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金钱债务及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浅析关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问题众所周知,只要涉及金钱给付内容的裁判文书,在结尾处都会有一句:“如某某未按本判决确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那究竟迟延履行期间产生的债务利息怎么计算呢?是否有法律依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要点,对该问题进行浅析。
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法律依据《民诉》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依据2007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判决书中增加向当事人告知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内容的通知》法[2007]19号(2008年12月31日修正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的要求,为使胜诉的当事人及时获得诉讼成果,促使败诉的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经研究决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书中增加向当事人告知《民诉》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即新《民诉》第二百五十三条)的内容。
现将在民事判决书中具体表述方式通知如下:一、一审判决中具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在所有判项之后另起一行写明: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民诉》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二、二审判决作出改判的案件,无论一审判决是否写入了上述告知内容,均应在所有判项之后另起一行写明第一条的告知内容。
三、如一审判决已经写明上述告知内容,二审维持原判的判决,可不再重复告知。
”由此可知,适用《民诉》第二百五十三条,不以当事人申请为要件,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应当依职权主动适用;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应当按照《最高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4年6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法释〔2014〕8号为规范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
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的,计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的,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
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问题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4年6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为规范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
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的,计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的,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
非因被执行人的申请,对生效法律文书审查而中止或者暂缓执行的期间及再审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第四条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当先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再清偿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民事案件执行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是指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它法律文书指定期间履行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根据该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它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要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被执行人对迟延履行行为承担的法定责任。
一、迟延履行责任的性质迟延履行责任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的双重性质。
(一)迟延履行责任具有惩罚性迟延履行责任是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的强制性惩罚手段。
其强制性不仅体现在由法律直接规定“金钱”数额的“双倍支付”上,而且体现在由执行部门直接裁定而不需要通过审判程序的确认。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债务人未履行义务,就应当受到必要的惩罚,即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这一惩罚性措施的依法运用即是法律尊严的体现,也是私权依靠国家公权力得以实现和保护的体现。
(二)迟延履行责任具有补偿性迟延履行的责任虽然是由执行法官在执行程序中直接确定,但仍然是一种民事补偿手段,其基础是基于申请执行人的损失和可能受到的损失。
申请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有权利要求被执行人按法律规定履行给付义务,以此来达到弥补损失的目的。
司法实践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往往被忽略、放弃,没有追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利息的责任,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而且还有悖于立法本意,加大了“执行难”的局面。
法院执行被执行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不仅可以弥补申请执行人因迟延实现权利所造成的损失,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符合法律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还起到惩戒违法,促使被执行人尽早履行义务的目的。
关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发布时间:2009-12-2113:49:35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执行工作几个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川高法[2007]39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计算“迟延履行期问的债务利息”时,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二、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此复。
