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们儿时玩的那些游戏
- 格式:docx
- 大小:24.13 KB
- 文档页数:8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周永刚邮箱:zhouyg1985@)说明:花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儿时的105种游戏,古老的游戏可以培养人们很多的能力,希望他们不要失传,罕达罕乡三合村的人应该都知道。
其它地方的人有些游戏就不知道了,有些游戏用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如有不清楚可联系作者,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原作者1.打瓦:白菜片,一公斤,二公斤,三脚尖,立瓦,五哑巴,六蹄跟,七猪嘎,老八撅尾巴,老九蹲监狱,老十点灯亮了,十一拧,十二跳,十三前罗锅,十四后罗锅…2.捏耳:3.放猪(赶猪):0).每个人,找一个木棒1).挖一个坑,做为猪圈2).找一个轻一些的物体做为猪3).大家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首先去赶猪进圈,找一个人用木棍放在猪后面,然后用脚踢出去4).其余人在猪圈旁边挖小坑,做为自己的家,用棍子占住自己的家,赶猪的人用棍子去把猪赶进猪圈,其余人用木棒把猪往出赶,同时,又不能丢了自己的家,否则自己找不家,就变成赶猪的人了,如果猪被赶进圈,赶猪的人就把猪踢出去,找其余人去赶猪4.打口袋(打沙包):(打皮球,不用站两边通过只要传球可以任意传递,与打沙包类似)分为两伙,一伙撇口袋一伙躲,击中减一条命,接住的话加一条命。
拿口袋击中对方所有人之后,改为对方扔己方躲。
这游戏一玩就是一身汗,小编最爱当“三伙儿”,因为可以一直玩不用撇口袋5.跳皮筋: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越往后跳皮筋儿的位置越高,有时候能从脚脖子一直跳到脑瓜顶儿。
6.老鹰捉小鸡: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个人扮演母鸡,其他人扮演小鸡躲在母鸡后面,老鹰要想法设法抓到小鸡。
这游戏的运动量不比打口袋差。
7.过家家:过家家堪称东北版的角色扮演或cosplay,小孩们互相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父母的,有充当孩子的,还有假装警察抓小偷的。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你现在还玩撞拐吗?一、橡皮筋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小姑娘跳的多开心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
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经常跳橡皮筋,不仅有效地增强内脏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促进骨盆的生长发育,发展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是提高弹跳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开展跳橡皮筋的游戏,有针对性地编出各种花样的跳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跳橡皮筋运动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跳橡皮筋设备简单,只需一条橡皮筋,况且还可用废弃的轮胎内带取而代之。
课间学生三五成群轻松地跳一阵橡皮筋,可以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促使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转换,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课的学习。
另外它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不受季节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
它具有花样多、兴趣高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对锻炼身体确实行之有效。
小学生每天跳橡皮筋五分钟,并非难事,天长日久反觉有趣,若有音乐伴奏,其效果更佳。
二、跳房子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
跳房子活动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小朋友们在玩跳房子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
1跳皮筋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
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
2跳房子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
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3丢沙包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
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
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
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智斗勇。
