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 结课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6.1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栽培初步研究

摘要: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它的栽培史很短,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以后种植日益增加。为满总市场需要,平菇的高产技术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平菇扥营养价值、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栽培方法、管理技术、适时采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生产过程管理技术

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天花菌等。各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胆固醇有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由于平菇含有酸性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独特的功效。

平菇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我国人工栽培的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达15种[1],俗称平菇的侧耳,狭义上仅糙皮侧耳(P. ostreatus)一种,广义上则包括分类学上称之为糙皮侧耳(P. ostreatus,俗称灰平菇)、紫抱侧耳( P. sapidus,俗称灰平菇)、佛罗里达侧耳(P. florida,俗称自平菇)、凤尾菇( P. sajorcaju,常俗称高温平菇)、肺形侧耳(P. pulmonarius,俗称珍珠菇)、黄自侧耳(P. corncopiae,俗称姬菇)的6个种。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热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木、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栽培场所和原料

环境空气清新,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100m)畜

禽圈舍、公路干线等污染源。生产场地采用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进行消毒。

1.2培养料

选择无霉变、无雨淋、无害虫、不结团,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籽壳、玉米芯、黄豆秸等作主料,麸皮、玉米面作辅料。原料在收获前1 个月不能施用高残留农药,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

母种培养基:PDA加富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KH2PO43 g,硫酸镁1·44 g,蛋白胨2·2 g,加水1000 mL,pH为7·0[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80%,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按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2]。

2 培养料配制

2.1 培养料配方

平菇的拌料配方:木屑和玉米芯78%、麸子15%、玉米面5%、白灰2%;另外加0.1%多菌灵。

2.2装袋

装袋技巧[3.1]:平常操作过程中,装袋时袋料一般都比较虚,容易造成菌丝徒长,细弱无力,出菇后期出菇量明显下降。装袋时应尽量把料压实!对菌丝生长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其粗壮有力,生活力强。再者,装袋时装袋者为加快速度,总是把菌种撒在袋料表面就扎口,这样容易把菌种集中在料面中央,减小菌丝分布面积,延长发菌时间,增加袋料被杂菌感染的机率。正确的做法是把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中央后,再把一部分掖在靠近菌袋的袋料边缘,扎口后,使菌种把整个料面覆盖,3-5d菌丝恢复生长后,能够最大面积地开始吃料,快速生长,提早出菇。

2.3蒸料

每锅可蒸400~500 袋的拌料,2 h 后出锅,把蒸料温度降到30 ℃进行装袋接菌。滑子菇菌丝生长速度慢,分解培养基能力差,一般用半熟料[3.2]。目前,生产中平菇用发酵料较多,既省燃料又省时。2.4发酵

发酵的目的是使料充分腐熟,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而同时产生的白色放线菌不利于霉菌(绿霉菌、黄曲霉菌、面包菌等杂菌)生长。

2.4.1 发酵料的下料。

发酵料一定要在温室内进行,以防发酵期间着雨[4]。生产中以1

万袋为计算单位,每生产1 万袋平菇,需要80 cm×120 cm 的麻袋装600 袋打好的玉米芯过20 mm×24 mm 的粉碎机筛。具体配方:每4 袋玉米芯为1摊,每摊加麸子10 kg、二铵800 g、尿素500 g (增加养分,调节C/N)、白灰1 kg(调节酸碱度)、菌灵150 g。pH 值为11~13,发酵后的pH 值为7~8。

2.4.2 发酵过程

按比例加入料以后,首先要加足水,按照料水比1∶1.6 的比例加入。一般料堆的高度是1.2 m,宽度是1.5 m,当料温升到55 ℃时必须打眼,用直径5 cm 的木棍插到料底,平均每隔30 cm 打1 个眼,以防厌氧发酵影响平菇的生长。料加水后24 h 要检查水分的适度,以用手握料能滴2~3 滴水为度,如果水分不足,要在第1 遍翻堆时加水,第3、4 遍翻堆时不再加水。料加水后,在室内温度10 ℃的情况下,2~3 d 就可以达到55 ℃,进行第1 次翻堆。翻堆一定要均匀,使料达到有氧发酵。翻完第1 遍堆后1~2 d,温度达到75 ℃时翻第2 遍堆,此时调酸碱度,把白灰均匀地撒在料堆上,翻堆并搅拌均匀[5]。一般料堆翻到第3、4 遍时,2 d 翻1 遍。

2.4.3 发酵终止标准

料色深咖啡色或黄褐色,没有滑黏的感觉,无刺激性气味;有零星的白色放线菌,发酵料的pH 值为7~8、湿度以手握有水线或刚能滴1 滴水为宜,如果水多则再翻1 遍堆。

3 接种

3.1 接菌

接菌前做到“四消毒”,即菌种、人员、工具、接种室消毒[4]。消毒用气雾剂菇保一号。发酵终止后,要把料摊平,温度降到30 ℃以下时可以装袋。装料用袋规格是24 cm×50 cm、两端开口的塑料袋。装袋前用缝纫机均匀地做出4 道孔洞,有利于平菇的呼吸透气。装料时,装1 层料后即在孔洞的周围撒1 层菌,共装5 层料4 菌。料装的要紧,不能太松,装完后把袋子两端扎上。

3.2 养菌

接菌后要多次检查,注意料温变化。料温要保持在20~25 ℃,如超过30 ℃,则会因受热产生杂菌而感染病害。加强通风降温,同时将菌袋翻堆降温,堆成“井”字型,以防堆料产生过多热量。养菌要求无光,经20 d 左右菌丝长满后用散光照射,刺激出菇。

4 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