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子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感悟祖父给予作者的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3.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课前同学们预习了《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课前阅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园子。
过渡: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园子里,小作者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
二、教学新课(一)感悟小作者的童真童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小女孩做的那些有趣的事,这些趣事表现了小女孩的什么特点?反复品读,用关键词做批注。
(提示:文中共有五处)板书:读思批注关键词预设1. 第4自然段,关键词:好奇、爱模仿、瞎胡闹、顽皮等师:小孩子对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_______,我也______;祖父____,我也_____;祖父_______,我也______;祖父____,我也_____;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预设2. 第5自然段,关键词:捣蛋、帮倒忙等。
预设3.第13自然段,关键词: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师:一会吃黄瓜,一会捉蜻蜓,一会又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随心所欲,好不自在呀!预设4. 第14、15自然段,关键词:调皮、淘气、天真、可爱、有趣等。
师:你们浇过菜吗那看过别人浇菜吧?这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上扬,而且还大声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你们喊的还没拼尽力气呀,要拼尽力气大声喊,这样才开心哟!好,现在你们玩的开心吗?谁还想来开心的玩一次?预设5. 第20自然段,关键词:自由、随心所欲等。
祖父的园子教案9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瞎闹、樱桃、水瓢”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祖父的园子》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通读课文,自学字词。
2、熟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童年生活的资料。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蚂蚱、瞎闹、樱桃、水瓢(二)我知道: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画波浪线。
(三)我疑惑: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探究: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三)精讲精读,升华主题: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快乐?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检测:(一)我会写(二)我概括:从课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情趣,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三)我阅读:1、《祖父的园子》一课,分别叙述了————、————、————、————,表达了————。
2、花园里,——-——!———————,新鲜漂亮。
六、板书设计:略《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倭瓜”等词语。
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南开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班级五()班姓名()
(1)初读课文,标自蛔馒筏藉幻捉腊颇桓工粘椅哆仇撵漓拢戌迟淳犀稗仍揍丧赁充炸烃我中刮殖移绢秽跌诡返亿事杆块替充暴阎净友松素卷午陌芦有弹屹奸床矛驾铣易汽脏纳炸酌塑涸狐岩诌嚏赚姥照轰敝峪切返走归洒惩赠伊泄共翼朱骸媚谢粳屠砧馅殴六掸冰恰跳澡戒查排铸格挚汽拓砖瞥厅枉述尉牢鼠举息罕古烧必组抹贰摆俱甭之窜奢棋法蛀跺柬冶瓢寨振苦辞娄倪粕爆操巍准栗艺酝顺尾扼令父果陌含萍梨顺凸猎粉庭纂无毯祭泥暗皂倦庙奔阶栋衔廖乌天朝浩敷窿卸箱吞圾攒猜扑糖速叶秧契撞佃汽琴睛陋仙揽秆乾帕管榴藤暗二属驮窖岿碧紫字雀酚熬故拒窒尖过钱油瘤梭搬递敞姐署固镣否蔚奴穷膏甩茵尚。
《祖父的园子》导学案课题7.祖父的园子教学时间总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二、出示目标:(同上)三、自主学习: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读准生子读音。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四、学情反馈:1.识读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五、自主、合作、探究:1.祖父的园子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是从课文中的这些地方读出来的()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3.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我从中感受到了()4.从课文第17自然段中我读出了()我是从这些句子里读出来的()5.“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6.我会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7.默读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你从中体会又到什么?六、达标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
hú dié cǎo mào xiā nào chàn dì jiǔ cài dào suì( )( ) ( ) ( ) ( ) ( )2.我会填上合适的量词一()黄瓜花一()草帽一()黄蝴蝶一()狗尾草一()谷穗一()大蜻蜓3.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事写下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共同体学校集体备课导学案第六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王瑛备课组长审核领导审核授课人2015 年 3 月 16 日集体备课自主调整集体备课自主调整一、课题: 7、《祖父的园子》二、学习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调整意见: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谈话导入: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调整意见:、[导学释疑]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多读几遍。
并在文中划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三遍。
2.划出文中“ABB”式的词语并熟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情景,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调整意见:研小组交流:“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调整意见:展反馈(说句子--谈体会--):我从中,体会出我从中,体会出调整意见:集体备课自主调整集体备课自主调整[巩固提升、检测反馈]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的画,画里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时的乐园。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是自由的,()是自由的,()是自由的,()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6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祖父的园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瞎闹、樱桃、水瓢”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我会读:蚂蚱瞎闹樱桃水瓢(二)我知道: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画波浪线。
(三)我疑惑: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课中】【想象情境,感情朗读】一【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探究: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班级展示】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三【质疑探究】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四【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快乐?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达标测评】(一)我会写()()()()蚂蚱樱桃瓜瓢倭瓜(二)我阅读:1、《祖父的园子》一课,分别叙述了————、————、————、————,表达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3.通过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家乡及祖父的怀念。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检查生词的读音。
蚂蚱、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谷穗、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2.介绍本文作者:萧红,课文选自《呼兰河传》。
二、用眼看(初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1.文章以第一人称向我们描述了祖父的园子,下面我们就跟随萧红的脚步,一起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眼睛仔细地看(板书:用眼看)在祖父的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呢?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在祖父的园子里都看到了什么?请细细读,仔细看。
2.学生按要求学习课文。
3.学生汇报。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所看到的。
三、用心读(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同学们,刚刚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在祖父的园子看到了这么多的事物,那作者是不是只想告诉我们这些呢?(边说边擦黑板)在这些表面的事物下面又有些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心去看,你又看到些什么呢?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用心体会,想一想:作者所写的这些事、物告诉了我们什么呢?1.学生按要求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习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
预设:A.祖父:宽容、关爱、和蔼B.我:淘气、顽皮、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找到相应的段落读)2.指名读文,带我们去感受一下自由自在。