4挑棍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
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
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5老鹰捉小鸡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
“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
80年代儿时游戏,很多快要消失了,其实很怀念转眼间,我们踏入了21世纪的第十二个年头,曾经是祖国花朵的80后已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新兴力量,甚至中流砥柱。
2012伊始,请你先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那些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却异常丰富的精神活动,与我们共同回忆那一代人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
滚铁圈那个年代,工厂企业众多,铁环这东西很容易得到,做法也很简单,两根钢筋棒就可以搞定,玩法更是容易上手的,老少皆宜。
那时候玩的投入时,上学也不忘记带着,铁环挎肩上,铁棒手中持,威风凌凌地上学去了,一到课间,操场上都是哗啦啦一片滚铁圈的景象,放学后,更是滚动回家,爱不释手,匆匆做完功课,挎着铁环找伙伴玩去了,比技巧,比速度,玩法众多,更高水平,可以一勾套两(或更多)环,总之,男孩子们几乎人手一圈,真正的铁环一族。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加,今人怀念的“滚环圈”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慢慢从记忆中消退。
现在在繁华的大都市内,能够见到有人滚环圈,感慨万千啊,也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弹弓对于男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想当年儿时,伙伴们人手N只,兜里装满各种子弹,雄赳赳气昂昂地寻找目标,不说是指哪打哪,最起码也是打哪指哪啊。
回忆儿时,大家各自的弹弓也是大小不一,形形色色,样式也五花八门,粗号铁丝挝的,拿在手里,手感不错,再套上医院用的血管皮筋,这样的重型弹弓很受伙伴们喜欢。
子弹可以是纸的,也可以就地取材,石头,土块,都可以用上的,威力也很猛,杀伤力也很强,同时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是大孩子们的重武器。
对于稍小的孩子,用铁丝弄个小号的,套上个女孩子们扎辫子的皮筋,子弹用纸叠个,近距离玩耍一下,也可以娱乐娱乐啊。
更有特别的,木头弹弓,很让人回味啊,也很特别,想想那个时候,为了找个合适的弹弓架,为了寻找理解地树叉,在N个树上,爬高上低,找到后,毫不犹豫地撇下,兴奋地回家加工了,这种树叉弹弓威力也很利害啊,谁要拥有一个树叉弹弓,会让人投来羡慕地眼光的,自己自然也很神气了。
7080后儿时的回忆7080后一代,指的是出生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的一群人,他们在童年时代经历了许多特殊的事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7080后儿时的点点滴滴。
童年时代,7080后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积木。
那时的积木虽然简单,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可以用积木搭建各种各样的建筑、车辆和动物,让自己沉浸在无限的乐趣中。
不仅如此,7080后们还喜欢利用积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互相分享快乐和惊喜。
除了积木,7080后儿时的回忆中还充满了经典玩具的身影。
比如铁皮玩具汽车、飞机、火车等,它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还教会了他们珍惜、收藏和分享。
7080后们还会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玩具宝贝们进行有趣的比赛和游戏,一同度过无数快乐时光。
7080后的童年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漫画和动画片。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等着每期漫画书的发行,追逐着草稿本上的每一幅插画,跟随着漫画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冒险之旅。
同时,7080后们也享受着每天下午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比如《蓝精灵》、《葫芦兄弟》、《大耳朵图图》等,这些动画片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温暖着他们的心灵。
小时候,7080后们也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比如跳绳、弹珠、飞行棋、跳房子等,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而7080后们在游戏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一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回忆7080后的儿时,还有一件事情绕不开,那就是每年的寒暑假。