附:具体计算方法(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解读2009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5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以下简称《批复》),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私法释[2009]6号文正式发布了《批复》,5月18日起施行,《批复》的出台,对解决执行工作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算标准及如何确定本金与利息的清偿顺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草《批复》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这一规定概括了我国迟延履行生效裁判的两种惩罚性制度:一是未给付金钱义务的,要双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二是未履行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要处以双倍迟延履行金。
对于双倍迟延履行的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规范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第三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的计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的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非因被执行人的申请对生效法律文书审查而中止或者暂缓执行的期间及再审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第四条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当先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再清偿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五条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外币的执行时以该种外币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申请执行人主张以人民币计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以人民币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应当先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外币折算或者套算为人民币后再进行计算外币折算或者套算为人民币的按照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起算之日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公布的人民币对该外币的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未公布汇率中间价的外币按照该日境内银行人民币对该外币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或者该外币在境内银行国际外汇市场对美元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进行套算第六条执行回转程序中原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承担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第七条本解释施行时尚未执行完毕部分的金钱债务本解释施行前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按照之前的规定计算施行后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按照本解释计算本解释施行前本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201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全文具体内容尚未见诸媒体。
重要的申请法院执行中执行款和迟延履行金的计算申请法院执行中执行款和迟延履行金的计算百度首页 | 登录注册2011-11-19 15:35满意回答二、计算公式1、债务利息=债务本金×利息计算天数(判决确定的应当给付日始~判决确定的履行日止)×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360天2、迟延履行利息=(债务本金+诉讼费+保全费等)×利息计算天数(判决确定的履行日始~实际履行日止)×同期银行贷款最高年利率×2倍/360天3、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年利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年利率×逾期还款上浮幅度(如现行的幅度为150%)计算期限的确定。
迟延履行期间的起算日,最高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法适用意见》)第293条有明确规定: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自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迟延履行期间的截止日,法律未加规定,一般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法院控制日,即以执行法院实际控制被执行财产的日期为截止日。
二是当事人兑现日,即以执行申请人领取执行款物的日期为截止日。
按照第一种方案操作,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果法院在案件审理期间曾采取过保全措施且保全到位,则将不存在迟延履行金。
对此可以这样看待,法律设定与司法政策重申迟延履行金制度的初衷是促使败诉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使胜诉当事人的诉讼成果有所保障。
在胜诉当事人权利有保障的情况下,再赋予其享有迟延履行金的意义已不大,毕竟这不是诉讼福利与补贴。
与此同时,保全到位的案件中,败诉当事人的履行或法院的执行不会过分迟延,即使有所迟延也是法院处理保全财产所必需的合理期限。
按照第二种方案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从执行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财产到兑现给执行申请人之间,还有一个必要的期限,如评估拍卖查封财产所需的时间等。
期间,被执行人已主动提供或被动丧失了财产的占有控制权,再让其承担迟延履行金,则不当加重其责任,有失公正。
最⾼⼈民法院关于在执⾏⼯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期
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最⾼⼈民法院5⽉17⽇公布的《最⾼⼈民法院关于在执⾏⼯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对在执⾏⼯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予以明确。
该司法解释⾃5⽉18⽇起施⾏。
接下来就和店铺⼩编⼀起看看批复中的重点内容吧!
最⾼⼈民法院关于在执⾏⼯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据了解,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百⼆⼗九条规定,被执⾏⼈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书指定的期间履⾏给付⾦钱义务的,应当加倍⽀付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书指定的期间履⾏其他义务的,应当⽀付迟延履⾏⾦。
被执⾏⼈逾期履⾏应如何计算双倍债务利息?司法实践中,不同地区的法院,甚⾄⼀个法院不同的执⾏法官对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理解不同,往往造成同类执⾏案件处理结果相去甚远。
为此,司法解释规定,⼈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百⼆⼗九条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当按照中国⼈民银⾏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执⾏款不⾜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原则按⽐例清偿法律⽂书确定的⾦钱债务与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当事⼈在执⾏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此外,司法解释还进⼀步明确迟延履⾏期间债务利息的具体计算⽅法:
(1)执⾏款=清偿的法律⽂书确定的⾦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书确定的⾦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期间。
关于执⾏程序中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有什么疑问2014年7⽉30⽇,最⾼⼈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执⾏程序中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接下来就由店铺⼩编来带⼤家了解⼀下相关问题。
关于执⾏程序中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有什么疑问制定《解释》的背景和⽬的近年来,最⾼⼈民法院不断完善和增强执⾏措施和⼿段,⼀些对被执⾏⼈有威慑⼒的制度和机制相继建⽴,限制⾼消费制度、失信被执⾏⼈名单制度、⽹络查控机制等成为强制执⾏的有⼒武器,有效地推动了执⾏⼯作的开展。
迟延履⾏利息制度是《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规定的执⾏措施。
该制度在促使债务⼈及时履⾏义务和补偿债权⼈损失⽅⾯有⼀定积极作⽤。
但是,既有规定较为原则,导致各地法院理解不同、做法不⼀,不仅损害了法律的统⼀性和严肃性,也导致该项制度的作⽤难以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2年初开始,最⾼⼈民法院执⾏局组织⼈员赴多地进⾏调研,起草了本解释初稿。
之后,我们多次征求全国⼈⼤法⼯委、中国⼈民银⾏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听取了部分法官和律师的建议。
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数易其稿。
最后,最⾼⼈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本解释。
《解释》坚持的原则这部解释时主要坚持两项原则。
⼀是法定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253条明确规定,被执⾏⼈迟延履⾏的,“应当”⽀付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
通过⽂义解释的⽅法,⽆论申请执⾏⼈是否申请,法院都应当依职权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
⼆是平等保护当事⼈合法权益的原则。
迟延履⾏利息制度的任务在于促使债务⼈履⾏义务,从⽽实现债权⼈的债权。
虽然该制度的主要⽬的是保护债权⼈的合法权益,但是,也不能过分加重债务⼈的负担。
如果利息负担过重,致使债务⼈放弃偿债的努⼒,反⽽不利于及早实现债权。
因此,本解释从平等保护当事⼈合法权益的原则出发,平衡了当事⼈的利益,以求执⾏措施合理得当。
执行利息计算方法
执行利息计算方法是用于计算逾期借款或借记卡欠款的利息和罚金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执行利息计算方法的步骤:
1. 确定本金:本金是未偿还金额的原始贷款或借记卡欠款金额。
2. 确定利率:利率是每年的利率,如年利率为18%,则每月利率为18%/12 = 1.5%。
3. 确定计息期间:计息期间通常是指每个月的时间段,从欠款逾期开始到下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
4. 计算利息:根据计息期间的天数和利率,计算出每个周期的利息费用。
公式为:每月利息费用=未偿还金额×1.5%×(计息天数/30)。
5. 计算罚金:除了利息外,有些地区还会收取罚金。
罚金通常是基于未还款项的百分比,如最多可收取未还款项的5%作为罚金。
6. 计算总费用:将利息和罚金相加即可得出逾期欠款的总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和金融机构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执行利息计算方法,并且法律法规也可能会对利息和罚金的收取做出限制和规定。
因此,在借款或使用借记卡时,应
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了解其执行利息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规定。
执行案件终本率计算公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按法院判决书所确定的时间履行债务的,要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利息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1、一般债务利息,也就是双方约定的债务利息,判决后未履行的,继续计算。
2、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也就是法院判决书限定的时间未履行的,之后除要计算一般债务利息外,还要计算迟延履行利息。
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迟延利息按每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计算。
具体情况要根据判决书上说明,利息还需要加上同期贷款基准率一同计算,公式如下:具体计算方法:(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执行期间的利息一般是这样计算的:1、原来约定利息的,逾期利率=原约定的利息+每日万分之1.75(相当于年利率6.3875%)的逾期利息。
逾期利息=计息本金x逾期利率x逾期时间2、原来没有约定利息的,逾期利率=每日万分之1.75(相当于年利率6.3875%)的逾期利息。
逾期利息=本金x逾期利率x逾期时间逾期利息的起点按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终点按照实际支付的日期计算。
举例说明:原告诉被告民间借贷案,本金10万元,原来约定借款期限2年,年利率6%。
借款人逾期未归还被告上法庭。
法院在逾期一年后作出终审判决,被告未按约定时间履行还款义务。
然后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案款于终审判决生效后两年执行到位。
被告应还款:本金10万元;约定期限利息:10万x6%x2=1.2万逾期利息:10万x(6%+6.3875%)x2=2.4775万元这样被告一共应付原告13.6775万元。
关于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中中执字第240号案件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金钱债务及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说明一、本案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请人:中山***服装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工业区。
法定代表人:章**,职务;董事长。
被执行人:广东**制冷机有限公司(原名:广东**空调机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镇**村。
法定代表人:申**,职务:董事长。
被申请追加的被执行人:**控股有限公司;住所地:香港九龙广东道**-**号**大厦第*座**楼。
法定代表人:申**,职务:董事长。
二、执行案号: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中中执字第240号三、执行依据: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中中经初字第140号民事判决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粤高法经一终字第168 号民事判决(上述判决书已于2002年8月6日生效)。
四、申请执行标的:1、被执行人应在上述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请人返还已收的货款人民币477800元;2、被执行人应在上述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请人赔偿人民币60460元;3、被执行人应向申请执行人一并支付一审反诉费17500元和二审受理费22925元,合计人民币40425元;综上,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为578685元, 被执行人应在上述法律文书生效之日(即2002年8月14日)起七日内付清。
