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尿素和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以及增加作物的营养价值。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物质进行介绍:1. 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含磷钾肥料,它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磷、钾元素。
在农业生产中,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磷酸二氢钾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从而对作物的生长有利。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磷酸二氢钾肥料能够帮助农民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是一种含铁微量元素的肥料,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必需的铁元素。
植物缺铁会出现叶片黄化、叶缘枯焦等症状,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硫酸亚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作物缺铁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硫酸亚铁还能够改善土壤酸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硫酸亚铁肥料能够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尿素尿素是一种含氮肥料,它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在农业生产中,尿素能够快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使用尿素肥料还能够提高作物的品质,增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尿素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尿素肥料能够帮助农民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植物中需要量较少的元素,如锌、硼、铜、锰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能够预防和治理作物缺元素症,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量元素还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微量元素肥料能够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农业种植中的作用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和氯是农业种植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并给出一些指导意义。
首先,钙是植物生长的基本元素之一。
它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建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在植物根部和新生组织的伸长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及时补充钙元素可以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和耐病能力。
其次,镁是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氯叶素分子的组成要素之一。
它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参与许多酶的活化。
在农业种植中,缺乏镁元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呈现黄化症状。
因此,及时添加镁元素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硫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成分之一。
它参与植物体内的许多代谢过程,如植物光合作用、呼吸和养分吸收等。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来说,硫元素的供应足够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铁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是细胞色素和酶的组成成分之一。
它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和氮代谢等重要生物化学过程。
在农业种植中,铁元素的供应足够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硼是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参与细胞壁的合成和维持植物体内的钙代谢。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硼元素的供应足够可促进植株的开花结实和抗逆性。
锰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它参与光合作用、呼吸和氮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它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尤为重要。
缺乏锰元素会导致光合作用受阻,植物叶片出现黄化症状。
因此,适量添加锰元素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铜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它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光合作用。
对于农业种植来说,铜元素的供应足够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
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体内的许多酶的活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和氮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适量添加锌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耐病能力和产量。
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微量元素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元素,但需要量比较少,这些元素通常被称为矿物元素或微量矿物质。
微量元素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代谢过程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长、抗病和改善土壤等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一、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植物需要多种微量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其中,铁、锰、锌、铜、镁、钼和硼是植物所需的主要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作用。
1. 铁:铁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淀粉、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非常必要。
此外,铁还能促进植物体内色素的形成,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如果土壤中铁元素不足,那么将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出现萎蔫和生长缓慢等现象。
2. 锰:锰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能够促进氮代谢和糖分的合成。
如果土壤中缺乏锰元素,植物将会出现叶片变黄、凋萎等现象。
3. 锌:锌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植物体内酶的正常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缺乏锌元素,植物将出现叶片变窄、松弛等现象。
4. 铜:铜是植物体内维持酶的正常代谢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土壤中缺少铜元素,植物将会出现叶片变白、纹理不明显等现象。
5. 镁:镁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必需元素,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土壤中镁元素过少,植物将出现叶缘变黄、生长缓慢等现象。
6. 钼:钼是植物体内微量元素中有机物的一种组分,对于植物的氮代谢和氮固定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土壤中缺乏钼元素,植物将会出现叶缘弯曲、病害易发等现象。
7. 硼:硼是植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花果的发育中尤为重要。
如果土壤中缺少硼元素,植物将会出现茎黄化、叶变褐、生长缓慢等现象。
植物营养与农业发展植物营养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作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营养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怎样科学合理地管理植物营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植物营养的概念和分类植物营养是指植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并利用光合作用等方式进行合成和利用的过程。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锰、铜、钼和硼等。
