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课历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3. 掌握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名人。
4.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
教学内容:《历史的长河》、《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朝的统一和西汉的繁荣》、《东汉时期的王莽新政》、《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
教学过程:第一课:《历史的长河》1.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
2. 讲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历史知识。
3. 介绍中国历史的长河,包括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名人。
第二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制和封建制度的特点。
2. 分析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3. 讨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如禹、商汤和周武王等。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2.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3. 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如孔子、孟子和荀子等。
第四课:《秦朝的统一和西汉的繁荣》1. 介绍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
2. 分析秦朝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讲解西汉王朝的繁荣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五课:《东汉时期的王莽新政》1. 介绍东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2. 分析东汉时期的王莽新政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讲解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如赤眉军和刘秀等。
第六课:《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1. 介绍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分裂。
2. 分析三国时期的分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如曹操、刘备和孙权等。
第七课:《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1. 介绍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变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古代埃及】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知识与技能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世界奇迹。
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尼罗河在古埃及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七、八年级历史课程,我们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现在我们转换视角,学习与了解另一个人类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列出了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大奇迹中,只剩下古埃及的金字塔还矗立在尼罗河岸边。
我们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金字塔感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埃及之旅。
知识点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结合图所示讲述埃及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2、探索文明,我们一定要探索文明的历程,其往往有着如下的发展过程:产生、发展、强盛、灭亡。
指导学生在年代尺上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过渡)虽然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但是在它存在的过程中,古埃及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天文学: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开始涨水,古埃及人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
数学: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医学: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在19世纪被识读。
雕刻和绘画:主要以国王和贵族为对象,作品呈现人物正侧面,表情庄重、严肃。
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史前时期的人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过程和方法:1、通过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2、看图辨别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培养观察和识别能力,并理解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3、探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引导学生养成唯物史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2、认识历史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难点:氏族社会经历先是母系阶段后是父系阶段的原因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吗?该书探索了物种起源和进化的规律,指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与“上帝造人说”形成对立。
那么,人类究竟是古猿进化而来的,还是上帝创造的呢?今天我们将解决这一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课文A、人类的起源1、南方古猿大约在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
(1)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人类的出现”进化过程水母------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2)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3)南方古猿是如何演变成人的呢(南方古猿向人转变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劳动。
正是由于长期的劳动,使古猿从地上站起来,能直立行走,从而实现了前肢和后肢的分工,前肢用来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迈出了向人类转变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1.掌握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尤其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2.了解金字塔有关知识,课外查阅金字塔建造法。
3.掌握古埃及法老的统治。
4.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重点难点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文明出现的时间、统治者、等级分化和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如: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难点: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关关系。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视频一:播放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视频:“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育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还有电影《神秘的尼罗河》片段。
视频二:播放金字塔图片视频三:播放狮身人面像图片同学们,相信大家一看到这样的画面,都对古老神秘的古埃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吧,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去一探究竟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渎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播放关于尼罗河纪录片《神秘的尼罗河》。
教师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尼罗河的有关常识?(学生举手回答: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
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
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
尼罗鳄居于此地。
尼罗河在印第安人语言叫月亮的眼泪。
) 教师提问:有关尼罗河资料同学们下去可以继续收罗整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知识。
那么,人们都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大家又怎样理解呢?(学生举手回答: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第1课古代埃及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埃及最早出现时间、文明发源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好奇心;结合中国的商朝,理解古埃及由诞生、发展、强盛到灭亡过程,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逐渐形成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认识并讲述古埃及的金字塔,培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明白象形文字、木乃伊,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与科学的探究能力;了解法老的统治,培养理解、对比与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金字塔与木乃伊图片来开篇引出主题,然后渐渐走进古埃及,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体会古埃及人的生产与生活,领会古埃及的文明,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探究、想象与看图方法,使学生对古代埃及历史有一个客观、清楚、完整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埃及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与科学精神,对埃及文明的肯定与敬意,特别是对金字塔与木乃伊的了解,学生知道了古代人类的智慧与力量,培养学文化、尊重并崇尚科学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法老的统治,使学生反对神学,反对愚昧,更加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二、教学重点:1、古埃及的发源地——尼罗河流域2、金字塔三、教学难点:1、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赠礼2、古埃及文明与金字塔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自西向东,分别是哪些文明呢?生: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文明。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古埃及文明。
(二)新课讲授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探究任务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教师引导出示古代埃及示意图,展示材料: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希罗多德抛出问题:结合图所示讲述埃及地理位置,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页正文第一段,初步了解古埃及的自然环境。
(观察地图,阅读教材,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第1课古代埃及(详案)一、课标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二、教学目标1、认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了解古埃及国家的发展历程;2、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掌握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了解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的原因。
3、了解古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三、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2、难点: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教学基本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你知道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吗?(提问: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观察地图四大文明古国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为什么人类文明会产生于大河流域呢?(因为:(1)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2)气候温和,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人类生存。
所以说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出现得最早的可以说是古埃及文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了解这个曾经无比神秘的国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这节课内容中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从整体上来说,要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其中重点是古埃及有哪些文明成就,难点是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因此,我把这课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篇章是自然成就埃及、第二篇章是埃及造就文明。
(二)新课探究:【第一篇章】自然环境孕育古埃及(一)地理概况(展示古埃及地图)1、观察地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书本古埃及地图,找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
非洲东北角。
(2)根据地理知识,分析该的气候条件。
古埃及地处非洲的北部,北临地中海,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3)谁孕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尼罗河。
2、分析材料:在古埃及人中,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了古代埃及人的赞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请学生起来朗读)①什么说“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大发展带来灌溉水源,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古埃及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艺术成就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古埃及文明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认识古埃及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艺术成就等,认识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古埃及文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古埃及的地图和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艺术成就等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