4、被执行人延迟履行的,应当自2002年8月14日起至全部债务付清完毕之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向申请人加倍计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五、本案的前期已执行情况申请人于2003年6月17日收到法院转交的拍卖中央空调机组所得的第一笔执行款合计111696元,扣除申请人预付的2000元评估费用,申请人已收到的第一笔执行款为109696元。
本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为578685元。
自2002年8月14日至2003年6月17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为307(即17+30+31+30+31+31+28+31+30= +31+17)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六个月至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31%,由此可知,截至2003年6月17日,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52408.61(即578685*5.31%*2*307/360)元,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总和为631093.61元。
民事案件执行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是指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它法律文书指定期间履行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根据该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它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要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被执行人对迟延履行行为承担的法定责任。
一、迟延履行责任的性质迟延履行责任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的双重性质。
(一)迟延履行责任具有惩罚性迟延履行责任是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的强制性惩罚手段。
其强制性不仅体现在由法律直接规定“金钱”数额的“双倍支付”上,而且体现在由执行部门直接裁定而不需要通过审判程序的确认。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债务人未履行义务,就应当受到必要的惩罚,即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这一惩罚性措施的依法运用即是法律尊严的体现,也是私权依靠国家公权力得以实现和保护的体现。
(二)迟延履行责任具有补偿性迟延履行的责任虽然是由执行法官在执行程序中直接确定,但仍然是一种民事补偿手段,其基础是基于申请执行人的损失和可能受到的损失。
申请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有权利要求被执行人按法律规定履行给付义务,以此来达到弥补损失的目的。
司法实践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往往被忽略、放弃,没有追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利息的责任,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而且还有悖于立法本意,加大了“执行难”的局面。
法院执行被执行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不仅可以弥补申请执行人因迟延实现权利所造成的损失,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符合法律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还起到惩戒违法,促使被执行人尽早履行义务的目的。
执行案件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算申国锋【要点提示】在执行过程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存在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法院可依职权要求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加倍债务利息且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算基数为法律文书确定的本金和利息之和。
【案情】原告东营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
住所:东营市西四路北路东。
法定代表人××,主任。
被告××,男,1973年10月18日出生,汉族,东营市××区××街道办事处××村民,住该村。
原告东营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与被告××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双方调解结案。
被告××于2006年11月10日前归还原告东营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借款本金20000元并支付利息3605元(利息计算至调解之日)。
调解书生效后,被告未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
原告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该案在执行过程中,对如何计算本案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产生了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时没有提出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只按判决书确定的标的执行即可。
第二种观点认为:该案应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计算的基数为判决书确定的本金即20000元。
第三种观点认为:该案应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且计算的基数为判决书确定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即23605元。
【评析】本案涉及执行过程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可由谁提起及如何计算的问题。
一、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可由谁提出?第一种观点认为,法院奉行的原则是不告不理。
法院不能在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范围以外干预当事人的权利,诉讼程序和其他辅助性程序都必须由当事人自己主动发动。
在执行程序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的债务利息在民事诉讼中,尤其是涉及到金钱给付的情形,相关利息的计算直接关乎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计算上的错误直接暴露出律师代理工作是否勤勉尽责,因此在诉讼过程中一般都会比较谨慎,但是在执行程序中尤其是涉及到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的债务利息时,则会出现偏差,使委托人利益受损。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而该双方债务利息如何计算,利息上限是否受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4%上限的限制,是否可以以履行期内利息的双倍来进行主张?首先,迟延履行期的债务利息不受24%上限的限制,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规定,既约定逾期利息也约定违约金或其他费用,权利人一并主张的年利息不应超过24%,但显然迟延履行的加倍利息并不属于双方约定的惩罚性规定,从立法目的上讲,如果不允许超过24%则无法实现惩罚的目的。
