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 概述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
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脑电图- 检查目的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脑电图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脑电图- 检查前准备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脑电图- 注意事项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英国医生理查德·卡顿在1875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
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
在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
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
浅析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意义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的病症及特点,发挥脑电图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方法:比较正常脑电图和异常脑电图的不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作用。
结果:脑电图在癫痫治疗、诊断脑血管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结论:脑电图对敏感常见的病因有癫痫、脑炎、外伤、脑血管病、头痛、头晕等有明显反应,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标签:脑电图;临床应用;意义脑电图(EEG)是利用现代电子放大技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
它从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加以放大后记录的脑电波形,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
1正常脑电图与异常脑电图的鉴别和比较1.1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眼时,脑波的基本节律是枕部α波为主,其他部位则是以α波间有少量慢波为主。
[1]根据年龄不同其基本波的频率也不同,但就正常成人来讲,其脑电图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如3岁以下小儿以δ波为主,3-6岁以θ波为主,随年龄增长,α波逐渐增多,到成年人时以α波为主,但年龄之间无明确的严格界限,如有的儿童4、5岁枕部α波已很明显。
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β波:频率在13C/S以上,波幅约为δ波的一半,额部及中央区最明显。
α波:频率在8~13C/S,波幅25~75μV,以顶枕部最明显,双侧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
Φ波:频率为4~7C/S,波幅20~40μV,是儿童的正常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
δ波:频率为4C/S以下,δ节律主要在额区,是正常儿童的主要波率,单个的和非局限性的小于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则为异常。
δ波和β波统称为慢波。
1.2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1)轻度异常脑电图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两侧波幅差超过30%,调节不良,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
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
θ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θ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θ波。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引言:神经科学研究是探索人类大脑奥秘的重要领域,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大脑功能与结构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包括对认知功能的理解、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脑机接口的发展等方面。
一、对认知功能的理解:脑功能成像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以及磁脑电图(MEG)等多种方法,可以在活体状态下观测到大脑的活动。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可以研究不同认知任务下脑区的激活情况,从而揭示不同认知功能的大脑机制。
例如,在视觉认知任务中,研究者通过fMRI技术可以观察到视觉皮层相关区域的激活情况,从而了解大脑在感知图像、认知物体等方面的处理过程。
这种对认知功能的理解对于增进人类对大脑工作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还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是一类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传统上往往是通过病史、行为观察和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诊断。
然而,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研究者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脑活动的变化来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
例如,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存在异常,使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观测到这些变化,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诊断抑郁症。
此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大脑活动变化,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三、脑机接口的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还推动了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发展。
脑机接口是一种将人脑和外部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可以通过解码大脑活动的模式来控制外部设备的运动。
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脑活动信息,为脑机接口的精确控制提供支持。
目前,脑机接口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康复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等。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脑电图(EEG)是一种记录脑部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是指在正常儿童群体中,脑电图所呈现的正常特征和波形模式。
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对于判断儿童脑部功能发育是否正常以及诊断某些脑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特征是指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脑电图所呈现的频率范围和频率分布。
在新生儿期,脑电图的频率主要集中在1-4Hz的Δ波和4-8Hz的θ波,这是由于婴儿大脑皮层的未成熟所导致的。
随着年龄增长,α波(8-13Hz)和β波(13-30Hz)逐渐出现,而δ波和θ波的频率范围逐渐减少。
在青春期后,脑电图的频率范围逐渐趋于成人水平。
因此,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其次,正常儿童脑电图的形态特征是指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所呈现的波形模式和波形特征。
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脑电图的形态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在新生儿期,脑电图呈现出较大的振幅和不规则的波形,随着年龄增长,脑电图的波形逐渐趋向成熟,波形变得更加规则和稳定。