在那段漫长的假期里,7080后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学习、旅行,度过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寒暑假期间,他们可能会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也可能会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抑或是在家里和小伙伴们打游戏、看电影。
无论做什么,7080后们总能找到快乐和满足。
7080后儿时的回忆中,还有一种珍贵的体验,那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
无论是在家里炖一锅香喷喷的家常菜,还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天,这些温馨的时刻都让7080后们终身难忘。
80年代儿时娱乐游戏全集1、收集烟纸盒:通常收集折成三角形,将对方的撩翻,对方的就归自己所有了2、踩炮:收集放完鞭炮后没有炸的炮竹,拆开将中间的火药,放在量块花岗石等中间, 用脚使劲蹬下去,就会发生爆炸声。
3、斗鸡:抱着一直腿进行战斗,多人一般是分组战斗,谁那边人战斗到最后就属于胜利者4、枪:儿时玩的枪都不是从商场购买,都是自制,分为很多种:1)、木枪一一一般是父辈帮忙制作;2)、竹片制作的枪一一用几块竹片夹好,做了一个扣动扳手,在枪头夹上一根橡皮筋,此枪可以打玉米籽等。
3)、竹筒制作的枪——用一个竹筒,前后削两个孔,上面孔大于下面孔,在用以竹条蹦起,在上面放入小石子,从下面将竹条推上去,石子便可以射出。
4)、芭茅编制的枪一般在农村都能找到芭茅,从中间划开,自行编制手枪、机枪等,还能编制貌似紫荆锤的锤子。
5)、最猛的枪一一是用自行车链条做的,用火药做火柴做弹药,这个枪有一定威力。
5、弹弓、弓箭:通常用山上的树枝制作,弹弓是用树丫+橡皮筋;弓箭是用韧性很好的树条,在用石棉线绷好,箭柄是用干的芭茅杆做的,用竹子结将前端削尖做箭头,这样将箭头套在芭茅杆上,就成了弓箭的箭,这种箭下轻,头重,射程远,在箭头搞一个擦炮,在拉弓射出去 ....6扔沙包:2个人在两端扔,方法一:砸中间的人,砸中的就下场;方法二:两端两个人互扔,若被中间的人捡到或接住,就可替换扔出被人接住的那个人。
7、高温火焰:、用已经写完的圆珠笔笔芯,笔芯管子是不锈钢的最好,将笔尖上的小钢珠取掉,对着火焰吹,就会吹出高温火焰,可将桌子、门等吹出一个洞。
8、玻璃弹珠:应该大家都玩过吧....9、纸飞机:10、飞火箭:用纸折成尖尖的像火箭一样的东西,在中间位置弄一个小缺口,用橡橡皮筋将其射出。
11、方宝:将纸折成方形,拿起来拍地上的,地上的被拍翻火来的就算赢了一个。
12、抽陀螺:13、跳马:14、拉马:谁被拉下谁输15、踢毽子:一般是用鸡的羽毛绑在一起,下面用布包裹好就行了16、跳皮筋:17、跳绳:在我们那里绳子都是自制的,用稻草进行编制18、抓石子:19、滚铁环:20、跳房子:地上画上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会用算盘珠子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工具,将算盘珠子扔到房子里,单脚站立,将算盘珠子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跳房子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
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
现却因现代电子产品的冲击、家庭和幼儿园的忽视等与孩子们渐行渐远。
[1]中文名跳房子起源罗马类型游戏主要人群小朋友覆盖面全世界准备工作粉笔,扁平小石块或布沙袋目录1历史溯源2游戏特点3准备工作4一般规则5游戏玩法6教育价值7游戏思考1历史溯源“跳房子”游戏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最初的游戏规模有100英尺长,主要用于罗马步外国小朋友玩跳房子外国小朋友玩跳房子兵的军事训练。
后来,罗马的孩子们开始模仿军队的这种训练,在他们自己的球场划线扔石,并且添加了一个评分系统。
之后,“跳房子”游戏蔓延至整个欧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在中国,“跳房子”游戏始于清代,它不仅能提高儿童跳跃、奔跑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和锻炼身体的意识。
[1]2游戏特点跳房子游戏的成本很低,不需要特殊的游戏材料,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廉价的游戏。
玩的时候,只需要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一个粉笔头或者比较硬一点的能在地面上画出痕迹的东西,还有小瓦片或石块、砖块等。
游戏开始前,先在地面上画出大小适中的方格状或飞机状等形状的房子,区分出方格和半圆之间的轮廓。
游戏的规则简单易懂、具有可变性;游戏开展的随机性较大;游戏的设计也较科学,如单脚跳几格之后双脚跳,能够避免游戏参与者因连续用单脚跳而失去平衡摔倒,且有助于促进双腿的协调发展。
[1]跳房子运动量不算大,却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锻炼平衡技巧。
所以非常适合老少同玩。
[2]3准备工作在平坦场地上画一个由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跳房子游戏场景跳房子游戏场景)组成“房子”的图形,准备“子”一块(最好每人一只)。