二、植物营养与农作物产量植物营养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宏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氮元素是构成植物组织的重要成分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微量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同样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铁元素是葉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铜和锌元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三、植物营养与农作物品质除了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外,植物营养还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品质。
不同的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口感、营养成分和色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硒元素对小麦和大豆的品质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
磷元素对农作物的糖分含量和甘味度有明显影响。
不同的营养元素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植物营养管理的重要性植物营养管理是实现高产优质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在不同生育期进行合理的施肥,并进行土壤调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准确的施肥量计算,以避免过度施肥或不足施肥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
五、植物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营养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科学合理地管理植物营养有助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利用配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农作物微量元素的作用和功能大家好,我是一名行业专家,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农作物微量元素的作用和功能。
我们要明确一点,农作物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土壤中含量很少的矿物质元素,但它们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些微量元素到底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1 微量元素与植物代谢的关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能量的供应,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的元素,其中就包括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可以参与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中,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
1.2 微量元素与植物营养素的关系除了参与光合作用外,微量元素还与其他营养素(如氮、磷、钾等)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铁离子是植物叶绿素合成的重要成分之一,而锌离子则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
这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1 微量元素肥料的制备与施用为了保证农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我们需要将它们加入到肥料中。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等。
这些肥料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应该控制在适量范围内,过量施用反而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2.2 微量元素检测与诊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从而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也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关,因此通过对微量元素的检测还可以判断出病虫害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农作物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产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摘要:中、微量元素作为大豆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对大豆的产量以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重点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元素进行了概述,并以具体的试验方法,证明了不同微量元素对于大豆增产效益的不同影响。
在经过不同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对比之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大豆种植者提供借鉴,提高大豆产量与质量。
关键词:中、微量元素;大豆产量;大豆品质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21.028赵兵(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公主岭136100)中、微量元素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植物需要大量的中、微量元素才能快速成长,其中最主要元素包括钙元素、镁元素、硫元素等。
专家将植物每千克中含量在200毫克以下的元素称之为微量元素。
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其产量与质量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中、微量元素作为大豆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需要农户对其进行科学控制,继而实现提高大豆产量与质量目标。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本次试验所应用的大豆品种为高脂肪吉林35大豆种子,试验中所选取土地为草甸黑土,其中每千克土壤中含有有机质25g 、磷86g 、氮元素98g 、钾元素160g ,土壤酸碱度为6.5。
实验中所选取的肥料为大豆专用肥,其中包含多种中、微量元素。
在大豆种植排列中,主要以随机组合排列方法,将大豆种植区域分为五行,每行长度为15m ,行距为1m ,避免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相互影响。
播种方式主要为人工点播种,播种人员为1人。
在试验设计中,唯一的变量为肥料不同,在5行中设置不施肥区域2行,常规施肥区域1行,中、微量元素施肥区域两行,将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布施。
1.2试验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对大豆生长环境进行统一,以大豆生长的苗期、开花期、鼓粒期等进行对比,测定不同时期大豆样本中各元素含量。
在大豆成熟期,多次取样对每行的大豆样本质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借此分析不同微量元素对大豆质量的影响。
迈蒂斯丹微量元素在灯塔市温室黄瓜上的应用效果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在温室种植中,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而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迈蒂斯丹微量元素是一种针对黄瓜生长需求设计的肥料,其在灯塔市温室黄瓜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黄瓜的生长特点、迈蒂斯丹微量元素的特性以及在灯塔市温室黄瓜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黄瓜的生长特点黄瓜是一种喜光、耐寒的蔬菜作物,生长期较短,是一种生长迅速、需肥量较大的蔬菜。
在温室条件下,黄瓜通常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和丰产。
在生长过程中,黄瓜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
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仅需微量摄入但又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锌、铁、锰、镁等。
在缺乏微量元素的情况下,植物生长会受到抑制,产量和品质也将受到影响。
黄瓜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十分重要。
二、迈蒂斯丹微量元素的特性迈蒂斯丹微量元素是一种专门针对黄瓜生长需求设计的肥料,其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能够为黄瓜提供全面的微量元素营养。