在儿童期,脑电图中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波形,如K-复合波和P300波,这些波形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是常见的。
此外,正常儿童脑电图的侧化特征是指在脑电图中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电活动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
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两侧大脑半球的电活动应该是对称的,即在同一时间点上,两侧大脑半球的脑电图波形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出现明显的侧化不对称性,可能提示存在某些脑部疾病或异常。
最后,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激发特征是指在脑电图中对于不同刺激的反应。
正常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觉刺激时,脑电图会呈现出相应的激发反应,如闪光刺激后出现的闪光诱发电位、听觉刺激后出现的听觉诱发电位等。
这些激发特征对于评估儿童的感觉功能和脑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正常儿童脑电图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判断儿童脑部功能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一些脑部疾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我们知道,当心前区不适时,要做心电图检查;胃部不适时,则应进行胃镜检查;而当头部不适时,有时医生就要对你进行脑电图检查。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查出什么病呢人体的大脑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有2.5亿个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活动时可以产生各种生物电信号,脑电图就是利用脑电图机记录人体大脑生物电的信息的。
只要将脑电图机的探测仪电极贴在头皮上,仪器就能收到脑电活动整个过程中电位的变化,这时扫描笔便在移动着的图纸上描绘出各种曲线。
由于曲线的频率和振幅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波形,形成了脑电图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脑电图都有其固有的特征。
脑电图波分为慢活动波和快活动波,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有着正常的生理节律和固有特征,而当脑电图出现异常时,则提示有病变的可能。
因此,在对大脑生理功能进行评判时,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
由于脑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所以可以多次进行重复检查。
哪些疾病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呢(1)精神性疾病:为了确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异常等,可做脑电图检查,排除包括癫痫在内的脑部其他疾患。
(2)癫痫: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
(3)脑内的一些实质性病变:一些脑肿瘤、脑转移癌、脑内血肿等,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
这些脑电图变化,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阶段和损害情况,可出现病灶性慢波,这种病灶性慢波,可以确诊脑内的病变。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对—些临床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病人在做一次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时,不能完全排除大脑疾病的存在,而应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才能准确地发现疾病。
此外,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事先要洗头,以保持头部表面的清洁,才能正常传导电流。
脑电波的物理原理和生理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脑电波这一术语。
脑电波是指人体大脑发出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是由大脑神经细胞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这些电流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进行检测和记录。
脑电波的物理原理脑电波是从脑细胞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微弱电信号。
这些信号进一步导致神经元之间的电通讯。
这种通讯可以在大脑的表面上检测到,并被称为脑电图(EEG)。
脑电图能够检测脑中特定的电活动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通过脑电图展示出来。
从物理上来说,脑电图检测的是脑内细胞产生的电荷分布。
当神经元放电时,产生的电荷分布可以通过颅骨(头骨)传递出来。
这些电荷分布能够被捕获并注册为脑电图。
脑电图结果呈现出特定的波形,也就是脑电波。
脑电波的测量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关于一个人的大脑活动。
脑电波的生理意义脑电波是关于大脑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理解某些脑部疾病、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如今,脑电波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中,包括医学、神经科学、药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以下是一些脑电波具体的生理意义:1. 诊断和研究神经疾病脑电波可以用来检测一些神经疾病,比如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活动的一种紊乱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脑电图进行诊断。
脑电波还可以检测颞叶癫痫发作和抽搐等状态。
2. 医学研究脑电波已应用于医学研究诸多方面,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通过观察脑电波,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治疗。
3. 认知神经科学通过脑电波,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探讨大脑如何进行思考、计算并产生感知。
在研究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时,脑电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4. 心理学研究脑电波也被用于研究与心理学相关的问题,如睡眠、情绪和学习等。
通过测量脑电波,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进而掌握更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总结脑电波的物理原理和生理意义背后,其实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
它已经被应用于大量的学科中,为我们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脑电图收费标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而得到的图形记录,它可以反映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对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脑电图检查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检查,通过贴在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
在临床上,脑电图检查常用于癫痫、昏迷、头痛、失眠、认知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脑电图检查作为一项临床辅助检查,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于脑电图检查的收费标准也备受关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脑电图检查的收费标准如下:1.普通脑电图检查,普通脑电图检查是指常规的脑电图检查,用于一般的临床诊断。
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普通脑电图检查的收费标准在300元至800元不等。
2.睡眠脑电图检查,睡眠脑电图检查是指在患者入睡状态下进行的脑电图检查,用于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断。