6.总结拓展:让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古埃及文明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教材分析】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对于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埃及文明,我们的未知要远远多于已知。
本课内容让我们透过矗立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和大量象形文字史料,去初步了解这一伟大文明的昔日辉煌。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的建造。
教学难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关系。
【自主预习】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________的赠礼”。
2.约从____________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3.______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金字塔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三、法老的统治1.________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2.古埃及国王称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尼罗河 2.公元前3500年 3.太阳历象形文字二、古埃及文明三、1.金字塔 2.法老【新课导入】在尼罗河畔,耸立着一座座巍峨壮观的金字塔。
金字塔跨越数千年的时空,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智慧与辉煌,昭示着昔日法老统治的威严与神圣。
金字塔闻名古今,充满神奇。
走进古埃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会引发你无限的感慨与遐想。
【讲授新课】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埃及文明变迁示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脉络。
建立:约公元前3500年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强盛: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没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教师向学生出示《古代埃及》地图和希罗多德的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说说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讨论教材P3问题思考,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提示:希罗多德的名言说出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关系,即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埃及人民,而且孕育了古埃及文化。
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及特征,知道法老的权力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古代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
通过展示材料,了解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流域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包括中华文明在内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一块约高114.4厘米、宽72.3厘米、厚27.9厘米,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石碑。
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它被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它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块玄武岩石碑同时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古埃及草书以及古希腊文三种文字,是解密古埃及文明的钥匙,也是当今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那么,古代埃及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教师讲解:观察教材地图《古代埃及》,回答古代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材料展示:材料一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埃及诗歌材料二由于吸收了非洲中部丰富的季雨,尼罗河的水位逐渐升高,并溢出河床,流向河谷,到九月泛滥达到高潮时,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河水退后,留下一层淤泥,这些从上游冲积下来的淤泥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是农作物生长的沃土。
由于河水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定期泛滥,及时带来这种天然化肥,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优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优秀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2、知道古代埃及文明发展的简要过程。
3、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重点)二、自主学习(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于埃及南北。
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3、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之后经历了、和三个时代。
在新国王时代法老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向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此后,古埃及又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公元前525年,吞并古埃及,后来,和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6、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
古埃及的国王称,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
三、小组合作(共9分)材料二:20XX年9月17日埃及当地时间凌晨2时,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学家借助最先进的机器人(见上图)突破"死神之翼"进入胡夫金字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这是人类第一次深入窥探金字塔内部。
材料三:世界上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学家组织进行的胡夫金字塔内部考古过程.中国中央电视台10套从当天早上7时至10时30分进行现场直播,另外,中央1套也从8时开始直播.(1)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哪些文明成就?(2分)(2)图2中的大运河在形成方式上与图l中的尼罗河有何不同?它在当时有何作用?(2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4)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三,谈谈如果对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进行考古,有哪些先进的做法可以借鉴?(2分)(5)我国也是一个拥有众多文物古迹的文明古国,对于我国的文物古迹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1分)四、当堂测试篇二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第1课古代埃及知识与能力经过学习本课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课目的经过小组议论,在教师提示下,概括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剖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由;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环绕金字塔之迷,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
要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剖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课时计划 1 课时实质达成教课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利用金字塔的图片导入新课。
1.经过学习本课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复述古埃及文明盛行、发展、富强和二、展现学习消亡的过程;认识古埃及的法老统治。
目标3.经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环绕金字塔之迷,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
学习要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学习难点:剖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学生先依据导教案自学找出以下问题的三、自主学习答案,而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说重申。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经过新奇的导入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阅读学习目习任务,让学生标,明确本课带着任务展开下学习任务。
面环节。
学生自主学先经过自学认识习,阅读课本,课本的大概内独立完成问容,在经过老师题,并初步记的解说让知识更忆。
加的稳固。
(1)古埃的形成与非洲的(河流)有直接的关系。
古埃及文明被称为。
( 2)古埃及文明出现于公元前年。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盛的军事帝国。
(3)古埃及先后被、、吞并占据,埃及文明被中止。
(4)古埃及最突出的成就有、。
2.金字塔( 1 )最能表现古埃及人民智慧结晶的是。
最大的是。
3.法老的统治( 1 )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九年级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2)掌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1)介绍九年级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回顾八年级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为新学期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1)中国古代史: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2)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3)世界史:从古希腊、古罗马至近现代世界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三、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解新课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3.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课后复习打下基础。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新学期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学习任务。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预习情况、课堂笔记等。
2. 结果评价:(1)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古代埃及文明的魅力—金字塔的神秘科学严谨;木乃伊的奇妙制作;太阳历的先进;象形文字的产生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埃及疆域的发展变化。
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知道古埃及医学和天文学的产生。
概括金字塔的情况,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及修建的意义。
2024年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鸦片战争一、导入1.通过讲述林觉民《与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2.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讲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课堂讨论1.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五、课后作业1.摘录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战争背后的故事。
2.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的短文。
第二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导入1.通过讲述邓世昌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日本侵略中国,争夺朝鲜半岛。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3.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课堂讨论1.提问: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五、课后作业1.摘录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战争背后的故事。
2.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的短文。
第三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导入1.通过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吗?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引发八国联军侵华。
初中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2.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3.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人类进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从古猿进化而来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人类的形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
2. 教师讲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氏族社会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和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的生活对人类的进化有何影响?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人类的形成过程、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人类进化过程的思维导图。
2. 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生活对人类进化影响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点拨法和课堂探究,使学生全面了解了人类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对人类的进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