迈蒂斯丹微量元素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等,能够满足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迈蒂斯丹微量元素还采用了渗透性好、吸收快的特殊配方,能够迅速渗透到土壤中,为黄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与此迈蒂斯丹微量元素还具有无毒、无污染的特点,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迈蒂斯丹微量元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肥料,能够有效地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在灯塔市的温室黄瓜种植中,迈蒂斯丹微量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增加产量:在迈蒂斯丹微量元素的施用下,灯塔市温室黄瓜的产量明显增加。
迈蒂斯丹微量元素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能够满足黄瓜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特殊的渗透配方能够快速渗透到土壤中,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迈蒂斯丹微量元素的辅助下,灯塔市温室黄瓜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微量元素对生物的影响和应用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内含量极少的元素,但它们对生物体的生长、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的发现和应用,对人类的健康和农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量元素对生物的影响1. 维持生命活动微量元素是生命体内必要的化学物质,如铁、锰、铜、锌等,是许多生命过程的催化剂和组成部分,能够参与能量代谢、DNA复制、细胞分裂等生命过程,维持生命活动。
2. 调节免疫系统微量元素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如硒、铜、锌等元素都能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抵抗疾病的侵袭。
3. 起到抗氧化作用微量元素对于抗氧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铜、铬、锌等元素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能够减少有害分子的损伤和维护细胞健康。
此外,硒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元素,能够减少氧自由基对人体内分子的损害。
4. 改善营养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影响生命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疾病。
比如,缺乏铁会引起贫血,缺乏硒会导致心脏病等。
因此,通过补充微量元素,可以改善营养并增强身体的健康。
二、微量元素的应用1. 农业上的应用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土壤和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铜、锰等元素可以促进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硼、氯等元素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和抗性。
2. 医学上的应用微量元素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
如硒能够预防心脏病等疾病,铜能够增加血小板的生产,缓解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锌、铁等元素也能够补充缺乏,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
3. 工业上的应用微量元素在工业中也发挥着作用,如锌、铜等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子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此外,稀土元素等也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在高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微量元素的发现与研究微量元素的发现和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通过对自然、矿石、动植物等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微量元素,并且探究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农作物种植的微量元素补充技术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各种微量元素的供应,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生理代谢、促进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重要作用。
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了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技术。
一、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虽然其所需量相对较少,但对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锌、硼、铜、锰、铁、镍、钼等。
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果实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补充技术的方法和措施1. 土壤施肥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来满足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
其中,基肥是在农作物种植前将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均匀撒在田地上,追肥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适时追加含微量元素的肥料,喷施则是将微量元素肥料溶解在水中,喷施在作物的叶面上。
2. 水培补充水培是一种将植物生长环境改为水培液的种植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根系直接供应微量元素。
在水培液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植物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
水培补充技术在无土栽培、保护地种植等现代农业种植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叶面喷施通过将微量元素溶解在水中,喷洒在农作物的叶面上,使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和利用微量元素。
叶面喷施通常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时叶片温度过高,以免烫伤叶面,影响喷施效果。
叶面喷施可有效提高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土壤调节合理调节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状况,提高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根系对其的吸收能力。
例如,土壤pH值过高时,可以施用硫酸铁、硫酸锌等酸性微量元素肥料来降低土壤的pH值;土壤贫瘠时,可施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三、补充技术的注意事项1. 浓度控制在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根据具体作物和土壤的要求合理控制浓度。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而又需要量很小的一类营养元素,它在农业生产上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报道,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大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并已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目前,混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在施肥中所占的比例,日本是39%,西德51%,法国61%,美国67%,英国则高达97%。
我国开展微肥试验研究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微肥肥效试验,证实微肥对许多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因而微肥的推广使用发展得很快。
1981年微肥使用面积约二千多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已知植物体内含有7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因而植物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也较大,所以被称为常量元素。
而硼、锰、锌、铜、钼、钴等元素的含量较低,植物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也低,因此常称为微量元素。
