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1。 走进技术世界
- 格式:docx
- 大小:20.87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劳动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4.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1.4.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验。
1.4.5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2.3 教学方法: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示范法:教师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学生跟随操作。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2.4.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4.4 学生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动手操作,实践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4.5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及其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及其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序号:教学时间:课题:走进技术世界课时数:2教学目标:1、通过调査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H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H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3支铅笔、1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纟R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
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而均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人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纶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纶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站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牛活、学习、工作的需要)2、想一想,说一说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1、小纟R合作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想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甜给人们牛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屮还有哪些例了。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课询布置学牛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晶给人们牛活带来便利的例子。
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人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
”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伟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五、拓展活动课示收集或调杏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屮的重要。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与技术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主体: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劳动与技术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无处不在。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作用。
2. 第二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
主体: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劳动与技术方法。
总结:巩固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基本方法的认识。
3.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常识。
主体: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总结:提醒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安全。
4.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导入:讲解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内容。
主体: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指出改进方向。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创新与改进。
主体: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中的创新与改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创新与改进。
总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创新与改进,提高劳动与技术水平。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成果、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实践操作材料;3. 安全常识视频;4. 相关劳动与技术的案例素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与技术的方法;2. 注重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3.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和实践;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教授劳动与技术课程。
教案概述本教案全册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以不同的主题为中心,涵盖了劳动与技术的各个方面。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研究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绘画技巧与表现方法;- 手工制作工艺;- 制造与修理简单工具;- 研究使用电子产品;- 了解与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探究式研究:通过探索实践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原理;-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 游戏化研究:将研究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教学过程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导入与情境呈现: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并通过情境呈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知识探究: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内容,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3. 技能提升:通过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实际项目和任务,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评价方法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准确评价他们的研究成果,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展示评价;- 问答测试:通过问答形式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研究掌握情况。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的概述,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以及评价方法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材分析一.家政1.单元解读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以及运用简单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本单元首先安排《我是家庭小主人》一课,树立应该学会家务劳动的意识。
然后安排有关洗涤的两个项目和一个关于收纳的小制作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简单的制作技能。
2.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四个课题:我是家庭小主人、洗茶具、洗衣物、自制收纳盒。
3.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安排5 课时。
其中,前三个项目各用1课时,第四个项目用2课时。
4.教学注意事项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本单元中后三个项目的操作性比较强,课前必须做好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
各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操作重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要平均用力。
教材内容通俗易懂,教学要点、教学难点都有相应的图片展示,小栏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实践,要让学生掌握家政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要领。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每组以不超过六人为宜,便于操作实践和合作探讨,也便于开展自评和互评等活动。
教材中的“拓展创新”属于开放性活动,教师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有记录。
二.技术初步1.单元解读技术初步单元包括泥塑系列和其他材料的制作系列。
通过简单的泥塑制作,学生可以了解泥塑工艺的基本材料、特性、工具和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学习设计和制作1-2 件简单的泥塑作品。
其他材料的制作,包括塑丝、涤纶以及纸材料的制作。
其中,纸材料的制作与自制收纳盒相比,更加突出了作品的空间概念。
通过这些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劳动习惯。
2.教学内容本单元除了《走进技术世界》的通识学习之外,共安排了六个制作项目:泥蔬果、泥碗、泥笔筒、塑丝毽子、涤纶彩球和建筑纸模。
3.教学安排建议本单元用9 课时进行教学,前三个项目各用2课时,后三个项目各用1课时。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3支铅笔、1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组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
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2、想一想,说一说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 1、小组合作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
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
”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佳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五、拓展活动课后收集或调查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
§技术的性质上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性质》是通用技术苏教版教材的《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是继技术的价值之后,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技术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以及专利性等五个性质,进而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本节课只学习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前三个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②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③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引入,让学生从实物中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激发师生互动高潮。
以典型案例和自选教具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环保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等。
②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形成对技术问题的积极情感,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来。
③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体验技术创新的艰辛和曲折。
三、学情分析在学好《技术的价值》的基础上,对技术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对技术这个概念仍然模糊不清,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一知半解,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案例由浅入深的分析,调整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对身边技术产品的认识,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指路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通过认识技术的目的性,理解技术的真谛。
2 难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技术的目的性。
五、教学策略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引入,让学生从实物中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在对教材中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深入探究内容,如助听器、电视机显示器的发展史,来丰富本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演示、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到技术就在身边,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1。
-走进技术世界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走进技术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严重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例外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例外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欢迎大家走进劳动与技术世界。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
了解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优秀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丰盛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1.出示插图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2.想一想,说一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例外哪种书包好为什么三、实践体验,开展社会调查1.在这个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例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合作完成)结论:手摇式削笔器使用方便,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当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根据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例子,按衣食住行四个大类分别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热点问题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分组讨论,大组展开辩论。
(举例说明,据理力争)。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2 走进技术世界 23 钉纽扣 24 缝沙包 2 5、6国庆假期7缝鞋套2 8周家政物品展评9 我喜爱的蔬果 210 泥碗 211泥笔筒2 12周泥塑作品展评13 相框 214 储蓄罐 215 组合笔筒 216 16周相框、储蓄罐、笔筒展评17 期末复习18 期末考试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身边的技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1、 教师播放有关录象,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教师播放有关录象,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教师播放有关录象,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2、 启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启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传真机: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电脑:电脑: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事情,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事情,因此也称为电脑。
因此也称为电脑。
打印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没有键盘,没有键盘,把字符的代码转换成字符印出来。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图片等照原样印在纸张的机器。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图片等照原样印在纸张的机器。
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严重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例外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例外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欢迎大家走进劳动与技术世界。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
了解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优秀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丰盛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2.想一想,说一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例外?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实践体验,开展社会调查
1.在这个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例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合作完成)
结论:手摇式削笔器使用方便,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当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根据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例子,按衣食住行四个大类分别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热点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分组讨论,大组展开辩论。
(举例说明,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