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6 室内气流组织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48
第条房间的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布置以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计算确定。
第条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机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内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ºC 时,侧送气流应贴附;二、当有吊顶可得用时,应根据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和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软件包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就采用孔板送风。
三、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ºC 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注:1、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使工作区的风速成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侧送。
2、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大且上都有排热装置时,可采用地板送内方式。
3、设置窗式空调器和风机组时,不宜使气流直接吹向人体。
第条采用贴附侧送,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送风中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二、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三、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第条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二、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5M/S;除送风射程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在送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第条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工作区宜处于回流区;二、喷口直径可采用三、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但不宜低于房间高度倍;四、兼作热风采暖时,应考虑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第条分层空气调节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双侧送风,当房间跨度小于是18M时,可采用单元侧送风,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二、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采用双侧送风时,两侧相向气流尚应在生活区或工作区以上搭接;三、应尽量减少非空气调节区的热泪盈眶转移,必要时,就在非空气调节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应在非空气调节区设置送排风装置.注:送风口的构造,应能满足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要求。
第六章通风与气流组织在本书的第三、四和五章中已经分别介绍了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而合理的气流组织是实现室内热湿环境和保证空气品质的最终环节。
通风空调系统通过送风口(机械通风)或建筑的开口(自然通风)将满足要求的空气送入建筑中,形成合理的气流组织,从而实现所需要的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
一般来说,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下、侧、中)送上(下、侧、中)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也称气流组织形式;而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是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Air Distribution)。
其中,送风口的形式包括风口(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的位置、形状、尺寸,送风参数包括送风的风量、风速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风温、湿度、污染物浓度等。
本章所讨论的内容即为这种广义的气流组织。
本章将着重介绍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环境的关系,包括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的描述方法和评价指标、气流组织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以及典型的气流组织示例等。
第一节通风(空调)的目的与方法1.1 通风(空调)的目的所谓通风,是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空调和通风有类似的作用,没有严格的区分,但是一般来说,空调还要考虑到控制房间的热环境,因此送风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空调对效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建筑内部的空调通风条件是决定生活在建筑内部的人们健康、舒适的重要因素。
通风(或空调)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
有从室外带入的污染物:工业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NO2、SO2、臭氧等;有室内产生的污染物: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CO2、家用电器产生的臭氧,以及厨房油烟等其它污染物。
室内污染物源可以散发到空间各处,在室内形成一定的污染物分布。
大量的污染物在空间存在,会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利影响,而对房间进行通风则可以带走室内的污染物。
