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字词语句复习资料和练习.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5.75 KB
- 文档页数:2
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一、解释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使……受侮辱)(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3)安陵君其许寡人(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答应)(4)大王加惠(给)(5)请广于君(使……扩大,扩充)(6)而君逆寡人者(违背)(7)否,非若是也(这样)(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9)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10)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1)也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脚后跟,这里指脚)(撞)(12)非士之怒(有才能的人)(1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句首,引出下文的内容)(14)白虹贯日(冲向)(15)怀怒未发(内心)(16)休祲降于天(吉祥的征兆)(17)天下缟素(穿白色的孝服)(18)秦王色挠(屈服)(19)长跪而谢之(直身而坐)(道歉)(20)寡人谕矣(通“喻”)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轻寡人与:“与”通“欤”,吗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着)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愿终守之(代安陵国土)公也尝闻天子之怒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成分的独立性)四、指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强硬的命令语气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责怪的反问语气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蔑的反问语气岂直五百里哉?拒绝的反问语气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驳斥的反问语气五、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将要用方园五百里的土地去交换安陵国的土地,安陵国君他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多的土地来交换少的土地,很好的;虽然这样,但(我)从先主那里接受了这片土地,希望终生守护着它,不敢交换啊!3.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二、基础知识(一)字(1)唐睢不rǔ ____使命 (2)秦王怫 ___然怒(3)免冠徒跣 ____(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祲____降于天(6)天下缟 ___素(7)秦王色nao ____ (8)hui ____星袭月(二)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经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
《唐雎不辱使命》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3.易.安陵:4.安陵君其许..寡人:5.大王加惠..:6.以.大易小:7.甚善..:8.虽然..,受地于先王:。
9.秦王不说.:10.安陵君不听.寡人:11.何也..:12.且.秦灭韩亡魏:13.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14.以.君为长者:15.故不错意..也:1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17.广.:18.而君逆.寡人者:19.轻.寡人与.:20.唐雎对.曰:21.虽.千里不敢易也:22.岂直..五百里哉:23.秦王怫然..怒:2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5.臣未尝..闻也:26.伏尸..百万:2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29.徒.:30.跣.:31.以头抢.地耳:3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3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34.怀怒未发....:35.休祲降于天.....:36.休祲..:37.休.:38.祲.:39.与臣而将四矣......:40.若士必.怒:41.天下缟素..:42.今日是.也:43.挺.剑而起:44.秦王色挠..:45.长跪而谢....之曰:46.谢.:47.寡人谕.矣:48.徒.以有先生也:二、朗读下列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语气。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岂直五百里哉.?()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三、一词多义。
①于:仓鹰击于.殿上()受地于.先王()请广于.君()使唐雎使于.秦()②然: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怫然.怒()③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④以: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⑤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⑥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4.词类活用:请广.于君:()轻.寡人与:()缟素..:()虽千里..不敢易也:()答案:《唐雎不辱使命》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2、唐雎不辱(辱没)使(出使)命《战国策》刘向标有※的是重点1、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即使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因此)使(派遣)唐雎使(岀使)于(到)秦。
3个使”的意思要分清(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2、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者,故不错意(置意,通措”)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何况)直(只,仅仅)五百里哉?”(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但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3、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对……说)唐雎曰:“公(先生)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使……倒下)尸百万,流(使……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徒(光着)跣,以头抢(撞)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一(重点字词、句)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秦王不说.()(2)故不错.意也()(3)轻寡人与.()(4)仓.鹰击于殿上()2.一词多义使:(1)不辱使.命()(2)秦王使.人()(3)使.唐雎使.于秦()()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2)以.大易小()(3)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以.君为长者()(5)以.头抢地尔()(6)徒以.有先生()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2)愿终守之.()(3)布衣之.怒()(4)专诸之.刺王僚()(5)布衣之.士()(6)长跪而谢之.()于:(1)受地于.先王()(2)使唐雎使于.秦()(3)请广于.君()(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降于.