此外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而该一般债务利息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该义务的上限为24%,并不包含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因此迟延履行期的债务利息不受24%上限的限制。
其次,迟延履行期的债务利息并不是履行期利息的双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即双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标准并不是履行期利息的双倍,而是日万分至一点七,如一债务延期履行30天,本金为10000元,约定的利息为年24%,则其应支付的加倍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10000*24%/12+10000*1.7%。
*30。
此外,关于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属于履行本金还是利息及分期履行的情况下,迟延履行时间的起算点等在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都进行了详细的约定,需要当事人在申请强制执行前认真计算,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及迟延履行金计算的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及迟延履行金计算的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拟稿2013年)(非正式文件,仅供学术参考,切勿引用,司法解释后于2014年出台)为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
一、【当事人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者迟延履行金予以放弃。
迟延履行利息、迟延履行金的计付,可由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适用本规定。
二、【履行期间届满前利息的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前利息的计算,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利率及时间计算。
三、【迟延履行利息的起算时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被执行人承担金钱给付义务,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自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双倍计算利息,其他利息不再计算。
四、【迟延履行利息的基数】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基数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的本金与利息之和。
五、【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的起止时间】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起算时间为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生效法律文书未指定履行期间的,自生效法律文书生效之日的次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义务的,对每一期的迟延履行利息分别予以计算。
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截止时间为被执行人履行之日,或者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的款项划拨至指定账户或者对被执行人其他财产拍卖、变卖裁定生效之日或以物抵债裁定生效之日。
执行中需要进行案款分配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计算至分配方案确定之日。
分配方案确定之日,以分配方案最终核准人的核准时间为准。
六、【迟延履行利息的利率】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率的档次,按照迟延履行经历的时间与对应的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档次确定。
迟延履行期间贷款利率变动的,分段计算。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问题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年6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4年6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为规范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
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的,计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的,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
执⾏中迟延履⾏债务利息之计算上海市第⼆中级⼈民法院栾⾦娣本案执⾏中,申请执⾏⼈与被执⾏⼈就迟延履⾏债务利息计算的基数、期间、利率⽅⾯产⽣了争议。
(⼀)迟延履⾏期间起点的确定有⼈认为,应以执⾏通知书确定的履⾏期间来计算执⾏期间逾期付款利息。
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因为执⾏通知书是在义务⼈逾期不履⾏⽣效法律⽂书所确定的义务,权利⼈⼀⽅申请⼈民法院强制执⾏后,法院向义务⼈发出的敦促并限期履⾏的法律⽂书。
这就说明,执⾏通知书所确定的时间与⽣效法律⽂书所确定的时间存在⼀定的时间差,若按执⾏通知书的时间来确定迟延履⾏利息的起点,必然损害权利⼈的合法权益,也有损⽣效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书的严肃性。
因此我们认为,迟延履⾏期间应从⽣效法律⽂书确定的给付期限届满的次⽇起算⾄给付之⽇⽌。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意见》)第293条对此也作了规定:“被执⾏⼈迟延履⾏的,迟延履⾏期间的利息或迟延履⾏⾦⾃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书指定的履⾏期间届满的次⽇起计算”。
(⼆)执⾏中⽌阶段是否计⼊迟延履⾏期间对于中⽌执⾏的期间是否应计⼊迟延履⾏期间的问题,因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在实践中也存在分歧。
执⾏实践中⼀般认为,迟延履⾏期间指⽣效法律⽂书所定被执⾏⼈应履⾏给付⾦钱之期间届满后,⾄其实际给付申请执⾏⼈之间的期间,故应把案件中⽌阶段的期间计⼊迟延履⾏的期间。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中⽌执⾏的期间不应计⼊迟延履⾏期间。
我们认为,民诉法第229条的⽴法宗旨主要在于惩罚性,惩罚故意⽋债不还的⾏为,被执⾏⼈的迟延履⾏事实发⽣后,是否适⽤迟延履⾏债务利息,要看被执⾏⼈不履⾏义务是否由主观意愿造成,若不加区分⼀概以执⾏中⽌为由不计算迟延履⾏债务利息,容易给被执⾏⼈通过法律程序拖延义务履⾏,难以真正保障债权⼈的权利。
本案的被执⾏⼈在仲裁裁决⽣效后,通过提起申请撤销仲裁之诉导致执⾏中⽌,被驳回后⼜申请仲裁裁决不予执⾏导致执⾏暂缓,执⾏⼯作的暂停均系被执⾏⼈主观⾏为所引起的,也是符合其主观意愿的,所以本案的执⾏暂停期间应当计⼊迟延履⾏期间。
迟延履⾏期间债务利息怎么算在执⾏实践中,经常出现对《民诉法》第229条即被执⾏⼈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书指定的期间履⾏给付⾦钱义务或其他义务,应当加倍⽀付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规定理解和认识不⼀,难以把握的情况。
造成同类执⾏案件处理结果不同。
针对此情况,对执⾏中迟延履⾏利息问题进⾏探讨。
⼀、问题的提出案例:原告甲某与被告⼄某系朋友关系,被告向原告借款10万元,约定⽉利率按同期银⾏贷款利率四倍计,借期6个⽉。
到期后被告未返还借款本⾦及⽀付利息,原告甲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被告⼄某应于判决⽣效后⼗⽇返还原告甲某借款10万元并⽀付利息,利息按同期银⾏贷款利率四倍从借款之⽇起计算⾄清偿之⽇⽌。