第3讲室内通风的气流组织与性能评价第一节室内通风的气流组织基本形式第二节混合式通风•传统的气流组织形式•房间气流组织计算的任务–选择气流分布方式–确定送风口的形式、尺寸、数量等•目的–工作区的温度、速度分布均匀–满足设计要求–排除室内污染物•对室内气流分布影响最大:送风的射流•一般空调房间送风–非等温送风–非自由送风–由于风口之间的距离近,送风气流会有重合,影响轴心速度•混合通风特点–高速气流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稀释室内污染物(包括余热、余湿)–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均匀一致第三节置换式通风置换通风•特点与应用–送风温度低,冷空气下沉到地表面–送风速度为0.2-0.5m/s左右–垂直温度梯度:热源引起的热对流气流。
–排风温度:高于室内工作温度–主导气流:由室内热源所控制置换通风原理•下部区域:•上部区域:•单向流动区:•紊流混合区:•污染源与热源应共存•室内冷负荷不应过大,<120W/m2•房间高度不能过低,<2.4m置换通风系统参数•温度梯度–人体舒适:工作区的温度梯度–0.1m:脚踝,敏感部位–工作区的温度:取决于1.1m处的温度–ISO 7730:垂直温度梯度应小于3℃/m–3个区:底部区、人员停留区和上部区•送风量–消除冷负荷所需的送风量G1–满足空气品质所需的新风量G2•送风量G2计算G2= G r/ ηG r——混合通风满足空气品质所需的新风量η——置换通风呼吸区通风效率•呼吸区:卫生学–坐姿:1.1m–站姿:1.7m•呼吸区的通风效率()()QQ Q Q e n /63.045.0183.23213/++-=-ηn ——换气次数, 次/h•室内污染物浓度和湿度–以人员为主要污染源的环境,通常以CO2浓度作为控制和评价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CO2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应小于0.1%(2g/m3)。
置换通风与冷却顶板系统•冷负荷的比例分配–冷却顶板所占比例增大,垂直温差变小,提高热舒适–实验结果:冷负荷比例<60%–国外实验和工程表明:50%~55%•最大冷负荷–冷负荷为50W/m2时,热舒适性好–冷负荷越大,置换通风消除的冷负荷占的比例也越大•室内湿度与结霉问题•上海•室外计算参数–夏季空调干球温度34℃–夏季空调湿球温度28.2℃–新风的浓度0.786 g /m3•室内2人•湿负荷:100 g/(h·人)•CO2的散发量为33 g/(h·人)•室内设计参数夏季温度24℃相对湿度55%•送风量–头脚(0.1-1.1)的设计温差为2℃,最小送风量为V=480m3/h。
空气调节: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大于大于大于房间内合理的气流组织主要取决于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
目前,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①侧板送风是目前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
风道位于房间上部,沿墙敷设,在风道的一侧或两侧开送风口。
可以上送风,上回风,也可以上送风,下回风。
它的特点是风口应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式射流,回风区进行热交换。
回风口设在送风口的同侧,风速为2~5m/s。
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气流向斜下方射出。
①散流器送风散流器送风可以进行平送和侧送。
它也是在空气回流区进行热交换。
射流和回流流程较短,通常沿顶栅形成贴附式射流时效果较好。
它适用于设置顶栅的房间。
②条缝送风通过条缝形送风口进行送风,其射程较短。
温差和速度变化较快,适用于散热量较大只求降温的房间,例如纺织厂、高级公共民用建筑等都有采用条缝送风。
③喷口送风经热、湿处理的空气由房间一侧的几个喷口高速喷出,渡过一定的距离后返回。
工作区处于回流过程中,这种送风方式风速高,射程远,速度、温度衰减缓慢,温度分布均匀。
适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剧院及高大厂房等公共建筑中。
④孔板送风利用顶栅上面的空间作为静压箱。
在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通过金属板上的小孔进入室内。
回风口设在房间下部。
孔板送时,射流的扩散及室内空气混合速度较快,因此工作区内空气温度和流速都比较稳定,适用于对区域温差和工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室温允许波动较小的场合。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一、引言全面通风是指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将新鲜空气均匀地输送到室内,同时排除室内污浊空气的一种组织形式。
全面通风的设计对于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二、上送式通风上送式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从底部输送到室内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位于地板附近,空气经过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上送式通风能够有效地提供新鲜空气,但由于热空气的上升,可能导致上方空气的积聚,使室内温度不均匀。
三、下送式通风下送式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从顶部输送到室内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位于天花板附近,空气经过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下送式通风能够有效地将新鲜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室内,但由于冷空气下沉,可能导致底部空气的积聚,使室内温度不均匀。
四、混合式通风混合式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从多个位置输送到室内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位于室内各个角落,空气经过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混合式通风能够将新鲜空气均匀地混合到室内,使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可能存在空气流动不稳定的问题。
五、间接式通风间接式通风是一种通过热交换器将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浊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同时新鲜空气通过供风口进入室内,两者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量交换,以减少能量损失。
间接式通风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可能存在传热不完全的问题。
六、直接式通风直接式通风是一种通过直接将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浊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同时新鲜空气通过供风口进入室内,两者直接进行交换。
