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历史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
2020年1月第1期总第127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JOURNALOFHARBINCOMMITTEESCHOOLOFTHECCPJan.2020No.1Serial.127我国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规律及趋势刘开君(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政府职能转变包含职能重心转换、职能结构变迁、履职方式转换等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型政区作为地方政府管辖单元得以迅猛发展,经历由虚到实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地级市政府的职能重心与政府职能整体转变趋同,经历管制型政府、发展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等三个转变阶段。
政府履职方式经历从行政计划为主向市场手段、法治方式为主的转变。
职能结构是体现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点,地级市政府的职能结构突出体现在“承接—转换”功能方面。
行政“市直管县”与财政“省直管县”相兼容的行政管理体制,能够不断优化省、地市、县等三级政府间的职能结构关系,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协调融合,为未来政府职能变迁提供了反思与启迪。
关键词:地级市政府;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城市型政区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20)01-0052-07 收稿日期:2019-11-15 作者简介:刘开君(1981-),男,湖北十堰人,“枫桥经验”研究中心讲师,博士。
政府是人类社会处理共同体公共事务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政府职能决定了政府组织处理公共事务的行动边界及其治理成效。
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始终是公共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关注的重点话题。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进路,即分别讨论政府职能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第一条进路着重探讨政府职能的横向结构,紧跟新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从宏观层面聚焦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政府职能界定、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议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
自1988年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并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以来,政府职能的改革发生了三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着眼于机构改革,从精简机构精简人转向政府职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1982年第一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简机构精简人,缩小政府的组织规模和人员规模。
但是,机构和人员在第二次机构改革时出现了反弹和再度膨胀,这表明精简后的政府机构并不适应后来变化了的经济体制。
这就需要“按照加强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的原则,转变职能,划清职责范围,配置机构。
该撤销的撤销,该加强的加强,该增加的增加,不搞简单的撤并机构和裁减人员,使改革后的机构能够比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次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政府行使职能的行为方式。
新的行为方式强调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也就是要从原来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
二是转变政府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重点是转变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
这表明改革已经开始涉及政府职能如何适应新的变化的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增减。
第二次转变是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这一转变的催化剂是2003年发生的SARS。
SARS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在卫生公共服务领域里一种非常窘迫的状况,促使人们反思政府以往埋头搞GDP的目的是什么?于是,2003年后提出了政府的四项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应运而生。
在履行新的职能方面,改革涉及了三方面内容,即大部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以及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针对原有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而言的,这一不合理表现在部门重叠、职能错位和交叉,它导致部门扯皮、运作不畅、办事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或使资源无法得到最大程度利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
一、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西方学者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研究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结合各自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众多纷繁复杂的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学说。
但从纵向的历史角度看,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经济思想史中,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西方历来主要存在两种主张,即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这两大经济思潮的兴衰更替始终占据着主题的位置。
其中依次更替了18世纪的重商主义、18世纪中叶出现的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及近年来出现的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政府干预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国家主义经济”阶段——政府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市场经济制度形成早期,重商主义是当时重要的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学说思想。
它反映商业资本和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要求。
重商主义针对当时封建制度的障碍和市场狭小的现状,提出了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基本内容:第一,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等贵重金属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形态,财富即货币,货币即财富;货币的多寡应被视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第二,财富的源泉,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就是对外贸易。
只有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流通,才能使财富增加,国家富强;第三,重商主义极力主张政府对国家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领域实行干预,制订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符合扩大出口和货币输入的要求。
在这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他在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详细提出了重商主义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他认为,政府不但应该“拿出公款来弥补个人财力的不足”,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实行保护性关税、财政补贴等手段,而且必须采取发放政府奖金、技师监督等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国家机构改革历程/《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政府职能也需要合并与重组。
机构改革涉及诸多部门和利益,更需社会上下全力协同,长远发展行稳而致远。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在不断地重塑中解决了国家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与弊端自1982-2018年,国务院机构共集中进行过8次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政府机构的调整。
改革频率不低,其间有些部门机构也曾出现过“反复”。
就这8次改革而言, 每一次皆顺应时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尽管每一次改革任务不同,重点不一,形式各异,但每一次改革都是在不断的重塑中解决了国家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与弊端。
1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鉴于当时经济上已处于崩溃,故沿用并发展了50年代后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到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与此相适应,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
这次改革不仅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而且注意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政府机构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力求使机构调整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有利条件,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革成了经济组织。
这次改革,在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直辖市政府机构稍多于省政府工作部门;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
第15卷第3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9月Vol.15No.3JournalofBeijing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Sept.2007收稿日期:2007-08-30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追溯李文良(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91)摘要:一般来说,政府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职能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全能型政府职能,有限型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职能等三个发展阶段,并且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64X(2007)03-0006-04HistoryDatingfromChina!sGovernmentFunctionDepartmentsLIWen-liang(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Beijing100000,China)Abstract:Governmentgenerallyhas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andsocialfunctions.Governmentfunctionshavedifferentmodesindifferentdevelopmentstages.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governmentdepartmentshaveexperiencedthreeuniquestages:thegeneralmodeofthegovernmentfunction,theconfinedmodeofthegovernmentfunction,andtheconservationmodeofgovernmentfunction.Keywords:Governmentfunctions;departments;developingstages一、全能型政府职能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尤其是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职能的改革迫在眉睫。
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经济发展和世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目录摘要 (I)1 引言 (1)2 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 (1)3 我国政府职能必须转变的原因分析 (2)2.1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需求 (2)2.2 政府职能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4 完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措施 (3)4.1科学处理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3)4.2 加强公共服务理念,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3)4.3建立高效型政府 (4)5 结束语 (4)参考文献 (4)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1 引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等要求。
十七大报告也谈到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