能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D.药物改变了种子里的遗传物质4. 下列哪种生物的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A.天鹅B.水稻C.蝾螈D.水牛5. 下列性状中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豚鼠的黑毛与长毛B.豌豆的黄粒与绿粒C.绵羊的长毛与细毛D.玫瑰的红色与月季的红色6. 一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A.75%B.25%C.50%D.100%7.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在于,无性生殖()A.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D.不能产生生殖细胞8.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A.染色体B.DNAC.基因D.细胞核9. 探索“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分别从甲品种花生和乙品种花生中随机各取出30粒花生,进行长轴长度的测量,数据如下请回答(1)~(2):(1)比较甲、乙花生的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乙花生平均值大于甲花生平值,说明花生长短的性状受()控制.A.环境B.遗传物质C.土壤D.空气(2)甲花生之间长度也有差异,说明花生长短的发生也受()影响.A.环境B.遗传物质C.土壤D.空气10. 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的是()A.家蚕B.家鸽C.蟾蜍D.亚洲象11. 在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羊、牛、马共同生活,享受着同样的牧草.它们吃了相同的食物,却长出了不同的羊肉、牛肉、马肉,其根本原因是()A.它们的新陈代谢方式不同B.它们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显著不同C.它们的细胞大小形状不同D.它们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12. 促进植物产生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A.杂交B.射线照射种子C.药物处理种子D.以上均是13. “毛毛虫变蝴蝶”,蝴蝶的一生中依次经历的时期分别是()A.受精卵、幼虫、成虫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C.受精卵、蛹、幼虫、成虫D.受精卵、幼虫、成虫、蛹14. 下列哪种细胞内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A.受精卵B.肌细胞C.卵细胞D.神经细胞15. 下列属于营养繁殖的方式是()A.播撒玉米种子种玉米B.播撒蚕豆种子C.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新植株D.埋下小麦种子后种子发芽16. 在家鸽的卵中,属于卵细胞结构的是()A.卵壳、卵黄、卵白B.胚盘、卵黄、卵黄膜C.胚盘、卵黄、卵黄系带D.卵白、卵黄、胚盘17. 某男子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A.0B.25%C.50%D.100%1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变异是普遍存在的②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③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意义④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⑤主要指亲代与子代的差异.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D.①②④19. 下列几种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受水环境污染影响最大的是()A.家蚕B.蝗虫C.青蛙D.喜鹊20. 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高杆与抗锈病B.豌豆的红花与高茎C.人的单眼皮与无酒窝D.果蝇的白眼与红眼21.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克隆羊B.杂交水稻C.优良苹果树的嫁接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22. 在鸟类的繁殖过程中,不一定具有的行为是()A.筑巢、孵卵、育雏B.求偶、筑巢、孵卵C.求偶、交配、产卵D.求偶、产卵、育雏23. 可表示女性正常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A.22条+YB.22条+XYC.22条+XD.22条+XX24. 科学家将平度马家沟芹菜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其原理是()A.转入了新品种基因B.改变了芹菜种子的营养成分C.淘汰了芹菜的某些不良性状D.使得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5.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青蛙的发育特点的是( )A.幼体在水中发育B.变态发育C.幼体在陆地发育D.幼体用鳃呼吸26. 人类的下列疾病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A.艾滋病B.血友病C.白化病D.色盲病27.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成蛙既可以用鳃呼吸也可以用肺呼吸B.昆虫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C.鸟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卵黄D.果蝇、蝗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28. 下列现象中,属于变异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C.小强和爸爸都是双眼皮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29. 通常情况下,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丈夫智力正常,妻子智力障碍,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B.普通甜椒种子遨游太空后播种,结出了“特大椒”C.两株矮茎豌豆杂交,子代14表现为高茎,34表现为矮茎D.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30. 下列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用土豆发育成新植株B.播撒玉米种子种地C.埋下小麦种子后,种子发芽D.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二、 填空题31. 绝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中,用鳃呼吸,成体用________呼吸,所有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覆盖有________,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32. 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就________.(“越大”或“越小”)33. 青蛙生殖方式是________受精,卵生;发育特点是________;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________.鸡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受精,卵生;鸡卵比青蛙卵的结构________;整个生殖发育过程脱离了________的限制.因此,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是比较高等的动物.34.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控制________.35. 男性的两条性染色体,其形状、大小________,一条叫________染色体,另一条叫________染色体;女性的两条性染色体都叫________染色体.36. 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37. 嗨,大家好,我是太空番茄“绿钻石”.可别小瞧我,在种子时期我就和伙伴们去过太空呢!在太空特殊的环境中,我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微妙变化.我长得特别快,果实醯甜浓郁,营养价值极高,成熟后穿的还是“绿衣裳”,很特别吧!(l)果实中酸甜浓郁的汁液,储存在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中,汁液中富含的________可预防坏血病.(2)“绿衣裳”指绿果皮,它和普通番茄的红果皮不同,这种变异是由________改变引起的.________(可以/不可以)遗传给后代.(3)剥开果皮,可以看到很多种子,说明我是________(被子/裸子)植物家族中的一员.(4)通过种子的繁殖,我将子孙满堂,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有性/无性)生殖.38.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女性甲及其家庭成员某常染色体控制的遗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人类的遗传病通常是由致病的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的,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是________的,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若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对a是显性的,则其哥哥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外祖母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的,.可见,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隐形遗传病,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会________.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后代该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________(3)若父亲和母亲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________.