如被告⼄某未按本判决指定期限履⾏,按《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229条的规定,加倍⽀付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
这个案例判决主⽂看似⼗分简单明了,但在执⾏过程中,就本案如何适⽤民诉法第229条的规定加倍⽀付迟延履⾏期间债务利息的理解产⽣了歧义:第⼀种意见认为,迟延履⾏期间债务利息是对原债务利息的加倍,判决书主⽂利息已是同期银⾏贷款利率四倍,还要加倍,就是同期银⾏贷款利率的⼋倍,这显然是违反法律规定。
第⼆种意见认为,迟延履⾏期间债务利息应按同期银⾏贷款利率标准加倍计算,将主⽂中的借款本⾦及⽀付利息作为迟延履⾏的债务基数。
第三种意见认为,在本案中不存在该法条规定的加倍⽀付迟延履⾏的债务利息,其理由是判决主⽂中利息已是法定保护最⾼限,且已计算到债务清偿之⽇⽌,在本案中判决主⽂不必再注明该法条的适⽤。
依照《民诉法》第229条规定,被执⾏⼈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书指定的期间履⾏给付⾦钱义务或其他义务,应当加倍⽀付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
但在执⾏实践中,经常出现对该规定理解和认识不⼀,难以把握的情况。
针对该事项,最⾼⼈民法院于2009年3⽉30⽇颁布了《关于在执⾏⼯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但是该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本⽂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中中执字第240号案件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金钱债务及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说明一、本案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请人:中山***服装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工业区。
法定代表人:章**,职务;董事长。
被执行人:广东**制冷机有限公司(原名:广东**空调机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镇**村。
法定代表人:申**,职务:董事长。
被申请追加的被执行人:**控股有限公司;住所地:香港九龙广东道**-**号**大厦第*座**楼。
法定代表人:申**,职务:董事长。
二、执行案号: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中中执字第240号三、执行依据: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中中经初字第140号民事判决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粤高法经一终字第168 号民事判决(上述判决书已于2002年8月6日生效)。
四、申请执行标的:1、被执行人应在上述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请人返还已收的货款人民币477800元;2、被执行人应在上述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请人赔偿人民币60460元;3、被执行人应向申请执行人一并支付一审反诉费17500元和二审受理费22925元,合计人民币40425元;综上,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为578685元, 被执行人应在上述法律文书生效之日(即2002年8月14日)起七日内付清。
4、被执行人延迟履行的,应当自2002年8月14日起至全部债务付清完毕之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向申请人加倍计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五、本案的前期已执行情况申请人于2003年6月17日收到法院转交的拍卖中央空调机组所得的第一笔执行款合计111696元,扣除申请人预付的2000元评估费用,申请人已收到的第一笔执行款为109696元。
本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为578685元。
自2002年8月14日至2003年6月17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为307(即17+30+31+30+31+31+28+31+30= +31+17)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六个月至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31%,由此可知,截至2003年6月17日,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52408.61(即578685*5.31%*2*307/360)元,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总和为631093.61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法释【2009】6号)的规定,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因此,第一次实际偿还的债务只有109696*578685/631093.61= 100586.39元,法律文书所确定的金钱债务仍有578685-100586.39=478098.61元未清偿,且该剩余债务的延迟履行期间应从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起算;实际偿还的债务利息为109696*52408.61/631093.61=9109.61元,尚剩余52408.61-9109.61=43299元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未清偿。
六、自2003年6月18日至2010年8月31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及其计算方式。
1、自2003年6月18日至2004年10月28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76342.79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 延迟履行期间 =13+31+31+30+31+30+31+31+29+31+30+31+30+31+31+30+28= 499天B.剩余债务的延迟履行期间从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起,至2010年8月31日已超过八年,因此,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五年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5.76%计;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 478098.61*5.76%*2*499/360= 76342.79元计算以后的债务利息在确定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时理由同上。
2、自2004年10月29日至2006年4月27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88754.22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 延迟履行期间 = 3+30+31+365+31+28+31+27 = 546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12%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6.12%*2*546/360= 88754.22元3、自2006年4月28日至2006年8月18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19178.93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3+31+30+31+18 = 113天B.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39%C. 