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27.58 KB
- 文档页数:4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影响造形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
而新闻摄影构图是指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将取景框中的人、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和取舍,等待典型性瞬间的来临,使其更具表现力。
以下我将从构图方法,主陪体,画幅虚实,景别大小,拍摄角度,前背景,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对一些图片进行具体分析。
图一:6月11日,2012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争夺战在昨晚因雨中断后今日续战,西班牙天王纳达尔凭借重新开场后收获的关键破发,最终一鼓作气拿下第四盘击败德约科维奇。
纳达尔第七次在罗兰加洛斯红土场上捧起火枪手杯,并成为公开赛时代夺得法网男单冠军次数最多的选手。
1、照片采用了三分法的构图,单一主体,主体是网球队员,在画面右侧的三分之一处,这种构图方法是新闻摄影作品中最常用的方法,给人平稳的感觉,符合视觉习惯,让主体处在最能引起读者关注的地方,是新闻事件的“新闻点”位子。
2、图片是近景构图,这样可以着力表现出主体人物在比赛时的挥拍击球的肢体动作以及用力击球时的面目专注和纠结的表情,又是正面拍摄,增大了信息量,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水平拍摄,使得画面更加真实,有写实作用。
3、背景是裁判席,比较杂乱,摄影师采用增大光圈的方法使背景虚化,图中的网球和球拍都是陪体,调慢快门速度跟拍运动的网球和拍的方法,使陪体虚化,完成画面的定格。
这样利用景深的原理就形成了鲜明的虚实结合,突出主体人物的活动,使读者更关注新闻主体,同时也加强了空间感,使在赛场上的网球手与裁判席形成一定的空间距离。
而陪体的虚化又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表现出球的运动,形具有现场感,也显示了比赛的激烈。
4、另外,主体人物的红色服装和网球的黄色都是暖色调,与背景的绿色、裁判深色西装的冷色形成冷暖对比,也可以表现选手和裁判在比赛时不同的心理状态。
图二:当地时间2012年5月31日,印度新德里,人们设法避暑消夏。
新闻摄影例子
以下是一些新闻摄影的例子:
1. 《饥饿的女孩》:摄影师拍摄了苏丹大饥荒中的一名赤身裸体的小女孩,被秃鹰盯着的情景,这张照片获得了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
2. 《手》:乌干达儿童的手的照片,获得了1982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奖。
3. 《母爱》:尤金·史密斯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渔村拍摄的母子照片,表现了大爱与大恨,是对人类现状的控诉。
4. 《悲伤》:一个小男孩因为家里的六只羊被计程车撞死而哭泣的照片,让人心碎,同时也为孩子和他家人的命运担心。
这些新闻摄影作品都捕捉到了重要的瞬间,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问题和人类的情感。
新闻摄影照片点评及欣赏新闻摄影是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能够通过图片快速地把事件传递给受众,因此在现代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按照类型对新闻摄影照片进行点评和欣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摄影。
新闻现场摄影在新闻现场摄影方面,拍摄者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快地通过镜头把事件展现给读者。
然而,抓拍一张突发图片并非易事,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丰富的经验。
一些经典的新闻现场照片,如乌克兰示威者与警察对峙的照片,往往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更好地传达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这样的摄影师不仅仅是工作人员,更是一个瞬间的见证者。
他们的作品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来改变世界。
人物写真摄影在人物写真摄影领域,摄影师需要捕捉人物独特的个性与特点,以及眼神、动作、表情等小细节,通过这些让人物栩栩如生,并且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
例如,纪录片《人间世》中,摄影师通过捕捉摄影对象所闪烁的瞬间,呈现了人类独特精神的深度,引发了许多人的深切共鸣。
动物写真摄影在动物写真摄影领域,摄影师可以用照片展现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动物与世界的互动。
例如,摄影师拍摄了一组雪豹和它的孩子的照片,这组照片展现了雪豹保护儿女的爱和智慧,令人感到深深的感动。
自然风光摄影在自然风光摄影领域,摄影师的任务是记录大自然的美丽和无限魅力,甚至可以通过画面传达一种深切的内心体验。
例如,拍摄日出或日落的照片,红色的云彩和金色的阳光将大地染成一片温暖的氛围,带给人们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总之,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的中流砥柱,良好的新闻摄影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原委,而且还可以鼓舞人们的情感。
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摄影,以便让更多的人发现和欣赏新闻摄影的魅力。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选
日期:2006年05月07日责任编辑:ansel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工作于3月20日至24日在深圳市举行。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永恒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此次大赛共设8类16项大奖。