直接式通风能够实现快速通风,但可能存在室内外空气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七、结论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上送式通风适用于室内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送式通风适用于室内温度较高的环境,混合式通风适用于需要均匀通风的环境,间接式通风适用于需要节约能源的环境,直接式通风适用于需要快速通风的环境。
气流组织形式是指在流体力学中,气体或液体在容器内流动时所呈现的不同的流态形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
1.层流:气体或液体在容器内沿着固定的流动路径流动,速度分
布均匀,没有交错和混合。
层流的特点是有序、稳定,通常应用于高精度的实验或生产过程。
2.湍流:气体或液体在容器内流动时,速度和方向会不断变化,
产生交错、混合和旋转等现象。
湍流的特点是不稳定、不规则,通常应用于需要高速混合或产生搅拌效果的场合。
3.自由对流:气体或液体在容器内受到温度或密度的影响,从而
形成的自然对流现象。
自由对流的特点是缓慢、有序,通常应用于控制温度或流动的场合。
4.强制对流:通过外部力的作用,使气体或液体在容器内产生强
制流动。
强制对流的特点是速度快、流动范围广,通常应用于需要快速混合或输送的场合。
四、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确定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尺寸,使工作区的风速和温差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体舒适感的要求。
气流组织的效果可以用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 (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 )来评价,它定义为工作区内各点满足温度、湿度和风速要求的点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可以通过实测来确定。
以下介绍几种气流组织的设计方法。
气流组织设计一般需要的已知条件如下:房间总送风量0L (m 3/S );房间长度L (m );房间宽度W (m );房间净高H (m);送风温度0t (℃);房间工作区温度n t (℃);送风温差0t ∆(℃)。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中常用的符号说明如下:ρ——空气密度,取1.2 (kg/m 3);p C ——空气定压比热容,取1.01 kJ /(kg ·℃);0L ——房间总送风量(m 3/S);L ——房间长度(m);W ——房间宽度(m);H ——房间净高(m);x ——要求的气流贴附长度(m),x 等于沿送风方向的房间长度减去1 m ;0t ——送风温度(℃);n t ——房间工作区温度(℃);0/d F n ——射流自由度,其中n F 为每个风口所管辖的房间的横截面面积(m 2);0d ——风口直径,当为矩形风口时,按面积折算成圆的直径(m)。
(一)侧送风的计算除了高大空间中的侧送风气流可以看做自由射流外,大部分房间的侧送风气流都是受限射流。
侧送方式的气流流型宜设计为贴附射流,在整个房间截面内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气流,也就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能够送到对面墙(对双侧送风方式,要求能送到房间的一半),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避免射流中途进人的工作区。
侧送贴附射流流型如图6-10所示 (图中断面I-I 处,射流断面和流量都达到了最大,回流断面最小,此处的回流平均速度最大即工作区的最大平均速h υ)。
这样设计流型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在进人工作前其风速和温差可以充分衰减,工作区达到较均匀的温度和速度;使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可以减小区域温差。
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形式是指大气中的气体运动形式,包括大气中的水平和垂直气流。
这些气流形式对于天气的形成、气候的变化以及空气质量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
1. 水平气流水平气流是指大气中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形式。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大气环流,即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下,大气形成的一系列环流系统。
例如副热带高压、极地东风带、赤道低压带等。
这些环流系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还有一些局地性的水平气流形式,例如地形风、海陆风等。
地形风是指由于地形的起伏,使得大气在山脉、山谷等地形特征处形成的气流。
海陆风是指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
2. 垂直气流垂直气流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形式。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对流,即由于地表日夜温差、地形等因素引起的气块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对流是天气中的基本过程,也是雷暴、降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
还有一些局地性的垂直气流形式,例如锋面上升气流、山脉波等。
锋面上升气流是指在冷暖空气相遇的锋面上,形成的气块上升运动。
山脉波是指空气在山脉上形成的波动,从而产生周期性的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
3.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形成的一系列环流系统,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东风带等。
这些环流系统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等因素有关。
大气环流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季风气流季风气流是指在一定季节内,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形式。
例如我国南方的夏季季风,是由于印度洋暖水向北流动,使得南海和我国南部沿海的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形成的气流。
季风气流对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降雨和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流组织形式是大气中的气体运动形式,对于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以及对于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防范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