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5.60 KB
- 文档页数: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研究
高纪杨;高胜利;曹红霞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年(卷),期】2024(14)3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马家沟组上段地层受到风化剥蚀的影响,古沟槽发育,形成“台中有沟,沟前有河”的古风化壳分布格局。
延长探区马家沟组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马六和马五1,马六地层局部存在,受剥蚀影响,地层厚度变化较大;马五上段的地层发育受古沟槽发育的影响,使得在沟槽中,大多缺失马五1段地层。
探区内以古岩溶台地、古岩溶斜坡和古岩溶盆地为主,局部存在岩溶残丘,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主要古沟槽和一条南西–北东向的次要古沟槽,探区东部主要发育岩溶盆地,古岩溶斜坡以北西–南东向展布。
尽管受目前勘探范围所限,但周边古岩溶盆地内微隆起部位储层的发现,预示着本区岩溶盆地内部的微地貌特征也是今后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
【总页数】18页(P231-248)
【作者】高纪杨;高胜利;曹红霞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西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古岩溶地貌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为例
2.鄂尔多斯盆地高桥构造平缓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
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4.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古生界风化壳优质储集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以桃2区块马家沟组马五1-4亚段为例
5.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地史模拟与油气聚集的报告,800
字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地貌呈大小不一的环山形,主要由碎屑岩和泥岩构成。
最下层为中生代白垩系,时代大约为250-65Ma。
在早期的古生代中,鄂尔多斯盆地下面被四次侵
入海水所分割,其古生界地层构造特别复杂,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重构。
从沉积地层构造上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古生界地层被统一分为三大层段:第一个是上侏罗统——中侏罗统的界线,这个层段是非常贫瘠的火山岩,能源质较弱;第二段就是中侏罗统,这个段有较高质量的碎屑岩和泥岩构成;最后是晚白垩统,它以深海沉积碎屑岩和泥岩为主,能源质较好。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模拟与油气聚集,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沉积及陆相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聚集的情况。
研究发现,上侏罗统的油气聚集条件较差,只有少量的油气可能散落在表面;中侏罗统更加有利,其岩性是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而晚白垩统是最有利的,其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油气成熟度都有可能支持良好的油气聚集情况。
总体而言,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油气成熟度的变化对油气聚集的影响非常显著,且影响的程度会随着地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因此,在勘探设计中,应根据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出有效的勘探方案。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摘要:在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和构造特征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和勘探开发程度,探讨了天然气资源具有多层系、复合连片、源储紧邻、互层叠置、储盖良好的独特组合模式,勘探潜力巨大。
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潜力;探讨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横跨蒙、陕、甘、宁、晋五省(区),总面积约37×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
其天然气、煤层气、煤炭、铀矿四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
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占盆地总面积近1/3。
根据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等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探讨天然气勘探潜力,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区域地质背景2.1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复合型盆地,太古代和元古代基底构造控制着沉积盖层和构造形态。
盆地经历了元古代张裂型裂陷槽(坳拉谷)、早古生代复合型克拉通坳陷、晚古生代近海型坳陷、中生代内陆湖盆坳陷及新生代周缘断陷5个演化阶段。
2.1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发展历史。
盆地发育早期,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的直罗、定边一带。
燕山运动早中期,盆地内强烈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西缘逆冲和南缘隆起,燕山运动中晚期盆地东部形成的吕梁山使盆地东部抬升,与华北地台分离,形成现在的构造格局。
3.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3.1成藏条件3.1.1生气条件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主要烃源岩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条件优越。
此外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是靖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