爸爸妈妈80后玩打弹珠的作文英文回答:Playing marbles was a popular childhood game for many kids growing up in the 80s, including my parents. They would spend hours in the schoolyard, competing with their friends to see who could shoot their marbles the farthest or knock the most marbles out of the ring. It was a simple game, but it brought so much joy and excitement to their young lives.My parents would often reminisce about their marbles collection. They would trade marbles with their friends, trying to get their hands on the rarest and most valuable ones. Sometimes, they would even make their own marbles out of clay or glass, adding a personal touch to their collection. It was not just a game, but a way for them to express their creativity and individuality.They would also talk about the strategies they usedduring the games. They would carefully aim their shooter marb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ngle and force needed to hit their target. They would analyze the surface of the ground, looking for any bumps or slopes that could affect the trajectory of their marble. It was like a mini science experiment, test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and observing the results.Playing marbles was not just about winning or losingfor my parents. It was about the camaraderie and bonding that came with playing with their friends. They would laugh and cheer each other on, celebrating victories and consoling each other in defeat. It was a way for them to build friendships and create lasting memories.中文回答:打弹珠是80年代很受欢迎的儿时游戏,包括我父母在内的很多孩子都玩过。
80后初中生玩的娱乐项目
80后初中生的娱乐项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跳皮筋:这是一项非常受女生欢迎的活动,需要两个或多个人一起参与。
规则是将一根长约1米的橡皮筋套在脚踝上,然后跳着将它转移到另一个脚踝上,直到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
2. 打弹珠:这是一种传统的游戏,需要一些小球和一些平坦的地面。
玩家会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形区域,然后将小球放在其中,用另一枚小球去击打它,看谁能先将对方的小球打出圆圈。
3. 玩卡片游戏:80后的初中生喜欢玩各种卡片游戏,如扑克牌、纸牌等。
他们会组织一些小型的比赛,邀请朋友一起玩。
4. 骑自行车:在没有电子游戏和手机的年代里,骑自行车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
80后的初中生会组织一些自行车旅行,一起去探索周围的环境。
5. 看电影:虽然当时的电影资源不如现在丰富,但是80后的初中生仍然喜欢看电影。
他们会去电影院观看最新的电影,或者在家里组织一些小型的电影放映会。
儿时的游戏作为儿童,游戏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这个数字时代,无论是电子游戏还是手机游戏,都在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游戏方式。
然而,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在80年代和90年代成长的人来说,儿时的游戏是与朋友一起玩的简单、创造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儿时的游戏中,我们有许多传统的经典游戏。
一个特别受欢迎的游戏是“捉迷藏”。
这是一个简单还有刺激的游戏,组成它的只有两个人或以上的团队。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一个人选出标志物,而其他人则负责寻找。
一旦探测者找到了隐藏者,他们就要尽快逃脱。
这个游戏给了我们无数的欢笑和兴奋。
另一个受欢迎的游戏是“踩毯子”。
这个游戏通常在户外的空地上玩,需要一些平滑的石块或者纸皮放在地上当作“毯子”。
玩家需要跳跃穿过这些“毯子”,不能碰到它们,否则就会被淘汰。
这是一个考验平衡和灵活性的游戏,我们经常在放学后的课后活动中玩它。
除了这些传统游戏,我们还有一些创造型的游戏。
一个最受欢迎的游戏是“搭积木”。
这项游戏中,我们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来建造各种各样的结构,从简单的塔到复杂的建筑物。
这不仅是一种锻炼我们创造力的方式,也是培养我们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方法。
另一个创造型的游戏是“画画”。
我们喜欢拿起彩色纸和蜡笔,在纸上尽情发泄想象力,画出无数美丽的画作。
画画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表达我们情感和沟通的方式。
我们可以用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我们的内心情感得到释放。