每个奖项分设金银铜奖各一以及五个优秀奖,此外还设有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一名。
大赛所有评选工作已于今日上午完毕,各大奖项花落各家。
其中美国Getty图片社柏拉-布洛恩斯坦(paula.bronstein)为《时代周刊》所拍摄的《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赢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图为2005年10月17日,一位母亲在轻轻的摸着她受伤的儿子的头.他们住在Balakot 一个废弃的城镇的帐篷中。
(华赛组委会供图)
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
突发性新闻类单幅:
突发性新闻类单幅金奖:黎巴嫩的汽车炸弹袭击
路透社Mohamed Azakir记者所拍摄的《黎巴嫩的汽车炸弹袭击》赢得了突发性新闻类单幅金奖,图为2005年2月14日,在贝鲁特的一个汽车炸弹的爆炸现场,一个黎巴嫩人在为伤者大声呼救。
据目击人士称,黎巴嫩的前任总理Rafik al-Hariri周二在贝鲁特湖滨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汽车炸弹袭击中丧生。
除此之外,至少有包括其保镖在内的8个人也在这次袭击中丧生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触动心灵的瞬间”——浅析新闻摄影作品《热身》班级:10新闻学号:姓名:刘璐在2013年2月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来自我国浙江日报图片中心摄影记者储永志拍拍摄的照片《热身》荣获本届“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在本届赛事中,我国共有四幅摄影作品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对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今年, 荷赛调整奖项, 把体育类分成体育动作类和体育特写类两个类别。
我国记者一举拿下体育动作类单幅二、三等奖。
荷赛组委会对该类别的最新定位是:“指在主要运动项目或高级别竞赛中捕捉到的关键时刻体育动作类单幅照片”讲究的就是瞬间性,用摄影大师布列松的话就叫“决定性瞬间”,瞬间的精彩是该类的王道,储永志的《热身》就是这个类别的代表作。
这幅照片拍摄于7月10日的浙江省嘉兴市少体校体操训练馆,画面内容简明易懂,就是一群体操小选手正在做训练前的热身活动。
看似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储永志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拍摄手法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给人心底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人过目难忘。
一队男孩在台边压腿,一个女孩在台上跳跃。
作者采用俯拍视角,将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训练内容拍进同一画面,形成了有趣的情景。
俯看之下,整个队伍如比赛中的赛艇,双腿犹如双桨,形成一条条平行又对称的竖线条。
地板台布颜色以及队列本身又形成数条平行的横线条,线条规则排列,成悦目的形式美感;远处,一个女孩在练习跳跃,双腿箭步伸展,双臂十字展开,姿态十分优美地从画面的右上角“飞”向左下角的瞬间,形成有形线条(伸展的双腿)和无形线条(朝向、视线和运动方向) 相结合的对角线构图,产生极强的动感效果,与画面下部列队压腿的静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相互衬托”,整个画面有矛盾、有冲突,也有和谐、有统一,这是构图的最高境界。
新闻摄影作品评析本文以《New York Times》为例对一张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评析。
该作品于2021年6月,由该报记者Steven Keating拍摄。
照片中,一名年轻男子面对摄相机,戴着黑色口罩,两眼含泪,表情痛苦而无助。
背后是一片密集的警察与示威者混战的场景。
这张照片捕捉到了当下在美国多个城市持续发生的抗议示威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暴力冲突与社会动荡。
这张照片的构图非常简洁而又有力。
以男子为中心,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到他的面部表情。
男子嘴部被黑色口罩覆盖,突出了他眼部的泪痕和眼神中的无助和痛苦。
这种集中的焦点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同身受的情绪,让观众不禁被吸引进照片内。
照片的色彩运用也非常出色。
整幅画面以黑白灰为主,突出了场景中的暴力与紧张气氛。
黑色口罩、男子的黑色上衣和背后警察的防护装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男子的孤立与无助。
此外,还有一些微弱的灯光和反光,增加了照片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这张照片的价值在于其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男子的眼睛和泪痕,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此外,背景中的暴力场面也引起观众对示威活动和政治社会问题的深思。
这张照片通过准确捕捉瞬间并传达情感,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总而言之,这张《New York Times》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精准的构图、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到了抗议示威活动中的暴力与社会动荡,并引发了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社会意义使得这张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表达价值。
这张新闻摄影作品凝聚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情感共鸣,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评析。