(1)上石炭统太原组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测试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太原组泥岩层系有机碳含量整体位于1.00~3.00%之间,平均2.46%。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勘探与沉积地质学研究位居我国大陆第二大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沉积盆地,其构造发育史大体与华北地台相当,属稳定的克拉通内盆地。
这里的沉积岩层厚度大、分布稳定,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煤炭资源。
其中,中生界地层中主要分布石油,天然气则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地层中。
沉积盖层的发育大体可分为浅海台地(早古生代)、滨海平原(晚古生代)、内陆坳陷(中生代)、周边断陷(新生代)四个阶段。
本区气藏的形成与古生代的两大地质作用紧密相关,一是在晚奥陶世后,盆地区域性隆升,遭受长达1.3~1.5亿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区域性广布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型储层;二是在中晚石炭世后本区开始下沉,接受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沉积,构成了古生界的区域性气源岩、封盖层,以及局部的砂岩储集体。
因此,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壳和上古生界的砂体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以古生界为主要目的层的天然气勘探始于50年代。
纵观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历程,取得勘探重大突破并带动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利用的是隐蔽岩性和地层圈闭气藏的勘探发现:八十年代后期,在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的顶部古风化壳中发现了大型地层圈闭气藏(靖边气田);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中发现了大型砂岩岩性气藏(榆林气田),奠定了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走向工业化开发利用的基础,从而也为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天然气勘探方向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标示了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平缓,面积大而丰度低是本区天然气成藏的重要特征。
因此,针对下古生界地层圈闭气藏和上古生界岩性圈闭气藏的成藏和分布规律的沉积地质学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鄂尔多斯天然气藏勘探开发的历程鄂尔多斯盆地的现代石油勘探已有近90多年的历史,以古生界为目的的油气勘探始于五十年代,30多年来的勘探历程大体有如下几个重要阶段:1、区域地质普查阶段(1976年以前),这一时期钻探18口井,在盆地西缘刘家庄构造上发现了工业气流井,刘庆1井日产5.97×104m3天然气流,是盆地发现的第一个上古生界天然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分析
王香增;曹红霞;曹军;高潮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
【年(卷),期】2022(9)6
【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气源层精细识别与地化参数分析,确定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中。
含藻类或含泥质碳酸盐岩、泥岩可形成有效烃源岩,平均TOC>2.50%,烃源岩累计厚度大于70 m。
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组分分析表明,甲烷平均含量为91.61%,含少量重烃、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氢气及氦气,干燥系数大于95%,为干气气藏。
δ^(13)C_(1)为-35.6‰~-29.4‰,δ^(13)C_(2)为-37.8‰~-29.2‰,δ^(13)C_(3)为-33.3‰~-26.2‰,具有油型气特征,表明气源主要来自海相烃源岩。
部分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系列倒转,推断天然气可能为不同层段海相烃源岩生成气或同一层段海相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生成气的混合。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王香增;曹红霞;曹军;高潮
【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3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上古生界气田天然气气源与运聚研究
2.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原理研究
3.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储层气气源探讨
4.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天然气的气源追踪研究
5.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李浩;黄薇;何剑;李云;王振兵【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2【摘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岩心、测井、地震、试气等资料,研究了其古生界生、储、盖、圈闭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该区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平凉组泥岩及马家沟组灰岩、泥灰岩,具有低丰度、过成熟的特点;储层为风化壳,主要储集空间为微裂缝、溶蚀孔隙和基质内微孔;盖层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及泥岩.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暗色泥岩、太原组和山西组碳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煤层和生物碎屑灰岩,具高丰度、高成熟的特点;储层为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水下分流河道及滩坝类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混合孔隙、残余孔隙、裂缝-微孔隙、裂缝;盖层为上石盒子组泥岩.圈闭类型主要有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局部发育构造-岩性圈闭.