此外,还有一些室内的游戏也是我们儿时的经典回忆。
一个很受欢迎的室内游戏是“扑克牌”。
我们常常与家人或朋友们坐在一起玩这个游戏。
扑克牌有很多种变种,从简单的游戏规则到更复杂的策略,这使得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除了那些游戏,我们还有许多户外的活动,如骑自行车、踢足球、跳绳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我们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同时也是与朋友们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好机会。
儿时的游戏对我们来说是无价的,它塑造了我们的童年记忆和价值观。
抹不去的记忆—70、80经典怀旧游戏翻花绳翻花绳是⼀种流⾏于⼆⼗世纪六七⼋⼗年代的⼉童游戏。
是取材简单,健脑益智的体育游戏。
⼜叫“解股”“翻绳”、“线翻花”、“翻花⿎”、“编花绳”、“挑绳”、“打糕果”等。
⼟族、满族、蒙古族等称之为“解绷绷”,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有称“解钩钩”或“解勾勾”,“在杭州称为“挑花花线”。
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挑绷绷、翻绞绞、解股等等。
这是⼀种利⽤绳⼦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
你玩过翻花绳吗?翻花绳就是⼀种利⽤绳⼦的游戏,⼀条绳⼦加上灵巧。
只是可惜,曾经在⼉时乐此不疲的游戏,⽽在现在的孩⼦中间却很少见到了。
翻!翻!翻翻绳! 翻得花样真逗⼈。
你翻⼀个⼤鸡⽖, 我翻⾯条⼀根根。
先翻⼀张⼩渔⽹, 再翻⼀个洗澡盆。
翻呀翻!翻绳⼉! 赛赛宝宝的巧⼿⼉。
翻呀翻!翻绳⼉! 乐呀乐得笑出了声。
⼀⾸流传已久的《翻绳谣》唱出了这种古⽼⽽⽣动的绳类游戏的魅⼒,也打开了⼉时记忆……⼀根妈妈织⽑⾐的细绳,剪⼀⼩段,头尾相接,打个结,就可以变幻出⽆尽的花样。
记得那会,天天将绳⼦踹裤兜⾥,⼀下课就拿出来玩,好多花样,现在都还会呢,童年的记忆还真是深刻。
翻花绳的材料及制作: 钥匙挂绳,串窗帘的塑料线、棉线等。
把绳⼦两端打死结后,形成⼀个绳圈。
⼏种⼩时候玩的常见翻花绳花样:翻花绳的玩法及规则: 将绳圈套在⼿指上,并利⽤⼿指进⾏不停的勾、拉、套,进⽽翻出⾯条、⼤桥、饼⼲、降落伞等造型。
多为⼀个⼈拉绳,另⼀个⼈翻绳;若⼀⽅将绳翻散后,为输家。
此外,部分简单造型可⼀⼈独⾃完成。
翻花绳的翻⼿绳故事: 这是上世纪七⼋⼗年代⼥孩⼦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
在课间休息时的教室过道上,⼥孩⼦们三五成群,绳圈在她们的⼗个⼿指间不停地翻飞着,没两下⼦,南京长江⼤桥、降落伞等造型就在呈现在⼤家⾯前。
当年的孩⼦们没有零花钱,除了钥匙绳外,绑头发的绸带、家⾥挂窗帘淘汰下的尼龙绳等都是⼥孩⼦们制作翻⼿绳的⼯具。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周永刚:zhouyg1985163.)说明:花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儿时的105种游戏,古老的游戏可以培养人们很多的能力,希望他们不要失传,罕达罕乡三合村的人应该都知道。
其它地方的人有些游戏就不知道了,有些游戏用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如有不清楚可联系作者,所有,引用请注明原作者1.打瓦:白菜片,一公斤,二公斤,三脚尖,立瓦,五哑巴,六蹄跟,七猪嘎,老八撅尾巴,老九蹲监狱,老十点灯亮了,十一拧,十二跳,十三前罗锅,十四后罗锅…2.捏耳:3.放猪(赶猪):0).每个人,找一个木棒1).挖一个坑,做为猪圈2).找一个轻一些的物体做为猪3).大家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首先去赶猪进圈,找一个人用木棍放在猪后面,然后用脚踢出去4).其余人在猪圈旁边挖小坑,做为自己的家,用棍子占住自己的家,赶猪的人用棍子去把猪赶进猪圈,其余人用木棒把猪往出赶,同时,又不能丢了自己的家,否则自己找不家,就变成赶猪的人了,如果猪被赶进圈,赶猪的人就把猪踢出去,找其余人去赶猪4.打口袋(打沙包):(打皮球,不用站两边通过只要传球可以任意传递,与打沙包类似)分为两伙,一伙撇口袋一伙躲,击中减一条命,接住的话加一条命。
拿口袋击中对方所有人之后,改为对方扔己方躲。
这游戏一玩就是一身汗,小编最爱当“三伙儿”,因为可以一直玩不用撇口袋5.跳皮筋:学习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越往后跳皮筋儿的位置越高,有时候能从脚脖子一直跳到脑瓜顶儿。
6.老鹰捉小鸡: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个人扮演母鸡,其他人扮演小鸡躲在母鸡后面,老鹰要想法设法抓到小鸡。
这游戏的运动量不比打口袋差。
7.过家家:过家家堪称东北版的角色扮演或cosplay,小孩们互相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父母的,有充当孩子的,还有假装警察抓小偷的。
回忆童年的趣味活动
回忆童年的趣味活动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老鹰捉小鸡:这是一个经典的童年游戏,一个人扮演老鹰,其他人扮演小鸡。
老鹰试图抓住小鸡,而小鸡们则要躲避老鹰的追捕。
躲猫猫: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其中一个人闭上眼睛,其他人在他面前藏起来。
然后这个人开始寻找其他人,直到找到为止。
跳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有趣的游戏,只需要一根跳绳就可以玩。
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多人一起跳。
踢毽子: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只需要一个毽子就可以玩。
