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温度计的秘密》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5
四年级青岛版《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热胀冷缩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对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能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热胀冷缩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本质,以及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程度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瓶、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水槽、热水、冷水、不同液体(如酒精、煤油、水)的小瓶、气球、吸管、橡皮筋等。
2.多媒体课件,包括温度计的发明历史视频、热胀冷缩现象的动画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温度计,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温度计来测量温度,那你们知道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吗?它的里面有什么秘密呢?”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并猜测其工作原理。
2.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测量温度的场景图片,如测量体温、水温、气温等,强调温度计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的放大图,详细介绍温度计的各个部分,包括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液柱等,并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例如,玻璃泡是用来盛装测温液体的,液柱的高低变化反映温度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模型或实物,再次熟悉其构造。
2.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胀冷缩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在烧瓶中装满红墨水,用插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红墨水的变化。
然后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红墨水的变化。
1.温度计的秘密一、填空。
1、把温度计放到热水里会发现〔温度计液柱随液体问的上下上升或下降〕2、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乖僻,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张,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3、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6、烧水时,水还没有开,就从壶里往外溢,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膨胀〕。
二、问答。
1、动物油熬好后,放在碗里,本来油面是平的,过一会儿它们凝固了,为什么油面的中间会凹下去答:动物油遇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油面的中间凹下去。
2、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水结了冰会“胀〞呢答: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因此水结了冰不会缩,反而会“胀〞。
3、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答: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温度的。
4、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怎样防止冬天水管被冻裂答:水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将水管涨裂。
为了防止被冻裂,可以深埋在地下或缠上“棉外衣〞,保持温度。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一、填空。
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二、选择。
1.冬天司机叔叔把机箱里的水放掉,原因是〔D 〕。
A.水太热了B.水太多了D.水结冰会胀坏机箱2.油罐里装的油不能太满,是为了防止〔 B 〕。
A.油太多,油罐被压坏B.油受热膨胀溢出来三、问答。
1.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答:1、铁轨之间留有缝隙。
2、液体温度计。
3、水泥路面留有缝隙;4、架电线应该架的松一些。
5、利用热水修复瘪了的乒乓球2.煮熟的鸡蛋怎样好剥皮为什么答:把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浸泡一会儿后再剥容易将皮剥掉。
因为鸡蛋受冷体积收缩。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认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归纳方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带胶塞的小玻璃瓶、玻璃杯、细塑料管或玻璃管等。
教师准备:温度计、水槽或大烧杯、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热水、酒精、锥形瓶、细塑料管、酱油、果汁、醋、牛奶等液体。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大纲》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温度计作为切入点,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探究思路,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分享探究的成功感、愉悦感,进而促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形成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导学目标是: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谜语: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浪波,天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落。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由此引出温度计。
2、找同学介绍温度计的构造、种类及使用方法,引出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来探究一下温度计的秘密(板书)。
3、师、你想不想再来观察一下温度计呢?每个小组老师都准备了温度计,就让我们仔细观察看看,动手操作实践,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4、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提问: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它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呢?谁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喜欢的猜谜语引出温度计,自然而又新颖,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温度计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预习展示教案学习目标1、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做好探究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情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识: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个性化设计教学措施学习过程一、实验导入:出示温度计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针对这支温度计,你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师归纳学生所提问题。
(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物体的温度)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温度计的秘密。
(师即时板书课题:温度计的秘密)二、自主探究:1、认识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提问:你们认为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和哪部分构造有关系?小结: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了解水的反常现象三、拓展延伸:思考:寒冷的冬天,经常有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抢答1组、3组、5组1号依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其他小组补救。
学生猜想。
7、9组2号依次汇报本组的猜想。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实验证明温度计能测量测量与液柱有关。
1、6、3号每人各测一次凉水的温度;2、5、4号各测一次热水的温度,并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2组、11组3号汇报。
4组、6组的2号依次汇报。
活动2:学生分组实验:运用烧瓶、水、酱油、酒精等各种液体,制作模拟温度计,并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1、2、3、4号各用一种液体进行实验,5、6号观察,8组、10组、12组的5号依次汇报。
小组讨论、汇报。
1组、3组、4号依次汇报。
阅读课本P3资料卡,了解水的反常膨胀。
学生抢答。
《温度计的秘密》教案教材分析: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就是“温度计的秘密”,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主要教学内容是探究物体(主要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让学生认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理解温度度的制作原理。
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单元中,温度计的使用与制作原理占要地位,学好这一课,对达成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明确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利用实验器材,制作简单的模拟温度计。
教学准备:体温计、生活用温度计、实验报告单、水槽、冷水、热水、空纯净水瓶,带玻璃管的胶塞、锥形瓶、红墨水、校内冬天冻裂的自来水阀门。
教学难点:学生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生活中实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天热它就涨,天冷它就落。
生猜(温度计)(教师出示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常用的是酒精温度计。
(出示,教师指示温度计下面的液泡,说明成分是酒精,加工成红色,便于观察)我们量体温用的是什么温度计呢?(体温计,教师出示体温计,指出里面装的是水银)在空纯净水瓶中倒入适量的、适当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量一下水温(教师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拧紧瓶盖,让学生轮流摸一下,感受温度。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瓶子的形状,等过一会儿再观察,是不是变了样子。
二、观察和使用温度计1、我们先观察温度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请同学们按照从外到内,从下到上的顺序描述一下温度计。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2、教师总结:温度计由刻度、玻璃管、内部的液体三部分构成。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总汇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水有反常膨胀的现象。
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就容易将自来水管胀裂。
3.要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三部分构成。
通常所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5.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6.温度计能测温度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通常装煤油、酒精、水银、气体。
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自行车胎为什么在夏季容易爆裂?我们该注意什么?答: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体如果打得过足,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就容易因膨胀而使轮胎承受不住从而爆裂。
因此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要避免打得过足。
4.架设电线时为什么不能拉得很紧?答: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拉得很紧,到了冬天,有可能因为受冷缩短而断掉。
5.冬天经常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你是用什么方法拧开的呢?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将钢笔放在热水中烫一下,容易拧开。
因为钢笔帽受热膨胀,所以容易拧开。
6.马路、铁轨间有缝隙的道理是:固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时,马路热胀而变形。
7.★乒乓球瘪了放到热水里烫一下就能恢复原状,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利用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乒乓球里的气体遇到热水会膨胀,从而将瘪了的乒乓球撑起。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前置作业: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想假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发探究学习活动资料提示卡片,提醒学生注意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然后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组装一个类似温度计的装置,选择一种要探究的液体装入瓶中,创造冷热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观察液体在冷热两种不同情况中的变化,随时做好实验发现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提示学生不仅要谈探究的方法,还要谈探究中的发现。
在引导学生交流中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减少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回答进行补充:水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酒精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酱油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收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提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问题:“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破裂了,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各种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丰富学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