油气成藏综合研究表明,下古生界以中央古隆起的马五段为有利勘探目标,上古生界以寻找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及滩坝等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总页数】5页(P39-42,47)【作者】李浩;黄薇;何剑;李云;王振兵【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陕西,延安,716000;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陕西,延安,7160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716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J], 王桂成;吕友学2.陕北富县探区古生界勘探潜力分析 [J], 李春玉;刘绍光;刘新刚;魏承军3.陕北富县勘探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部署意见 [J], 吕延仓;刘绍光4.陕北富县勘探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部署意见 [J], 王鑫峰;余学忠;等5.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新领域 [J], 杜金虎; 李相博; 包洪平; 徐旺林; 王雅婷; 黄军平; 王宏波; 完颜容; 王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4引言鄂尔多斯盆地平均每年的天然气产量大约为452×108m 3,大约为全国天然气总生产量的35.42%,是中国天然气年产量最多的地区。
现阶段国内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产气源于何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下古生界马沟组地层样品的有机度分析,仅有3%的样品的总有机碳(TOC)值达到0.5%。
对于那些认为下古生界具备产气能力的观点来说,有效的烃源岩的最低TOC值应为0.2%。
TOC值高的烃源岩有更大的潜力生成可燃气体,如煤成气或油型气。
然而,在该地区的下古生界马沟组地层中,仅有少数样品的TOC值达到0.5%的阈值。
根据这些样品的有机度分析结果,可以推断出下古生界的烃源岩在产气能力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有效的烃源岩通常具备较高的TOC值,而该地区的样品中只有少数样品达到0.5%的标准。
对于持有“下古生界具备产气能力”的观点的人来说,这个发现可能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他们认为有效的烃源岩的最低TOC值应为0.2%。
但是从古至今均没有在下古生界发现过含有机质较为丰富的烃源岩[1]。
由于早期的地质勘探技术较低,对能够分析地下含烃能力的样品较少,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新设置的勘探井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因进行讨论,对下古生界烃源岩的产烃能力进行评价。
1 天然气成因分类 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150口天然气井的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结合天然气的物性特征,本研究采用了排水收集法在井口测试过程中对天然气进行采集,并使用德国ISO-PRIME 100气体同位素质谱仪进行测试,执行标准为PDB。
通过对天然气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
通过采取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岩芯740个,进行TOC检测。
测试仪器为法国热解有机碳分析仪ROCK-EVAL6。
测试环境温度为300℃,保持恒温3min,接着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900℃。
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CS-230碳/硫分析仪进行试验,利用红外吸收法开展进行实验。
海相油气地质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力含油层系。
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相、输导体系、异常压力和构造为中生界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三叠系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模式和侏罗系古地貌控藏模式,并结合盆地勘探成果,精细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预测了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46.50×108t ,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116.50×108t ,致密油资源量为30.00×108t ;按层系分,三叠系石油资源量为137.20×108t ,侏罗系石油资源量为9.30×108t 。
盆地剩余资源量为96.93×108t ,姬塬、陇东和志靖—安塞等地区,是长庆油田的规模储量区,仍然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区域。
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和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系;延长组下部的长9、长10油层组为新的目标层系;长7油层组致密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勘探方向;石油;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55文献标识码:A勘探窑评价第24卷第期2019年6月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文章编号:1672-9854(2019)-02-0014-09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19.02.002第一作者:惠潇,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常规和非常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通信地址:710018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长庆兴隆园小区;E-mail:hx_cq@收稿日期:2019-03-28;改回日期:2019-06-04惠潇1,赵彦德2,邵晓州1,张文选1,程党性1,罗安湘1本文受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之课题“鄂尔多斯及外围盆地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编号:2013E-0502-07)资助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通信作者:赵彦德,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收稿日期]2013-09-12 [作者简介]储阳(1988-),女,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李建明(1962-),男,教授,现主要从事沉积学及储层评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ljm@yangtzeu.edu.cn。