抗议示威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新闻摄影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它们代表着社会的不满与呼声,承载着民众对于公正和平等的期许。
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抗议示威活动的现场,更通过一名年轻男子的面部表情,传递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这位男子的眼神中透露出的绝望和沮丧,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引发了无数思考。
新纪实摄影作品赏析纪实摄影是一种以记录现实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摄影形式,它通过摄影师的视角,传递出时代背景、社会现象和人物情感。
在新纪实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们更加注重个人风格的展现,同时在表现手法和主题选择上也更为多元化。
本文将赏析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新纪实摄影作品,带您领略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学魅力。
一、《孤独的牧羊人》这幅作品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画面中,一位牧羊人站在辽阔的草原上,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脉。
摄影师运用低角度的拍摄手法,突出了牧羊人的孤独感。
作品采用黑白色调,使画面更具年代感,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二、《城市边缘》这幅作品聚焦于城市边缘的棚户区,画面中,破旧的房屋、晾晒的衣物和忙碌的居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
摄影师通过高角度的拍摄,展现了这一区域的拥挤与杂乱。
色彩鲜明的画面,使观者感受到城市边缘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信仰的力量》这幅作品拍摄于西藏,画面中,朝圣者在风雪中前行,坚定的目光和姿态展现出信仰的力量。
摄影师运用广角镜头,将壮丽的雪山和朝圣者融入同一画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丰富的画面,传递出信仰的温暖。
四、《童年的记忆》这幅作品以童年为主题,画面中,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纯真的笑容感染着观者。
摄影师采用抓拍的手法,捕捉到孩子们最自然的状态。
作品以高饱和度的色彩,展现了童年的美好记忆。
五、《岁月的痕迹》这幅作品关注老年人,画面中,皱纹纵横的老人脸庞传递出岁月的痕迹。
摄影师通过近距离的特写,展现出老年人的沧桑与坚韧。
黑白色调的处理,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引发观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总结:新纪实摄影作品在继承传统纪实摄影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手法的创新。
新闻摄影——图片作品分析1.针孔成像原理图针孔成像原理,又称“暗室成像”原理。
光进行直线传播。
当光经过景物,再经过一个小孔进入暗室时,通过反射,暗室的墙上会形成一个上下颠倒的景物影像。
2.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 )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
3.绘画桌暗箱通过暗箱将影像投射在绘画板上,然后用笔描画出影像的轮廓,创作逼真的绘画。
4.窗外景色又名《鸽子窝》(实景)。
1826年,尼埃普斯将一面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进照相机,然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对着窗外的景物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曝光,最终制出了这张风景照片。
这是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5.尼埃普斯(1765—1833)和他的照相机6.牵马的孩子2002年,法兰西博物馆购得一幅尼埃普斯拍摄的荷兰版画《牵马的孩子》。
经摄影史家考证确认,这幅照片摄于1825年,比《窗外景色》的拍摄时间早一年。
现在有观点认为,《牵马的孩子》应该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7.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法国人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1851)是“银版摄影法”的发明者。
8.尼埃普斯与达盖尔9.工作室一角摄于1837年。
达盖尔将一面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放在加热的水银蒸汽上熏,再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
他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张自己首次定影成功的照片。
10巴黎寺院街达盖尔摄于1838年。
这是达盖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照片中场面宽阔,景物清晰,具有较强的空间纵深感。
11.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1800—1887 )12.塔尔博特用卡罗摄影术拍摄的人物肖像的负片及印片摄于1845年。
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负片人物肖像。
13.汉堡大火废墟比欧乌、史特尔茨纳摄于1842年。
14.芬顿(1819—1869)和他的马车摄于1855年。