虽然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一般只有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但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它们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植物体内多为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参加醣和氮的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影响着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提高作物对病害和不良环境的抗性。
在农业生产中,满足了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作物就会较好地生长,产量和品质就会提高和改善。
反之,就会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不收。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即既不可缺少也不能代替。
例如硼是植物开花时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的花中硼的含量最高。
它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对植物受精有着特别的影响。
另外,硼还参与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过程,能加速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积累,提高糖用作物的含糖量。
因此,当植物营养中缺硼时,首先是植物生长点受到危害,使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而且花器官的发育不正常,产生不孕或落花落果。
锌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动,植物缺锌将使体内生长激素减少,色氨酸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
在氮素代谢中,锌能改变植物体内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缺锌后植物蛋白质含量减少,同时影响氨基酸成分的变化。
锌还是碳酸酐酶、苹果酸去氢酶等许多金属蛋白酶的组成成分,对植物体内的酶促反应非常有意义。
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锰,如果缺锰,就会使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
锰是某些脱氢酶、氢氧化铁还原酶的组成成分,能参加醣代谢中的水解和基团转移,改变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特别是能加速醣由叶部向结实器官的运输。
此外,锰对植物的氮素营养有良好影响,在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含氮物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钼是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固氮菌固定大气氮素的过程,因此施用钼能提高作物的固氮能力。
钼又是硝酸还原酶的金属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能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钼还参与植物的醣类代谢,能提高植物地上部分的含糖量并促进糖类向根部的输运。
人们还发现,在钼供应充足时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这有助于作物的抗寒越冬。
铜、钴、铁等微量元素也都直接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活动,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量元素的增产效果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土壤。
不同肥力水平下的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是不相同的。
低产土壤可能缺少微量元素,高产土壤由于产量提高,而使更多的微量元素被农作物从土壤中带走。
因此,高产和低产土壤都会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的现象。
土壤中供给植物微量元素水平的标准之一是“可给态”微量元素的含量。
能够保持植物正常生长的最低的微量元素含量称临界含量。
当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临界值时,作物就会出现缺乏性症状。
硼:土壤中的有效硼常以水溶态存在,硼的临界含量约为0.5ppm。
一般pH大于7的土壤以及大量施用石灰的酸性土和雨水大的潮湿地区,土壤中水溶性硼的含量都较低。
实践证明,在缺硼的土壤上施用硼肥对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作物都有增产效果。
通常,施硼后水稻的千粒重增加,增产率为10%以上,硼还可以减少棉花落花落铃,使皮棉的平均增产率达13%以上。
而且,硼能防治油菜的“花而不实”症和甜菜的腐心病。
苏联糖用甜菜大面积施硼后,块根含糖量提高了0.3~2.1%,平均每亩块根产量增加六百斤。
锌:对植物的有效态锌主要是代换态锌,锌的临界含量因土壤类型和所用的提取剂而异。
容易发生缺锌的土壤pH常大于6,在石灰性土壤和经常施用石灰的酸性土中有效锌的含量都比较低,如果土壤含磷高或施用了大量的氮和磷,也往往会引起植物缺锌。
由于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土壤缺锌,所以锌肥的应用较广。
尤其对于主要产稻的国家,施锌不仅防治了水稻“坐秋”,而且能提高水稻抗低温、抗病害能力。
湖南沅江地区,施锌肥后水稻赤枯病发病率减少51%,一般增产11%以上。
另外,锌还能防治玉米的“白苗”病和果树的小叶病。
钼:土壤中有效态钼的含量常用从草酸—草酸铰中提取的钼来表示,缺钼临界含量约0.15~0.2ppm,一般在酸性土中由于铁铝对钼的固定作用,有效态钼的含量较低。
钼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得最多,施用面积和应用范围也最广。
大豆现已普遍施用钼肥,一般可提高产量6—36%,钼肥施用于花生可增产22%左右,在棉花、玉米、油菜等作物上钼肥效果也反应良好,同时还能在果树上施用钼肥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含糖量。
锰:土壤中对植物有效的锰包括水溶性锰、代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常作为缺锰指标的是易还原性锰。
含碳酸钙较多、质地轻的碱性土的有效态锰含量较低,缺锰土壤的pH大都在6.5以上。
一般当土壤中易还原性锰低于100ppm时,作物就可能对锰肥有反应。
锰肥用于许多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用于小麦能提高籽粒的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一般增产10~15%,用于甜菜可提高其含糖量;玉米用硫酸锰浸种能提高产量15~20%;在石灰性冲积土上锰肥可使花生的结荚果数与果仁重均得到增加。
铜肥主要用于低位泥炭土和沼泽土,对碳酸盐土、砂土上也有较好的作用。
澳大利亚将铜肥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于谷类作物和豆科牧草、蔬菜和果树,效果良好。
我国东北、华北的有些地区也证明铜肥对某些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
此外,钴和硒、碘等微量元素主要用在相应含量较低的地区,尤其是牧区,家畜由于缺钴会出现贫血病,缺硒会出现白肌病,人缺少碘则会出现甲状腺肥大等病状,在这些地区施用相应的微肥,对农牧业的增产和改善人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量元素使用特点和方法
一般说来,微肥用量只有常量化肥的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
由于作物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适量和过量之间的界限很小,施用不当会使作物中毒而导致减产,因此施用微肥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种类采取适当用量及合理的使用方法。
生产中常用的施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一)土壤施肥。
土壤施肥常用的微肥除化学肥料外(如硼砂、硫酸锌、硫酸锰等),还有有机螯合肥料、玻璃肥料,矿渣或下脚料,通常都用作基肥或种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土中,或者与氮、磷、钾等化肥混合在一起均匀施入。
施用量要根据作物和微肥种
类而定,一般不易过大。
如对于水稻,硫酸锌每亩施用两斤,硼砂一般每亩用一到两斤并要与厩肥等有机肥混合均匀基施,防止集中施用造成局部毒害。
(二)根外追肥。
将可溶性微量元素化学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对作物茎叶进行喷施。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避免土壤中肥料不均匀而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多次喷施,以提高肥效。
有条件的地区在大面积施用时可采用机械操作或飞机喷洒,一般喷洒浓度为0.05%~0.1%。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微量元素溶液浸泡种子或拌种。
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使用方法,可大大节省用肥量。
如硼酸或硼砂的浸种浓度为0.01~0.03%,每一千斤种子仅用5L这种溶液。
大豆若用仲钼酸铵拌种,每亩只需10~20g一般就可增产:十五至二十六斤。
微肥在农业上应用的特点是用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大。
如棉花施用硼肥每亩投资
0.4—0.5元,可增收皮棉十四斤左右。
1981年,湖北省天门县对四十五万亩棉田施用硼肥后,平均每亩增收皮棉十二点八斤,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为836.2万元。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必将出现更大更快的发展,对微肥的使用也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就必须加速推广微肥的应用,使微肥在农业增产中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