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 储阳,李建明,颜冠山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余锦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上海434012) 涂利辉 (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26)[摘要]综合运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等基础理论和岩石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条件好,其中以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品质最好;奥陶统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以腐泥类型为主,表现为I型干酪根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地层中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阶段;烃源岩生烃强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大致以中央古隆起为中心,环周分布,越靠近古隆起区域其生烃强度越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中图分类号]TE1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4)02-0018-031 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型叠合型沉积盆地,在盆地西北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发育中晚奥陶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局部有碎屑岩和蒸发岩的沉积。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天环坳陷,前期勘探表明其与东邻的苏里格气田区具有相似的沉积、演化背景,具备形成岩性气藏的地质条件。
该研究区内的探井含气显示普遍,部分层段试气已获工业气流,是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其中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1],其大致范围为北至铁克苏庙以北,南至大水坑,西至吴忠,东邻定边,总的勘探区域面积约3.5×104km2。
该研究区下古生界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只有奥陶系和寒武系。
气藏分布的总趋势是西厚东薄,向中央古隆起逐步超覆尖灭[2]。
天环坳陷北段地区烃源层主要包括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中生界湖盆碎屑岩共3套烃源岩,其中天环坳陷北段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统的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呈南北向展布,沿中央古隆起西斜坡由东向西厚度逐渐增大。
2 有机质丰度评价一般情况下,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岩石中的有机质丰度成正比。
因此,氯仿沥青“A”可作为判断岩石中有机质数量的地球化学指标。
总烃是氯仿沥青“A”族组分中饱和烃与芳烃之和,所以其既可做丰度参数也是判断烃源岩中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通过岩石热解分析,能够了解未成熟的烃源岩的原始产烃潜力,但对已进入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尤其是达到高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只能检测其残余生烃潜力,随着变质程度的加强和成熟度的提高,生烃潜量(S1+S2)指标会明显地变小。
该研究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形成时间长、成岩史复杂,采用通用标准不利于烃源岩实际划分与评价。
基于该研究区烃源岩的高成熟度演化的特点以及生产实际显示总有机碳含量(TOC)低于0.3%无法作为有效烃源岩,将天环坳陷北段地区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的下限值定为0.15%,其中大于0.15%为烃源岩类,小于0.15%为非烃源岩类(见表1)。
·81·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月号石油中旬刊第11卷第2期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 Sci Edit) Jan.2014,Vol.11No.2表1 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表烃源岩级别好中等差极差备注TOC/%>0.45 0.45~0.3 0.3~0.15<0.15高成熟-过成熟S1+S2/mg·g-1>0.5 0.5~0.25 0.25~0.15<0.15高成熟-过成熟 沉积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是油气形成的重要前提。
选用不同的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在厘定烃源岩品质、厚度和分布面积时会有很大差异,这将直接影响资源评价的结果[3]。
选取余探1井的岩石热解资料进行分析,由此了解天环坳陷北段地区有机质丰度。
由于余探1井下古生界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成熟阶段,因而将总有机碳含量作为主要指标,结合热解生烃潜量(S1+S2)和氯仿沥青“A”,对余探1井各层组岩石的有机质丰度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余探1井有机质丰度参数统计表热解组/块数井深/m层位岩性TOC/%氯仿沥青“A”/%热解参数/mg·g-1S1S2S1+S2S25-S28 3880.47~3885.7O2l泥岩0.33 0.002 0.01 0.05 0.06(20)3827.7~3886.78O2l泥岩0.57-0.026 0.014 0.04S29-S33 3891.56~3972.1O2w泥晶灰岩0.17 0.002 0.01 0.04 0.05(20)3895.82~3979.98O2w灰泥岩0.51-0.015 0.023 0.038S34-S35 4039.54~4048.67O1k泥质灰岩0.65-0.02 0.04 0.06 注:O2l、O2w分别为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和乌拉力克组;O1k为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
从表2可以看出,余探1井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O2w)样品TOC的均值为0.34%,氯仿沥青“A”的百分含量为0.002%,生烃潜力指数为0.0496mg/g,因而该组烃源岩属于中等偏好的烃源岩。