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兼评著名摄影作品?胜利之吻?[摘要]把作品的创作过程与作品的传播效果联系起来,尤其对作品问世后的命运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思想荚感和情感升华是作品产生影响力的根本。
本文试以历经60年而不衰的影作?胜利之吻?为蓝本,说明新闻摄影审美的三种形态即现场势态、审美情态、象征意态是作品产生影响力的根本。
[关键词]新闻摄影;审美;形态?国际新闻界?杂志①刊登了一幅图片?瞬间的力量?(同名?胜利之吻?),配文介绍:这幅作品摄于1945年8月14日,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向往和平、痛恨战争的主题,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此前,?环球时报?②在?“世纪之吻〞从何来??的文章中曾披露:“一位名叫吉姆·雷诺尔斯的75岁老人公开成认照片中的男性公民就是自己。
照片并非摄于当年8月,而是5月,也就是战胜德国纳粹的日子。
〞3个月后公布于世,造成了时代背景的错位。
拍摄这幅照片的摄影师名叫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Eisentaedt)③。
这是他根据?生活?杂志老板的授意,从创意、构图,直至被吻护士小姐身体的姿态,都是经过精心筹划的。
而作者艾森施泰特却说:日本宣布投降那天,我在时代广场上看见一个士兵沿着大街奔跑,一路上拥抱任何一位成年女性,当他抱住一位白衣护士时,我一口气拍了4张他与护士接吻的镜头。
美国?生活?杂志1945年8月第一次发表这幅作品时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
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④“结束〞是在8月,而不是5月,这也是铁的历史事实。
从以上有关材料来看,?胜利之吻?在真实性与实效性方面是存在争议的⑤。
但有意味的是:这幅作品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仍然在各类杂志的评选中居20世纪最具影响的摄影作品之首。
几年前,国外报刊发起寻找该作“画中人〞的信息,竟应招了好几位“画中人〞,护士太太让问“吻后说了啥〞,终于辨出“无言〞是真人。
直到今天,作品仍在高频率放映,众多读者认为:即使作品与新闻事实不符,也难以忘怀其画面及其感人魅力。
新闻摄影作品赏析角度新闻摄影作品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图片的形式将新闻事件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新闻摄影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从新闻摄影作品的内容和题材角度来赏析。
新闻摄影作品所涉及的内容和题材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
例如,一张反映社会问题的照片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一张记录自然灾害的照片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赏析不同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其次,我们可以从新闻摄影作品的构图和表现形式角度来赏析。
新闻摄影作品的构图和表现形式对于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情感的影响非常重要。
例如,一张采用特殊角度和光线拍摄的照片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件的震撼力;一张运用对比和层次感的照片可以更好地突出事件的重要元素和情感。
通过赏析新闻摄影作品的构图和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摄影师的用心和技巧,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再次,我们可以从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和影响角度来赏析。
新闻摄影作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情感。
例如,一张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照片可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张获得国际摄影奖的照片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件的全球影响力。
通过赏析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照片对社会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以及摄影师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最后,我们可以从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角度来赏析。
新闻摄影作品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工具,也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通过赏析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更好地欣赏摄影师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以及照片背后的艺术意义和情感内涵。
总之,从不同角度来赏析新闻摄影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照片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摄影师的用心和技巧。
希望通过赏析新闻摄影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和意义,以及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奖获奖摄影作品赏析
近日,中国新闻奖揭晓,其中摄影作品也备受瞩目。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获奖作品。
首先是摄影新闻类,一张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照片获得了银奖。
