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模式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61.76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PPP模式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以常年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同分担风险、投资和收益。
然而,在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PPP模式的基本特点和相关财务管理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PPP模式基本特点1.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提供土地、租金补贴等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
2.政府与社会资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常合作期为20年以上。
3.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分担风险,社会资本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
4.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分享收益,根据合同规定,合作期结束后,政府可以回收由社会资本建设的资产,或通过收取租金等方式实现收益的分配。
1.融资问题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融资需要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各方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
因此,融资结构设计和融资方案制定应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包括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融资方案、投资策略、融资渠道和融资费率等问题。
2.资本金投入问题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投入是项目建设的基础,需要各方根据合同的约定,按照各自的比例提供资本金。
政府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供自己所承担的资金,社会资本也应按照约定及时提供自己的资金,以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正常开展。
3.项目成本控制问题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成本通常比传统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要高,因此需要加强成本控制。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各方应及时进行成本预测和管控,建立成本控制机制,控制成本增长,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4.收益共享问题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收益分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分配,政府和社会资本应共同分享项目创造的收益。
政府应按照约定的方式回收由社会资本建设的资产,并根据收益分配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采用PPP(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降低投资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对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风险分担不均: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工程项目的风险,但往往存在风险分担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私营部门在项目经营过程中难以承受突发的风险,最终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2. 项目周期长:由于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一般都涉及土地征用、环保审批、政府批文等手续,因此项目周期相对较长,这给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信息不对称: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政府往往对整个项目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容易导致沟通不畅、决策不准。
4. 运营管理不规范:一些PPP项目在建设完成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导致项目的运营管理不规范,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
二、对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1. 加强风险管理: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在项目合作的初期就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合理的分担和处理。
2. 简化审批程序:政府应该加快土地征用、环保审批等相关手续的办理速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
3. 加强信息披露: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最新情况,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 强化运营管理: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加强对项目的运营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能够稳步、高效地运转。
浅谈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问题PPP模式是指政府、社会资本以及其他合作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组建项目联营企业,共同进行一项具有特殊投资、风险和利益分配特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PPP模式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各承担一部分项目投资,并共同分担项目利益和风险。
但是在PPP模式下,项目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合理的解决方案来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问题是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
PPP项目的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包括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的落实。
同时,项目财务管理的责任也应该明确化,以确保项目各方的财务权益得到保护。
第二个问题是风险管理。
在PPP模式下,风险的分摊非常重要。
需要强化风险评估和监管,为项目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降低各方的风险,尽可能地避免项目风险的发生。
第三个问题是资金管理。
在PPP模式下,资金管理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充分使用和合理分配。
此外,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也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个问题是利润分配。
在PPP项目中,由于投资、利润和风险的分担问题,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以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五个问题是财务监管。
在PPP项目中,必须强化财务监管,确保项目各方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法律法规,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以保证项目运营和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PPP模式下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非常重要,需要从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利润分配和财务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解决。
只有保障了财务的安全、合规和可持续,才能确保PPP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为公众创造更多的价值。
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PPP模式可以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PPP模式的几个关键环节出发,浅析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项目前期准备1.问题:PPP项目的前期准备周期长、投入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顾问支持,但很多项目招标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认真的前期准备,往往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实施中出现各种问题。
2.对策:扎实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风险评估、商业模式设计等,确保项目获得正式批准前充分研究和讨论,做到最小化的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
同时,要加强PPP项目的信息披露,使市场各方充分了解项目的情况,减少后期争议。
二、合同签订1.问题:PPP项目合同中的条款和约定复杂多样,需要各方在合同签订前详细协商。
但有时由于谈判双方力量不平衡、合同文本不明确等问题,可能导致合同签订后出现潜在问题。
2.对策:由于PPP项目的运营周期较长,涉及到多方合作和共同承担风险,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应该提前完善所有标准条款和规则,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充分预防潜在的矛盾和纠纷。