可以单人踢,也可以多人一起踢。
滚铁环:这是一个需要技巧的游戏,需要一个铁环和一个推杆。
玩家需要用推杆推动铁环滚动。
捉迷藏: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童年游戏,其中一个人闭上眼睛,其他人寻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然后这个人开始寻找其他人,直到找到为止。
跳房子:这是一个需要创造力的游戏,需要在地上画出一个房子的形状,然后玩家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跳过这个房子。
抓石子:这是一个需要技巧的游戏,需要一些小石子和一个袋子。
玩家需要用袋子抓住石子,然后把它们扔进另一个袋子里。
玩泥巴: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游戏,只需要一些泥巴就可以玩。
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用泥巴画画。
折纸飞机:这是一个需要创造力的游戏,需要一张纸就可以玩。
可以折出各种形状的纸飞机,然后让它们飞出去。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
1、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
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3、跳房子:
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4、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
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5、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
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
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我的童年游戏80后小时候,我们这一代80后的孩子,没有手机、电脑等现在儿童玩耍的电子产品,但我们却有许多有趣的游戏让我们度过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首先,我想起了“跳皮筋”这个经典的游戏。
我们会找一条长长的橡皮筋,然后两个人站在对面各踩一只,然后跳几个固定的动作,每次都要比对方跳得更好才能赢。
在小学操场上,总会看到一群女生围着跳皮筋,欢声笑语,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常玩的游戏之一。
其次,还有“玩沙子”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
小时候,家里附近总会有一片空地,我们会在那里挖坑,搭沙堡,用桶子盛沙子,仿佛就是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世界。
每到暑假,我们总是在沙堆里度过大部分时间,在阳光下和朋友们一起玩耍,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同时,还有“捉迷藏”这个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游戏。
在学校的课间,或者下课后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总是会约上朋友们一起来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在校园里躲来躲去,每一次躲藏、寻找都充满了乐趣和惊喜,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至今仍让我难忘。
最后,还有“扔沙包”这个激动人心的游戏。
我们会找一些旧的布包,里面装上一些沙子,然后站在远处相互投掷,谁扔得远谁赢。
每次玩这个游戏,我们都会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活力,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快乐。
80后的我们童年时光,没有炫目的科技产品,却拥有许多简单而有趣的游戏。
这些游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也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合作、竞争,是我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每想起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心中总是涌现出满满的感慨和回忆。
愿这份美好永存心间,成为我们成长路上永远的动力和支撑。
80-00儿时游戏比较内容和目标
80和00儿时游戏比较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80、00后的童年时光的特点,并与自己的童年相比。
感受不同年代的人童年的生活。
学生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时光,促进与长辈们的交流,树立起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的价值观,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80和00儿时游戏比较内容:80后游戏主要有跳皮筋、跳房子也叫跳格子,斗草,碰玻璃球,摔四角包,拍卡片,打陀螺。
00后主要玩网络游戏,刷抖音。
80后玩游戏比较接近自然,偏向于室外运动,有利于身心发展,现在00儿时游戏几乎不出门,宅在家里,沉迷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