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73 KB
- 文档页数:5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年代: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远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却惟独少我一人。
【简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历来广为人们传诵,因为它道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情感现象。
后两句的写法也很特殊,是从对方设想,这就不仅是在写自己思乡念亲,而且写出故乡的亲人同样也在思念自己。
这种“探过一层”的写法,后世诗词中经常使用。
此诗语言朴素平易,如话家常,而情味深厚。
《王孟诗评》此明顾云:“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唐诗直解》:“诗不深苦,情自蔼然。
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重阳席上赋白菊作者:白居易年代:唐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园子里全是菊花的金黄色,但在其中却有一丛颜色不同,竟是白如霜雪。
就象今天的歌舞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简析】:此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
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九日齐山登高作者:杜牧年代:唐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简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原文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
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兴通判时。
这首诗是为描写作者在他乡夜晚苦读诗书的情形,表现乱世中人难能可贵的好学精神而作。
译文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可叹一生碌碌无奇,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骗。
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渐渐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依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
高大的梧桐策策作响,传来一阵阵寒意,读书兴致正浓,忽听更鼓冬冬催人入睡。
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胜过那佳肴美味。
注释以二鼓尽为节:指读书读到二更天才停止。
二鼓,指更鼓报过二更。
腐儒:作者自称。
碌碌:平庸,无所作为。
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不我欺:并不欺骗我。
策策:象声词,指风摇动树叶发出的响声。
叠鼓:轻轻击鼓,指更鼓。
冬冬:象声词,指鼓声。
迫睡期:催人睡觉。
作祟:暗中捣鬼,形容夜深了还没有睡觉,肚子饿了。
琼糜:像琼浆一样甘美的粥。
糜,粥。
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原文赏析《瑞·双银杏》背景:本词约作于李清照南渡时期,即建炎元年到建炎二年(1127-1128年)。
当时金人大举南侵,北宋朝廷崩溃。
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收藏准备南下。
李清照押运书籍器物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抵达江宁府,本词即作在行程中。
《瑞·双银杏》李清照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瑞·双银杏》译:风度韵致,仪态雍容,看起来并不十分奢侈华丽,即使如此,而酒尊前的柑桔,还是显得逊色几分。
流落江湖,有谁怜?有谁惜?玉洁的肌肤,冰清的风骨,依然故我,不肯枯竭。
是谁将这并蒂连理果双双摘下?恰似那酒醉之后的唐明皇与太真贵妃相拥相依。
居士开连理果,情真意切,两人分享,品尝风味,醇香清新,心心相惜。
《瑞·双银杏》字词解释:⑴瑞:词牌名。
此词极似七言绝句,与“瑞”词体不合。
⑵“风韵”句:《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至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此系反意隐括。
都:姣好,美盛。
⑶甘橘可为奴:甘橘别称木奴。
银杏,又名白果,其树为高大乔木,名公孙树,又称帝王树;叶呈扇面形,因果实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为银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补药用。
据说银杏在宋代初年被列为贡品。
“甘桔”为“奴”典出《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裴松之注引《阳记》曰:“丹阳太守李衡……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桔千株。
临死,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
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桔也’。
”桔奴,又称“木奴”,唐·李商隐有“青辞木奴桔,紫见地仙芝”(《陆发荆南始至商洛》)的诗句。
重阳节王维的诗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重阳节王维的诗句关于重阳节王维的诗句久久重阳节,祝你:登高运势高,饮酒福长久,赏菊创重举,佩萸心欢愉,念友驱烦忧,思乡万事祥,重阳步步高。
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李白〔唐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赏析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赏析二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
”“想”即像。
“花”指牡丹花。
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
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
茱萸花诗词关于茱萸的古诗茱萸诗 年代:【唐】作者:【徐铉】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
芳排红结⼩,⾹透夹⾐轻。
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
长和菊花酒,⾼宴奉西清。
⾏路难 年代:【南北朝】作者:【吴均】 洞庭⽔上⼀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耀⽩⽇,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见咨嗟, ⼀翦⼀刻作琵琶。
⽩璧规⼼学明⽉, 珊瑚映⾯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对君⼦,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弃鸣篪, 争先拂拭⽣光仪。
茱萸锦⾐⽟作匣, 安念昔⽇枯树枝。
不学衡⼭南岭桂, ⾄今千年犹未知。
落花落 年代:【唐】作者:【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纷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 与君裴回上⾦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撩乱⼊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树。
落花春已繁,春⼈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 ⾼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湘州九⽇城北亭⼦ 年代:【唐】作者:【张说】 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
宁知沅⽔上,复有菊花杯。
亭帐凭⾼出,亲朋⾃远来。
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
九⽇ 年代:【唐】作者:【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 黄花开⽇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
城远登⾼并九⽇,茱萸凡作⼏年新。
⼭茱萸 年代:【唐】作者:【王维】 朱实⼭下开,清⾹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
九⽇ 年代:【唐】作者:【耿湋】 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夫。
步蹇强登游藻井, 发稀那更插茱萸。
横空过⾬千峰出,⼤野新霜万叶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回沽。
秋园 年代:【唐】作者:【司空曙】 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家。