同时,要加强合同监管,为之后的项目运营提供保障。
三、项目实施1.问题:再次,由于PPP项目本身风险较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也十分关键。
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PPP项目在实施阶段出现了投资方、运营方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项目乃至整个PPP模式遭受了严峻考验。
2.对策:确保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条约和合约得到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降低项目风险,维护运营稳定和安全。
如发现项目存在问题,应该加强各方沟通,及时调整方案,协调分歧,降低损失并保证项目正常实施。
综上所述,PPP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如果提前充分进行前期准备、合同签订和项目运营监管等工作,充分利用PPP模式可能带来的优势,遵守所约定合同条款,强调合同监管,主动应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加强沟通协调,相信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可逐步得到解决。
PPP模式下项目资本金管理的探讨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被视为一种有效解决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难题的新型融资模式,它能够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资源,共同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我国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PPP模式下,项目资本金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项目的顺利发行,实现PPP合作方的合理利益分配,促进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资本金管理是指PPP项目中各方共同投资的基础资金额度,包括政府部分和社会资本的投资额,资本金主要用于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
在PPP项目资本金管理中,分配资金的方式和原则需要合理,原则上应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项目稳健发展。
具体来说,PPP项目资本金管理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运用资本金在PPP项目中,资本金的投入和使用应该遵循市场化原则,例如通过邀请竞标者来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方案,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PPP项目资本金使用的监管机制也需要建立,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2.平衡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贡献PPP项目通常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因此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应该平衡贡献,确保资本金的投入和使用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PPP项目初期,政府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本金作为下游项目的铺垫,而后续社会资本则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投入资本。
3.合理分配资金回报项目资本金的回报是PPP项目的核心之一。
在PPP项目中,回报的产生不仅是对于资本金本身的利益追求,也是对于各参与方在PPP合作中长期的稳定利益。
因此,合理分配资金回报应该考虑到各方的投入、风险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制定公正合理的资金回报方案,有效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4.完善资金管理机制PPP项目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确保PPP项目的资金流转能够透明、规范和高效。
例如,可以建立投资监管机构、资金使用审计机构等专门机构,对PPP项目资本金使用进行管理、监督和审计,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合法性,防止恶意损害合作方利益的提出。
浅谈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问题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合作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运营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在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项目资本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监管、项目回报与风险等方面,对PPP模式下的项目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浅谈。
项目资本金的筹集是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资金需求量通常较大,政府无法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融资责任。
需要筹集一定额度的资本金来支撑项目的实施。
资本金的筹集方式包括政府出资、社会资本投资、银行贷款等。
政府出资是指政府以自有资金出资支持PPP项目的实施,社会资本投资是指企业或投资者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项目的合作,银行贷款是指项目方通过贷款来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
在资本金的筹集过程中,需要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权益分配、资金成本和回报期等问题,以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是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项目的资金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防止贪腐行为的发生。
项目方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项目方还需要进行项目财务情况的定期报告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回报与风险是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PPP项目中,项目方通常通过向政府收取使用权费或使用权租金来获取回报。
项目回报的大小与项目运营效益和风险相关,项目方需要合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政府也需要对项目回报进行监管,以确保项目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项目财务管理中还需要考虑项目的终止与退出问题。
PPP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项目终止与退出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项目终止可能涉及到资金的清算、权益的划分等问题,需要在项目合同中明确项目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浅谈PPP模式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PPP模式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商业手段与社会资本一起建设革命性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项目投融资风险,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然而,在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项目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成为了研究人士和管理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PPP模式下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需要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和分配方案。
投资方案应考虑到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和退出的全过程,确定投资的阶段性进度和金额,并注重风险管理与控制。
分配方案应制定明确的收益分配比例和方法,并进行风险分摊。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项目投资进度、财务状况、风险情况和体系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监管和管控,确保投资方案和分配方案实施顺利。
其次,在PPP模式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应注意合理的资金布局和有效的预算控制。
资金布局应合理规划,优化建设成本,确保不同工程建设和运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预算控制应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监督,制定明确的预算计划和财务计划,并定期进行预算分析和财务分析。
同时,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PPP模式下建设项目,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的建立。
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外部和内部风险,如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措施,遇到危机和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应急处理。
综上所述,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需要合理的投资方案和分配方案、有效的资金布局和预算控制、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和科学的管理。