天()虽:(1)虽.千里不敢易()(2)虽.然,受地于先王()3.古今异义(1)安陵君因.使唐雎()(2)非若是.也()(3)以头抢.地尔()(4)今日是.也()(5)长跪而谢.之()4.词类活用天下缟素..()6.重点词(1)不辱.使命()(2)谓.安陵君曰()(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4)安陵君其.许.寡人()()(5)大王加.惠()(6)以大易.小()(7)甚.善()(8)虽然..,受地于先王()(9)弗.敢易()(10)徒.以有先生()(11)且.秦灭韩亡魏()(12)故.不错意..也()()(13)请广.于君()(14)而.君逆.寡人者()()(15)轻.寡人与()(16)唐雎对.曰()(17)寡人谕.矣()(18)岂.直.五百里哉()()(19)秦王怫然..怒()(20)公亦尝.闻.天子之怒()()(21)伏尸..之怒()..百万()(22)布衣(23)免.冠.徒.跣.()()()()(24)秦王色.挠()(25)庸夫..之怒()(26)士.之怒()(27)白虹贯.日()(28)怀.怒未发.()()(29)休祲..降于天()(30)与.臣而将四矣.()()(31)若.士必.怒()()(32)挺.剑而起()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一、解释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使……受侮辱)(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3)安陵君其许寡人(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答应)(4)大王加惠(给)(5)请广于君(使……扩大,扩充)(6)而君逆寡人者(违背)(7)否,非若是也(这样)(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9)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10)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1)也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脚后跟,这里指脚)(撞)(12)非士之怒(有才能的人)(1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句首,引出下文的内容)(14)白虹贯日(冲向)(15)怀怒未发(内心)(16)休祲降于天(吉祥的征兆)(17)天下缟素(穿白色的孝服)(18)秦王色挠(屈服)(19)长跪而谢之(直身而坐)(道歉)(20)寡人谕矣(通“喻”)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轻寡人与:“与”通“欤”,吗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着)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愿终守之(代安陵国土)公也尝闻天子之怒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成分的独立性)四、指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强硬的命令语气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责怪的反问语气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蔑的反问语气岂直五百里哉?拒绝的反问语气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驳斥的反问语气五、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将要用方园五百里的土地去交换安陵国的土地,安陵国君他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多的土地来交换少的土地,很好的;虽然这样,但(我)从先主那里接受了这片土地,希望终生守护着它,不敢交换啊!3.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重点字词: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国,安陵君其(加强语气)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给予)惠(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很、十分)善;虽(虽然)然(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愿意)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高兴)。
安陵君因(于是)使(派)唐雎使(出使)于(到)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为什么)也且(况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长者,故(所以)不错(通“措”,放置)意(意图)也。
今吾以(用)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句尾语气词)”唐雎对曰:“否,非(不)若(像)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难道)直(只,仅仅)五百里哉”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曾经)闻(听说)天子之怒乎”唐雎对(回答)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主谓之间,不译)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帽子)徒(光着)跣(光脚),以(把)头抢(撞)地耳(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之怒也。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专诸之(主谓之间,不译)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冲)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通“苍”,青白色)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心里)怒未发(发作),休(吉祥)祲(不祥)降(降示,显现)于(在)天,与臣而将四(成为四个人)矣。
若(如果)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今日是(这样)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脸色)挠(屈服),长跪而谢(道歉)之曰:“先生坐!何(怎么)至于(到)此!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凭借)五十之地存者,徒(只)以(因为)有先生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一、读音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休祲.()寡人谕.()二、古今异义虽然:古今是:古今易:古今谢:古今三、重点词语:1、加惠:2、长者:3、错意:4、休祲:5、挠6、长跪:7、免冠徒跣: 8、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9、唐雎不辱使命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11、长跪而谢之1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13、岂直五百里哉1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5、否,非若是也四、词类活用1、广:2、轻:3、缟素:五、基础题: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这部书是西汉末年______根据__________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_____篇。
2、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加横线的一句,其言外之意是什么六、选择题1、对本文内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秦王“以小易大”交换土地,实际上要安陵君献地投降的花言巧语,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
B.唐雎临危受命使秦,秦王把他当作长者看待,并告诉他不要轻视秦王。
C.面对秦王要杀自己的威胁,唐雎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不惜以死与秦王相拼。
D.唐雎在秦王面前举了三个“士之怒”的例子,表明他不畏牺牲的决心。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秦王不说。