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 478098.61*6.39%*2*113/360= 19178.93元4、自2006年8月19日至2007年3月17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38333.95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3+30+31+30+31+31+28+17 = 211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84%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6.84%*2*211/360= 38333.95元5、自2007年3月18日至2007年5月18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11519.79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3+30+18 = 61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11%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478098.61*7.11%*2*61/360=11519.79元6、自2007年5月19日至2007年7月20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11665.61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3+30+20 = 63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20%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20%*2*61/360= 11665.61元7、自2007年7月21日至2007年8月21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6076.63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0+21 = 31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38%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38%*2*31/360= 6076.63元8、自2007年8月22日至2007年9月14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4618.43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9+14 = 23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56%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56%*2*23/360= 4618.43元9、自2007年9月15日至2007年12月20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20173.37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6+31+30+20 = 97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83%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83%*2*97/360= 20173.37元10、自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9月15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56152.68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1+31+29=31+30+31+30+31+31+15 = 270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83%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 478098.61*7.83%*2*270/360= 56152.68元11、自2008年9月16日至2008年10月8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4728.40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15+8 = 23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74%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74%*2*23/360= 4728.40元12、自2008年10月9日至2008年10月29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4166.63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21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47%*2*21/360= 4166.63元13、自2008年10月30日至2008年11月26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5354.70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2+26 = 28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20%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7.20%*2*28/360= 5354.70元14、自2008年11月27日至2008年12月22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4226.39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4+22 = 26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12%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78098.61*6.12%*2*26/360= 4226.39元15、自2008年12月23日至2010年8月31日期间,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97345.66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A.延迟履行期间 = 9+365+31+28+31+30+31+30+31+31= 617天B.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94%C.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 478098.61*5.94%*2*617/360= 97345.66元综上所述,截至2010年8月31日, 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总额为491937.20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总额 = 43299.00+ 76342.79+ 88754.22 +19178.93+ 38333.95+11519.79 +11665.61+ 6076.65+ 4618.43 +20173.37+56152.68+ 4728.40+4166.63+ 5354.70+ 4226.39 +97345.66= 491937.20元六、截至2010年8月31日,扣除已收的第一笔执行款后,应收的执行款为人民币970035.81元,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应收的执行款 =剩余的债务本金+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总额= 478098.61+491937.20= 970035.81元七、自2010年9月1日起至全部债务清付完毕之日,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另计,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 未清偿的债务本金*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2倍*延迟履行期间。
八、法院所需收的执行费用和申请人在法院处理被执行人其他财产过程中所需预交的评估等费用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