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26.42 M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培养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的例子。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统计图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时间:预计课时为2课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的水果销售统计图、学校的成绩统计图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然后,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课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示例、数据表格、直尺、彩色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形来表示数据。
2. 新课: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条形统计图。
3. 操练: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条形统计图》2. 内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绘制方法、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 分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操练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饼图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据分析的需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绘制。
通过学习,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他们在数据处理和图形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其作用。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画图工具等。
3.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些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小任务,供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引发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如直观地了解数量的多少、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鼓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交流。
认识条形图
知识回顾整理数据时,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
问题导入下面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教材94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有五种,分别是: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先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再清楚地表示出来。
2.画“正”字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
3.探究表示天气情况的方法
方法一用统计表表示
方法二用圆圈图表示
晴阴多云雷阵雨阵雨
方法三用条形图表示
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天气
4.明确条形图的定义
条形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条形图也称条形统计图。
5.观察条形图,发现信息
观察条形图能发现很多信息,如:
(l)晴天和多云天气同样多。
(2)雷阵雨天气最少。
(3)阴天比晴天少3天。
6.比较圆圈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圆圈图与条形统计图都是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多少,但圆圈图没有标出相应的数据,
能直接看出各种天气情况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中标出了数据,能直观地看出各种天气情况的多少,因此用条形统计图更
直观清楚一些。
7.明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特点
(1)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
(2)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
归纳总结
条形图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条形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代表数量的大小,从条形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
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
取,包括找到图表中数据间的关系(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
进行操作(加、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
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教学时,应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
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
数据信息的能力。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3课时的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6页至第28页。
我们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原理,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彩笔、尺子等教具,同时也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这张图。
2. 讲解教材内容:我会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步骤。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份例题,并详细讲解如何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份条形统计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名字和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略2. 男生更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收集一些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张图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魅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我会在这个环节强调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意识到通过观察和描述,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统计图。
绘制条形图的方法问题(1)导入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请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并回答问题。
(教材96页例2)(1)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2)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3)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4)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过程讲解1.比较这两个条形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这两个条形图的横轴都表示早餐的种类有牛奶、豆浆、粥,纵轴都表示人数。
不同点:第一个条形图的每格表示1人,第二个条形图的每格表示2人2.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条形图(1)明确把条形图补充完整的方法。
根据早餐的种类在对应的位置上画直条,直条的长短与数据大小一致,并给这些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用来区别早餐的种类。
(2)展示所画的条形图3.解决问题(1)第一个条形图的每格代表1人;第二个条形图的每格代表2人。
(2)最喜欢粥的人数最多。
(3)用第二个条形图表示题中给出的数据比较合适,因为这些数据比较大,如果用一个格子表示1人,绘制的条形图较大,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4)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有5人,在右图中应该先涂满2个格子,表示4人,再涂半格表示1人,合起来是5人问题(2)导入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图吗?并根据条形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材98页例3)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机动车(l)每格代表( )辆车。
(2)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3)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过程讲解1,观察数据特点,探究“以l格代表5”的原因从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50,30,25,10这些数据较大,如果用每格代表1辆或2辆车,要画很多格子,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它们都是5的倍数,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来画条形图。
2.把条形图补充完整(1)明确把条形图补充完整的方法。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P94例1。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感受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
难点: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P94例1主题图。
师:这是A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二、探究新知1.收集整理。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汇报后得出:晴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2.统计描述。
师:你能把我们刚刚收集到的数据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统计表。
预设2:象形图。
预设3:条形图。
3.对比分析。
师:我们现在有了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请你们观察对比象形图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清楚?【学情预设】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交流,能发现:条形图更清楚,能一眼看出数据大小。
师:继续观察,统计表和条形图各有什么特点?【学情预设】学生们能发现统计表和条形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但条形图能直观地表示各种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4.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像这样用直条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因为晴天和多云的直条一样都最高,所以晴天和多云的天数最多;雷阵雨的直条最矮,所以雷阵雨的天数最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 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难点:条形统计图的高与数据数量的对应关系,制作美观、准确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 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1)展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如:有标题、有单位、有数据等。
(2)讲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如:直观地展示数据、便于比较数据等。
3. 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教师示范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边讲解边操作。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4. 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1)展示几个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
(2)讲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如:比较数据的大小、找出数据的规律等。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家庭成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
(2)分析这幅条形统计图,看看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8课: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条表示数据的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数量和比较数据的大小。
(2)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讲解条形统计图的读取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心得和经验。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