B.故不错意也。
C.寡人谕矣。
D.仓鹰击于殿上七、加横线的词义比较。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2、唐雎对曰:“非若是也。
”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夫专诸之吃刺王僚也。
长跪而谢之曰。
4、提剑而起。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也。
答案:一、jū fú guī xiăn găo yōng fú náo qiāng jìn yù二、虽然:古——即使这样 / 今——表转折是:古——这样 / 今——表判断易:古——交换 / 今——容易谢:古——道歉,谢罪 / 今——感谢三、1、给予恩惠 /2、忠厚长者 /3、置意 / 4、休:吉祥.祲:不吉祥,吉凶的征兆 / 5、屈服6、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意为直身而跪7、摘掉帽子,光着头 8、很;即使这样 9、辱没、辜负 10、违抗、轻视11、道歉 12、听众 13、难道,只是 14、曾经 15、象这样四、1、形容词做动词扩大 2、形容词做动词轻视 3、名词作动词穿孝服五、1、《战国策》/ 刘向 / 战国时事 / 33 / 2、要打,你安陵早就灭亡了。
22 唐雎不辱使 命班级姓名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唐雎(j ū) 逆寡人( n ì) 怫(f ú)然 免冠徒跣 (xi . .. .韩傀(gu ī) 休祲 ì 缟(g ǎo)素 寡人谕(y ù)矣 . .(j n).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ǎ n) 以头抢(qi āng)地. 庸夫(y ōng ) 色挠(n áo ) ..1、唐雎不辱 使命(辱:辱没、辜负)2、易安陵( .易:交换。
)..3、大王加惠 (加惠:给予恩惠。
)4、虽然(虽:即使。
然:这样。
) ....5、弗敢易(弗:不。
)6、故不错意 也(错意:置意)...7、请广于君(广:扩充。
)8、而君逆 寡人者(逆:违背。
)..9、非若是也(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 .10 、岂直五百里哉(直:只,仅仅。
)11、谓唐雎曰(谓:对)..12 、秦王怫 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 13 、尝闻布衣 之怒乎(布衣:平民)....14 、免冠徒 跣(徒:光着。
)15 、以头抢 地(抢:撞。
)..16 、此庸夫 之怒也(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 、非士之怒也(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8 、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19 、若士必怒(若:如果。
必:将要。
). .20 、天下缟 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 ..21 、今日是 也(是:这样,代词) 22 、秦王色挠 (挠:屈服。
). .23 、长跪而谢 之(谢:道歉。
)24 、寡人谕 矣(谕:明白,懂得。
). .三、找出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 “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青绿色。
) 四、古今异义:1、大王加 惠(古义:给予。
今义:增加。
).2、易安陵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3、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转折关系关联词。
)..4、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仅仅。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与阅读一、词语解释:1. 不辱使命2. 易安陵3. 其许寡人4. 大王加惠5. 甚善6. 虽然,受地..7. 弗敢易; 8. 因使唐雎使于秦;9. 故不错意也; 10. 请广于君11. 逆寡人者 12. 轻寡人与 13. 非若是也;14. 虽千里不敢易 15. 岂直五百里哉;16. 怫然怒 1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8. 布衣 19. 免冠徒跣20. 以头抢地耳; 23. 仓鹰24. 休祲 25. 若士必怒 26. 缟素27. 色挠; 28. 挠 29. 谢之30. 寡人谕矣 31. 徒以有先生也二、翻译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三、内容剖析:(一)、人物性格分析。
秦王:骄蛮欺诈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唐雎:不畏强暴从容镇定敢于斗争忠于使命四、拓展思考。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文本回顾知识清单3.跟踪训练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
错意:在意。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大王给我们增加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我们小的土地,这再好不过了。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3.下列全都表现出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5.下列对本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6.下列篇目与本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A.《伤仲永》B.《木兰诗》C.《邹忌讽齐王纳谏》D.《出师表》参考答案1.C 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向,西汉末年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
刘向对《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史料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并取名《战国策》。
战国时期,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
秦国的崛起和强大,打破了六国均势,各国诸侯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争先网罗人才,形成了一种养士风气。
贵族所养之士,多达数千人,被养之士行行俱有。
有的为猎取功名利禄,奔走于各国之间,他们朝秦暮楚,阴险奸诈,不择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为解救国家挺身而出,做出了一些利国利民之事,就像本文中的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安陵国土。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辱:辱没、辜负。
2.易:交换。
3.使: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4.欲:想。
5.加惠:给予恩惠。
6.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广:扩充。
(请广.于君)8.逆:违背。
9.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10.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怫:盛怒;然:……的样子。
11.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12.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3.徒:光着。
14.跣.(xiǎn):赤足。
15.抢.(qiāng):撞。
16.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非士.之怒也)18.仓: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9.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20.怒:发怒,动词。
21.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2.挠,屈服。
(秦王色挠.)23.谢:道歉。
(长跪而谢之)24.谕:明白,懂得。