同时,在实践中还需要综合考虑PPP模式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投融资结构、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等问题,逐步提高当地PPP模式的实践水平和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实现PPP模式下建设项目资金合理运作,推动PPP合作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PPP模式下项目资本金管理的探讨PPP模式是公私合作模式的一种,即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共同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
在PPP项目中,资本金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资本金管理需要遵循财务控制的原则。
将项目的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资本金和运营资金,确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清晰明确。
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避免资金浪费和成本超支,确保资本金的有效利用。
资本金管理还需要考虑风险管理。
PPP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资本金管理应该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确保项目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护资本金的安全。
资本金管理需要注重资金流量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资金流动监控系统,实时掌握项目的资金流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短缺、滞留等问题,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营。
资本金管理还需要注重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调。
PPP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合作方的参与,合作伙伴的资金支持和协调配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资本金管理要与合作伙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合理使用。
资本金管理还需要注重项目效益的追求。
资本金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保障项目的运营和建设,更要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资本金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优化资金的配置,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和增值。
PPP模式下项目资本金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从财务控制、风险管理、资金流量监控、合作伙伴协调和项目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只有做好资本金管理,才能保证PPP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社会资本在PPP模式中的作用及运作模式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引发了政府部门与民间资本的合作,即PPP(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伙伴)模式。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社会资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在PPP 模式中的作用及其运作模式。
一、什么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同学者使用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在此文中,我们将社会资本理解为包括社会关系、信任、道德、规范等一系列与社会组织和人际交往有关的性质。
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它存在于人际交往的网络中,包括家庭、朋友、邻居、社区以及社交网络等。
它对于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资本在PPP模式中的作用1. 缩小投资差距PPP模式需要政府和私人资本在某些公共服务项目上进行合作。
政府部门有关公共服务的投资比较丰厚,而民间资本则有更充足的资金。
社会资本可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服务项目,从而弥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投资差距。
2.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PPP模式的实施涉及政府部门、投资方和建设方三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扮演项目评价、监管、咨询等方面的角色。
它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方和建设方搭建桥梁,协同各方资源,巩固各方利益,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 提高项目可持续性社会资本在PPP模式中的运用可以带来更长远的利润和效益,提高项目可持续性。
在PPP模式的运作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合作各方的长期关系,减少可能发生的冲突和不当的财务决策。
三、社会资本在PPP模式中的运作模式1. 项目评估在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可以进行项目评估,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价。
评估包括财务评估、风险评估、市场评估、法律评估等。
2. 资金筹集在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入自有资金或者筹集资金的方式来为项目投资提供支持。
资金筹集的方式包括发行债券、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
3. 项目设计在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可以为项目提供设计和开发方案。
浅谈PPP项目社会资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A Discussion of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in the Full Life Cycle of PPP Project韩晓亮HAN Xiao-liang(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Guangzhou Municipal Dunjia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摘要】相关政策层面PPP模式的定义、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各自应负责的内容需要有个准确的辨识才有利于PPP模式的开展。
社会资本介入的时间阶段以及合法合规性;绩效评价的视角与目的及变化;PPP模式中总投资的认定与SPV公司的职责;社会资本方应该怎么对待和梳理不合规的PPP项目;为众多依托PPP模式实施的智慧城市项目提供重要思路【Abstract】This article looks into various aspects of PPP(Pub1ic-and-Private Partnership)models.I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s of PPP models in the policy-level in China.The cleare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government and private partner will benefi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PP model.It also discusses the timing that private capital steps into the PPP project and the project legality under the current legal framework.Additionally,it reviews the purpos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changes over the years: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the author answers the questions how Gross Investment is identified;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and how private partner should deal with those PPP projects that are currently incompatible with government policy.This article provides important thoughts to the Smart City projects which relies on PPP models.【关键词】智慧城市;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SPV【Keywords]smart city;PPP models;full life cycle;performance evaluation;SPV1引言目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正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生活需求逐步提升,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扩大。
浅谈PPP模式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