由于睡眠脑电图检查需要在夜间进行,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护和记录,因此收费标准相对较高,一般在800元至1500元不等。
3.长时相脑电图检查,长时相脑电图检查是指对患者进行24小时以上的脑电图监测,用于癫痫、昏迷等疾病的诊断。
由于长时相脑电图检查需要连续监测,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和分析,因此收费标准较高,一般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
4.功能性脑电图检查,功能性脑电图检查是指在特定刺激下进行的脑电图检查,如闪光刺激、呼吸刺激等,用于癫痫、昏迷等疾病的诊断。
由于功能性脑电图检查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刺激和记录,因此收费标准较高,一般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
5.其他特殊脑电图检查,如脑电图图像分析、脑电图信号处理等特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收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收费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收费标准还需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的价格水平来确定。
脑电图质控工作总结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用于检测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检
查方法,对于诊断癫痫、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脑电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诊断的准确性,因此脑电图质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脑电图质控工作需要严格的仪器维护和校准。
脑电图仪器是非常精密的
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只有在仪器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准确的脑电图数据。
其次,脑电图质控工作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
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操作人员需要保持专注和耐心,确保患者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完成检查,避免外界干扰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另外,脑电图质控工作还需要严格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脑电图数据的分析和解
读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于各种脑电图波形和异常情况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同时,对于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观察和处理。
总之,脑电图质控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性和责任心的工作。
只有通过严格
的仪器维护和校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严格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才能够保证脑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未来在脑电图质控工作中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生理脑电图的名词解释生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记录脑电活动的变化。
它通过放置电极在人体头皮上,测量和记录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从而提供了对脑功能状态的一种客观评估。
一、脑电图定义及基本原理脑电图是指通过记录大脑中神经元电活动所获取的一种综合性图表。
通过电极与头皮接触,可以测量到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
脑电图扫描记录的是大脑皮层表面微弱电流的总和,这些电流代表了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脑电波形分类与解读脑电图记录的是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所产生的电位变化,通过对这些电位变化的判断和分析,可以得出有关大脑功能状态的结论。
常见的脑电波形包括阿尔法波、贝塔波、西格玛波、Theta波和Delta波。
1. 阿尔法波(Alpha Waves):阿尔法波是一种频率在8-12赫兹的脑电波。
通常在人处于放松、静坐但清醒的状态下,阿尔法波会呈现出凌乱、分散、低压缩的特点。
它们在闭眼、休息或轻度思考时会更加明显,意味着大脑中的大部分皮层神经元活动处于放松的状态。
2. 贝塔波(Beta Waves):贝塔波是一种频率高于13赫兹的脑电波。
当人们开始专注、集中注意力或进行认知任务时,贝塔波会显现出快速、均衡、高压缩的特点。
贝塔波通常与理性思考、工作记忆和专注力有关。
3. 西格玛波(Sigma Waves):西格玛波是一种频率在12-15赫兹左右的脑电波。
它们通常出现在人陷入深度睡眠时,形态规整、周期性。
西格玛波与睡眠质量和深度密切相关,对睡眠障碍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 Theta波(Theta Waves):Theta波是一种频率在4-7赫兹之间的脑电波。
常常出现在人们入睡或从深度睡眠中苏醒的过程中。
Theta波和脑部注意力集中、情绪调节和记忆过程密切相关。
5. Delta波(Delta Waves):Delta波是一种频率低于4赫兹的脑电波。
通常在梦中、深度睡眠、昏迷或失去意识的状态下出现。
焦虑症的脑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担忧、不安和紧张的情绪。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了焦虑症患者脑电图上的一些特征变化,并开始探索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上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在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中,常常观察到一些特征性的变化。
首先,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显示出更高的脑电活动频率。
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活动频率比正常人更高。
这可能与焦虑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过度兴奋的神经元会导致脑电活动频率的增加,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其次,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显示出更大的脑电活动幅度。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波形振幅比正常人更高。
这可能与焦虑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过度兴奋的神经元会导致脑电活动幅度的增加,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此外,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显示出更多的异常放电。
异常放电是指脑电图中出现的异常电活动,它可能是由于大脑中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中常常出现异常放电,这可能与焦虑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异常活动有关。
异常放电的出现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焦虑症患者的症状,因此对异常放电的监测和干预对于焦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脑电图变化的发现为焦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法。
首先,通过观察焦虑症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焦虑症。
其次,脑电图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焦虑症治疗效果的指标。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脑电图中的一些特征变化会发生改变,这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依据。
