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974.50 KB
- 文档页数:49
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的工艺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简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对模压成型的设备、预浸料、工装模具、工作环境条件等提出相应要求,着重对成型工艺过程中模压成型温度、压力、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制品性能影响做了分析,且简要介绍了复合材料模压制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影响因素现今社会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朝着更高比刚度、耐更苛刻工作环境等超高性能方向发展。
因此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材料科学的内容。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主要有手糊、注射、缠绕、真空导流、模压、热压罐、软模、树脂传递模塑等。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其重要环节,通常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使原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产生变形或流动,获取所需的形状,然后设法保持其形状。
本文着重对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成型过程、影响制品质量因素及制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作了简单叙述。
一、模压成型工艺特性模压成型工艺是将一定量预浸料放入到金属模具的对模腔中,利用带热源的压机产生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合模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使预浸料在模腔内受热软化、受压流动、充满流动、充满模腔成型和固化,从而获得复合材料制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模压成型工艺的特点是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加热,加热的目的是使预浸料中树脂软化流动,充满模腔,并加速树脂基体材料的固化反应。
预浸料充满模腔过程中,不仅树脂基体流动,增强材料也随之流动,树脂基体和增强纤维同时填满模腔的各个部位。
只有树脂基体粘度很大、粘结力很强才能与增强纤维一起流动,因此模压工艺所需的成型压力较大,这就要求金属模具具有高强度、高精度和耐腐蚀,并要求用专用的热压机来控制固化成型的温度、压力、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
模压成型方法生产效率较高,制品尺寸准确,表面光洁,尤其对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制品一般可一次成型,不会损坏复合材料制品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体(如聚合物树脂)和强化材料(如纤维、颗粒等)组成的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结合了聚合物的可塑性和强度,以及强化材料的刚度和强度,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工程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基体,常用的包括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等。
2. 选择适当的强化材料,常用的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纳米颗粒等。
3. 基体和强化材料进行混合,可以通过热压、挤出、注塑等方法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4. 根据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和成型,如冷却、切割、修整等。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包括:
1. 轻质高强度:与金属相比,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强度,可以实现轻量化设计。
2. 耐腐蚀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对化学品和湿气的腐蚀性能较好,不容易受到腐蚀和氧化。
3. 良好的耐热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高温性能。
4. 良好的绝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电气和电子领域。
5. 自润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聚合物基体可以提供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减少了摩擦和磨损。
由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以上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医疗等领域,成为现代工程材料中的重要一类。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接触低压成型工艺接触低压成型工艺的特点是以手工铺放增强材料,浸清树脂,或用简单的工具辅助铺放增强材料和树脂。
接触低压成型工艺的另一特点,是成型过程中不需要施加成型压力(接触成型),或者只施加较低成型压力(接触成型后施加0.01~0.7MPa压力,最大压力不超过2.0MPa)。
接触低压成型工艺过程,是先将材料在阴模、阳模或对模上制成设计形状,再通过加热或常温固化,脱模后再经过辅助加工而获得制品。
属于这类成型工艺的有手糊成型、喷射成型、袋压成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热压罐成型和热膨胀模塑成型(低压成型)等。
其中前两种为接触成型。
接触低压成型工艺中,手糊成型工艺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产中最先发明的,适用范围最广,其它方法都是手糊成型工艺的发展和改进。
接触成型工艺的最大优点是设备简单,适应性广,投资少,见效快。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接触低压成型工艺在世界各国复合材料工业生产中,仍占有很大比例,如美国占35%,西欧占25%,日本占42%,中国占75%。
这说明了接触低压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是一种永不衰落的工艺方法。
但其最大缺点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重复性差等。
1、原材料接触低压成型的原材料有增强材料、树脂和辅助材料等。