发表时间:2018-05-06T13:45:15.3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蓝瑞宁[导读] 基于供给侧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供给水平。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厦门 361006 摘要:基于PPP模式的推广与应用,PPP模式建设项目以其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内容涉及广等特点,决定了其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为进一步推进PPP模式建设项目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加强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且已成为PPP模式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
基于此,本文从PPP模式相关概述出发,以合同管理、风险管理、项目施工与运维管理为切入
点,对其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
引言:基于供给侧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供给水平,降低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存在的融资风险,基于政府与企业合作下的PPP模式得以应用与推广。
2015年《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颁布,为PPP 模式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有关调查显示,截止2017年上半年,依据我国相关部门要求已审核通过的PPP模式项目已经超过了1.2万个,其累计资金投入超过14亿,其中国家示范项目近千项,投资额度在1.7万亿元以上。
在PPP模式项目大幅度发展下,加强其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文从社会资本方入手,就其在PPP模式向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以期保证PPP模式项目的稳定发展。
1 PPP模式的相关概述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公私合伙”或“公司伙伴关系”。
因此,PPP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某种协议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合作的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关于“PPP模式”的兴起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随着PPP模式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期,PPP模式在众多西方国家各领域建设项目中,尤其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如水电建设、路桥建设等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得到推进。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经济压力大幅度增加,负债问题愈加凸显。
基于此,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需求,PPP模式的应用得到渗透,中国财政部下发的“财金【2014】76号”文件(《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国应尽快构建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优化发展的制度体系[1]。
与此同时,《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等相关文件的颁布与落实,进一步推动了PPP模式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成为全新项目融资模式,在政府与企业相互参与、互相合作下实现效益共赢、风险共担。
基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指南》将PPP模式运行方式进行了分类,形成相对完善的PPP模式应用体系,基于不同需求(包括收费定价需求、风险分配需求、投资收益需求、融资需求等等),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与管理,如“合同管理”运行方法(MC,Management Contract)、“委托运营”运行方法(O&M,Operations & Maintenance)、“建设-拥有-运营”运行方法(BOO,Build-Own-Operate)“建设-运营-移交”运行方法(BOT,Build-Operate-Transfer)、等等[2]。
2 PPP模式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
基于PPP模式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关于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研究得到重视,提升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质量与水平成为保证PPP模式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2.1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合同管理” 在PPP模式建设项目签订、落实下,社会资本方的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PPP模式项目合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成立之初进行谈判的协议阶段(协议合同),建设施工阶段阶段(承包合同)与工程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经营合同)。
对此,社会资本方在进行项目管理时,需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注重各阶段不同需求下的合同管理。
例如,通过组建专业、高素质的合同评审与管理队伍,对不同时期的合同,进行审核与动态跟踪管理。
如,关于协议合同的管理,首先应明确PPP模式项目开启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风险管理方法,或规避、过消弱、或转移;其次,针对项目实际要求与自身实际情况(财务、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等),合理制定合作期限,避免工程逾期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在保证合同条款的全面性、规范性,在设立必要条款的同时,完善辅助性条款,实现双方义务、双方责任、服务标准与范围、政策补助、工程变更等的具体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管理人、负责人、监督人以及技术施工人等的职责与权力[3]。
又如,关于承包合同与经营合同的管理,需注重合同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成立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的完整性、义务与责任的明确性、风险的防治性以及合同条款落实的有效监督。
2.2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风险管理” 由于PPP模式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内容涉及范围广,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包括市场环境风险、社会人文风险、资金管控风险、收益风险、金融环境风险以及面对政府主体下存在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审核风险等等。
对此,为避免因风险发生出现经济损失,社会资本方需加强PPP模式项目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监督、防止工作的有效落实。
对此,社会资本方可通过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系统、信息交流与沟通体系、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风险应急预案等,真正与与政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公共体,实现各子项目各环节的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治。
2.3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自身建设与生产能力与资质水平的强化,在自行施工中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以及成本投入成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此,社会资本方应有效把握监理权,依据法律法规与合同要求,制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与规范,如“项目监理工作条例”、“监理实施准则”等等,用以提升监管力度,保证施工质量。
此外,利用科学技术,如BIM技术、云计算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等等,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提升信息对称性的同时,实现对施工现场管理与决策管理的有效参与。
2.4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运营管理”
在公益类融资项目中,社会资本方应注重资产收益的有效管理,通过运营管理实现收益水平的最大化提升。
例如,在交通公共服务基础建设项目、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基础建设项目中,社会资本方需进行科学规划,注重资金流动的有效控制,通过科学预算为政府方提供可行性建议。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的发展,PPP模式项目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PPP模式项建设周期长、资金额度大等特点,加强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的研究,进一步掌握PPP模式项目不同时期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实现项目管理的优化发展,为PPP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逯元堂.推进环境领域PPP模式,提升环保投资效率与环保产业市场空间[J].环境保护科学,2017,43(04):2.
[2]马恩涛,李鑫.PPP模式下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贸经济,2017,38(07):49-63+77.
[3]孙凌志,贾宏俊,任一鑫.PPP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特点、机制与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6,(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