最后,脑电图变化可以为焦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调节焦虑症患者脑电图中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于焦虑症脑电图变化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和复制。
脑电图检查“知多少”脑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常规EEG:初步筛查、初步诊断:如脑炎、抽动症、癫痫。
视频EEG:为诊断癫痫提供电生理依据,为临床抗癫痫药物选择提供依据,为观察治疗前后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辅助相关疾病的诊断,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遗传代谢病、智力运动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脑血管疾病等。
检查时患儿需要做的准备常规EEG:要求患儿安静闭目静坐3分钟,故3岁及以下和不能听从指令合作者,需睡眠;能配合者无特殊要求。
视频EEG:1、检查前一天应洗头,以减少头皮油脂造成的皮肤电阻增加。
2、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和中枢兴奋药物,尤其是苯二氮卓类药物。
3、癫痫患者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时,除有特殊诊断需要,一般不应停药。
电极种类:柱状电极(桥式电极),盘状电极,针电极,耳电极,特殊部位的电极。
参考导联法:耳电极参考,平均参考,SD参考(发生源参考),左右双导参考,双极纵联参考,锯齿双导参考,横联。
无论选择哪种参考导联法都是为了更好的显示异常放电波的部位或发作起源,临床工作中可自由选择。
脑电图基础术语频率:一秒内相同周期的波形重复出现的次数。
波幅:脑波的电压。
调节:指EEG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性。
调幅:指脑波波幅变化规律,反映脑波活动的稳定性。
正常小儿在9-10岁以后才出现比较稳定的调幅现象。
同一次记录中的一段时间内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脑电图波形:正弦波、棘波和尖波、多棘波、棘慢波和尖慢波、双相波、三相波和多相波等。
脑电波的分布方式:广泛性、弥漫性、一侧性、局灶性、多灶性、游走性、对称性。
脑电图诊断标准正常小儿脑电图:1、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节律性、调节性和分布符合相应的年龄范围。
2、左右半球相应部位基本对称,波幅差不超过50%。
3、在其相应年龄段应该出现的生理性波形如期出现,在其相应年龄段应该消失的不成熟波形如期消失。
4、可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图形。
龙源期刊网 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作者:薛丹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方法:以脑损伤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以无脑损伤者作为对照组,对比aEEG监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CNV检出率17.6%、DNV占58.8%、CLV占17.6%、BS占5.9%、FT为0、正常者占2.9%(1/34)、轻度异常占58.8%(20/34)、重度异常占38.2%(13/34)、单个占2.9%(1/34)、反复占29.4%(10/34)、癫痫持续状态占67.6%(23/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采用aEEG监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意义显著。
【关键词】aEEG;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59-02Significance of early 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aEEG) monitoring in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brain injuryXue Dan(The Central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 Sichuan; Mianyang; 621000)【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early 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aEEG) monitoring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brain injury. Methods: The neonates with brain injury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brain injury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aEEG monitor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CNV was 17.6%, DNV was 58.8%, CLV was17.6%, BS was 5.9%, FT was 0, normal was 2.9% (1 ≤ 34), mild abnormality was 58.8% (20 ≤ 34). Severe abnormalities accounted for 38.2% ( 13/34), 2.9%(1/34), 29.4%(10/34), 67.6%(23/34)of epilepsy, respectively. Conclusion:AEEG monitor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brain injury.。
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知道,当心前区不适时,要做心电图检查;胃部不适时,则应进行胃镜检查;而当头部不适时,有时医生就要对你进行脑电图检查。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查出什么病呢?
人体的大脑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有2.5亿个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活动时可以产生各种生物电信号,脑电图就是利用脑电图机记录人体大脑生物电的信息的。
只要将脑电图机的探测仪电极贴在头皮上,仪器就能收到脑电活动整个过程中电位的变化,这时扫描笔便在移动着的图纸上描绘出各种曲线。
由于曲线的频率和振幅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波形,形成了脑电图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脑电图都有其固有的特征。
脑电图波分为慢活动波和快活动波,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有着正常的生理节律和固有特征,而当脑电图出现异常时,则提示有病变的可能。
因此,在对大脑生理功能进行评判时,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
由于脑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所以可以多次进行重复检查。
哪些疾病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呢?
(1)精神性疾病:为了确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异常等,可做脑电图检查,排除包括癫痫在内的脑部其他疾患。
(2)癫痫: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
(3)脑内的一些实质性病变:一些脑肿瘤、脑转移癌、脑内血肿等,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
这些脑电图变化,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阶段和损害情况,可出现病灶性慢波,这种病灶性慢波,可以确诊脑内的病变。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对—些临床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病人在做一次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时,不能完全排除大脑疾病的存在,而应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才能准确地发现疾病。
此外,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事先要洗头,以保持头部表面的清洁,才能正常传导电流。
当检查器接触到头皮的时候,不要紧张,要平缓呼吸,配合医生,做好脑电图检查。
检查前准备
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
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
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注意事项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