25.韩傀.(guī)重点虚词1.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唐雎不辱使命》字词小卷一、请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秦王使.(派)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的)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表示祈使语气)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施与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善;虽然..(虽然如此),受地于.(介词,从)先王,愿.(愿意)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同“说”,高兴)。
安陵君因.(因此)使.(派)唐雎使.(出使)于.(到)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为什么)也.(语气词,表疑问)?且.(况且)秦灭韩亡魏,而.(连词,表转折)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以.(把)君为.(当作,看作)长者,故不错.(同“措”)意也。
今吾以.(用)十倍之地,请广.(增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的原因),轻.(看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连词,表承接)守之.(代词,代封地),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直..(哪里只是)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愤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横尸在地)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裸露)跣.(赤脚),以.(用)头抢.(碰,撞)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平庸无能的人)之怒也.(表判断),非士.(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表停顿),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同“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与“也”连用,表判断),皆布衣之士也.(与“者”连用,表判断),怀怒未发,休.(吉祥)祲.(不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一定)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今日是.(这样)也.(表判断)。
v1.0可编辑可修改
唐雎不辱使命
重点字词:
秦王使(派)人(告,⋯ )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安陵国,安陵君其(加气)
(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予)惠(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很、十分)善;(然)然(),受地于(从)先王,愿(愿意)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高)。
安陵君因(于是)使(派)唐雎使(出使)于(到)
秦。
秦王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什么)也且(况且)秦亡魏,而君以(凭借)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当作)者,故(所以)不(通“措”,放置)意(意)也。
今吾以(用)十倍之地,
广(充)于君,而君逆(背)寡人者,()寡人与(句尾气)”唐雎曰:“否,非(不)若(像)是(
)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即使)千里不敢易也,(道)直(只,)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盛怒的子)怒,唐雎曰:“公亦(曾)(听)天子之怒乎”唐雎(回答)曰:“臣未也。
”
秦王曰:“天子之(主之,不)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
之怒,亦免(摘掉)冠(帽子)徒(光着)跣(光脚),以(把)(撞)地耳(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的人)之怒也。
夫(句首,不)之(主之,不)刺王僚也,彗星月;政之刺傀也,
白虹(冲)日;要离之刺忌也,(通“ ” ,青白色)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心里)怒未(作),休(吉祥)祲(不祥)降(降
示,)于(在)天,与臣而将四(成四个人)矣。
若(如果)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素(白色的品,里指穿服),今日是()也。
”挺而起。
秦王色(色)(屈服),跪而(道歉)之曰:“先生坐!何(怎么)至于(到)此!寡人(明白,懂得)矣:
夫、魏亡,而安陵以(凭借)五十之地存者,徒(只)以(因)有先生也。
”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告安陵君:“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我!”安陵君:“大王予恩惠,用大的
小的,很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我愿意生守它,不敢交!”秦王不高。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
出使到秦国。
秦王唐雎:“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安陵,安陵君不听我的,什么呢况且秦国已掉了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
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了下来,那是因我把他看作忠厚的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在我用十倍的土地,安陵君大
土,他却背了我的意愿,是我”唐雎回答:“不,不像您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来守它,
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道五百里的土地就交了”
秦王勃然大怒,唐雎:“您也曾听天子怒”唐雎回答:“我不曾听。
”秦王:“天子怒,要死掉上
百万的人,血流千里。
”唐雎:“大王您听平民怒”秦王:“平民怒,也不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往
地上撞了。
”唐雎:“ 是平庸无能的人怒,不是有才能有胆的人怒。
刺王僚的候,彗星的尾巴月亮;
政刺傀的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忌的候,扑到殿上。
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有才能
的人,他心中的怒没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他加上我将成四个人了。
如果我一定怒的,那么
会倒下两个人的尸体,血流五步,天下人都要穿上服,今天就是的日子。
”唐雎拔出站了起来。
秦王了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先生坐,事情怎么会到种地步呢!我明白了:国魏国亡了,而安陵
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只是因有先生您啊。
”
v1.0可编辑可修改
自我检测
一.字词解释:
使人谓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受地于先王以大易小.......
愿终守之因使唐雎使于秦且秦灭韩亡魏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君逆寡人非若是也.......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秦王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非士之怒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
.若士必怒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
.....
二.语句翻译:
1.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7.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课文理解:
1. 试概括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2. 唐雎和秦王的交锋有几个回合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