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O1k)样品TOC的均值为0.65%,烃潜力指数为0.06mg/g,因而该组烃源岩为好的烃源岩。
因此,该研究区奥陶系烃源岩条件好,其中以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品质最好。
3 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
干酪根和全岩显微组分都是镜下直观的源岩有机质,二者常具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4]。
根据源岩干酪根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将源岩中的有机质划分为腐泥型(Ⅰ型)、过渡型(Ⅱ型)和腐殖型(Ⅲ)干酪根3种类型。
一般说来,I型干酪根主要以生成液态烃为主,Ⅲ型干酪根主要以生成气态烃为主,而介于两者之间的Ⅱ型干酪根则兼有生成油、气的能力[5]。
奥陶系沉积时,天环坳陷北段地区为斜坡-海槽沉积环境,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泥岩、泥灰岩和泥晶灰岩是主要烃源岩,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均发育在海侵体系域,受层序的控制明显。
对研究区下古生界主要探井的干酪根组分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发现奥陶统的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以腐泥类型为主,表现为I型干酪根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表3 研究区下古干酪根组分鉴定数据井号样品编号层位统组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腐泥组Ti指数干酪根类型鄂7 1996-09113274中奥陶统O2w 61.6 2.6 0.6 35.2-13.5Ⅲ鄂7 1996-09113275下奥陶统O1k 2 0 0 98 96.5Ⅰ鄂7 1996-09113276O1k 1 0 0 99 98.25Ⅰ余探1YT1-S16中奥陶统O2l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17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18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19O2w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20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39下奥陶统O1k 0 0 0 100 100Ⅰ鄂19 2007-060101~467中奥陶统O2w 0.2 0 0 99.8 99.6Ⅰ鄂19 2007-060101485O2w 0.4 0 0 99.6 99.2Ⅰ4 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与烃源岩所经历的有效埋藏深度有关,同时沉积叠加对有机质演化和成熟作用有·91·第11卷第2期储阳等: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决定性影响[5]。
目前,主要通过检测生油岩镜质体反射率(Ro)来鉴定有机质成熟度,划分标准如下:Ro<0.50%为未成熟阶段,Ro在0.50%~0.70%为低成熟阶段,Ro在0.70%~1.30%为成熟阶段,Ro在1.30%~2.00%为高成熟阶段,Ro>2.00%为过成熟阶段。
通过统计余探1井分析化验资料,得知余探1井中奥陶统拉什仲组Ro均值为1.513%,乌拉力克组Ro均值为1.574%,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Ro均值为1.804%。
因此,该研究区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地层中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阶段。
图1天环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图5 生烃强度评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变形较强,内部变形构造很微弱,只存在地层间断或剥蚀,区域构造呈现为西倾的平缓大单斜。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该盆地可划分为伊蒙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陕北斜坡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单元。
鄂尔多斯盆地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经历了一个海陆过渡环境转变为陆相环境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沉积相带展布由东西向差异转变为南北向差异为主。
石炭系、二叠系为连续沉积,二叠与下中三叠为假整合接触。
天环坳陷北段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大致以中央古隆起为中心,环周分布,越靠近古隆起区域其生烃强度越小(见图1)。
6 结论(1)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条件好,其中以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品质最好。
(2)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奥陶统的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以腐泥类型为主,表现为I型干酪根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3)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地层中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阶段。
(4)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大致以中央古隆起为中心,环周分布,越靠近古隆起区域其生烃强度越小。
[参考文献][1]田华.鄂尔多斯天环坳陷北段天然气成藏分析[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1.[2]冯增昭.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8-142.[3]张水昌,梁狄刚,张大江.关于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2):8-12.[4]王铁冠,钟宁宁,熊波,等.源岩生烃潜力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J].石油学报,1994,15(4):11-14.[5]Thompson C L,Woods R A.Microspectro fluorecence measurement of coals and petroleum source rocks[J].Intern J Coal Geol,1987,7:85-104.[编辑] 李启栋·02· 石油中旬刊 石油地质与地化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