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
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 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他说: “怎么了,吃不 下? 要是不吃,咱们
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
们,为了革命,你们必
须吃 下去。小梁,你 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 外貌,语言 写,( 动作)描写,(神态 ) 描写,( 心理 )描写等手法, 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 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 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 ) 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
和震撼。
思考:
文章主要写的是老 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 “金色的鱼钩”呢?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 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这样做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 灿烂的金色 的光芒 !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 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 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
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 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 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 作的高度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