(1)增强材料接触成型对增强材料的要求:①增强材料易于被树脂浸透;②有足够的形变性,能满足制品复杂形状的成型要求;③气泡容易扣除;④能够满足制品使用条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要求;⑤价格合理(尽可能便宜),来源丰富。
用于接触成型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及其织物,碳纤维及其织物,芳纶纤维及其织物等。
(2)基体材料接触低压成型工艺对基体材料的要求:①在手糊条件下易浸透纤维增强材料,易排除气泡,与纤维粘接力强;②在室温条件下能凝胶,固化,而且要求收缩小,挥发物少;③粘度适宜:一般为0.2~0.5Pa·s,不能产生流胶现象;④无毒或低毒;⑤价格合理,来源有保证。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流程详解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材料。
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工艺(重要)(1)预浸料的制备工艺1.热固性预浸料的制备1)溶液浸渍法。
将树脂基体个组分按规定的比例溶解于低沸点的溶剂中,使之成为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将纤维束或织物以规定的速度通过基体溶液,使其浸渍上定量的基体溶液,并通过加热除去溶剂,使树脂得到合适的黏性。
2)热熔法。
分为直接熔融法和胶膜压延法。
2.热塑性预浸料制备。
可分为预浸渍技术与后浸渍技术两类。
(2)手糊成型工艺。
先在磨具上涂刷一层脱膜剂,后加入含固化剂树脂混合物,再在其上铺贴一层按要求剪裁好的纤维织物,用刷子、压辊或刮刀压挤织物,使其均匀浸胶并排除气泡,再涂刷树脂混合物和铺贴第二层纤维织物,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所需厚度为止。
然后再固化、脱膜、修边,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3)模压成型工艺。
是将一定量的预混料或预浸料加入金属对模内,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的方法。
是广泛使用的对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都适用的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4)喷射成型工艺。
将分别混有促进剂和引发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从喷枪两侧测(或在喷枪内混合)喷出,同时将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用切割机切断并由喷枪中心喷出,与树脂一起均匀沉积到模具上。
持沉积到一定厚度,用手辊滚压,使纤维浸透树脂、压实并除去气泡,最后固化成制品。
(5)连续缠绕工艺。
一种将浸渍了树脂的纱或丝束缠绕在回转芯模上。
常压下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固化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造工艺。
是一种生产各种尺寸回转体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6)注射成型。
将颗粒状树脂、短纤维送入注射腔内,加热熔化、混合均匀,并以一定的挤出压力,注射到温度较低的密闭模具中,经过冷却定型后,开模便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6.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成型工艺)(1)等静压成型。
一般等静压指的是湿袋式等静压(也叫湿法等静压),就是将粉料装入橡胶或塑料等可变形的容器中,密封后放入液压油或水等流体介质中,加压获得所需的坯体。
(2)热压铸成型。
热压铸成型是将粉料和蜡(或其他有机高分子黏结剂)混合后,加热使蜡(或其他有机高分子黏结剂)熔化,使混合料具有一定流动性,然后将混合料加压注入模具,冷却后即可得到致密的较硬实的坯体。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聚合物基体和填料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型材料。
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讨论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性能调控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一、制备方法1.浸涂法:该方法常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
首先,将预先处理的纤维浸入聚合物基体中,待基体固化后,形成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性能和强度。
2.热塑性复合法:该方法适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首先,将填料与聚合物基体混合均匀,然后通过热塑性加工方法,如挤出、注塑等,使复合材料成型。
相比于其他方法,热塑性复合法制备的材料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
3.原位聚合法:该方法通过在填料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反应来实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首先,在填料表面引发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基体,然后通过加热或其他处理方式,使基体与填料形成强烈的物理结合。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增强效果。
二、性能调控1.界面改性:填料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通过表面处理、增加界面黏合剂等方式,可以增强界面粘结力,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能。
2.填料选择:不同填料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炭纤维填料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而纳米颗粒填料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因此,在制备复合材料时,根据所需性能选择合适的填料对于提高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3.添加剂调控:通过添加适量的增韧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可以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
这种方法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多组分共混: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基体以及不同的填料进行共混,可以得到具有优秀综合性能的复合材料。
多组分共混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提高材料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