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
渔家傲 年代:【宋】作者:【欧阳修】 青⼥霜前催得绽。
⾦钿乱散枝头遍。
古诗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翻译赏析《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多逢剿绝儿,先着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注释】1、宣城:唐宣州,天宝元年改为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崔侍御:崔成甫。
2、白鹭鲜:白鹭之羽毛。
《隋书·食货志》:“是岁翟雉尾一值十缣,白鹭鲜半之。
”清唳蝉: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故曰“清”。
3、朝歌:殷封王国都。
《汉书·邹阳传》:“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淮南子》:“墨子非乐,不入朝歌。
”4、岧峣:山高峻貌。
此形容人的品格高远。
5、外:犹言“内中”。
间然:《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
”《正义》:“间谓间厕……言己不复能间厕其间也。
”6、百炼铅:王琦注:“百炼铅言其柔,铅性不能刚,经百炼则益柔矣。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出自宋代宋祁的《九日置酒》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赏析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
”(《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
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
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
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
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
乡之思。
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
“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
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
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
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
在成都所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宋祁①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②,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释】①宋祁:北宋诗人,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②邀欢:寻求欢乐。
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
······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 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C. 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
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
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
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D. 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
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E. 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两首诗都化用了这一典故,三位大家心境相似,心意相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15. 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相似,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14.【答案】BE(5分)【解析】题中ABD考核内容,C项考核诗句作用,E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色泽浓丽”“不作愁语,气局一新”错,应是色泽淡雅;“落”、“寒”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几分悲凉;E项,“心境相似”错。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唐]杜甫朝光入瓮牖,尸寝惊敝裘。
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
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
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
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
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
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
喜结仁里欢,况因令节求。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
引客看扫除,随时成献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
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否。
草牙既青出,蜂声亦暖游。
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贻黄屋忧。
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
威凤高其翔,长鲸吞九洲。
地轴为之翻,百川皆乱流。
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
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作品赏析:【卢注】此诗诸家编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谏垣,此时两京复,禄山亡,诗中不得作长鲸吞、地轴翻等语,范氏编至德二载春,此时身陷贼中,岂能为令节之饮?且朝官降贼,岂得以公侯目之?断是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
是年正月,禄山遣其将寇潼关。
【鹤注】唐以正月晦日为令节,至德宗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后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代晦日。
朝光入瓮牖①,尸寝惊敝裘②。
起行视天宇③,春气渐和柔④。
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⑤。
出门无所待⑥,徒步觉自由⑦。
(首叙晦日出游。
)①何逊诗:“窗户映朝光。
”《记·儒行》:“荜门圭窦,蓬户瓮牖。
”②尸寝,反用《论语》“寝不尸”。
惊敝裘,朝光入而惊起也。
③陶潜诗:“昭昭天宇阔。
”④阮籍诗:“春气感我心。
”王羲之《兰亭集诗》:“欣兹莫春,和气载柔。
”⑤秘康书:“性复疏懒,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远注】兴来二句反用此语。
庾信诗:“梳头百遍撩。
”⑥陆机诗:“出门无通路。
”梦弼曰:无所待,谓不待车从也。
”⑦《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
”《焦仲卿诗》:“汝岂得自由。
”杖藜复恣意①,免值公与侯。
晚定崔李交②,会心真罕俦③。
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
喜结仁里欢④,况因令节求⑤。
此往寻崔李二家。
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叹。
①《庄子》:“原宪华冠而縰履,杖藜而应门。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出自宋代宋祁的《九日置酒》
原文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
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
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创作背景:宋祁晚年外放,历知寿、陈、许、亳、成德、定、益、郑等军州。
诗人平生喜宾客,好游宴,尚奢华,但他却能以坦荡的胸襟、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宦海的沉浮,这首诗即作于一次宴会后。
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译文
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