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设计基础知识---IAT
- 格式:ppt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12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摘要:汽车内外饰件的设计已成为人们购买汽车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成型工艺汽车生产属于高科技生产工艺,其程序复杂,不仅对内外饰结构设计有所要求,还需精妙的成型工艺。
因此,科学的工程设计能促进更好的人工制造,并与汽车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密切相关。
所以,为了保证汽车产品的美感和品质,有必要掌握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从而改善和提高成型技术与水平。
一、汽车内饰概述汽车内饰(AutomotiveInterior)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其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较丰富。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
车身设计分为造型设计和工程设计两部分,其次就是内饰系统的设计,车身外观覆盖件的设计排在最后。
二、汽车内外饰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汽车几乎成为每家每户的标配,人们在选择汽车时对其内外饰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仅汽车的外观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而且其内饰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舒适优美的车内环境无疑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汽车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用户的视觉青睐。
除了装饰车内空间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触觉体验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安全性能。
虽然汽车内外饰部件只是汽车组装中的一小部分,但汽车内外饰件的质量和外观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给用户带来的整体体验。
因此,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水平及专业化生产无疑是提高汽车满意度的科学途径。
内外饰是车身系统的重要部件,它属于车身系统的一大主要零部件组件,与车身壳体、车身附件、座椅等部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系统。
内外饰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安全、舒适、视觉性。
内外饰分为内饰件和外饰件,内饰件是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部件,更强调舒适性和视觉性,通常为非金属件。
1、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2、汽车动力性指标通常的评价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典型的汽车总体结构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电器。
4、国际中规定汽车正面碰撞最低车速为:48km/h。
5、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中最高为5+。
6、驾驶舱布置需要与总布置(主要部门)协调。
7、汽车漏水的主要原因:车门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条设计不合理、装配误差。
8、立柱类的小件装配到车身上时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定位导向柱。
9、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强光影响,防止驾驶员眩晕。
10、与NVH性能关系密切的内饰件有:顶盖内衬、地毯、发动机仓隔热垫。
11、MOLDFLOW软件可以分析注塑件:变形情况、在模具中的流动情况、材料充模情况。
12、设计顺序:效果图、CAS面、油泥模型、A级面、工程化。
13、效果图分析内容:产品成型工艺性、安装可行性、成本可行性。
14、在车辆开发CAS面和模型阶段,仪表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对仪表板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分析、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前除霜风口、侧除霜风口位置可行性分析。
15、设计塑料件时某些地方可以不放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要考虑产品是否有皮纹。
16、2D图的功能包括:指导模具制作、指导零部件入厂验收、指导生产。
17、快速样件的作用:验证外观效果、验证设计结构、验证装配可行性。
18、运用START MODEL格式进行设计的好处:便于修改、提高设计效率、规范数据设计过程。
19、增加加强筋或安装点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强度。
20、顶盖内衬成型方式:热压。
21、处理皮纹亮度高的方式:模具喷沙、产品工艺参数调整。
22、工装样件提供时如检具未验收,可采取全尺寸检测方式确认工装产品与设计数据的符合性。
23、不同材料、皮纹、光泽度的零件选用同种颜色时,应采用特殊产品单独封样方式保证试装成功。
24、能确保内饰板与座椅条纹绒面料(方向不同,色差不同)的一致性是:技术条件明确装配方向、封样。
汽车设计培训资料-汽车外饰件开发篇外饰件开发篇一、后视镜在轿车上后视镜主要分为内视镜和外视镜,属于法规件和安全件,用于实现整车视野功能。
在后视镜中,镜片属于关键件,镜片的合理选用是保证外后视镜视野范围的有力保证。
主要采用平面镜、球面镜和双曲率镜三大系列。
S11车左镜片采用平面镜:优点在于后视物体无失真,能真实反映车后物体的真实外形及实际距离;缺点是后视范围较小,造成过多的视觉盲区。
A11车左镜片采用球面镜,曲率半径>1200mm:特点是后视物体缩小,后视范围增大,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车后物体的大小及实际距离。
国家规定当确定曲率半径>1200mm时,失真误差应小于0.15Ra。
B11车左镜片采用双曲率镜:它弥补了平面镜后方视野过小,球面镜反映视野不真实的不足,它的球面部分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的设计,一般选用SR2000基本上解决了失真问题,即满足了国家法规要求,又解决了盲区问题。
在镜片的设计上采用分界线的办法来警示司机变曲率仅供观察车后大致情况。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内视镜的镜片选用,可采用非防眩目的平面镜和可遮蔽的光楔镜两种。
其中可遮蔽的光楔镜设计有楔形角,用于调节后视镜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使光线从正反射变成漫反射,以此达到防止光线过强刺眼的问题。
一般情况,楔形角按图纸要求,若图纸没有说明按3°±10′。
国家法规中,后视镜属于强检项目。
主要有一下几点:A.外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介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10m处延伸至地平线。
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外延伸至地平线。
B.内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于微型汽车,由于车身空间有限,对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更加复杂和挑战性。
进行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特点微型汽车是指车长小于3.8米,排量小于1.6L的小型轿车。
由于车身空间较小,对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效率和舒适性,以确保乘客在车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乘坐体验。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制造技术需要兼顾结构轻量化和安全性,以确保在保证车身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车身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1. 车内空间设计对于微型汽车来说,车内空间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内饰产品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的完善性,以确保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还需要考虑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率。
2. 材料应用技术微型汽车的内外饰产品设计需要使用轻量化材料,以降低车身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成本效益,以确保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最佳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3. 制造工艺技术对于微型汽车的内外饰产品制造工艺技术来说,需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和制造效率。
采用成型工艺、注塑工艺和喷涂工艺等技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并且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车身结构设计技术微型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需要兼顾轻量化和强度性能。
结构设计需要优化,以确保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尽可能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2. 注塑成型技术对于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来说,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造工艺技术。
注塑成型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使产品轻巧、坚固,更加符合设计要求。
3. 表面涂装技术微型汽车的内外饰产品设计需要使用高品质的表面涂装技术,以提高产品的光泽度和耐磨性,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