这张照片通过镜头展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与无助,画面中的小男孩寂寞地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接下来是摄影人物类,一张名为《独行侠》的照片获得了金奖。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身着红色马甲的老人,他独自一人在茫茫人海中前行,显得孤独而坚定。
这张照片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了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
最后是摄影图表类,一张名为《中国制造业增长情况》的照片获得了铜奖。
照片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情况,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上就是今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的获奖情况,每一张照片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拍摄技艺,相信它们也将成为人们了解时事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 1 -。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触动心灵的瞬间”
——浅析新闻摄影作品《热身》
班级:10新闻学号:姓名:刘璐
在2013年2月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来自我国浙江日报图片中心摄影记者储永志拍拍摄的照片《热身》荣获本届“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在本届赛事中,我国共有四幅摄影作品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对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今年, 荷赛调整奖项, 把体育类分成体育动作类和体育特写类两个类别。
我国记者一举拿下体育动作类单幅二、三等奖。
荷赛组委会对该类别的最新定位是:“指在主要运动项目或高级别竞赛中捕捉到的关键时刻体育动作类单幅照片”讲究的就是瞬间性,用摄影大师布列松的话就叫“决定性瞬间”,瞬间的精彩是该类的王道,储永志的《热身》就是这个类别的代表作。
这幅照片拍摄于7月10日的浙江省嘉兴市少体校体操训练馆,画面内容简明易懂,就是一群体操小选手正在做训练前的热身活动。
看似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储永志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拍摄手法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给人心底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人过目难忘。
一队男孩在台边压腿,一个女孩在台上跳跃。
作者采用俯拍视角,将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训练内容拍进同一画面,形成了有趣的情景。
俯看之下,整个队伍如比赛中的赛艇,双腿犹如双桨,形成一条条平行又对称的竖线条。
地板台布颜色以及队列本身又形成数条平行的横线条,线条规则排列,成悦目的形式美感;远处,一个女孩在练习跳跃,双腿箭步伸展,双臂十字展开,姿态十分优美地从画面的右上角“飞”向左下角的瞬间,形成有形线条(伸展的双腿)和无
形线条(朝向、视线和运动方向) 相结合的对角线构图,产生极强的动感效果,与画面下部列队压腿的静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相互衬托”,整个画面有矛盾、有冲突,也有和谐、有统一,这是构图的最高境界。
俯瞰的视角,在充分展示画面每个形象位置关系的同时,也使得画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视觉误差。
搭在舞台边沿的红色台布削弱了舞台的高度, 压腿的男孩们仿佛是伏在地板上劈叉;剐眠的女孩恰好处在台布浅颜色的背景上,纵向的空间感被削弱了,仿佛女孩正从压腿的10 个男孩们的头顶飞过,造成了10 个男孩正在配合女孩做飞跃游戏似的视觉效果。
严格意义上将,这张照片不属于硬新闻,之所以能出现在知名国际大报这样重要的版面位置上, 编辑看重的主要还是完美的表现形式和精彩的瞬间把握。
这也是第56届“荷赛”对体育摄影作品提出的更高标准——美。
谈完了《热身》的构图技巧,再来谈谈这幅作品的主题诠释。
过去我国的体育摄影作品,拍摄主题和角度多集中在夺取冠军或者成绩实现重大突破的运动员身上,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体育摄影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留住那永恒的胜利瞬间,鼓舞国民士气,同时又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健儿不断奋勇拼搏。
但当我们将目光都集中在残酷激烈的比赛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那些一直默默努力的孩子们。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是否也该多关注下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呢储永志的这幅作品立意非常好,他从最简单平凡的热身场景入手,却蕴含着最不平凡的勤奋精神。
在采访时储永志曾说,为了拍这幅照片,前前后后,他曾跑了50多次体操馆,终于选择了最佳的拍摄角度与拍摄手法,将小选手们勤奋练功的画面完美的展示出来。
《热身》这幅作品充分诠释了体育新闻报道和摄影中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是以成功者,胜利者为本,而是以最平凡却最能触动人心的孩童为本,用镜头记录下运动员成长成材的艰辛过程,细心拍摄他们的训练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这才真正符合体育精神的本质。
最精彩的摄影作品,无疑就是能够触动人们心里深处,给人以震撼的瞬间定格,最动人的题材,无疑是对人性的关注和体现。
回归人性,关注平凡人的点滴生活,往往能得到众多欣赏着的共鸣。
储永志的这幅《热身》,着实让我们感动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