是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外祖父正常,母亲患病这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_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性生殖的优点,无性生殖指的是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答案】B【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人眼皮的单双等.3.【答案】D【解析】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4.【答案】C【解析】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5.【答案】B【解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6.【答案】C【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7.【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可根据两者的概念来解答,较为基础.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答时可以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方面来切入.9.【答案】BA【解析】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10.【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的知识,思考作答.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羊肉是羊细胞内的决定羊肉的基因控制的,牛肉是牛细胞内的决定牛肉的基因控制的,马肉马细胞内的决定马肉的基因控制的.12.【答案】D【解析】植物产生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杂交、射线照射种子和药物处理种子等,分析作答.13.【答案】B【解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蝴蝶、蜜蜂、家蚕。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报告一、引言花生是一种常见的豆类作物,其果实大小的变异性一直是农业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
果实大小不仅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还与种植技术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性进行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二、实验设计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来自同一品种的100颗花生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2. 实验步骤:(1)将100颗花生种子分成10组,每组10颗,标记为A1、A2、A3 (10)(2)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将每组花生种子分别种植在10个相同大小的花盆中。
(3)在整个生长期间,对每组花生植株进行日常的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
(4)在花生果实成熟后,分别收获每组花生果实,并将其进行称重。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A1组花生果实平均重量为2.5克;A2组花生果实平均重量为2.7克;A3组花生果实平均重量为2.4克;......A10组花生果实平均重量为2.6克。
四、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花生果实大小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即使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不同组的花生果实重量也会有所差异。
2. 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3. 种植技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性,例如施肥量、浇水频率等。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探索了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性,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然而,由于实验规模有限,我们并未对具体的遗传因素和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规模,采集更多的数据,并结合遗传学和农业技术的知识,深入探讨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总之,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花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花生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2023年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2023年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
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达标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原鸡和家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又有许多差异。
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家鸡,是因为生物具有( )A.生长和发育的现象B.代谢废物的能力C.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应激性2.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我国科学家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抗虫棉花,它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控制合成毒素的基因,其核心技术是( )A.嫁接技术B.转基因技术C.克隆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3.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③的变化最明显D.③存在于细胞核中(第3题)(第4题)4.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果高茎基因(D)在如图中A位置,那么矮茎基因(d)所在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5.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D.母亲的血型是A型,所生的孩子的血型是B型6.下列性状中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绵羊的长毛与白毛B.豌豆的黄粒与皱粒C.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D.菊花的红色和桃花的红色7.下列关于基因与DNA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就是一个基因B.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C.一个基因与多个DNA有关D.一个基因中包含多个DNA8.下列关于性状与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一对相对性状纯种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隐性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它不能遗传D.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所控制的9.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B.花的紫色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第9题)(第10题)10.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甲、乙和丙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A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C.c的染色体类型可以表示为22条+YD.丙的性别是由父方决定的11.在一个健康的女性体内,取卵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各一个,这四个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体数目共有( )A.8条B.5条C.7条D.4条12.孟德尔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种子都是圆粒,将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获得子二代种子。
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
实验人:初二(6)黄炫豪
一目标
1 知道使用适当的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
2 尝试科学测量,记录并统计分析数据。
3 通过探究,懂得生物性状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二实验准备
1准备好实验材料:随机挑选30~50粒花生
2 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三过程
1 提出问题
花生的果实是否存在大小不同的变异吗?
2 作出假设
大花生结出的果实比小花生果实的种子大些
3 制定计划
(1)随机挑选大小不同同一品种的花生
(2)测量果实长轴的长短,以mm为单位,四舍五入
(3)测量工具:圆规,刻度尺
(4)测量方法:先用圆规测量,再用尺子量出长度
(5)记录两种花生的长度,设计记录表
(6)取两种花生的平均值,并做比较
四实施计划
统计表(单位mm)
结论:大花生的种子平均值比小花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