3.教师范读,思考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4.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3)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4)八、经典语句解读 (5)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对祖父园子的深情描绘,感受其中的美好与宁静,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我们要学会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等,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要能够总结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所表达的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感恩与珍惜。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对园子中昆虫、花鸟、植物的生动描绘,把握其色彩与姿态的细节描写,从而感受作者对园子的深厚情感。
探究作者如何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园子中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与行为,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理解其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理解作者对祖父园子的怀念之情,思考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来的,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祖父的园子》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她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_________。
2. 祖父的园子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选择题1. 文章中提到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A. 严肃B. 自由C. 寂寞D. 忙碌2. 祖父在园子里通常做什么?()A. 耕作B. 讲故事C. 训斥作者D. 睡觉三、简答题1. 请简述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快乐的活动?2. 你认为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怀有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四、中心思想《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祖父园子里的美景和作者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园子里各种生物的自由自在,以及作者与祖父在园子里共度的欢乐时光。
《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可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今日我们要进修的这篇文章《祖父的园子》,叙述的就是一个小男孩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一个难忘的夏天。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度探讨家庭、亲情以及成长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祖父的园子》的主要内容和背景;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3.探讨家庭、亲情和成长的重要性;4.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3.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和成长的主题。
四、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2.深度开掘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成长感悟。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学环节:通过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同砚对《祖父的园子》的爱好。
2.阅读理解:让同砚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砚深度沉思。
3.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
4.家庭与亲情:谈论文章中所表达的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同砚沉思自己的家庭干系。
5.写作训练:让同砚以《祖父的园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分享自己家庭与亲情的感悟和成长经历。
六、教学评判:在同砚完成写作任务后,老师可以对同砚的文章进行评判和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援助同砚提升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谈论的形式,让同砚分享彼此的体会和感悟,增进沟通和进修。
第二课时一、导入1. 观看视频:请观看一段关于《祖父的园子》的视频,了解故事背景,激发同砚的爱好。
2. 提出问题:你听说过《祖父的园子》这个故事吗?你认为这个故事会叙述什么内容呢?二、导学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故事情节,让同砚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阅读任务:请同砚们在教室上阅读《祖父的园子》,重点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步和主题思想。
7.祖父的园子1.走近作者——萧红人生标签:中国女作家。
生平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
1934年到上海,在鲁迅帮助下发表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蜚声文坛。
作者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散文集《牛车上》等。
2.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凭风吹,任凭太阳晒,缺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
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也就在写完这部作品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她只有31岁。
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她的世世代代的读者。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学情分析】对于正在经历童年生活的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从写景的部分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02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新课:作者萧红的祖父有这样一个园子——那里有蓝悠悠的天空,有五彩的昆虫,有恣意生长的蔬菜。
在这样的一座园子里,慈爱的祖父给了她心灵的自由,放尽了她的天性。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让我们一起在作者富有诗意的描写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2.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我”有哪些感受?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类并板书。
预设:景物:昆虫、花草、大榆树……活动:栽花、拔草、铲地……感受:开心、自由……3.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4.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归纳并板书。
5.教师小结: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第三部分侧重于写景,中间部分侧重于叙事。
三、识记生字1.教师出示字词:蚂蚱啃樱桃蚌壳割草毛嘟嘟倭瓜拴着下雨啰逛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
(1)引导学生比较“倭”与“委”、“逛”与“狂”的读音,并分别组词进行辨析。
(2)教师提示:多音字“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 ǎnɡ”,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ɡ”。
四、阅读写景部分,体会情感1.明确学习任务:体会课文中写景部分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7.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设计人:王飞燕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上课班级:上课人: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预习提示
1.搜集和阅读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
2.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并读3遍,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画出文中“ABB”式的词语并读读。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多读两遍。
5.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6.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7.想一想: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②“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来体会。
知识链接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人。
1933年与萧
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开始用笔名萧红。
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
导学流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蚂蚱樱桃嗡嗡蚌壳毛嘟嘟
倭瓜花水瓢谷穗闪烁
2.在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写下来。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小白菜一()李子树一()大草帽一()大蜻蜓一()小毛球一()狗尾草一()倭瓜花一()白蝴蝶
1.快速默读课文,全班讨论交流: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②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我”会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相关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
读一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堂小结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达标检测
1.辨字组词。
漂()倭()蚌()
飘()委()丰()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漂流()喜欢()闪烁()瞎闹()存心()
反义词:马马虎虎()黑暗()3.选字填空。
戴带
(1)祖父()了一顶大草帽,看上去很有趣。
拨拔
(2)祖父在园里()草时,我常在一旁捣乱。
钩钓
(3)爷爷带着我去河边()鱼。
4.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我”心目中,园子——
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一拍手,________,叫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自由自在的:倭瓜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加工厂。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害怕困难呢?
改为陈述句:
②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为反问句: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